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由玩傳統玩具想到

傳統遊戲它的材料是土的、是舊的、是粗的、是廉的,但我們的教育是靈活的、是新的、是細的、駕馭價值是高的。在開展傳統遊戲活動中,我們深入的挖掘與創新幼兒民間遊戲資源。星期一,健健和宇宇帶來了一種奇怪的陀螺,玩時,需要用一根塑料小棒橫着插進去,再用力一拉,陀螺馬上轉個不停。孩子們告訴我,這叫“戰鬥陀螺”。這和我們小時候玩的陀螺是不一樣的,很好玩。出於安全考慮,我反覆囑咐他們拿陀螺時一定要小心,要把小棒的尖頭抓在手裏,以防不測。過了一二天,又有孩子帶來了“戰鬥陀螺”。一時間,自由活動的時間活動室裏隨時都可以看到有孩子蹲在一起比誰的陀螺轉得快,轉得久。而我擔心的事情也發生了。“老師,他劃到了我的眼睛!”“老師,他碰到了我的臉。”……一個個小報告說得我心驚肉跳。算了,還是讓孩子們在家裏玩吧。

教育筆記-由玩傳統玩具想到

孩子們很聽話,都把“戰鬥陀螺”帶回了家。可沒過幾天,我發現他們又在玩一種新的陀螺。他們把蒙氏區裏的螺絲、螺帽連接在一起,變成了不同造型的陀螺。我覺得孩子們真了不起,不僅自己想辦法滿足玩的願望,還鍛鍊了動手能力。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孩子們只顧玩,不想收拾,活動室到處可以尋找到他們自己的傑作,我提醒了幾次效果都不佳,於是我把螺絲、螺帽悄悄地收了起來。心想,看你們還怎麼玩!

可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又想出了新的.玩法,居然用區域中的子玩轉陀螺。只見他們用小手捏住棋子,使勁一轉,棋子馬上“呼呼呼”地轉了起來。沒想到一粒小小的棋子在他們手上竟玩出了新花樣!

多可愛的孩子,從玩“戰鬥陀螺”到玩自制陀螺,再到玩棋子,對於玩,孩子是如此執着,如此癡迷。而我明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我還是以所謂的常規、安全爲理由,一次次地扼殺孩子對玩的渴望,一次次地阻擾孩子玩的行爲。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興趣和需要,這是經常掛在我嘴邊的教育理念,然而遇到實際問題,還是出現了偏差,我爲自己的行爲感到慚愧。作爲老師我們應來到孩子的中間,與孩子一同體驗其中的快樂,一同體驗其中的簡單與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