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最美古詩詞》學習心得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爲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重溫最美古詩詞》學習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重溫最美古詩詞》學習心得

3月21日,我讀了于丹的《重溫最美古詩詞》132-138頁,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杜甫在王昭君故居前寫下“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詩的最後兩句,如此描述這位奇女子的一生,寫得多麼玲瓏,多麼明豔,又有着多少淒寒。她遠嫁匈奴,走向大漠,最後留下什麼呢?一個美麗的傳奇,一個淒涼的青冢。如果說斜陽只是一個人的心事,那它不會留下這麼多的吟唱,之所以如此,更重要的是因爲斜陽照徹古今,見證江山更迭。劉長卿面對金陵城,想起惆悵南朝事,寫下了“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一個王朝的興衰,與斜陽的光芒、寒磬的聲音、長江的流水勾連在一起。斜陽曾經探望過多少人,見證過多少事?劉禹錫在《烏衣巷》中說:“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今天,那些野草閒花都融入了夕陽晚照中,春天裏燕子飛來,它們落腳的地方,當年的華麗樓閣,如今卻變成了尋常百姓人家。真正的驚心動魄不是風雲突變的瞬間,而是再大的輝煌也終將歸於平淡。殘陽照徹人生,每個人在黃昏落照之中都有自己的感受,也許殘陽如血,永遠映照在興衰交跌的關隘之上,永遠照徹人們的`心事。

3月22日,我讀了于丹的《重溫最美古詩詞》138-154頁,至此“斜陽晚鐘”已全部讀完。黃昏多情,黃昏無奈,將黃昏刻畫得最細膩的是南渡之後的李清照。由北入南,失去夫君,失去家國山河,這樣一個走向暮年的女人,黃昏時刻,她的心事又能怎麼書寫?我們都記得她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在她的眼裏,黃昏格外悠長,滿眼的景緻已經不堪,何況又聽見了這樣一種聲音:‘“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番景象,一個“愁”字能了嗎?人心已怨黃昏長,偏偏雨打梧桐,點點滴滴,格外渲染了她的憂傷。有誰的黃昏能如此細膩?還有不少人寫過斜陽的晚鐘,傾聽時間的流逝,傾聽空間的永恆。斜陽裏晚鐘的迴盪,會令人心中驀然一驚。韋莊說:“萬古行人離別地,不堪吟罷夕陽鍾。”這首詩作於灞陵道中,灞橋折柳,南浦送別,都是古人的離別之地,離別時一碰就碎的心情,才特別不堪夕陽鐘聲。那個愛斜陽的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