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優美散文(精選12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短小精悍,表現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問題。如何寫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書優美散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優美散文(精選12篇)

讀書優美散文 篇1

繼續拿起《百年孤獨》,許久沒看擱在牀頭,乍一拾起人名都快對不上了,在人名情節的對仗中,下定決心看書再不可以半中間耽擱那麼久。緩了一會兒,總算進入了情境。

網絡的一個應用上關注了一位女士,因爲她的一段文字,她說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睡前讀一百頁的書。我們總會因爲一點小小的理由喜歡某個人,某個你想到達的目標在你還在仰望它的時候,你發現了跑在你前面的同伴,想要靠近的感覺油然而生,雖然不相識,遠遠地就這麼看着,我覺得她一定是美麗的!

美麗可以有很多方面構成:適當的妝容、得體的服飾,那是外表;善良、睿智,那是內在。愛讀書的人一定多是善良的,善於思考的。人生本就是立體的呈現,生命算作長度的話,讀書一定會增加你的寬廣度,看待同樣一個問題的立面點可以有很多不同,而寬廣度決定了你的方向。

讀書可以讓普通又平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吃喝拉撒睡蒙上一層詩意。不是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嗎!遠方不一定常去,卻可以把詩意過進生活裏,讓看待世界的這雙眼睛發現普通生活裏的美好,向善向美間傳遞正能量,實在很好!

自勉!

讀書優美散文 篇2

一盞茶,一縷香,一捧古卷細思量,如豆的燈光下,茶香繚繞,書香暈染,心香氤氳……我深深沉醉其中。

書好像一把鑰匙,能夠開啓心中的困惑之門;書好像一對翅膀,能夠助我在知識的天空裏自由的翱翔;書好像一盞明燈,能夠指引我在黑暗中尋找方向;書是那一段階梯,使我不斷進步,更上一層樓。

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在那些與書相伴的夜晚,讀孔孟言,悟李杜詩,品劉墉文,賞清照詞,積智慧之沙,感文學之美。在書中,我結識了一個個不朽的人物,靠近了一個個閃亮的靈魂。記憶中最深刻的要屬《魯賓遜漂流記》了。當時對他的勇氣和膽量感到佩服,甚至把他列爲心目中的大英雄。在遭遇船難後流落荒島,沒有食物沒有水沒有一個可以聊慰的朋友,那種惡劣的生存條件,現代人是無法想象的,但他卻堅強的活了下來,他沒有輕易向生活屈服,向苦難投降,他那堅毅的品格,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當今生活中,有一些人因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便意志消沉,一蹶不振。還有一些人竟然因爲日常生活的一些瑣事,以自己的生命相威脅。他們是多麼的愚昧,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他們的生命將失去光彩與價值。讀書能賦予我無限的想象,彷彿可以穿越時間隧道去體驗春秋戰國時代的連綿戰火,觀望盛唐的繁榮;讀凡爾納,柯南道爾的科幻小說,把我們提前帶入縹緲而又精彩的世界。

品讀《紅樓夢》時,彷彿置身於賈府門前,感受着富麗堂皇的封建大家族,目睹着各式各樣悲喜人物的不同命運。它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體現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小說藝術高峯,展現了一個大家族盛極而衰的過程。我欣賞賈寶玉的率性自然,清高脫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我喜歡林黛玉的嬌弱清麗,才情橫溢和孤標傲世;我佩服王熙鳳的爲人圓滑,精明幹練。讀過這本書,我懂得了一些爲人處世的道理,還學習了一些寫作手法。曹雪芹之所以能夠寫名著,與平日的細心觀察是分不開的。他將賈府的各處建築甚至不起眼的小角落都描寫的細緻入微,他能夠做到敘事和抒情完美結合,並運用環境渲染,暗示襯托等多種手法使《紅樓夢》耐人咀嚼百讀不厭。讀《紅樓夢》就像是在與作者的思想交流,不知不覺沉溺在他所塑造的人物中。

讀書好似品茗,需要細細品嚐,常常讓我在風靜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的殘荷聽雨聲”的閒情,在金風徐徐的黃昏裏想起那“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相思之情,在洶涌的江水邊聽到“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粗獷。在書中,我重新認識了自己,與書相伴我的人生更有意義。

書使我們去攀登知識的高峯,使我們求索于思考的天空。讀書使我的心靈得到淨化昇華,體會到人生的樂趣,感受到人生的價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讓我們徜徉在這書香墨海之中,讓它伴隨我們的成長,豐富我們的生活,溫暖我們的心靈。

讀書無止境,求知無止境,書是我們一生的老師,讓我們在生活中獲得心靈的淨化與感悟。

讀書優美散文 篇3

轉眼間瑄寶成爲揹着書包上學的小小“讀書郎”已半年多,記得老師提到瑄寶幼兒園的表現時說他很愛看書,上學第一天就是舒舒服服的坐在小熊沙發裏看書,的確,瑄寶是個愛閱讀的孩子。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對寶寶來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受益一生。

現在回顧一下,我想瑄寶喜歡看書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吧:

一、天性:小孩都有好奇和探索的天性,順應孩子的天性,閱讀會事半功倍。我們會有意識的結合他成長的特點,給他提供大量感興趣的圖片或書籍,還有相應的玩具。比如他從小就喜歡車,看汽車圖片時非常專注,先認識汽車類型、國內外各種牌子、型號、排名(價格、速度),接着產地、用途、甚至英語名稱都要刨根問底,到現在關心汽車怎麼生產出來的、汽車爲什麼會開、爲什麼會撞車會爆炸等一系列問題。我們除了買以外,還會有意識利用可以收集到的任何資料,如汽車主題的檯曆、汽車網站的知識等加以引導,當他明白了一個問題時,會很滿足。再比如因爲世博會他有一段時間對世界上各個國家的中英文名字及國旗很感興趣,我們就找來世界地圖和一些小冊子,他經常會要求我們同他一起看一起念,不厭其煩。我覺得目前階段看什麼學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培養他在對感興趣的東西研究過程中所養成的良好的專注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環境: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我們給他準備了小書桌小椅子,騰出一個書櫃專門放他的各種圖書,想看書了自己挑;另外,我們自己也比較愛看書,小孩子也有模仿的天性,看到爸爸媽媽如此喜歡並享受閱讀,潛意識中也會覺得閱讀是件美妙而自然的事情。

三、交流:我們經常會和孩子討論對書中故事的看法或困惑的地方,再加以引導,也會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如龜兔賽跑、天狼食月(節選自《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寶寶很喜歡,對故事的理解也有所加深,進而更愛看書。

因此,一旦孩子產生了興趣萌芽,家長加以順應和支持,並提供良好的物理、心理環境,閒暇時多作交流,我相信,變成一個愛讀書的“讀書郎”,指日可待!

讀書優美散文 篇4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一直很欣賞一句詩:胸藏文墨虛若骨,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書讀得多了,身上自然會帶一股書卷之氣,就會自然而然受書本的影響,言談舉止間流露出讀書人所特有的氣質,或溫雅或脫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

因此,與書籍結伴,就能爲人生奠基、爲精神打底;與博覽同行,就能開拓視野、陶冶情操。

有人說:世界因文學而美,文學因書籍而美。

所以,我們自小就接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

於是,我們自然知曉了讀書之美,我們還在現實之外追尋一種和書中同樣的意境,羨慕古人和先哲駕一葉扁舟,徜徉於山水之間,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豪邁;於是,也想學他們一樣,愜意地品一味香茗,徘徊於田野之際,玩味小橋流水人家的清雅;於是,在一些與孤獨爲伴的日子裏,沉浸在一抹夕陽的溫暖裏,獨坐在房間的一隅,手捧一卷好書,陪伴一些如水的音樂,聞着菊花茶的清香,看它們獨自沉淪,獨自盛開,任憑思緒遊蕩於六合之際,品味斷腸人在天涯的愁苦和悲傷;於是,知道了讀書的美,知道了那是清澈的雙眸裏緊鎖的渴望,那是靈魂深處自然的歌唱。

或許,讀書的美源自於追尋。

爲了那些需要追尋的夢想,爲了那些需要填補的空白,愛讀書的人們平白無故多了一份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孤獨;因爲孤獨,人們徒添了一些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無奈;因爲無奈,人們便產生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感慨。

因此,喜歡文字的人是痛苦的,也是孤獨的,也正是在那種痛苦和孤獨的沙礫中,磨礪出了永恆和唯美這樣璀璨的寶石,讓文人志士爲之傾倒,哲人古賢爲之憔悴。

所以,讀書的美,讀書的境界,都蘊涵於此。

小小書卷,涵蓋了大千世界,靠着書籍的滋養,讀書之人方能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轉眼間,已聽聞春鳥報曉之音,心中滿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感動和溫暖。

小的時候,我也不懂選擇怎樣的書籍來讀,更不知道書也能讀出味道,直到自己長大一些,喜歡寫日記,喜歡在筆記本里摘錄那些感動自己的句子,直到自己把書中的思想轉換成自己的思想,也直到自己喜歡上了寫作,並且最終形成自己的文字風格。

才知道,讀書,只有讀出味道來,才能不斷激活思想。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讀完一本好書,猶如飲下一杯甘醇的美酒,酣暢淋漓、回味悠長。

人生多繁忙,事事總相隨,不是每個人都能靜下心來去讀書。

所以,讀書貴在堅持,讀書需要心境,只有當我們捧出心中最爲柔軟的溫情和最爲細緻的情懷去迎接書籍的墨香,才能對人生道理、人生價值的感悟有所把握,才能真正享受讀書的樂趣。

清人蕭掄謂說過,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

可見,只有堅持不懈地讀書,潛心靜氣地思考,思想的源泉纔不會枯竭。

所以,我們身處凡塵,每個人都是凡夫俗子,自然都應該徜徉在書籍的海洋裏,使自己得到知識的浸潤,受到書香的薰陶,使自己境界高遠、胸襟開闊、學識通達、思維敏捷,使自己的認識有感悟、品位有提升、思想有創新。

通過閱讀不僅能與先賢對話、與智者交談,還能啓迪思想、提升心智,使自己在思維的天空、想象的王國中自由翱翔、縱橫馳騁,擺脫慣常思維的約束,衝破舊觀念的禁錮,形成創新的思路。

如果我們能站在智者的肩膀上,透過紛繁複雜的矛盾和紛紜混沌的現象,敏銳捕捉、積極消化、充分吸收各種信息和知識,就能爲自己的靈魂找到出口,就能在平凡的生活裏詩意地棲居。

然而,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一味地讀死書,沉浸在烘托出的意象中,脫離了現實,就會和這個世界分離。

因爲,現實的殘酷,人性的自私也是客觀存在的。

每個人都在爲自己的生計而奔走,每天都是快節奏的生活,些許的無奈,些許的感傷。

所以,在徜徉書海,沉醉於詩情畫意之中時,還要清醒地知道什麼是現實,什麼是真實的生活,畢竟這個世界俗人太多,也可以說高雅之人太少了。

只有在工作之餘閒暇之時,才能讓書籍的清泉澆灌自己的內心。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讀綿綿無絕期。

在每一個平凡而簡單的日子裏,讀書不僅給我帶來內心的寧靜,還能讓我在書中找到希望和安慰。

於是,我喜歡閱讀,我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我可以驕傲地說,我讀,故我在!我讀,所以,我快樂!

讀書優美散文 篇5

小的時候,總喜歡爬上屋後的山,山上有滿滿的蘋果樹,蘋果樹上總會有我的身影。我喜歡坐在不高的蘋果樹上,看着天空的飛鳥和雲彩,吹着清風,望着遠方零零散散的房屋。

長大的時候,學科繁多,我也回到了城市,城市的遠方看不見山。我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登山了,整天呆在家裏寫着試卷。

後來,終於有個長假,我放下作業和家人一起去登山。

我走在鋪滿水泥的山間小路上,卻沒有發現小時候的快樂與愉悅。我擡頭看着天空,心裏有種莫名的惆悵。

小時候的我,會從鋪滿砂礫的小路上尋找我的快樂:長大時候的我,會慢慢走在林間小路上,追尋屬於我的閒適,觀賞山間恣意生長的樹木花草,偶爾想起背過的一首詩詞。

記得書上有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告訴我們要多實踐。那麼,我在想,實踐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蘇軾登山是爲了體驗“橫看成林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景象,而我們登山卻是爲了鍛鍊,爲了放鬆。那麼,到底哪一種纔是登山的真正意義呢?這些,書本不會告訴我們,我們只能做到“實踐出真知”----自己去探索。

其實,大自然就是我們的一本永不褪色的書,我們可以在大自然中瞭解很多,學習很多,接觸很多。單只是登山,我們就能夠有很多感觸。

我登上了山頂

山頂很空曠,野草叢生,怪石盤碣,在奇怪的石縫裏偶爾還可以看到一株小小的樹木,風吹得它們搖曳不止,卻沒有倒下。我看到了生命的意義。

讀書優美散文 篇6

從小就是好學生的我註定不能淪落爲不讀書的人,而時至今日,我才思考我爲什麼要讀書,國小不知是哪裏來的興趣,而如今仍然如此,不過卻多了一層疑惑,爲什麼要讀書?長輩都是說,讀好了書未來纔會好、纔會有錢,我從來沒有在意過這句話,甚至覺得這根本是錯誤的,這個世界上成功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要走讀書這條路,但現在我徹底否定我以前的思想,進了國中,才發現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跟如今學的有關,而將來會學習,在沒有弄懂我爲什麼要讀書之前,我幻想了一下,如果我現在沒有讀書或者放棄了認真學習,我會怎麼樣,我想我會很“輕鬆”,可以成天肆無忌憚的玩,大不了就是聽聽父母的嘮叨,可能這樣久了,父母也不會嘮叨了,而老師也會放棄我,我會覺得這樣很“快樂”,每次考試的時候,琢磨着作弊的各種鬼點子,幸運一點,沒被老師抓住,倒黴一點,被老師訓一頓,考試作廢,可能之後還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到會考的時候,我無法作弊,而結果就是我徹底“解放”了,因爲不想讀書,於是我開始混社會,自己打工,一直玩心不減的我根本做不好任何事,所以也就成了啃老,成天跟“哥們”出去鬼混,如果倒黴,被人陷害染上毒品,我的一生就徹底完了,要在戒毒所待着,儘管出來了也不會受人待見,註定孤獨終老,如果沒有走到這條路,那麼此後我也不可能一直啃老,肯定是要工作的,然後結婚生子,可是沒有文化水準的我又能找到一個多好的對象呢,那麼我也只好苦活下去,不會快樂,想到這裏,或許你們會說我還可以成爲一個成功的人,自己創業、白手起家,然後成立一家公司成了成功人士,但是在這之前你們有沒有想過,沒有文化的我或許連怎樣註冊公司都不知道,連要幹什麼都不知道,連資金都沒有,也沒有一個夥伴,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一個連好好讀書都做不到的人他又怎麼可能戰勝這些困難,或許我可以當明星,但是明星是需要外表的,或許我可以整容,整容也只是好看一時,總會有副作用的,而當明星,要不紅一時,要不根本沒機會紅,再不然有機會卻怎樣也紅不起來,而老了以後,你又能幹什麼,一切私生活都被曝光在人們面前,一個連讀書都不能堅持的人,怎麼可能可以承受外界的罵名、不好的評價?現在不是戰爭時期,我們不可能可以沒有文化純憑一個愛國的心投身於戰爭,成爲一位民族英雄,想到這裏,或許又會有人說,我可以考體育發家,這個世界上有多少運動天才,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做,就算你可以靠運動成名,如果你沒有讀書,當你站在奧運會上跟外國人比賽時,你還需要帶翻譯,如果那些人贏了你暗地笑話你甚至是中國,你是一箇中國人,你有義務維護自己的國家的尊嚴,可是因爲你的知識不夠,你都不能反駁,你也不能證明中國是強大的……

至此,我想清楚了,國中高中這六年,你玩得多開心,那麼你以後的人生就會多悲慘,但如果我努力學習,熬過了這短短的六年,就算我沒有成功,但我也決不至於淪落到以後的人生在悲慘中的度過,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讀書這條路,或許也正是因爲這樣,人與人之間纔會有差異,現實總是無情的,有些東西,你躲不了,也逃不掉,有些選擇,只有一次機會,一旦選擇,就無法改變,其實怎麼選擇,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不知道別人會怎麼選,但是我已經選好了,我的心中已經有一座城堡,而現在就等着我一步一步的向它邁進。

讀書優美散文 篇7

花開無聲,歲月無痕,日子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從我們指尖滑落,青春年少時的記憶大多早已塵封,唯有那段如癡如醉讀書的日子,總會在夜深人靜時悄然浮現,清晰如昨。

兒時的我就對書本生了濃厚興趣,這主要得益於父親的影響。父親是個愛書的人,在他的牀頭,總會散落着幾本發黃卷角的舊書。父親一有空就讀,讀完後就講給我們兄弟姐妹聽。那時的我最盼望的是夜晚的來臨,每當這時,忙活了一天的家人圍坐在火爐上,一邊做着手上活,一邊津津有味地聽父親講姜太公釣魚,薛仁貴西征等故事。火爐裏的火紅彤彤的,偶爾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和着父親繪聲繪色的說書聲,讓我癡癡地遐想着那古老的美麗的世界。父親也有故弄玄虛的時候,每每說到精彩之處,由於時間晚了,他就停了下來,還拿着腔調說:“欲知事後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任憑我們怎麼央求,父親就是不說,還要挾我們說,要是我們不聽話,以後就再也不給我們講書了,沒辦法,我們只好意猶未盡地上一牀睡覺。

稍稍認得了幾漢字的我,便不滿足於父親的說書了,忍不住捧起父親那些厚厚的舊書,有滋有味地讀起來。由於好多字不認識,那時也沒字典,我要麼大字不識讀半邊,要麼跳過去,要麼讀形近字,至今想來還鬧了不少笑話。例如我一直將“紈絝子弟”讀成“執跨子弟”,直後來工作了被同事取笑了,我才改正過來。當時儘管半懂不懂,我卻被那些的動人的文字所吸引,它們如同燦爛的陽光,暖暖的,暖進了我的心田,讓我有種掩飾不住的興奮與喜悅。

在那沒有電視電腦生活貧乏的年代裏,讀書成了我心靈的唯一慰藉。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書的渴望越來越強烈。爲了順利地借到書,我費勁了心思。得到了書後的我如獲至寶,每晚點上一盞媒油燈放在牀頭,我就側身躺在牀邊,用書罩着微弱的燈光貪婪地讀着,常常一看就是深夜。憨厚的農村父母沒聽說過什麼叫近視,也就從來不管我,我也樂得自在,常常一個姿勢看到深夜,正是這個原因,國小沒畢業我的視力就下降了。

依稀記得我看的第一本愛情小說叫《生死戀》,那是在我上五年級的時候讀的。當時父親是不允許我看這類書籍的,我就偷偷地看。父親看書和我一樣喜歡躺在牀邊,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書掉了,油燈潑了也不知道。我趁父親睡熟後,躡手躡腳地溜到他房裏,撿起地上的書本,再溜回到自己的房裏,如飢似渴地讀着那些憂傷美麗得令人震撼的文字,到了下半夜又悄悄地將書還了回去,連續幾夜,我就把它看完了。直到後來我才告訴父親,父親一邊笑罵着,一邊揚手作打我姿勢,我早已笑着跑開了。

最值得留戀的讀書的時光是在上師範的三年裏 ,不善交往又略帶自卑的我,跳了農門沒了升學壓力,幾乎泡在了書海里,一任自己的情感和思緒在書中放縱、馳騁,如一醉如癡地在字裏行間穿行。每每讀到動人之處,我會反覆細讀,然後將書捧在胸口,眼含熱淚,將感動千迴百轉之後,便會幻想一些迷茫而遙遠的事情。

我特別喜歡優美的古詩詞,師範三年我就摘抄了兩大本。在那“少年不識愁滋味,爲賦新詩強說愁”的'年齡裏,孤獨和寂寞也成爲一種時尚。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的我,總愛沉浸在無邊的幻想中沉醉不醒,但又難以壓抑內心的狂一熱,於是只好用書信與遠方的朋友傾訴。於是就把從書中得來的詩詞拿來賣弄賣弄,牽強附會地附上幾句諸如“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量雨”之類的,似乎唯有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滿腔“閒愁”噴一涌而出。如今閒來無事,再翻開那些“愁腸百結”的書信時,不禁笑出聲來。但是依然感動於年少時的那份幼稚與純真,雖然很膚淺,但也間接地積澱了知識,充實了青澀的青春。

令人悵然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卻再沒了年少時讀書的激情。我總以各種理由爲藉口,很久沒有心潮澎湃地捧起過一本厚厚的書。我在安逸的日子裏放逐自己,在世俗的河流中隨波逐流,與書本漸行漸遠。在一次次杯盞交錯的歡笑聲中,一場場喧鬧的親朋聚會裏過後,我會莫名涌上一股孤獨和惶恐。我知道,骨子裏,我是那麼懷念那兒時陪伴我多少個不眠之夜的那盞油燈,懷念那些發黃少頁、折皺卷角的書本,懷念那故作高深與朋友寫信時的那份溫馨與久違……

生命中總有些美好的記憶,在我們彷徨時默默溫暖着心靈,年少時那份讀書的癡狂,是我今生最懷念的、時時重溫着的感動與記憶。是該重拾書本的時候了,當歲月的痕跡慢慢寫滿我們臉上時,我們纔不會因爲昨日留下的太多遺憾而嘆惜。

讀書優美散文 篇8

小時候,我特別愛讀書,可那時只有在離家很遠的街上,纔有一個新華書店。因爲離街遠,一年也去不了幾次。況且家裏窘困,哪有閒錢給我買書,偶爾看到一本書就像得了寶貝一樣,愛不釋手。

那時代小孩子八九歲,就要幫大人做事了。一天我好不容易借了一本書,很不願意去幹活,但也不敢不完成媽媽佈置的任務——拽豬菜。於是就把書藏在衣服下面,提着籃子坐到村頭的大槐樹下看了起來,看得入了迷,等到想起拽豬菜時,天已快黑了。於是心裏一動,就找來幾根小木棍架在籃子裏,再往上面蓋一些豬菜,籃子看起來像滿滿的,提回家讓媽媽檢查後,趕快倒在豬圈裏。吃晚飯時,因爲心虛,不敢正眼看媽媽的臉,好在沒有被發現。膽子就大了起來,第二天如法炮製,第三天依然。竟然騙過了精明的媽媽。過後想來,媽媽一定發現過我小小的伎倆,只是疼愛我,沒說破罷了。

很多時候,我找不到書讀,就聽收音機。我家有一個破收音機,經常接觸不良,有時聽着聽着沒有聲音了,趕緊用手拍拍,就又有聲了。我在收音機裏聽評書,聽話劇,聽新聞,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

因爲沒書看,就飢不擇食,看到什麼就讀什麼。有時是藥書,有時是農林技術書。只要有字的書,都翻着看,積累了許多知識。那時心裏的願望,就是什麼時候能坐到圖書館裏舒舒服服看一回書。

現在有條件了,見到好書就想買,反而很久也靜不下心來看一本,更不用說精讀了。記得《黃生借書說》裏有句話“書非借不能讀也”。看着書櫃上落滿灰塵的書籍,心裏滿是慚愧,於是更加懷念年少時那段讀書的歲月。

讀書優美散文 篇9

隔壁有個七歲的男孩,每天上學都要哭,還要和他媽媽躲貓貓,藏着不想上學。我笑,這孩子怎麼這樣怕上學啊?我家妮妮就從來沒哭過。女兒在旁正好看到,對男孩充滿同情,然後一本正經的說:“媽媽,如果可以,我也想大哭一場。”“爲什麼?”我頗覺詫異。“如果這是個自由世界的話,學校就是監獄。”這個我不能反駁。因爲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紀律,我女兒最怕的就是成堆的作業,更何況還面臨着小升中的關坎。“每個人都不是絕對自由的,比如你爸爸,每天都要起早帶晚啊?也不是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啊?媽媽看上去自由一點,但是我天天看店,一步路也不能離開啊?最起碼,你的學校還有許多其他的娛樂活動的,比如,舞蹈課、音樂課、體育課,還有每年兩次的外出旅遊,這不是很開心的事嗎?如果你天天在家又會怎麼樣呢?還不是煩死,也沒有同年齡人跟你玩。”

剛巧,有位顧客進來,聽到這些,笑着說:“我孫女那會兒也不願去上學,我就跟她說,好啊,那你就拿個蛇皮袋,拿根棍子去垃圾桶裏扒垃圾,說不定找到什麼瓶瓶罐罐的也能養活自己,後來她再也不提了。”聽到這,我笑着問女兒:“那你願意嗎?”女兒聳聳肩,“給你上學,還不是希望你以後過好一點。”女兒不情不願地揹着書包上學去了。

我一直在想:上學的條件好了,孩子們反而倒不願意上學了,這是爲什麼?

讀書優美散文 篇10

我喜歡夜間讀書,但是我讀書的姿勢並不是很優雅,沒有軟墊沙發,沒有清茶,也沒有落地窗紗。我一般是窩在牀上,靠着枕頭,有時候仰累了還趴着,就像脫了水的魚,頭向上翹着,不得已的時候還用手掌託着下巴,以至於脖子不太酸。看到精彩的部分還要閉上眼睛想一會兒,有事還得備點紙巾什麼的,以備不時之需。

我喜歡在夜間看一些短篇的心情文字,長篇一般不看的,因爲太容易入迷,常常要熬夜,不看完不能罷休。牀頭常備一本宋詞,一本散文集,一本世界短篇小說集。紙和筆是必備的,有時候心血來潮,還要把因爲看某篇文章突然想到的記錄下來,不想錯過任何的思想波動,以爲這是一項特別有意義的活動,儘管寫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

常常鼓勵自己,很多名作家都有每一天寫一點的習慣的,叫勤於筆耕,這也是給自己的一種心理安慰,所以,每天只要寫上幾行,心理也就覺得特別踏實,只有這樣今天才沒有白過。“徜徉於日月和泡沫之間,吐出滄海,呼吸均勻名句。”我雖吐不出滄海,但是我可以呼吸均勻名句,這何嘗不是一種收穫呢?

讀書優美散文 篇11

在信息時代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誘惑”,優美的音樂、誘人的電視、內心的困惑、無邊的網絡,我們生活在無法自控而強大的包圍中。我們依然興奮着、快樂着,對自己、對別人訴求着對生活的渴望與希冀。這些“誘惑”在悄悄地侵佔着我們的時間、空間,讓我們迷戀,讓我們沉醉,讓我們無法擺脫,甚至忘卻了擺脫。

嘈雜繁忙的生活中,曾經多少個日日夜夜爲了未來的成功而努力;爲了生活的難題而苦思冥想,展轉反側;爲了解決突如其來的危機而奮力拼搏。人總是不停的忙碌着、奔波着,喜歡在喧譁中度過,在喧譁中展示自己,在歡笑的喧譁中遺忘自我。然而當繁華褪去,身心憔悴時,內心的躁動難以撫平,總渴望在自己的時間裏做些什麼?

曾幾何時,我愛上了讀書,夜深人靜時,周圍一片寂靜,拿起一本書,隨手翻起來,漸漸地,我的內心不在躁動不安,油然而生出一種久違的感覺,親切而溫暖,我被書中那些睿智的語言所吸引,尤其是故事中的哲理再次啓迪了自己的思維。我嘗試着記好詞好句,寫下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讀書使我對人生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再次看清自己缺了什麼,需要什麼,確定什麼,追求什麼?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王雲五先生,自幼失學,但求知的慾望卻在他心裏生根茁壯。到了能自立的年紀,不斷涉及各種知識。爲了購買一套《百科全書》,而做了許多苦力。最後,他成功了,成了一名飽學之士!他發明了四角號碼查字法,倍受世人景仰。

古人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付出纔有收穫。不要因爲覺得讀書苦而放棄享受讀書甜美的權利!只要堅持努力,讀書是最能獲得成功的捷徑。在書中,我感受到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着祖國山河的壯美景色,聆聽著名人大師的諄諄教誨……真是開卷有益,收穫頗多啊。讀書讓我明白,在激烈地競爭中,書是治癒心靈創傷的良藥,與書爲友,與書爲伴,在好書中行走,結果也許是篇妙文,也許是一項發明,也許是一個點子,也許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在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同時,賦予生活更加精彩的內容。

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在浩如煙海的知識國度裏,我渴望一葉扁舟,帶我暢遊於古今中外的書海,享受其中,迷醉於芳草書香。

讀書優美散文 篇12

最近有些浮躁,不如讀書。

倚靠在牀頭讀書,腰痠背痛,坐在沙發上讀書,茶几上的零食時時在引誘自己的嘴巴,過了一時的嘴巴之快,卻會懊悔自己自制力弱。其實,家裏讀書最好的處所,就是坐在臥室飄窗下那把根雕椅子裏。

想當初,我是與那把根雕椅子一見鍾情的。

正如有些人,冥冥之中,恰好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恰逢時機地出現在你眼前一樣,當我走進那個根雕店,那把樸拙的,帶有原始風味的根雕椅子,就立在門口。我相信眼緣,站在椅子前面,我想象着坐在椅子上的愜意。一問價格,也是我能接受的,於是讓店裏夥計搬到車子的後備箱裏。從此,這一把根雕椅子,成爲我的安樂椅。

時常喜歡躲在一隅——我的臥室飄窗下的這把根雕椅子裏,安靜地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發呆、曬太陽,比如看電視、讀閒書。

有句名言:“你的第一責任,就是讓自己幸福。”此刻,我想對自己說:你的第一責任,就是讓自己寧靜。坐在自己用心淘來的根雕椅子裏,安靜地手捧一本書,慢慢品讀,眼前身後立馬風煙俱淨,我的世界我做主,不管塵世紛擾。

早些年,當“文青”或者“僞文青”們大談特談《瓦爾登湖》的時候,我沒有閒時來讀此書。總覺得能夠讀此書,並讀出深味的人,是真正的讀書人。於是,有一天,我帶着虔誠,終於讀完《瓦爾登湖》。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作者梭羅在這本書裏,告訴人們去做一個哥倫布,去尋找自己內心的新大陸和新世界,去做自己領域中的主人。梭羅,正因爲做自己領域裏的主人,於是,當他孤獨時,整個大自然成了他的伴侶。住在瓦爾登湖的木屋裏,他不孤獨,他也不寂寞。每一個黎明,每一個傍晚,他的每一個毛孔裏都浸潤着喜悅。他在他的世界裏,有他的太陽,有他的月亮和星星,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小世界。當一顆靈魂被澄清的湖水洗淨以後,被完全融入大自然以後,那些黎明的曙光,那些黃昏的霞光,那些滴答滴答的雨聲,那些積雪,冰凍,蛙聲,鳥聲,甚至那些悉悉索索來來往往的山鼠,都讓他感覺與大自然作伴是多麼的甜蜜和受惠,讓他感覺無窮無盡的友愛和溫暖。

讀《瓦爾登湖》,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的時間讀。而我在浮躁的時刻,希望在梭羅的書裏,尋到了一份甜蜜的安靜。雖然我無法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慾無求,雖然我無法像梭羅一樣,遺世獨立,我卻可以讓瓦爾登湖的湖水洗洗心靈的污垢,讓心靈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與清涼。幻想着自己沉浸在瓦爾登湖邊,湖水平靜無波,心湖也波浪不驚。我享受梭羅給予我的啓示:只有返璞歸真的內心,纔會真正寧靜。

我帶着崇敬,讀完《蕭紅全集》。

我們那個時代讀中文系的時候,蕭紅,並不是老師重點要講解的作家,幾乎是忽略而過。後來爲生活打拼,雖然也讀讀書,但是很少系統地讀過某一位作家的全集。而這個安靜的暑假,終於讓我安靜地坐下讀讀蕭紅了。

蕭紅,是個驚世駭俗的女子。逃婚,私奔,未婚先孕。在那個冷酷而專制的環境中,蕭紅是一匹脫繮的野馬。

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解事頗早的她,唯一的樂園,就是她家種滿各種蔬菜、堆滿各種舊物的後花園,她唯一消遣的地方,就是那間黑暗而塵封的後房,她唯一的伴侶,就是她慈祥而又有童心的老祖父。她用自己純真的眼睛,看到了塵世的紛亂與愚昧,她那顆早慧的心靈,在呼蘭河千篇一律的刻板的生活裏,註定就是寂寞的。於是,當我讀着蕭紅用含淚的微笑來回憶她童年生活過的呼蘭河的時候,我的心境卻是沉重的。

寂寞的蕭紅,她尋愛,愛得那麼熱烈,情到濃時,萬般皆好。“當他愛我的時候,我沒有一點力量,連眼睛都張不開。”這份愛,何等癡迷,何等一往情深。然而,她卻總是被愛遊離。她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如今,她的墳墓寂寞地孤立在香港的淺水灣。然而,蕭紅的身後,並不寂寞。“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蕭紅也許不會知道她的文章,在她死後,會如此受到許多讀着的喜愛。但是,有一點,蕭紅是知道的,她是用赤子之心來寫作的。她的內心始終有一團火,她的眼前始終有一線曙光。她的靈魂也就永遠活在她真誠的文字裏。

我享受着蕭紅用寂寞的、真誠的文字,帶給我的愉悅。我沉醉在蕭紅的那種獨特的文字裏。她寫景,是那樣的活潑率真,清新自然,她寫人,是那樣地細膩深刻,用詞獨特。讀着她的語言,無疑是一份美麗的精神大餐。

讀董橋,卻是用一種閒心來讀。有人說:“你一定少讀董橋。”,也有人說:“如果評小資必讀作家,董橋必列其中。”於是,在某一天,與先生到書店,在選擇書籍的時候,董橋的書就在其中。捧一摞書到家,迫不及待先讀董橋。讀他的《白描》、《絕色》、《金朝風日好》,與他一起沉溺在老故事裏,在舊時光裏。但我不是文人,也不是“遺少”,董橋文字裏那種對“過去好時光”的濃濃的眷戀,我是難以體會到,他那種精緻與講究,也與我等平凡之人有很長的距離。但是,在董橋的文字裏,你可以聽他說皮革,說裝幀,說紙張,說書隱,我讓人感興趣的聽他說那些藏與紙香裏的文人雅士和他們一塵不染的高潔靈魂。他文字在敘說的時候,不經意就會觸動你的某一處神經,於是放下書本,與董橋一起回到那些古雅的舊時光裏面去,回到舊文人的純淨的心靈裏。董橋的文字,洗練得如柔軟的奶白色的綢緞,泛着淡淡的光芒,不刺眼,卻能照射到內心,於是引起你回味某種久違的況味。

如果總能用文字帶來歡愉,該有多好。寂寞這個詞,有時候會像毒蛇一樣纏繞在你的身體裏,讓你無處可逃。讀書,或許可以讓毒蛇從內心深處爬出體外。讓自己有寧靜的片刻。我羨慕那種可以沉迷在書香裏的人,可以沉浸在字裏行間把凡塵瑣事擱淺。而我不是書蟲,更不是學者。讀書,只是用另一種方式來填充內心深處的空洞,抑或是想用充滿誘惑的文字來取悅自己。讓自己浮躁的心性得以安寧。微信朋友圈裏,充斥着心靈雞湯。偶爾讀讀,還覺得提神。可猶如喝飲料一樣,如果天天喝着帶着甜味的飲料,未免會讓人生厭,甚至會攪亂了味覺,吃什麼都無味了。真正能讓心靈充實飽滿的,還是那些經過了歲月沉浸以後泛着人性光芒和透着人生哲理與溫暖的文字。所以,每當我心性浮躁的時候,若想讓自己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就對自己說:不如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