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鳥鳴聲散文隨筆

我的家鄉山多山大,山連山,坡連坡,滿山滿坡的樹,滿眼滿目的綠。這裏,山多樹多鳥也多,有能叫出鳥名來的和叫不出名兒的,人們長年能聽到各種各樣的鳥鳴聲。

家鄉的鳥鳴聲散文隨筆

鄉親們說,在山裏,常聽到鳥鳴聲是一種享受。

在這些能叫出名兒的鳥中,有喜鵲、竹雞,畫眉、麻雀、野雞、錦雞、斑鳩、陽雀、布穀鳥等。那些叫不出名兒的鳥也和叫得出名兒的鳥兒們一樣,在這樹多林茂的山裏築巢,下蛋、孵蛋,繁衍各自的後代,它們也能叫出各式各樣的鳴叫聲,和那些山裏人熟悉的有名兒的鳥兒們一樣抖開翅膀叫個不停。鄉親們說,山裏的鳥鳴聲就是原生態的天籟之音。

在這些有名兒的鳥中,鄉親們把陽雀、布穀鳥稱爲陽春鳥,它們叫的時候就在山裏的陽春三月,在這裏就有這樣的一種說法:清明三早陽雀叫,年年如此,每年的清明節過後三天陽雀就會準確無誤的開叫了,在陽雀的叫聲中,山裏的綠樹長出了新枝,坡上的青草露出了新翠,人們的春心春情萌發了,耳裏聽着陽雀叫好像在聽一支歌,心情就格外舒愉明朗開來,就在陽雀的叫聲中,人們忙着山裏春播春種的農活,男人們揚起鞭吆喝着趕着牛翻犁着泡了一冬的水田,犁耙水響耕田忙,女人們高揚起農具在土壩裏種下包穀高粱黃豆,種黃瓜,南瓜,冬瓜,絲瓜,豇豆,四季豆。在陽雀的叫聲中,人們用手摸着精細的土粒,高挽起褲腳赤着光腳踩在鬆軟的泥土裏,頓覺得有一股暖暖的地氣在流動,讓他們更加明白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時多流汗,秋後多打糧的真諦。

在布穀鳥叫的時候,該是在山裏農曆的“立夏”前後,也該是山裏田裏搶插的大忙季節,山裏海拔高,田裏的秧苗搶插要比海拔低的平壩遲插十天半個月。這時節,布穀鳥不停的在青山的綠樹上鳴叫着,人們彎着腰在水汪汪的大田裏把早已育好秧苗扯下再在大田裏重新插上,搶插不亞於搶種,在布穀鳥的叫聲中,人們的沙沙扯秧聲和嘩嘩插秧聲融合成一隻動聽田間小曲在田壩上縈繞,人們知道,布穀鳥的叫聲不僅僅是在告訴田裏搶插的緊迫性,還傳遞着當年旱情的信息,人們期待的是布穀鳥最好要在立夏節氣的當天或過後一兩天開叫,布穀鳥在立夏前每提早一天開叫就意味夏末初秋時節就有十天的旱情,山裏歷來怕旱不怕澇。遇上布穀鳥提早在立夏前開叫的年景,人們便把山裏的山塘早早地蓄上水,保上一季莊稼少受一點旱,人們期盼年年風調雨順。在人們的眼中,土裏田裏的莊稼都長出了,泛綠了,陽雀和布穀鳥就遠走高飛了,就聽不到陽雀和布穀鳥的叫聲了,遠走高飛的它們給人們留下些牽掛,直到第二年開春才能聽到它們的鳴叫聲。

在我們山裏的衆多的`鳥鳴中,數畫眉鳥、竹雞叫得最旺,它們一年四季都在叫,只要它們在青山綠樹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一開叫,山裏的鳥兒們都自覺加入到齊鳴的大合唱中來,顯然成爲它們嬉戲叫鬧的天堂。

在這鳥鳴不斷的山裏,鄉親們把時時處處聞鳥鳴當做一種榮耀,近山識鳥音,他們能從衆多的鳥鳴聲中辨別出是什麼鳥叫,是公的還是母的,是高歌還是低語,是示強還是示弱,是談情還是說愛,是激昂還是低沉,鄉親們都能聽得真真切切,辨得清清白白。

在山裏過日子,一輩子難免坎坎坷坷,難免風風雨雨,難免起起伏伏,難免喜喜憂憂,難免生生死死,難免紛紛揚揚,順的喜的樂的歡的得的時候聽鳥鳴,人的心境更會海闊天空,逆的憂的悲的傷的失的時候聽鳥鳴,頓會雲消霧散化爲烏有,重新拾得自信心。於是,鄉親們把時時處處聽鳥鳴當做他們生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忘不了山裏沒有鳥鳴聲的光景,那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山裏颳起了亂砍濫伐的風,滿山滿坡的樹都被砍伐光了,人窮山敗,山山坡坡光禿禿的,鳥兒們只好遠走高飛去了別處,人們就再也聽不到鳥鳴聲,到處都是荒涼、寂靜、落寞的窘境。到了八十年代責任田土到戶後,人們放開了手腳在山裏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後來又退耕還林,山裏又長上了滿山滿坡的樹林,遠去的鳥兒們又回來了,人們又聽到了久違的鳥鳴聲。鄉親們說:莫忘那段難堪的經歷纔會珍惜今天的擁有。於是,他們對鳥兒更是情有獨鍾,愛鳥護鳥又養鳥,農活閒着的時候,他們就在畫眉鳥,竹雞經常出沒的高坡上綠樹下,安上些鳥套子,然後抿着嘴巴皮學鳥叫,把畫眉鳥,竹雞誘進套子裏來,然後把套上的畫眉、竹雞關進十分精緻的鳥籠裏,在家裏精心馴養起來,馴養好了,早晚就把鳥籠子掛在屋前屋後的綠樹上,有意去逗一逗,讓它們開叫起來,於是,一鳥叫來百鳥合,整個村子都是鳥鳴聲。

農活忙不開的日子,鄉親們乾脆把鳥籠子也帶上,就在田邊地角的綠樹上掛着,邊幹農活邊聽着鳥叫,在清脆悅耳的鳥鳴聲中勞作,一天的時光過得風快。力氣勁兒大增不覺得累。有時出山趕集或走親訪友,也把關上畫眉,竹雞的鳥籠子帶上,去跟鳥友們去鬥鬥鳥,比比鳥鳴聲,看看誰的畫眉、竹雞鬥得狠叫得好,鬥鳥、比鳥鳴的地方總會聚來圍觀的人們,大家輕言細語地評頭論足,兩鳥之間你來我往的激烈打鬥,此起彼伏的鳥鳴聲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樂趣。那些鬥贏了的叫得好的畫眉和竹雞能得到許多圍觀人們羨慕的目光和讚許聲,鳥的主人也因此感到臉上增光和神采奕奕。

想起當年我還在山裏的時候,也特別喜歡去樹林子聆聽各種各樣的鳥鳴聲,尤其是畫眉和竹雞,有時看到人們馴養的畫眉、竹雞關在籠子裏,我便有意去挑逗挑逗,讓它們又跳又叫,最接近的聽到它們的鳴叫聲。在山裏的時候,我也深深感受到,鄉親們愛鳥護鳥養鳥而重情於鳥的鳴叫聲,是因爲有鳥的地方就山清水秀,綠樹成蔭,聚鳥的地方就有聽不夠的鳥鳴聲,就意味着和象徵着這地方充滿鮮美的靈氣和鮮活的靈性,充滿蓬勃生機的生命力和青山綠水般不老的情。於是,我想,我們鄉下的鳥鳴聲就是一支流動的音樂。她有如高山流水,她有如藍天白雲,輕輕地飄來,悄悄地飄去,在青山綠水間流動,在陽光下的天地間流動,在鄉親們的熱望和憧憬裏流動,也在我思鄉念鄉的心境裏流動。我想,這種流動該是我們山裏人與大自然和諧美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