家鄉的小吃散文隨筆

我的家鄉在豫東寧陵縣。離開家鄉來洛多年了,但家鄉的幾種小吃一直叫我牽腸掛肚。

家鄉的小吃散文隨筆

豆沫、水煎包。豆沫是用小米做的。先將小米用水泡好了,再用小石磨磨成細細的麪糊,配以花生(黃豆)、杏仁、粉條兌水熬製而成。蔥、姜是不可少的,再放些油炸豆腐泡兒,撒層炒芝麻,盛到一個用棉被裹得嚴嚴實實的陶甕裏,掛到一輛特製的車子上,推到集市上水煎包鍋旁,賣時還要再往裏放些油炸面泡兒。豆沫很好吃,聞着香,吃着香,回味更香。豆沫屬湯類,得配以主食,那就是旁邊的水煎包了。水煎包是羊肉餡的,只摻有蔥、姜,皮是發麪的。水煎包的一面帶有一層透亮的焦皮,一咬焦脆綿軟,滿口鮮香。人們吃飽了、喝足了,還不忘用秫秸稈兒串兩串水煎包回去。

燒餅、羊肉。燒餅是用炭火烤的。烤燒餅的.爐子是橢圓形的,上面倒扣了一口鐵鍋,下面是炭火。爐子外面糊了很厚的一層麥草泥,架在一個木頭架子上。做燒餅不說做,說打。打燒餅的揪好面劑兒,用手在案子上揉搓幾下,抻長了,抹上油、鹽、五香粉,卷好,按扁了,拍圓了,用刀在周圍做出一圈花兒,在正面刷層糖稀,飛層芝麻,用手背頂着貼到鐵鍋上。這是技術,不然,手一離,燒餅就掉到了炭火上。燒餅烤好以後,香味撲鼻,咬一口,外焦裏軟,一層一層的,鹽味、油味、作料味、糖稀味、面香味……不用就菜,用手撕着,一會兒就能吃上好幾個。最好的吃法還是燒餅夾羊肉。羊肉是垛子羊肉,一輛車上就放一垛肉。買多少給片多少,賣肉的拿刀噌噌噌片得極快,肉隨刀飛,片大、肉薄、透亮,往熱燒餅裏一夾,好吃得很呢。我妹妹知道我喜歡吃這口,每次從老家來,總要帶一大紙箱燒餅和七八斤羊肉。燒餅怕剩,一剩也就皮了。肉呢,吃的也是個鮮氣,往冰箱裏一放,味就失了。熱燒餅夾鮮羊肉纔是絕配。

綠豆糊塗、油條。綠豆糊塗是用綠豆麪做的。綠豆糊塗做好了,不稀不稠,盛在碗裏,綠嫩如玉漿。有一次,我帶一個外地朋友吃早點,喝的就是綠豆糊塗。他端起碗就是一口,還沒下嚥,就一股腦兒吐了出來:“呸!呸!這是啥東西呀?”我大笑起來:“真是個外行!喝綠豆糊塗得慢慢去品,就着油條纔好喝。”他吃口油條,喝口綠豆糊塗:“味兒怪怪的,還真有品頭!”汪曾祺先生曾教人吃油條就蒜,說是絕配。那是他沒喝過綠豆糊塗就油條,他若吃了,一定會感嘆一番:覺着要比北京的豆汁兒、炒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