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教育隨筆對教育的思考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師教育隨筆對教育的思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師教育隨筆對教育的思考

現在的教育體制,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上下不能貫通,導致機械式教學模式堂而皇之,對於學生的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都形成了很大的制約。

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的老師幾乎都有一個通病,就是隻追求量化而忽略了質的重要性,一個真正好的老師是理性的,

會通過自己的勤作,把一些量化的問題系統的進行質化,特別體現在課外作業上,教育部規定的作業量根據不同年級有一個時間的限制,以中等學生完成的時間爲參照。這實際就反映出一個問題,要求老師的專業水平更高,爲之付出更多。對於學生用多出幾倍的時間來完成的作業進行科學的,系統的梳理,精簡,以通俗易懂的內容面對學生,最大限度的由量化轉爲質化,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才能使的文化和素質齊取並進。

現在的大多數老師在佈置課外作業上也有很大的攀比性,認爲自己的哪門課,作業少了就像是佔了下風,吃了虧。不去理性的,邏輯的.把所涉及的內容質化,優化。還有一部分老師缺乏必要的敬業精神,就像,走形式搞過場,總是機械的去教一些東西,沒有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智慧付諸於行動,反而把更多的精力去側重思考一些關乎自己私人的一些問題。可以說現在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現行教育模式的犧牲品。

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的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棟樑之才,而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書呆子,文化的教育實質是把吸取的理論知識經過吸收和消化,使之產生一定邏輯性,增加開創性,增強更高的駕馭性。換句話說現在的教學方式只爲一部分學生所適應,無論精力和心理,促進了學生成績高與低的落差,差生久而久之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失去了盡心盡力的動力,形成了教育對於學生的不平等。

學校的宗旨是教書育人,是廣泛性的面對所有等差的學生的,目標是發掘出每個學生的智慧和潛力,好生與差生並重,形成一種平衡,對等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