靰鞡、大頭鞋、氈靴與棉膠鞋散文

過冬要暖和,腳下的一雙鞋子是很重要的,說起冬天的的鞋不由地想到我在北大荒冬天見過與穿過的幾種鞋:大頭鞋、靰鞡、氈靴與棉膠鞋,這些城裏人很少見,連網上老照片也難搜到,只存在記憶裏了。隨着人民生活的提高許多東東如今已經很難看到了,尋找快要失去的記憶,我常常沉浸在北大荒的舊夢裏,寫出來向博友們作一介紹。

靰鞡、大頭鞋、氈靴與棉膠鞋散文

1958年春下放時,雖已是陽春三月,北京柳樹已冒出細芽了,北大荒還是冰天雪地,那年雪特別大,路邊積雪有一米多高,爲了適應那裏在的嚴寒天氣,總後特地從倉庫中拿出一批軍用大頭皮鞋發給我們,這種帆布面裏面是羊毛的皮鞋,前後都有皮子包着,既保暖又結實,因有很大的頭,所以大家都是叫它大頭鞋。膠底也特別厚,顯得非常笨重,我是第一次穿它。

當地老鄉過去一直穿用牛皮土製的鞋,人稱靰鞡(烏拉),這鞋的樣子十分特別,是用自家熟過的厚牛皮縫成的,鞋面有一圈均勻的褶兒,在褶兒的後面有一個向上凸起的舌頭,鞋口周邊再縫了一圈牛皮帶子。穿時續上事先砸好的靰鞡草(也叫烏拉草),烏拉草是生長在沼澤溼地的一種野生的草,細長多纖維,靭性好,要用棒錘經過反覆地砸纔會變得像麻絲一樣柔軟,然後絮在靰鞡鞋裏,把整個腳都包嚴實了。穿好了既溫暖又舒服,即便是在零下四十度的嚴寒在外面勞作或是趕緊馬車,腳也凍不壞。但是我們復轉官兵有大頭鞋,更嫌靰鞡穿時太麻煩,半小時也難包嚴實了,沒人用它。

這雙大頭鞋我穿了兩年,開始裏面墊上氈墊,穿兩雙厚襪子,但幹活回來裏面溼漉漉的,大家都是如此,烤乾都來不及,大宿舍中人多,晚上火牆上由於烤這些鞋襪,弄得臭氣薰天。襪子沒穿幾天就破了,後來跟老鄉學,裏面鋪一層靰鞡草當鞋墊,不穿襪子改用包腳布,聽說蘇軍一年四季穿靴子,即是如此,包腳布只是二尺多見方的一塊白粗布,每天鞋裏只需換換草就行,烏拉草有的是,下班時到草原的'沼澤邊上割一捆回來,有得用呢。

後來我還穿過一雙高腰氈靴,那是羊毛擀成的,內蒙古人都穿它,雖然暖和,但不適合勞動,也許牧民多騎馬吧,北大荒只有整天坐着的大車老闆或是無駕駛室的小四輪拖車司機穿它,經常走去的人穿它不合適,61年我到上海進修,送給朋友了。

北大荒人穿得最多的是棉膠鞋,從十一月到來年四月要穿整整半年,說是棉膠鞋,它並不用棉花,它是用帆布做面,中間夾一層厚厚的羊毛氈子,除底部是橡膠外,鞋面一圈也塗了膠,可以防水。買時都是買了大兩號的,裏面墊上一層烏拉草,野外作業時再打上綁腿,雪再深也是不怕的。

冬去春來,過了五十多個春秋,一起穿過大大頭鞋與棉膠鞋的戰友,許多人已經長眠在北國的黑土地的山崗上了,北大荒成了大糧倉,人們也住進了設施齊全的小城鎮,他們也愛時尚,穿上了羽絨服、棉皮鞋,過去的那些鞋子也成了歷史。年復一年北大荒的烏拉草長了又長,現在已經被現代科技開發成了沙發坐墊、鞋墊等新產品,受到顧客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