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精選20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精選20篇)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1

《荷塘月色》描寫了"我"夜晚在荷塘邊散步時看到的美景。

荷塘月色寧靜,卻也不乏熱鬧,容易使人遐想,使我深深陶醉。那晚的荷塘簡直像仙境一樣美麗,是所有人都想親眼看看——畢竟只是想想罷了。

那荷塘並非什麼著名的5A級旅遊景點,但爲什麼朱自清就能發現並體味這番美景呢?我想有以下兩點:

首先,朱自清是個感情細膩,熱愛大自然,善於觀察生活的人。正是由於他善於捕捉生活中每處細微的風景,才能捕捉到這般美景。

其次,朱自清自幼飽讀詩書,面對這樣的美景,他怎能不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一些古人描寫荷塘的詩詞呢?於是,他又給荷塘的景色平添了幾分情趣與雅趣。

我以前總覺得生活枯燥無味。但是讀了《荷塘月色》之後,我才發現生活中原來有這麼美妙的東西。我想:爲什麼我不能像朱自清一樣細心觀察生活呢?其實生活中處處有風景,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並發現他們所蘊藏的美。

樂觀的看待生活吧,平凡中往往也有許多美不勝收的景色,這樣,你就會找到生活中的樂趣所在,並且,熱愛生活。

讓我們一起去尋找風景,尋找美麗吧!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2

讀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彷彿也漫步在那月圓之夜的清華園。他筆下的荷塘是美麗的,是寧靜的。

在作者筆下,一切都是美的。“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深夜,荷葉在朦朧的月光下,散發着奇異的光彩和無限的魅力,置身其中是一種安逸閒適之感,沒有白日中的喧囂,那一抹月色,一陣幽香,身處荷塘,何嘗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再看那“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這樣的虛虛實實,一“浮”一“瀉”,在這恬靜的月色中,又何嘗不是一種清新之美?

在作者筆下,一切都是靜的。“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斑駁的黑影”,“樹縫裏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作者以動襯靜,寂靜的荷葉荷花與蟬鳴蛙噪相結合。在這安靜的夜裏,這能依稀的聽見幾聲蟬鳴於蛙聲,在想那作者一人踱步塘邊,即便是那樣的靜寂,在作者眼中也仍是一片的喧囂,熱鬧。因爲作者“什麼也沒有”,唯有的只是那複雜的情感和那時喧時靜的心。

慢慢踱出那寂靜冷清的荷塘,映入眼簾的便是作業的一種複雜心情。聯繫到作業的生活境況,那一幕幕的種種便浮現眼前。而這一切便都在這荷塘月色。

作者描寫了荷塘的月夜美景,含蓄的抒發了作業的不滿現實,渴望一種屬於自己的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思想感情,爲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的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在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同時也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3

我走到電腦前,毫無目的的尋覓着。在“百度”網站中我發現了《荷塘月色》,我點看文章,慢慢的便走進了文章中。“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他是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在文章中,作者含蓄而又婉轉地抒發不現實,渴望自由的感情。“白天也少走人,夜晚更加寂寞。”讀着這段話,彷彿跟着作者走進了這條幽僻的路。在這條陰森的小路中淡而柔美的月光下不在恐怖。“我愛熱鬧”,“愛羣居”是因爲和大家生活的環境是多麼美好;“也愛冷靜”,“也愛獨處”——當然是處在這“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源”。跟隨着作者的腳步,我看見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田田的葉子,零星的荷花,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而柔美的月光瀉在了葉子和荷花瓣上,浮在池塘中,簡直就是在用月光和荷花來畫美麗的畫。

作者把月光下的月光和荷花描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的筆下盡情地觀賞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的優美風光,我陶醉了。看着看着,看到了荷塘的四周,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樹。這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了。突然淡而柔美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的樹,樹間透着光,可光卻無精打采的,此時蟬和蛙變成了主角。我看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着作者走進了房間,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關上網頁,這篇文章使我意猶未盡。我關上網頁,緩緩地走向房間,躺在牀上,閉上雙眼回憶着書中偉大的民主戰士——朱自清。慢慢的,我將要睡了,我多麼希望夢中再與荷塘相遇。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4

最近讀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從《荷塘月色》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文眼”:“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他想借遊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着讀着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

從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朱自清在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爲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着作者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我“看”着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5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長期以來膾炙人口,是中國現代散文的一篇佳作。不僅如此,它的情感自然流露,藝術手法匠心獨運,使它成爲爐火純清、渾然天成的藝術瑰寶。

文章一開頭就將我載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幾天心裏頗不平靜”,他想借遊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他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些許淡淡的悲哀。

從《荷塘月色》中,我感受到了作者那內心的不平靜與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作者在先述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且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讓我獨自一人在夜深下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也都可以不想。朱自清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受用這裏的無邊的荷香月色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與花兒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描繪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描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鬱鬱蔥蔥的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無精打采,這時的主人公似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作者什麼也不是,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無奈與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回到了“起初的不平靜”……

我“看”着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夜色的美景可以讓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和憎恨。作者在這樣的厭惡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做鬥爭,令我萬分敬佩。

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那清清的荷塘,悠悠的月色將永遠停留在我的腦海中,圍繞着我久久不散……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6

《荷塘月色》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爲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荷塘月色》的結構,是圓形的,外結構、內結構均如此。從外結構看,這篇作品從作者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遊。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也呈一個圓形。內外結構的一致性,恰到好處地適應了作者展現一段心理歷程的需要。他知道,作爲社會的人,是無論如何擺脫不了現實的騷擾的,苦悶之中,何以排憂?在他看來,“還是暫時超然的好”、“樂得暫時忘記,寧靜也好,超脫也好,都只能是短暫的。所以,出了門還得回來,獲得片刻的靜最終還得回到囂鬧中去。結構和內容的緊密聯繫,使《荷塘月色》讀來文氣酣暢、渾然天成。

朱先生的語言,歷來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語的基礎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話,毫無雕飾之感的文字,更有精心“擇練”的遣詞用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的“瀉”“浮”二字;把量詞活用爲形容詞的“一絲”“一帶”“一道”“一二點”等等,都生動地起了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疊詞的運用,更是朱先生的擅長,例如,以“田田”形容荷葉的密度,以“層層”刻畫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廣度,用“蓊蓊鬱鬱”極寫樹木的繁茂,都產生了鮮明的實觀效應,同時,讀起來又節奏明朗、韻律協調,有音樂美的感覺。

文章三大部分之間的轉接,十分妥貼。第一部分(1至3段)寫夜賞的緣由,用“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部分(4至6段)的夜景描寫,烘托出一片寧靜之後,讓蟬聲和蛙聲打破寧靜,藉此轉下最後的第三部分,寫六朝採蓮的熱鬧和江南故鄉採蓮的情狀,心境又回到現實生活了。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7

今年暑假,我第一次拜讀了朱自清的著作,手捧朱自清專集《荷塘月色》,讀着一篇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讓人彷彿看見了月色流光下的荷塘天籟,聽到了面對社會不公的高聲吶喊,感受到了濃厚的父子之情……心中一股敬意油然而生。朱自清真不愧是傑出的散文家、語文教育家、文學家、詩人呀!

人們說:“在中國,只要一提到寫春的文章就必然首推朱自清寫的《春》。”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是作者在大自然的感召和啓迪下,由心靈繪出的一幅藝術的圖畫,他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這是多麼生機勃勃、充滿詩意的春天!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天真熱情、欣喜歡快的作家形象。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有一種想背的感覺。整篇文章都是好詞、佳句,是實實在在的美文!

自從上了一年級,我每年都寫關於春天的作文,總是隻會羅列一些春天的景物,偶爾用上一兩個比喻句,就覺得生動了。我實在是太差勁了!

朱自清還是個有氣節的知識分子。在《白種人———上帝的驕子!》一文中,朱自清寫了竟然在自己的國家遭到了一個十來歲的白種人的白眼與咒罵。他一方面揭露了那個西洋孩子盛氣凌人的醜惡面貌,另一方面也用心酸的筆觸告訴我們國弱、民弱要受人歧視,受人欺侮的道理。我想,當時朱自清心裏多麼盼望我們的民族強大呀!今天,我們中華民族早已屹立於世界之林,落後捱打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國家富裕了,民族強大了,人民幸福了,我們的實力已經超過了洋人。中國人民正邁開大步,走向輝煌的明天!朱自清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讀完《荷塘月色》這本優美的朱自清散文專集,令我越來越崇拜朱自清了。這一篇篇震撼心靈的華彩美文,在歲月的長河裏,如寶石熠熠生輝,將陪着我們一路遠行。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8

月色明亮,荷花如雪,隨風舞動,一個人呆在屬於他自我的天地,享受着,屋裏還有已經熟睡的溫柔賢惠的妻子和活潑可愛的孩子。這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述的景色,多麼美麗的景色,多麼動人的畫面,在這寧靜的夜晚,誰能不向往呢

朱自清在文章中把沾滿露水的白荷花比喻成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很生動的比喻。還把荷葉比成美麗的少女裙,更加體現出了月色籠罩的荷塘是多麼的美麗,漂亮。

蟬和蛙是叫聲熱鬧的動物,在那裏把淒涼的夜晚,變的熱鬧,顯得不再那麼怕人。可見朱自清很用心的描述背景。

文章中還體現了朱自清的細節,譬如朱自清在出門時還用了悄悄,輕輕等詞,體現了他爲了不吵醒女兒,還很穩重。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9

《荷塘月色》這篇散文,是由我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在1927年7月,北京清華園所寫,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

《荷塘月色》主要寫了作者心裏頗不平靜,在夜裏悄悄地出來散心,順着小路走,日日經過的荷塘邊,去看那月下的荷塘,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色清淡,黑白相間的光和影猶如和諧的旋律,荷香縷縷,水乳交融,但是“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都沒有。”優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朧的輕紗,清幽淡雅、安謐柔和、朦朧和諧,荷塘與月色融爲了一體。

《荷塘月色》作者用細緻的工筆和絕妙的比喻,對荷葉的形神、荷花的資質進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繪,荷花、荷葉的優美形象似已展現眼前,如此細膩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癡如醉!但作者還是無法擺脫那一縷愁緒,哀愁與喜悅相互交織,給我有身臨其境之感。

《荷塘月色》的淡淡荷香,幽幽月色,讓我想起了在最近,我去了西湖,在白堤上緩緩行走,山、水、樹環繞在我的身邊,猶如一幅畫。我好像在和大自然愉快地交談,靜靜地感受它無窮的魅力。我不是第一次來西湖,那還是被它的美深深地震撼住了:老樹的葉子幾乎都掉光了,只有幾片葉子在與寒風勉強地抗爭着,在樹枝上微微地顫動着,好像隨時都會掉下來,也讓我十分惋惜,錯過了一道美景。西湖的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十分美麗。湖的另一邊,荷葉早已枯萎,和藍色的天空,綠色的湖水在一起,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線。遠處,幾隻小鴨子在湖水裏自由地游來游去,給寒冷的冬天帶來了一片生機。擡頭一看,雷峯塔聳立在山上,塔身若隱若現,碧綠的樹叢掩映着它,只有塔尖露了出來。從旁邊望月波亭:亭子一半建在水上,和水和二爲一;扭頭一看,白堤映入眼簾,猶如一條長龍;橋洞映在湖面上,倒影與真身融合在一起,猶如一面大鏡子,映出了西湖的美景;就像徐文長所說“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萬國九州”。

《荷塘月色》這篇散文如同工筆畫,景物描繪精雕細刻,細膩傳神,是一篇令人陶醉其中的佳作。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10

我讀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深有感觸,他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就像郭沫若說的一樣,時間就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

聖誕節--這是一篇描寫西方風俗的介紹性文字,卻寫得饒有生趣,引人入勝。聖誕節在西方式影響最爲廣泛的節日,但在向當事不大瞭解西方的國內青少年朋友介紹這個重要的節日時,作者並沒有濃墨重彩的恣意諾染,而使用看似平淡的文字,勾畫書一浮生趣茆然的聖誕圖,於平淡中見出熱鬧。

坐車在介紹聖誕節的時候,也並非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點,側重描寫西方人過節的心理和慶祝節日用到的賀卡和聖誕樹,這兩樣東西正式慶祝聖誕節不可或缺的道具,由此可見作者匠心獨具。

作爲一個旁觀者,朱自清先生對於過節的人以及繼而的氣氛有着如此生科的體會和描述,可見大堆生活觀察的細緻以及甚至的熱愛之情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11

我家有一個大書櫃,裏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童話、繪本、小說應有盡有。但是,每次我都會不由自主抽出《荷塘月色》,這可是我最愛的一本書。

它的封面是一朵嬌豔的在碧綠的荷葉上,好似漂浮在夢幻般的荷塘上,再配上“讓震撼心靈的華彩美文,滋養我們的精神生命”的這句話,真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儘管它沒有精美的插圖,只是由生活的感悟、故人舊事、行走的蹤跡、思索人生幾個部分構成,但每次捧起它,我就再也放不下來。

其中,我最喜歡讀《荷塘月色》這篇了,它讓我想起了《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滿是田田的葉子。”讀着這些優美、傳神、令人心曠神怡的文字,我似乎也走到了一片月光下的池塘邊,看到了一池的荷花,自己也變成了那一朵最美麗的荷花。“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是多麼美麗的畫面,我好像也沐浴着皎潔的月光,做起了一個荷塘月色的夢。

這本書我已經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閱讀都有驚喜,我在《背影》中感受到的溫暖,《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讓我無比驕傲,《生命的價格—七毛》令我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

每次閱讀都讓我如癡如醉,這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12

前幾周,我讀過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寫得很美,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荷塘月色》是一篇很優雅的散文。

作者是中國現代詩人、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寫的。寫的是朱自清先生夜晚出來散步,走到了荷塘邊,欣賞荷花、葉子和月色。之後,又想到了寫荷詩。這篇文章寫得很美,尤其是對荷花、葉子以及月色的描寫,以人心曠神怡,久久不能忘掉。每次,我讀完以後,覺得好像學到了什麼人也不知道的知識。每讀一遍,都是那麼愛不釋手,彷彿手裏捧着金子似的。然而,除了寫景寫的美,我更加讚賞的是對荷花品格的描寫。

荷花出淤泥而不然,我們人不也要擁有這品格嗎?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家裏窮,於是就去做雜貨店的勤儉工。在店裏客人很多的時候,華羅庚卻能安心驗算數學。再比如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在那麼窮的地區都能好好學習。這些精神不都值得我們學習嗎?再看看現在的我們,一等教室裏很吵鬧的時候,就找藉口不好好讀書。

時間是我們的,不抓緊時間學習,將來怎麼報答父母和祖國呢?那些不抓緊時間學習的同學,爲什麼不能學習貧困地區的孩子,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能認真學習呢?我們每個同學都應該學習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這樣,將來我們的祖國會更加繁榮昌盛。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13

我讀完《荷塘月色》,感覺到作者朱自清寫得很生動,富有光彩,我頗喜歡朱自清的作品,令我陶醉。語文課的時候,郭老師踱步走進我班教室裏,郭老師拿起一直陪伴她的語文書,郭老師給我們講《荷塘月色》這一課,我還不知道它是什麼內容。我打開語文書一看,我一看“荷塘”這個地名,我便想起去年的暑假前,我一個人到我家旁邊的花園觀賞荷花的情景。那寧靜的畫面讓我至今想起來還恍如昨日。

記得那天晚上我在家裏一個人,感到寂寞,也像朱自清先生一樣尋排遣,我揹着手踱着出了家門,我想起那個美觀的小花園。我獨自走在曲曲折折地小石頭路上,擡頭一看,看見有滿月的光很美好的。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照射在大地上,我緩緩地走在荷塘路上,彌望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的都是樹,有的明亮可辨,有的陰陰暗暗,而最多的是鬱鬱蔥蔥的松樹。

令人看起來多可怕!但我有點勇氣走下去,走着走着,豁然開朗!啊!原來在荷塘的周圍都是銅枝鐵幹一樣的樹,中間的荷塘裏有不少荷花的花蕾,像安睡的樣子。我只好輕輕地走步。走到荷塘的旁邊,坐下一看,荷塘有田田的葉子,層層的葉子中間,朵朵粉紅色的花,中間露出幾絲淡黃色的花蕊,還有的荷花白如玉石。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使我心曠神怡!突然,一朵荷花裏有燈光閃爍,變成粉白粉白的荷花燈,彷彿寶蓮燈似的,真漂亮!我非常不可思議!我想知道里面是什麼東西?打開一看,哇!是一個螢光閃閃的小螢光蟲,我好奇地看着它,螢火蟲慢慢地飛落在我的胳膊上。螢火蟲悄悄地跟我說:“你不要寂寞,多來看荷塘一下。”

螢火蟲又飛來舞去地回去了。我有點心灰意冷,我站立轉身沿着荷塘走回去。我觀賞完荷塘,大飽眼福,戀戀不捨地離開荷塘。荷塘相當純潔,寧靜,美麗的荷塘,在我眼裏和心裏是最偉大的。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14

《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四·一二”事件之時,是作者朱自清著名的一篇借景抒懷的散文。

開篇一句“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含蓄委婉地表達出作者的憤恨不滿,更對當時所處的背景和形勢有了交代和鋪墊,使得當時的讀者獨到此文時立刻就能引起與作者的共鳴。這一筆真的是起到了全文導向的重要作用。隨後,也引出下文“今晚在院子裏坐着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夜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裏拍着閏兒,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這一段文字,對自己的所思、嚮往以及場景、動作等一些列的簡要敘述,特別是自己對荷塘月色的交代,真的是轉承自然確實是娓娓道來,給人一種畫面感,不愧爲大師的手筆。

在此文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爲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不齊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縷輕風使這樣一幅《荷花圖》動了起來,但這還不夠,“月光輕輕柔柔地如流水一般地瀉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上。”這個“瀉”字用的妙極了,少一分太微弱,多一分又太猛;青霧使荷花綠葉充滿夢一般的感覺……古人有“推敲”的典故,《荷塘月色》讓我更加深信文字是靈動的,如何巧妙的運用它們,除了寫作的技巧之外,對自然和事務的仔細觀察和深入思考纔是重中之重,而飽含熱愛深情的那顆心,更是寫作者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

《荷塘月色》所描寫的那個年代,雖然政治黑暗、前途暗淡,但文學大師朱自清卻能在這樣的環境裏寫出這樣的美文,真的是懂得欣賞美的人,這樣的堅強和樂觀給人以力量和希望。

今天的中國,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我們要用我們的五彩神筆來描繪新的時代、新的發展、新的美好,爲今天的中國書寫新的風采。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15

這個寒假我讀了許許多多有名的散文,但是,讓我記憶頗深的還是《荷塘月色》。

這篇文章的作者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他曾寫過許多有名的文章,比如我非常喜歡的《匆匆》,《春》《背影》等,而從這文章中的晚上荷塘邊皎潔的月色可以看出作者渴望追求美好的生活,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着讀着我也似乎走進了這幽僻的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羣居——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裏,愛冷靜、愛獨處“白色恐怖”,當然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園”。從文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着”、“走着”、“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着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着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着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我彷彿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16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抒情散文,因收入語文教材而廣爲人知。文章講述了作者1927年7月,在北京清華園夜晚沿着荷塘散步,看到荷塘月色的美麗景象。它委婉地抒發了作者渴望自由,可現實卻並非如此的思想感情。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讀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發覺:白話文也可以很美。朱自清的這篇《荷塘月色》之所以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是因爲他非常生動地描寫出了“荷塘月色”這樣一個清幽的環境。其次,他的描寫很全面,生動,好像荷塘月色就出現在了我們面前。朱自清的散文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與細微處見功夫,於平淡中見真情。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17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爲光輝絢麗的文章,應屬於他的抒情小品。而這之中,我偏愛於荷塘月色。沒有皇家園林之富麗堂皇,沒有江蘇園林之人間天堂,亦沒有杭州西湖之鬼斧天工,有的只是寧靜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它之所以那樣使人百讀不厭,就在於作者以飽蘸着感情漿液的彩筆,情景交融地抒寫了他特定時期的心緒。優秀畫家善於運用不同的色彩,表現不同的情緒。隨着表現喜怒哀樂心曲的需要,朱自清巧妙地給自己的作品塗上或濃或淡或暖或冷的色調。因此,此文設色淡冷、籠罩着感傷,寂寞的氣氛。

此文作於1927年7月。這年春天,使中國天空佈滿了烏雲。對此,朱自清曾評論說:“近來廣州的事變,殺了那麼些人,燒了那麼些家屋,也許是大恐怖的開始吧!”他不滿黑暗現實,但對革命力量還缺乏認識,看不清前進的方向。“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罷了。”“那裏走”這個問題,“只要有些餘暇,它就來盤踞心頭,揮也揮不去。”在這種心境下寫的《荷塘月色》,就抒發了作者彷徨、煩悶的情緒。

作品以“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開頭,既揭全文之旨,又設計了整篇的感情色調。作者先描寫荷塘小路的幽靜自己月下獨行僻徑,“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裏”。這種“獨處的妙處”,反映了朱自清企圖超脫現實的心情。風致的荷葉,潔白的荷花,飄香的荷塘,寄寓着作者潔身自好、不與反動勢力同流合污的志向。荷葉下面脈脈的流水,何嘗不是朱自清的脈脈情思?不能朗照的月光,與作者內心的愁緒相交織,組成一曲和諧的旋律。

作者還由眼前的荷花,聯想到古詩中描繪的江南採蓮的熱鬧場面。思古是爲了當今,他真正惦記的還是自己生活過、戰鬥過的南方,那個有着他的回憶的地方。朱自清爲什麼“惦着江南”?他在寫過《荷塘月色》後,曾說過一段話:“在北京住了兩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過去。要說福氣,這也是福氣了。因爲平平常常,正像‘糊塗’一樣‘難得’,特別在這年頭。但不知怎的,總不時想着在那兒過了五六年轉徙的生活的南方。轉徙無常,誠然算不得好日子;但要說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時候容易深切的感着。”在白色的恐怖的年頭,作者深感事態炎涼,因而特別嚮往過去在南方生活的人生味。“惦着南方”同樣反映了朱自清不滿現實而又找不出路的苦悶情緒。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如此美麗的荷塘月色,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朱自清的筆下永生。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18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來自朱自清寫的篇目《荷塘月色》,讀完這一篇文章之後,有許多的感受。在其中,我最喜歡其中的第五段了。

在這一段中,起先便開始由月光映入荷花開頭,讓人不覺的想象到了一個美麗的夜景,月光像流水一樣靜靜的泄在荷葉上,把荷花照應着一樣牛乳洗過一樣的白,一切都好像夢一樣,環繞着我們。之後,又把景物轉到了四周,遠光穿過高高的樹木,灑在了荷塘中,通過月光的照射,路旁柳樹的影子映到池塘的荷花上,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景色。

在這一段中,作者把所見所聞形象的描寫了出來,靜靜的月光,勃勃的青霧,在月光照耀下的荷花,淡淡的雲,樹影和月影,這些景觀處處顯示着幽雅寧靜,而這些獨特的感受只有在獨自處於夜晚的荷塘邊才能感受得到,在這裏,荷塘中的荷花與月色相互交融在一起,再通過一些周圍的景物的烘托,爲第六段在寫荷塘四周的景物做了鋪墊。在這一段中,作者也用了一些修辭手法,比如“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這一句,作者就用了通感的手法,從視覺轉移聽覺,形象的溝通了人的感官,進行了多角度的描寫,使文章更加的充實,更加的豐富。還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一句,用一個“瀉”字,以動寫靜,寫出了月光的柔和,幽靜,使讀者身處於此環境之中。

總之,在這篇文章中,有許許多多的優美語段,但我獨愛這一段,或許因爲喜歡這柔和的月光吧。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19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頭,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這是朱自清先生對北京清華園荷葉的印象。在他的文中,我彷彿走到了那片荷塘前,看見了那晚的一塘荷花,和那淡淡的月色。

這篇散文寫於“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期間,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裏,看任何事都應當是索然無味的吧,但朱自清先生卻從荷塘中讀出了別種的滋味。那時的荷塘與平時並無異,但不一樣的人能賞出不一樣的感覺。在他眼中“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爲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他是憤懣的,不滿的,但又有着一些無可奈何,對於當時的他來說,除了借這一塘的荷花抒發心中的苦悶,又有其他什麼方法嗎“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也許,那時的他,正是這樣的孤寂與彷徨吧。

相比之下,我對荷花的印象就活潑多了。一到夏天,最愛的便是到大明湖看荷花,湖畔的風都夾雜着一股淡淡的荷香,又捲起湖中許多水滴,被風一陣陣的打在臉上,有種說不出的愜意。湖中的荷葉則是構成了一個綠色的屏障,阻隔人們的視野,似是故意將蓮藕隱藏在底下,不想讓人找到,只能看見湖面上瀰漫着已成綠色,令人心曠神怡。

我愛大明湖的荷塘月色。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讀後感 篇20

文章有着十分明確的中心,內容緊扣題目,又不侷限在題目。先寫了朱自清先生被荷塘月色迷住但透露出了淡淡哀愁,然後寫小作者自己也被荷塘月色迷住,但卻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形成了對比,而這些是因爲時代的不一樣所造成,使文章的深度加深了,是難得的一篇佳作。在寫作中感情自然流露,情感真摯,老師能夠體會到你的情緒。從文章的整體性來看,結構清晰明瞭,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文章文章開篇即點題,氣勢大,結構簡單。結尾交代得很清楚,語言成熟而不拖沓,非常難得。

看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我想,假如《春》是富有生機的綠色;《威尼斯》是碧波盪漾的藍色;《背影》是充滿愛意的橘色;《匆匆》是時光輪迴的金色,那《荷塘月色》或許是1927年的一個晚上,心情頗不寧靜的朱自清先生獨自來到荷塘邊漫步,沿着煤屑鋪成的小路,在朦朧的月光下,他被那恬靜的景象所吸引,被深深地迷住了一路上,蓊鬱的樹林,嫋娜的荷花,脈脈的流水,吐露出淡淡的喜悅。(用詞準確且具有文采)漸漸地,樹上的蟬聲、水裏的蛙聲,朱先生覺得熱鬧是它們的,他什麼也沒有,有趣的事情,早已無福享受了。字裏行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轉眼近百年過去了,同樣是夏日的荷塘,我看到的卻是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一朵朵荷花像穿着粉衣白裙的婀娜少女,站在池塘裏,在荷葉的襯托下顯得那麼優雅。走近些,似乎聞見一絲清香。就如《愛蓮說》中寫得那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淨植。(合理的引用)在碧綠的大圓盤下,還藏着一羣羣活潑可愛的小傢伙,它們在清澈見底的池中擺弄着身姿,輕靈地在葉柄間玩耍,真可謂是魚戲蓮葉間。它們時而向東遊,時而往西躥;時而成羣結隊穿梭在水中,像紅色的綢帶纏繞在花莖間;時而三五成羣,追逐打鬧,快活得不得了!

看着這蓬勃的景象,我又想到朱先生。他直到去世,也沒能聽到歡慶新中國成立的鑼鼓聲,在1927年,那個動盪的年代,荷塘裏短暫的寧靜讓他對美、對未來有了一絲淡淡的憧憬。而我,就像這無憂無慮的小魚,在溫暖的陽光下,在生意盎然的池塘裏茁壯成長。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長大爲荷塘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