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美文:江南水鄉美如畫

生於江南,受以魚米之香,詩情畫意。

寫景美文:江南水鄉美如畫

在中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一塊肥沃的土地,自古時經濟中心南移起就被稱之爲“蘇湖熟,天下足”。而清朝時期的乾隆帝,更不只是爲了這塊肥沃的土地兼併着南北糧食產地的美譽,而更多的是爲了這塊土地上孕育的那份書香之氣和如同中國古典畫的秀麗,曾七次南巡。這塊土地,正是江南。

江南的文化氣息源於其優越而充足的.自然條件,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躲避北方戰亂的中原人民便已經開始着南遷,在一年四季都溫和溼潤的氣候下,糧食可以達到一年兩熟,而太湖更是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縱使遇上天災,也可以靠着捕魚爲生。而這種近似於完美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已經延續千年之久,似乎那黃昏下撒網的老漁翁,正和那千年前祖先一樣,受到這份江南特有的恩惠。

在物質生活充足的年代,江南涌現着那些帶來詩情畫意的人和物,其人,可談及文徵明,唐伯虎等風流才子,其物,則可望着網師園的假山奇石,拙政園的白牆黑瓦,蘇州的小橋流水人家,山塘街古時的繁華。而江南之景緻,留給世人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的浪漫色彩,“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思鄉情結,“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北”的輕佻。也許在這塊土地上,正有着那種無窮的魅力,吸引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來飲於此,爲江南所動,不由蘸墨寫下萬古流芳。

提及江南,人們大會把它和小家碧玉的姑娘搭配在一起,原因是她低矮的房屋,溫順的氣候,有時江南下着小雨時,撐一把傘,漫步於古街上,望見遠處墨黑色的房屋,屋檐上或憑或立的鳥兒,聽見身邊淅淅瀝瀝的雨聲,滴水瓦上水點滴滴答答地落下,會情不自禁地想寫些什麼來表達這份愜意,這片土地以其獨特的氛圍,讓置身其中的人變得細膩而滑潤,沒有那黃土高原上的粗獷,沒有那京城大宅的豪華莊嚴,沒有那東北平原的冰凍三尺,人心的棱角會慢慢趨於平滑而諳於世事。

晉陶淵明曾寫得桃花源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江南或許就是這麼一個地方,只能用詩句中那份理想和美好去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