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爲他自己》讀書筆記

看到《讓孩子成爲他自己》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那次組內教研課校長對我的評價:“掌控欲太強,眼睛總在每個學生身上搜索,不允許任何人亂動。”當時我還據理力爭,這樣不好嗎?說明我的眼裏有全體學生,我們班的課堂常規很好,好習慣就是要從小培養,課堂上溜號不利於學習……對照這篇文章,才知道自己認爲好的做法是多麼愚蠢,用一節節“規矩”的課磨滅了孩子最珍貴的好奇心,讓他們最終成爲一羣沒有問題的人。

《讓孩子成爲他自己》讀書筆記

回首30多年的從教生涯,由於自己的性格所致,有哪節課不是這樣規規矩矩的過來的呢?那些小孩子總是嘰嘰喳喳地提問,很多問題跟我的教學設計毫無關聯,屢次打斷我的教學思路,影響了教學進度,我不得不用嚴厲的批評制止他們,只允許他們提“有意義”的問題,有時受時間的約束,他們只要回答問題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就出現了文章裏描述的情景:課堂安靜了,孩子們發現只要好好消化課堂老師講的內容,就能拿到好分數。老師每堂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都能在下課鈴聲的前一秒鐘畫上完美的句號。

還記得我在設計《鵝媽媽的故事》時,課文中有幾個字音容易讀錯,在其他班級試講時,曾多次糾正字音,佔用了很長時間。爲了順利解決這個難題,節省時間,我在教研課上直接出示了這幾個字的.讀音,讓學生反覆認讀,避免了在其他班級出現的狀況。這個微小的環節在課後評課時校長指出來,詢問我的設計意圖,我如實回答,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障礙,避免錯誤的第一印象影響以後學習的效果。雖然是一個小的教學環節,但反映了我的教學理念,只爲了課堂上的順利,忽略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想想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不過是走走形式,短短的幾分鐘,還沒有討論出結果,就草草收場;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不過是讓學生說老師想提示大家的字;指名朗讀課文,因無法面對學生的錯字、添字、丟字而大發雷霆……在課堂上,學生不是去追求探究的愉悅感,而是去揣度老師心裏的標準答案是什麼,學會了接受,學會了言不由衷,學會了掩飾自己的內心,去適應課堂,適應老師,適應教育,卻沒有順應成長的一般規律,他們雖然獲得了老師“好學生”的評價,但好奇心卻在沒有光照的角落裏枯萎。

作爲一名教師,看到這一切我深深地感到自責,我們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21世紀,更需要創新人才,而培養創新人才的沃土就是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每個學生的成長速度是不同的,或快或慢沒有優劣之分,只是節奏不同,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要爲每個學生提供適合他們成長的教育,讓每一朵鮮花在他的時間裏綻放,成爲一朵獨特的奇葩,這樣世界才精彩。

多一份愛心,用鼓勵將缺點轉化爲優點;

多一份耐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做出自己的回答;

多一份尊重,留住孩子易逝的好奇心;

多一份等待,讓每一朵花在他的時間裏綻放;

我們的課堂可以不完美,

但孩子的成長不能被犧牲,

親愛的老師們,讓我們正確認識教育,讓孩子成爲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