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錯了祖宗的經典美文

《爲政篇》最後一段話是很有意思的,講的是“鬼”和“勇”,看起來有些無厘頭,實則蘊含深意。

拜錯了祖宗的經典美文

“鬼”在這裏指的是“祖宗的靈魂”,不是指我們一般認爲的那個“鬼魂”。

在前面的《民德歸厚》《孟懿子問孝》這二篇文章中,也都提到了“祭拜”。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爲,無勇也。”

鬼,人所歸爲鬼。

祭, 祭祀也。

義, 己之威義也。

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勇,氣也。氣、雲氣也。引申爲人充體之氣之稱。力者、筋也。勇者、氣也。氣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氣乃至焉。故古文勇從心。

這句話的大體意思是:孔子說:不應當祭祀的鬼神而去祭拜,那就是諂媚。遇見應當做的事而不做,那就是沒有勇氣

即使是在今天,我們也無法證明鬼神的存在與否,但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敬天敬地敬鬼神(祖宗)”,這樣的俗話或許在說什麼。

在《心誠則靈》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則是“拜佛”。但是,即使是拜佛,佛也不一定會保佑你,一個是心誠不誠,一個是是否瞭解你所拜的佛。

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但商也尚鬼,因爲商那個時候的社會風氣迷信成分比較多。

祭祀是爲了崇德報恩、緬懷親人,而不是爲了求福避禍,而現在的人,剛好相反。拜祖先的.時候,拜佛的時候,基本上是求福避禍的。如果用一句話不好聽的話來形容,就是“活着的時候爲你操勞,死後也不讓安穩,這是孝嗎?”

“勇”是說該做的事,遇到了,見到了,你就要去做,不能因顧及或其它什麼原因而退縮。

而現在的人,更多的是“圍觀”或者是“在評論裏展現自己的憤慨”,真正能夠挺身而出的,實在是少。

孔子把“鬼”和“勇”這兩件不相關的事,放在了一起,或許是爲了表現“不該做卻做”“該做卻不做”的對比。放在《爲政篇》的最後,或許更是爲了表達,如果沒有智、仁、勇,就不要去從政,或者說這樣的人也不應該從政。

聲明:本公衆號所有文章爲本人現階段理解,日後或將推翻此番言論。

一天讀一段,不知不覺,《論語》就讀完了《爲政篇》,繼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