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戰國策》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戰國策》讀書筆記

《戰國策》讀書筆記 篇1

——讀《戰國策》有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這一時代母子反目、兄弟相殘、羣臣篡權、生靈塗炭,是華夏曆史上分裂對抗最嚴重且最持久的朝代之一。東周末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爲“戰國”。戰國承春秋亂世,啓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中原經濟技術的新發展與各國相繼圖強而展開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涌現出了大量爲後世傳誦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國的雛形。

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西漢文學家劉向或許不是最璀璨的一顆明珠,但他留下的《戰國策》,卻無疑是中國歷史學的著作。它爲司馬遷《史記》的紀傳體的形成,具有極大的影響。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爲三十三篇,書名亦爲劉向所擬定。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的政治主張和謀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爲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在《戰國策》一書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對於文人政客的描寫。在

政治上以管仲、張儀、蘇秦爲代表的政治家,以及衆多的高士、逸民甚至隱士也現身江湖,大展才華,叱吒風雲,爲後人留下了數不清的玄機妙算。這其中許多已演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成語。“亡羊補牢、一塵不染、大庭廣衆、門庭若市、驚弓之鳥、不翼而飛”等詞語均出自於此。劉向也在人物描寫方面下足了功夫。“鄒忌諷齊王納諫”便是最好的證明。“八尺有餘”“形貌昳麗”如此形象的外貌描寫便是《戰國策》所有人物描寫的一大代表。而蘇秦遊說秦國失敗後,在家中“妻不下織,嫂不爲炊,父母不與言”。此後,便有了錐刺股的故事。待他發憤圖強,身掛六國相印時“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前後鮮明的對比,將名祿至上的功利社會,“認官不認親”的封建社會醜態,描寫得淋漓盡致。無形揭露了高官的虛僞。

相比家喻戶曉的.成語,《戰國策》留給後人更多的是縱橫家遊說的精彩案例。在複雜的人類社會,人們時刻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自從人類誕生的那天起,就有了戰爭。如何用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問題,產生最大的利益,避免大大小小的戰爭,便是自古以來人類發展的難題。春秋戰國歷史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因爲政客的出現,改變了單純武力戰爭的粗暴與輕率。戰國時期,乃至當今社會,利益與衝突是永恆的,在利益面前,人總會出現兩難境界。而利慾薰心,不讓利益衝昏頭腦,實屬不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作爲高級動物,我們更該利用的是大腦而非拳腳。脫口而出與憑感覺做事,並不是萬全之策。我們應向《秦攻宜陽篇》中謀士趙累一樣。善於審時度勢,分析事物的本質與發展規律,從而採取進一步行動。

人生就是政治,一步走錯,全盤皆輸。中國上下五千年,無數前人,向我們詮釋了這樣的道理。《戰國策》,爲我們留下的,不是故事,而是啓示??

《戰國策》讀書筆記 篇2

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在於它的前瞻性和包容性,更在於它的民族性和時代性。因爲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只有緊追時代強音而又不失民族本色的纔是有生命力的。中國永遠需要多姿多彩的世界,世界也永遠需要特色獨具的中國。中華民族具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道和諧的精神,這是中華民族賴以安身立命的根文化精神。民族精神需要代代承續,代代承續需要從中國小抓起。

《戰國策》描寫了很多人物的`形象,其中我最崇拜藺相如,因爲他不計前嫌,可以原諒廉頗的嫉妒。還因爲他敢一個人到秦國去和秦王周旋。

國學經典穿越千年時空,讀書琅琅承續中華文明。希望我們青少年在接受信息時代高科技教育的同時,不失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使我們成爲既具有現代高科技素養,又具厚重人文情懷,融真善美品質於一身,內涵豐富的一代新人。

《戰國策》讀書筆記 篇3

這則故事是在講多大腳穿多大鞋,並用最少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東周國力有限,不是天賜良機已經招攬不到威名俱盛德人才了。想想也悲哀,天下之人莫不是王臣,但在名義上的感召已經不能夠吸引人才了。杜赫想要東周重用景翠,拋出了潛力股一說。潛力股古來有之,雖一時不見其形,但已略具其神。這樣的未雕美玉在普通人面前價值有限,但在閱人無數的“星探”眼中卻是無價之寶。大到一國,小到一家,其間的興衰榮辱無不在人才二字上。因爲只有人才纔有別人缺少的眼力,也只有人才有着平常人更多的創造力。社會不過是人才爲了發揮自己的.才能在各取所需自然的資源,社會又轉化成一種人才對抗大自然的資源。但是各取所需就導致人才的多樣性和層次性。至於多樣性的人才什麼時候重要,什麼時候次要,又是一種歷史的各取所需。也可以說成人類發展過程中對人才的各取所需。水無常形,勢無常態,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歷史正是有階段性,你在這個階段你再怎麼蹦躂也是次要,你再怎麼頹廢也是重要。不過大家作爲人才都沒有本質區別,有區別的只是時代。這裏不知道景翠是不是那個時代所謂的人才的潛力股,但可以知道杜赫已經成功推銷了景翠。因爲他清楚他那個時代,當時的東周需要怎樣的一個人才,而這個人才必須物超所值。

《戰國策》讀書筆記 篇4

隨着鄭曉龍導演《羋月傳》的熱播,本來對先秦歷史就非常感興趣的我,更想去探究歷史本來的面目,去感受戰國時期縱橫家的縱橫捭闔和諸侯爭霸時的風起雲涌。 戰國時期,波翻雲詭,策士縱橫,政治、軍事和外交鬥爭錯綜複雜,令人目迷五色。我們在研習這段歷史的時候,常常感到資料異常缺乏,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當時各國對文件的銷燬,二是秦始皇焚書,典籍散亡,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今天我們看到的《戰國策》雖然保存的只是戰國二百多年的一個梗概,但是已經極其難得了。我們今天去古已遠,尤其應當珍視。 《戰國策》塑造了衆多人物形象,有縱橫家,如蘇秦;有義士,如魯仲連、唐雎;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荊軻、聶政。各種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格的人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縱橫家是戰國舞臺上風頭最健的人物,他們不僅對天下大勢、各國實力、風土人情和山川險隘瞭如指掌,而且還會揣度人主的心理,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書中所寫的蘇秦、張儀遊說各國,談鋒犀利,舌吐風雷,一番談話,便使得國君俯首,傾心聽從。此外書中還寫了一些品格高尚的人物,這些人物在歷史長河中光彩照人。不辱使命的唐雎、義不帝秦的魯仲連等等,這些篇章都值得我們高中生細細品讀。書中也寫了一些反面人物,例如

饞臣王錯、奸妃鄭袖、暴君宋康王等等,揭露他們的`陰險愚昧、兩面三刀。可以說《戰國策》是我國古代傳記文學的輝煌開篇。 《戰國策》的語言也是別具風格,鋪張揚厲,雄渾恣肆,氣勢磅礴,筆力千鈞。涵詠其中,可以使我們執筆爲文,富於曲折變化,不致板滯不靈。《戰國策》中還運用了很多寓言,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驚弓之鳥”、“南轅北轍”等等,這些詞語現在還活躍在我們的口頭、筆下,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鄭曉龍導演的《羋月傳》雖然製作精良,劇本考究,依然存在演繹的成分,很多歷史經不起推敲。因此藉此時機細讀《戰國策》,你會發現典籍中的人物形象比影視劇中更立體精彩。雖然《戰國策》人物語言喜歡渲染誇大,但是對於青年人尤其中學生確實有裨益於擴大知識領域、瞭解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對於青年教師而言,可以藉助影視劇熱播契機,品讀經典,在閱讀的時候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

《戰國策》讀書筆記 篇5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書架上無意發現了《戰國策》,本來浮華的內心早已不能靜下來讀這如此經典,覆手放下,卻難耐心中的好奇,這部從國中到高中經常在語文書上出現經典著作,而我卻從沒認真的看過。

夏日午後的陽光透過樹蔭灑在我身上,手捧着書就這樣默默的在樹下坐着,就着書底的註釋,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着傳說中的經典。

天子隕沒落而諸侯起,天下並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多年征戰,多年割據。智士謀臣遠交近攻,合縱連橫。將守士卒攻伐征戰,決戰千里。前人的智慧,爲後世點亮無數明燈。黃口孺子,哪敢聽雷電轟鳴?病體樵夫,怎聞得虎嘯龍吟?龐涓出山,便名動天下。勝昭陽,辱田忌,封官拜候,卻小肚雞腸容不下同門孫臏,慘死馬陵,正所謂以害人始,以害已終。蘇子之論,天下絕唱,佩六國相印,爲百姓蒼生而謀略。張儀去楚而滅越,去秦而吞巴、蜀。鬼谷四子,無不震驚世野,談笑間,決定一國的榮辱。這一刻,我輕輕的合上書,閉上眼,任由陽光已西斜,腦海中無數翻騰,彷彿浮現出那征戰的沙場,我一身戎馬,手持尖銳,帶的對君主的信任,對勝利的熱血,憤然衝鋒,血染長沙。

睜開眼,日已西沉,悵然這午後的時光過得太快,我只是囫圇一般看完這《戰國策》,而其帶來的震撼確是無與倫比的。

“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莊子在濮河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對莊子說:“想將國內的事務勞累您啊!”莊子拿着魚竿沒有回頭看,說:“我聽說楚國有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隻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願活着在爛泥裏搖尾巴呢?”兩個大夫說:“情願活着在爛泥裏搖尾巴。”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裏搖尾巴。”莊子的莫過於遊歷于山水,忘情的.天地,而不入塵世,爲那功名利祿而奔赴。這不由想到今人,朝九晚五的生活,繁忙的工作,日夜崛起的高樓,車水馬龍的街道,無不爲名爲利而存在。君不見綠洲不再復,流水不再清,空氣早已污。世人啊世人,都做了什麼,鳥魚蟲獸已無蹤影,現代化的節奏太快讓世間急劇向前,沒有喘息的機會。經常有老師問我們你的理想是什麼,我從來只是搖搖頭,不語。不是沒有理想,只是難以出口,四十五歲之前放開一切拼搏,而之後便退休,找一有山有水的地方,帶着父母妻兒,獨居一方。不說出來,是怕別人笑我異想天開,太高估自己。可是理想嗎,是我自己的事,又何必到處宣揚。

躺在牀上,手輕輕撫摸着《戰國策》,其間有太多道理我都無法體會,惟有以後的生活中,慢慢來推索。這夜夢迴,千里江山,英雄喋血…

《戰國策》讀書筆記 篇6

客見趙王曰:“臣聞王之使人買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馬之工也。”對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國事,又不知相馬。”曰:“王何不遣紀姬乎?”王曰:“紀姬,婦人也,不知相馬。”對曰:“買馬而善,何補於國?”王曰:“無補於國。”“買馬而惡,何危於國。”王曰:“無危於國。”對曰:“然則買馬善而若惡,皆無危補於國。然而王之買馬也,必將待工。今治天下,舉錯非也,國家為虛戾,而社稷不血食,然而王不待工,而與建信君,何也?”趙王未之應也。客曰:“燕郭之法,有所謂桑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聞也。”“所謂桑雍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優愛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於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內,則大臣為之枉法於外矣。故日月暉於外,其賊在於內,謹備其所憎,而禍在於所愛。”(《戰國策.趙策四》)

學習體會:

有個賓客見了趙孝成王問道:“我聽說大王要派人去買馬,有這回事嗎?”趙王回答說:“有這回事。”賓客又問:“那爲什麼到現在還沒派人去買呢?”趙王說:“找不到識馬的人。”賓客問:“大王爲什麼不派建信君去呢?”趙王說:“建信君要處理國家大事,何況他又沒有識馬的本領。”賓客又問:“大王爲何不派紀姬去呢?”趙王回答:“紀姬是個婦道人家,不會識馬。”賓客接着問:“買馬如果買到好的,對國家有什麼好處?”趙王回答:“對國家沒有什麼好處。”又問:“買馬如果買到壞的,對國家有什麼危害?”趙王說:“對國家沒有什麼危害。”賓客說:“既然買的馬是好是壞,都對國家沒有什麼益處或危害。大王您買馬卻一定要找一個識馬的人去。現在治理國家如果用人不當,城邑將無居民,祖宗斷絕祭祀,可是大王卻不任用內行的人,而把大權交給建信君,這是爲什麼呢?”趙王無言以對。賓客繼續說道:“燕郭占卜的方法法有一種叫桑雍的,大王您知道嗎?”趙王說:“沒聽說過。”賓客說:“所說的桑雍,就是指善於迎合自己的親近者,以及很得寵愛的夫人、美女等等。這些人都是趁大王醉昏昏的時候,向您提出自己非分要求的人。他們這些人在宮內隨心所欲,那麼大臣就能在宮外爲非作歹、貪贓枉法了。所以說,太陽和月亮的光輝只能照到外表,而壞人卻隱藏在陰暗的深處;小心謹慎地防備了自己憎惡的人,可禍亂卻往往發生在自己寵愛的人身上。” 這篇文章首先描寫了趙王買馬總想找一個識馬的'人去買,而治理國家卻不懂得任用內行的人,任用了建信君這樣一個寵臣。說明了買好馬或壞馬,對於國家無足輕重,而任用內行的人治理國家卻舉足輕重,可趙王輕重不分。

然後又舉出燕郭占卜的方法桑雍,敘述了桑雍就是迎合親近寵愛之人,而正是這些受寵之人乘機索取大王的東西,進而引導了大臣們在宮外貪贓枉法。說明了對所寵愛之人也必須有所防備。

這個故事告誡人們,治理國家、治理政事要知人善任,既要防備所憎惡的人,更要防備所寵愛的人。否則,於國家、於政事、於人民將有害而無益。

《戰國策》讀書筆記 篇7

以前注意好久了但總也買不到《戰國策》的全本,所以感覺讀起來也沒有什麼意思?但是總感覺這本書要讀一讀,畢竟是點綴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歷史的瑰寶。沒辦法就打印了整版的《戰國策》每天讀一節。

“秦攻宜陽,周君謂趙累曰:”子以爲何如?“對曰:”宜陽必拔也。“君曰:”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公仲之軍二十萬,景翠以楚之衆,臨山而救之,秦必無功。“對曰:”甘茂,羈旅也,攻宜陽而有功,則周公旦也;無功,則削跡於秦。秦王不聽羣臣父兄之義而攻宜陽。宜陽不拔,秦王恥之。臣故曰拔。“君曰:”子爲寡人謀,且奈何?“對曰:”君謂景翠曰:‘公爵爲執圭,官爲柱國,戰而勝,則無加焉矣;不勝則死。不如背秦援宜陽。公進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易爆不事公;公中慕公之爲己乘秦也,亦必盡其寶。’“

秦拔宜陽,景翠果進兵。秦懼,遽效煮棗,韓氏果亦效重寶。景翠得城於秦,受寶於韓,而德東周。”

這是《戰國策》中東周策,第二節。裏面的計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戰國時期,秦國之強大,如果美國現在在世界的地位。那麼儘管宜陽兵強馬壯,但是與強秦居全國之力來攻佔宜陽,想比也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了。所以無論怎麼正面的防禦,宜陽必失。在這種情況之下避秦之鋒芒纔是上策。所以在秦攻佔一樣以後,秦王嬴得了面子,周天子再去威逼利誘景翠,使景翠出兵,失去宜陽得到煮棗,景翠得珠寶,還感恩與周。

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智慧,這種策略,雖與戰略想比未必是上上策,但是也可以作爲戰略的極其有用的補充。

《戰國策》讀書筆記 篇8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學生時代,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比如有:《論語》、《左傳》、《國語》等。這些書籍大多描述了各諸侯國及其士人之間的精彩紛呈的鬥爭。而在這些書中我最喜歡《戰國策》。

《戰國策》是西漢時期劉向根據戰國史料編訂而成的'。其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爲十二策,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篇。全書記載了當時謀臣、策士遊說各國或互相辯論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鬥爭策略。它開以人物爲中心的紀傳體之先河,是繼《國語》之後又一國別體史書。

提及《戰國策》,就不得不提及其書中所述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比如在楚國的張儀爲秦破從連橫文章中,張儀爲了破壞合衆,說服楚王與秦結盟;他首先是向楚王講述不結盟的嚴重後果,然後又向楚王講述了結盟的好處。結果在一番威逼利誘之下達到了出使的目的。放在今日,不正是左手一個蘿蔔,右手一根大棒,逼弱國就範的把戲嗎?

總而言之,《戰國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它不僅可以讓我們見識戰國時期的風土人情和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還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識。讀好《戰國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還可以讓我們爲國事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