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散文詩教案《我多想》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散文吧?散文是抒發作文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什麼樣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散文詩教案《我多想》,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語言散文詩教案《我多想》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散文的內容,感知散文中自由遐想、關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2、藉助圖文匹配的形式引導幼兒閱讀和感受詩歌的美。

活動準備:

PPT課件、字卡、音樂、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播放鋼琴曲《星空》,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做美夢嗎?如果能夠美夢成真,你希望夢見什麼呢?幼兒展開遐想後自由講述。教師小結“原來小朋友都愛做美夢,有的美夢是送給自己,有的美夢是送給別人”,並出示字卡:自己、別人。

二、欣賞散文詩

1、出示白紙,貼上一個小女孩圖片。師:有一個小女孩,她也很喜歡做美夢,想知道她夢見什麼了嗎?教師完整朗誦散文詩《我多想》一遍。

2、師:小女孩一共做了幾個夢?真的是這樣嗎?請你們仔細聽一遍。幼兒再次欣賞散文詩《我多想》(配樂)後回答提問。

3、師:對,小女孩做了四個夢,她都夢見什麼了?她的夢是送給誰的?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在白紙上寫上數字和文字及畫上簡單的圖案(圖略):1)、我多想……鳥寶寶2)、我多想……鳥媽媽3)、我多想……小妹妹4)、我多想……你。

4、教師帶孩子們一邊對着文字一邊把散文詩內容朗誦一遍。

教師和孩子重點談論散文詩中的“你”是指誰?師:如果小女孩對你說“我多想,把你帶進最美麗的一刻,讓溫馨永遠永遠留在你的心”,你覺得有被“愛”的感覺嗎?覺得快樂、幸福嗎?假如你是小女孩,你把“愛”送給了別人,你覺得快樂、幸福嗎?引導孩子理解:把“愛”送別人也是快樂和幸福的。

5、教師:小女孩的夢美嗎?她把這美麗的夢編成了一首散文詩,名字叫《我多想》,出示文字版面的散文詩《我多想》,完整朗誦一遍(配樂)。藉助教學課件,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散文的內容及意境。

三、結合教學課件,幼兒再次完整地欣賞散文。

請幼兒說說聽完散文的感受。

教師:爲什麼這個散文聽上去這麼美,這麼讓人感動?

四、分享閱讀體驗

1、師:喜歡這首散文詩嗎?你覺得散文詩中哪一句說的最美?

2、幼兒自由發言,與同伴分享散文詩中最美的一句話,在交流中,教師幫助幼兒認識到是美好的心靈、美好的祝願讓人感動。

活動反思:

整個教學活動中,我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態、讚許的語言,鼓勵幼兒探索、表現。、能根據幼兒的興趣生成教育活動,使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幼兒在與同伴、老師的活動中獲得了全新的體驗。 提供了良好的質疑環境,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幼兒大膽提問,踊躍釋疑。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幼兒聽的模式。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強了幼兒提問的信心;一句“大家說的真好!”進一步提高了幼兒釋疑的興趣。欣賞和提問的安排,首先我先讓幼兒多聽,整體欣賞和部分欣賞交替,讓幼兒在反覆聽的過程中體味散文無處不在的美。傳統教學講究環環緊扣,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要把作品梳理清楚,把幼兒頭腦中最美好完整的形象沖淡。因而在組織欣賞時,我注意把握這篇散文的特色、特點,每一遍欣賞後,不一定都提問,多欣賞幾遍爾後提問,這樣就滿足了幼兒聽的需要,幼兒回答時也有信心,能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和結構,感受散文詩的詼諧、有趣。對於能力弱的孩子,他們雖然有時不能對散文完全理解透徹,但是在其他小朋友的回答中,他們也有機會欣賞到散文的內涵,初步體驗散文中優美的詞句,爲他們將來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打基礎。希望這個“搖籃”使孩子們感到溫馨親切。和孩子們欣賞散文詩《我多想》的過程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孩子們對散文詩的閱讀和感受能力都超出我的預測,和孩子談論他們的美夢做爲活動的引入部分,孩子們可是滔滔不絕:“我想擁有很多金銀財寶,然後送給災區的孩子”……在調動孩子的情緒後,接下來是欣賞散文詩的部分,由於活動設計的脈絡清晰、環節緊扣、形式多樣,幼兒帶着美好的情感多次欣賞了散文詩,其會考慮本班孩子對文字比較敏感,我多次使用了圖文匹配的形式引導幼兒閱讀和感受詩歌的美,在和孩子談論散文詩中的“你”更是把活動帶入了高潮: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需要幫助的人”,有的說是“朋友” ……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體會到心中有“愛”是幸福的,把“愛”送給別人也是快樂是幸福的,活動在幼兒一邊欣賞散文詩一邊繪畫中結束,是希望孩子把對散文詩的美妙體驗的繼續延續。

由於活動選材接近幼兒的生活及情感體驗,孩子對本次文學活動的關注度非常高。簡單的圖文匹配、音樂配誦、繪畫多中形式讓孩子對作品有了充分體驗的理解,教師在活動材料的準備方面節省了時間,本次活動可以說是比較成功的,在活動的結束部分,由於時間的限制,孩子們的繪畫只能在意猶未盡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