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深度的美文

親情是一面帆,讓我們破海渡洋;親情是一座樓,爲我們擋住寒光。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親情深度的美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親情深度的美文

  親情深度的美文【1】

年味兒是什麼?都說,年味兒是媽媽的味道。是啊,年味兒,就藏在媽媽忙忙碌碌的勤勞的身影裏;藏在媽媽嘮嘮叨叨的纏綿話語中;藏在媽媽零零碎碎的家庭瑣事裏;藏在媽媽鹹鹹淡淡的一桌飯菜裏;藏在媽媽年年歲歲的期期盼盼中。年味兒,在媽媽的手裏攥着、握着、守着,在那每天的吃喝拉撒裏。“媽媽味道”是對“年味兒”最有情有義的詮釋。這味道,有着濃妝淡抹總相宜的得體,有着色彩斑斕總是春的溫馨,有着朝思暮想總關情的念想。

我多想,再過一過,有媽媽在的春節,再嘗一嘗,有媽媽味道的年味兒。小時候盼過年,覺得年味兒是那樣的濃香。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年的味道,就從屋外向屋內,悠悠地飄散進來,惹人嚮往,令人陶醉。媽媽是最忙的:採購年貨,,打掃房間,拆洗被褥,挑春聯,掛福字,貼年畫。我們,從媽媽的身上,開始聞到了那股撲鼻的、漸近漸濃的年味兒的幽香。

我特別願意和媽媽去農貿市場採購年貨,因爲,能最快地吃到香甜可口的好東西。記得,雞蛋櫃檯前有一個長條型木盒,裏面有點着的燈泡,盒子上有幾個圓洞,買雞蛋時,可以把雞蛋放在圓洞上照一照,看看是否新鮮。我覺得好玩,也拿起一個雞蛋去照,不小心,摔碎了,媽媽心疼的什麼似的,趕緊小心翼翼地把雞蛋黃挑出來,託在一張紙片上拿回家。那時候,雞蛋是憑票供應的,平時都捨不得吃,爲這,回家還捱了媽媽一頓訓斥。買肉的時候,大家都不願意要瘦肉,那時候肚子裏油水少,買肥肉可以熬出油補充豆油的不足。媽媽也和大家一樣,等着買肥肉,有時候,爲了一塊肥肉要等上好一會兒,我等得不耐煩,就喊肚子疼,媽媽着急,就趕緊買了塊瘦肉了事。來到糖果櫃檯,我的興致特別高昂,伸出小手,一會兒點這兒,一會點那兒,好像個行家指揮着媽媽,媽媽纔不聽我的呢,買好了糖果,看見我那迫不及待的樣子,媽媽知道我想近水樓臺先得月,趕緊塞給我一塊糖,我,心滿意足。

那時候,物質緊張,好吃、好喝、好玩的,都集中在春節,我們家裏四個孩子,我和三個弟弟,每天都眼巴巴地等待母親大人按“供給制”爲我們發放年貨:糖炒栗子每人五顆、橘子瓣糖每人五塊、花生蘸每人五粒、大白兔奶糖每人兩塊、葵花籽每人一把、凍梨每人一個、蘋果每人一個。還有專門發給弟弟們的年貨,小鞭炮每人一聯,中鞭炮每人二十個。我,因爲是女孩,媽媽就給我一塊手絹或者一雙襪子什麼的做以補償,這年貨,倒也顯示了公平。我們在接受年貨時,好像是在接受一次檢閱,規規矩矩地站着,態度極其認真、虔誠、畢恭畢敬。後來,我們也漸漸知道母親大人並不是很公平,也會偷偷地分別給每個人“小份子”。弟弟們最喜歡的是鞭炮,一遍一遍地數着自己的鞭炮還有多少,擔心受潮,放在暖氣上烤着,還怕被哥哥弟弟拿了去,他們都找我幫忙看着。想想這些,真的是有趣而又難忘。

年,是華麗的,能調動所有的味蕾和觸感,平日裏“省吃儉用”,年節時“肚滿腸肥”,真應了蘇軾那句詩“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那些天,我們就在這年味兒的牽扯中快樂着,在這年味兒的刺激中打鬧着,在這年味兒的流動中幸福着。過年了,人人臉上掛着笑容,互相串門,到誰家都是一把瓜子一把糖,滿大街都是香香甜甜的味道,滿足感足足的。

到了年三十,真正意義上的傳統年味兒以一種儀式化的特有的模式開始了。吃團圓飯,是一家人最隆重的時刻,父親宣佈:團圓飯正式開始!兒女們依次向父母親敬酒,說上祝福的話。所謂喝酒,我們家人都不勝酒力,但是,爲了顯示正規,表示隆重,也會象徵性地喝一點葡萄酒或者啤酒,全家人慢條斯理地品酌着,多吃菜,少喝酒,也算是珍貴身體,小半杯酒喝過三巡,竟也喝的有滋有味。飯菜是豐盛的,不一定多豪華,但一定要講究,中國人講寓意,什麼八碟八碗,十全十美,一定得是雙數。什麼年年有餘(魚)、步步登高、錦上添花等等等等,名目繁多,反正是取其好的寓意。肉、雞、魚是必不可少的,還有油炸麻花、拔絲芋頭,紅燜肘子這些平時很難吃到的東西都上了桌面。說實在的,媽媽的拔絲水平,真是不敢恭維,總是拔不出絲來,只是掛了一層白色的糖漿,但是我們也是吃的香香甜甜,津津有味。

年夜的餃子,有肉餡的,有素餡的,我不愛吃肉,媽媽專門爲我準備素餡的,這頓餃子是我最喜歡吃的:韭黃蝦仁雞蛋餡。因爲平時吃不到韭黃,只有春節才能買得到,所以顯得特別珍貴。這頓餃子媽媽還特批允許我放入兩個雞蛋,真是破天荒了。平時我特別愛吃雞蛋,可是供應緊張,弟弟又小,媽媽捨不得給我吃。有一天我聽收音機裏的節目,說一個人用手握雞蛋,是握不破的,我好奇,就偷偷拿了個雞蛋用手握,“噗哧”一聲,雞蛋碎了,弄髒了牀單,惹禍了!我害怕了,跑去外面,到了晚上纔回家。當時我覺得媽媽太偏心,在家裏我幹活最多,好吃的卻得到的最少。後來長大了,我才漸漸懂得了媽媽的難處和苦心,我是大姐,“應該”早點懂事。餃子裏有時候會包幾個帶花生米的,誰要是吃到了,預示着這一年都有福氣。餃子出鍋了,媽媽讓我給臨近的兩家鄰居各送一碗,我端着餃子去鄰居家正要敲門,屋裏的阿姨剛好開門出來,撞了個正着,“啪”的一聲,餃子撒在了地上,阿姨趕緊小心翼翼地把餃子撿了起來,還安慰我說,不要緊,用水衝一下照樣能吃,我這才放心地走了。這件事我始終沒有和媽媽說。吃完了熱氣騰騰的餃子,全家人又一起放鞭炮,父親把藏着的“二踢腳”像變戲法似的拿了出來,惹得弟弟們一陣瘋搶,這是男孩子最喜歡的、最過癮的鞭炮,父親怕他們出危險,所以直到年三十纔拿出來。

年味兒,是深刻的,年復一年,簡單而重複,卻不嫌繁冗。年味兒,已經牢牢地流淌進了我們記憶的閘門裏,鑄成了我們心中永不磨滅的“媽媽味道”。春節,是一年一度溫暖的提醒,是對親人更加有感受的一次悉心陪伴,是人人都回家吃飯的溫馨聚會。媽媽的味道,時時刻刻伴隨着兒女的成長,不僅鎖住了我們的味蕾,更是留駐在了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定格在了我們一生對年味兒的追求中,媽媽的味道:深刻、濃郁、而強烈。

  親情深度的美文【2】

母親,你是我一生忘不了的感動;你是我一世忘不了的溫暖;你是我今生忘不了的至愛。

我不知啊,你我一輩子的苦還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母親,我對不起您。對不起您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對不起您日夜爲我操勞奔波的辛苦;對不起您每天忍受我對您的.咆哮嘶吼。

母親,說好的,我們相依爲命;母親,說好的,我們執手相伴;母親,說好的,我們不離不棄。

可是,孩子不能尊重您的意思,不能溫暖您的心田,不能愛您無怨無悔。因爲孩兒心很痛很痛,痛到寂寞空虛;痛到淚流滿面;痛到斯歇底裏。

我的一生,從來就沒有幸福過。也許,曾經的充實與平靜,曾經的努力與希望,曾經的友誼與價值,都那麼短暫的支撐我今生唯一的快樂。

我無法忘記,國小六年的傷痛與恥辱。那些被人當作怪物的日子,受盡冷嘲熱諷,受盡白眼孤立,受盡拳打腳踢,受盡莫須有罪名的攻擊。我常常一個人,坐在木棉樹下,望着木棉花掉落,那是怎麼的一種孤寂與心酸。

淚流,無需隱藏,寂寞,卻吞噬我心。那年雨季,我坐在公園裏,靜靜地看春天的美景。美到蝌蚪在水裏俏皮地遊動;美到水滴晶瑩剔透,滴在葉兒上,彷彿可以聽到它在向春哀訴;美到亭子的飛翔,飛到遙遠的天堂,我多想也跟了去。美到這淅淅瀝瀝的小雨,化作我的眼淚,一直流,一直流。

老天啊,我不明白,爲什麼一個人天生有異於常人的舉止,難到,就要受到千夫所指的悲慘境地;爲什麼一個人天生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難到,就要受到衆叛親離的下場;爲什麼一個人努力地追求人生的價值,拼命地想讓別人肯定自己,誠摯地向每一位喜歡的人掏心掏肺,嚐到的卻是寂寞、空虛、失落、痛徹心扉、悲到心酸與委屈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柔腸裏敲打得千迴百轉。

痛,銘心刻骨;寂寞,鑽進骨髓;傷,腐蝕心臟;恨,咬牙切齒。

一切的一切,疊加在一起,終於使我崩潰,終於,作繭自縛使我嚐到了十五年的疼痛滋味。

母親,在我住院的四個多月裏,您的心倍受煎熬。試問,有哪一位母親,能接受健康的女兒住進了精神病院?試問,有哪一位母親,會如此地自責,爲什麼當初沒有好好保護她的女兒,以至於自己的女兒受了傷,自己也完全不知情?試問,有哪一位母親,爲了家庭奮鬥了一生,回報自己的卻是自己的女兒原來一直生活得不幸福?試問,有哪一位母親,不期盼過着含飴弄孫的美好生活?試問有哪一位母親,能接受女兒精神崩潰的事實?

沒有,當然沒有。可事實發生了,它就是事實。任何人也無法改變。母親,每一天,都帶着悲痛工作,從單位到醫院,她心急如焚,怕我多等了那麼一刻鐘;每天中午,她都要準備晚上帶去醫院的飯菜,每天中午,熱浪襲人,工作繁重,女兒生病,無錢治療,丈夫下崗,重重重壓,使母親心力交瘁,痛苦不堪。每天中午,母親根本無法靜下心來爲自己煮一頓美味營養的飯菜,她在飯堂買幾個饅頭,一邊開着風扇,一邊躺在地上,流着眼淚,一邊吃着饅頭,那味道,如同嚼蠟。

風雨紛飛,雷鳴閃電,夏季裏每個雨夜,母親一手揹着包,一手拿着傘,傘上扣着裝着我飯菜的袋子,90多個雨夜,風雨交加,兼程無阻。

每個早上,母親都會帶我到公園散步做操,它的動作,規範筆挺;有時,我堅持不下去,母親看着我因藥物而肥胖的身體,心情相當沉重與低落,可是她總是向我微笑,鼓勵我堅持做下去。

爲了節省住院費,母親與我一起睡,我每晚都睡得很好,可是母親卻只佔了小半張牀,每天,都要忍受蚊子的叮咬,等她醒來,整個手臂都是紅紅的小腫粒。

120多個日夜,母親的心情有時烈日當空;有時風雨交加;有時烏雲蓋頂。母親,您的心啊,我知道,那是不能承受之重啊。您的心酸,您的重擔,您的沉甸甸的愛,您那痛到捶胸頓足的心啊,何時不是用對我濃濃的愛包裹着,堅強地頂着。您用春雨一樣綿長細膩的愛,悄悄地將我的痛苦與悲傷注入希望的力量,讓我感覺自己不再寂寞,而是身邊總有那如春天般美麗而溫情,輕輕而濃烈的母愛圍繞在我身旁。

母親,十五年了,體弱多病的您,用孱弱的身體,支撐着這個風雨飄搖的家,用您深深的愛鼓勵我要堅強;用您一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故事,打動我早已麻木的心靈;用您的言傳身教感染我敏感脆弱的心,糾正我錯誤的價值觀與行爲。

母親,您是多麼多麼愛我,而我是用什麼報答您的。十五年,我的病越發嚴重,我咒您,我甚至對您拳腳相加。母親,不是我不愛您,只是罵您有多毒,打你有多重,傷您有多深,我的心就痛得有多深。

母親,您是多麼愛我,我不是沒有感覺。只是我的心,好了一陣子,就又忽地被悲傷與憤怒撕裂開來,好痛,好痛,好痛。

母親啊,您的淚不停地流,您的淚,每天都在流,您問我,還堅守當初相依爲命,不離不棄的諾言嗎?我無力地流着淚,回答不知道。

其實,我親愛的母親,您爲我付出的已經夠多了,就算我折壽五十年,也還不了您的恩情。母親,我可以大聲地,不我要用盡全身心的力氣說:母親,我愛您,您的下半生,由我來照顧,我不會放棄自己,我再也不會用死亡逃避責任,當初的承諾,我永遠銘刻在心。

母親,下輩子,我還做您的女兒。

  親情深度的美文【3】

跟母親約中午一起吃飯時,她在電話那端略感意外。這天是週三,往日裏我都忙得不可開交,這會兒怎會有時間呢?我隨便找了個理由,讓她安心,也矇蔽一下自己。她不知道,我賦閒在家有些時日了。

按母親的習慣,她是不會挑什麼“高檔”場所的。但她深知我的心性,只說不能吃辣,其它聽我安排。經過這麼些年,從集體經濟時代農村生活過來的母親,不再當着我的面堅持她那節約到極端的一套。只要我開心,她可以試着接受一切。

到了餐廳,我負責點單。正是中午茶時分,餐廳人聲鼎沸,一點感受不出經濟下行的景象。母親只叮囑一句不要點太多,就不再幹涉我的選擇。曾經,每次爲花錢的事,我和母親都會鬧出一點點不愉快。如今,當母親微笑着坐在一旁,不再有任何干涉時,我的心裏反倒酸酸地。我寧願母親還像我還小的那些年那樣,拿出當家的姿態,安排一切。

茶點一樣樣端上來,每一樣,母親都誇讚味道好,也不排斥我頻頻給她夾菜。她很明白,如果她捨不得多吃,我會不開心,那樣她也就不忍。只是碗裏菜多了,她就終於發話,要我每樣也吃,不然她不開心。

席間,母親問詢道,不知染髮會不會導致記憶力衰退,甚至致癌。如果那樣,她打算任由頭髮白下去。我說,你要有這個擔心,可以不染。像你這個年紀(母親70了),有點白頭髮不奇怪,大家還是喜歡你。

母親若有所思,喝了幾口粥,像是很有感慨地說,這世上,只有你喜歡我;進了天國,只有主(母親信仰基督教)愛護我。除此之外,我在這世上,無人問津。我安慰她說,大家都一樣,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親人在牽掛,這就夠了。更多的話,我已說不出。想到眼下自己賦閒在家,心裏哽咽了幾番。

一頓飯,因爲兩人都有時間,不緊不慢地吃,還算盡意。到最後,仍然多出了一些。當我結賬回來,見母親正拿着一隻方便塑料袋,將各個盤碟裏剩下的食物,全數囊括了去。我並不阻止,甚至還幫她夾了幾筷子。我想,這也算我對她不干涉我點單的回報吧。

  親情深度的美文【4】

春日的陽光灑滿了桌面,窗前的迎春花燦燦地開放,一種溫暖的情愫縈繞在我的心間,泡上一杯花茶,我靜靜地閒坐着,攤開紙筆卻無從下手,只好任憑思緒隨着文字四處飄散,遇到花草便附着在上面,在春風裏悄悄發芽。

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親情,比如兄弟姐妹間的手足之情。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境一般,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姐弟三人又同時讀書,家裏經濟顯得尤爲窘迫。姐姐功課好,卻不願拖累家裏,讀完高中就主動去了爸爸所在的工廠上班。哥哥也是這樣,爲了減小家庭的經濟壓力,高中未了,便穿上了軍裝,自己闖天下去了。我似乎承載了家庭太多的期望,當看到爸爸的單位在改革浪潮中破產,媽媽所在的醫院效益也不好時,狠一下心,打起行囊,走了哥哥的老路,去了遙遠的東北。後來有人說,哎呦,你們老任家出了兩個軍人多好,其實我們當年都有逼上梁山的感覺,“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能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姐弟年齡都差了五六歲, 從小關係就很融洽,相親相愛,常被親友們拿來教育自家的孩子。

爲了補貼家用,畢業後的姐姐空閒時從醫藥公司批發醫藥,然後騎着自行車帶着我去鄉村醫療點去賣藥。車子後面馱着個很大的醫藥箱,我個子小,便坐在前面的橫樑上,姐姐一邊騎着車,一邊教我背古詩。記得有一次, 地面溼滑,我們連人帶車一起鑽進了路旁的深溝裏,藥品散落一地,姐弟倆爬起身,相互檢查對方都沒事。完了,蹲在地上相互抱着抹眼淚。等長大了,聽說姐姐要嫁人,我從內心還是極不情願的,感覺嫁出去的女子就不是自家人了,其實想一想蠻傻的,姐弟親情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後來我去了南方讀軍校,每到開學時,姐姐總會私下塞給我一些零花錢,讓我在外面生活的更舒服一點。

我寫字作文深受哥哥的影響。他讀書時,別的不太行,就是語文好,還寫得一手漂亮的小字。 後來他在部隊的機遇和這個特長有很大的關係。哥哥讀高中時,我讀國中,分別在一牆之隔的兩個院子裏。由於離家遠,我們倆吃住都只能在學校。到了週末,哥哥常常從家裏馱着兩份糧食,換成學校的飯票後,翻牆給我送來。記得冬天下了大雪,放學回家,我們便常常一同步行。哥哥就在路上給我講如何寫作,嚴格說讀書時路上學到的東西比我課堂上學到的還要多。後來由於機緣,我也到了哥哥所在的部隊,人家一看我寫的字,再打眼一看真人,呵呵一笑,你們真是親哥倆。其實我們倆性格有點不同。記得小時候,父母給了我們倆蘋果什麼的,哥哥喜歡把它先藏起來,熟透了再說,我則是很快放到肚子裏去。等哥哥上學去了,我便滿屋子翻箱倒櫃地找,那個蘋果還沒有暖熱,就很不幸地被我找到了 。哥哥放學回家,似乎總忘了藏起來的那個蘋果,倒像是故意留給我的一樣了。

如果父母是那棵參天大樹,兄弟姐妹便是那抽出的枝椏,枝葉繁茂了,才能從天地間吸收更多的陽光雨露。 隨着時光飛逝,我們都有了自己的小家。我們兄弟姐妹間仍然沒有隔閡,保持着幼時的天然親近,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媳婦,女婿都是同樣的人,我們都喜歡大家庭的親情氛圍,相互謙讓,沒有隔閡,誰家有了困難,大家一起承擔,誰家有了開心事,大家一起分享。每到空閒, 一大家子人便聚在一起,男女老少十幾口,大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孩子們在一起做遊戲,追逐打鬧,後一代的孩子們也繼承了良好的家風,大學生,高中生,國小生,完全沒有了年齡的侷限,大的讓着小的,小的也敬着大的,在一起玩的天昏地暗的。到了晚上,一堆人擠在客廳裏看電視,其他人拉開桌子打紙牌,整個屋子裏亂作一團,實在困了,胡亂拉了被子找地方就睡。或者假期一起開着車,帶着老人孩子,帶着對講機外出旅行,孩子們在對講機裏高聲歌唱,嬉戲打鬧,等真的用對講機的時候,發現早沒電了。

我們家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蓋一所大大的房子,全家人住在一起,在春花秋月中彼此相守,慢慢變老。

網絡裏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父母在,我們是兄弟姐妹,父母不在,我們是親戚。我覺得這話有點傷感。其實,不論父母在與不在,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血脈相連,這一點不會,也不應該隨時光改變。看着一些人爲了蠅頭小利,兄弟反目,大打出手,甚至割袍斷“義”的,我都爲他們感到悲哀,他們沒有珍惜這前生多少個輪迴才修得的血脈情緣。

除了血脈親情,沒有血脈的人之間也可以有親情。比如夫妻,我覺得婚姻裏,愛情很難保鮮,如果將愛情轉化爲親情倒不失爲一種折中的良策。還有一種情況,遇到的親情。我曾經在工作中認識一個姐姐,她來找我辦事,看我很友善,便留了聯繫方式,後來書信相通,彼此有了更多的瞭解,便自然地以姐弟相稱。她出生於書香門第,彈一手好琴,又多年留學海外,溫婉大氣。時間長了,我們發現彼此有很多的默契,逢年過節,總是不約而同地發個短信問候一下,關山萬里,彼此牽掛,沒有利益之擾,猶如同胞姐弟間那種親情。

親情不同於愛情,愛情需要熱度,沒有了熱情,相愛的人便會勞燕飛分;親情也不同於友情,友情需要維繫,沒有了耐心,便會天涯相隔。親情就像窗外盛開的迎春花,幽幽的,燦燦的,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希望; 親情還像桌面上散落的陽光,柔柔的,暖暖的,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光明。

歲月荏苒,我們都會慢慢變老,請不要讓親情在時光裏愴然老去。因爲我們等不起時光的凋零,更承受不起親情的悄然遠逝。

  親情深度的美文【5】

一句簡單的關懷,一杯溫熱的牛奶,一聲離家時的叮囑,這些細微的事情中都充滿着親情。在我成長的歲月裏,父母給我的叮囑,老師給我的引導和教育,都讓我受益匪淺。家長一次次的叮囑,老師一次次的教育,讓我改掉了許多毛病,錯誤消失了,但是親情依然存在。這份沉甸甸的親情,值得我用一生去守候。

但是,以前的我並不明白這個道理。雖然,明白父母對我的批評是要我改錯,讓我的學習進步,我卻感到很煩,總把父母的勸告、批評當作耳邊風。漸漸地,我長大了,但是對於父母的觀點卻依舊不變——永遠只會要求我,並不會爲我付出什麼,直到

夜,是那麼的安靜。爲了要和同學複習自己不擅長的功課,期望在下次考試中得到一個好成績,我早早設好鬧鈴,放在牀頭。凌晨4點,鬧鈴準時響了,我躡手躡腳地走出自己的房間,取下父母昨日晚上幫我掛在衣架上的校服,輕輕地走到洗手間。待洗漱完畢,我回屋拿起書包,準備出門。這時,突然從客廳傳來聲音:“過來,這麼早幹什麼去?”我轉頭望向客廳,只見父親正坐在沙發上,燃着一支香菸望着我。在煙霧的後面,一雙疲憊的眼睛正望着我。以往的威嚴,不知何時已經逐漸被蒼老所代替。我因爲急於出去,也沒有思考什麼,不耐煩地回了一句:

“我出去複習功課去。”

“這麼早就出去複習功課?你看看錶,才四點半多一點,你這麼早出去,別人醒沒醒啊,跟誰複習去?”父親說道,“不行!”

“你們總是把我當小孩,我已經不小了,我已經14歲了,一個人出去沒問題。”

“我說不行就不行!”父親的話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語氣。而我的“叛逆”竟然讓我跟父親爭吵了起來。當我們吵得正激烈時,母親從臥室走了出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不是不想讓你去學習,你去學習,我們不會阻攔,但是你還小,還不能一個人應對社會,我們這是爲了你的安全着想啊。”我聽後不但沒有入耳,反而更加不耐煩,甩下一句:“你們總是把我當小孩看!”然後摔門而去。

夜晚的街道,那麼的昏暗,一陣寒風襲來,我不禁打了一個寒噤。我清醒了許多,想起父母說的話,有些明白了,內心忐忑不安。但是,既然已經出了家門,也就不好意思回去了。但是,我從早上到晚上回家後也沒有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緊張的情緒一掃而空。如此反覆幾天,每一天早上再也沒有人管我,沒有人攔着我出家門,沒有人在背後大聲叮囑了。那幾天,雖然暗自高興,但是心中卻升起了一絲失落:父母早上不管我了,是不是以後也不再願意管我了?

事實上並沒有。

一天夜裏,三點多,我感到口渴,起牀接水喝。夜很靜,窗外只有路邊的燈光還在孤單地亮着,讓人不寒而慄。

我喝完水,準備回房間。這時候,傳來了父親的聲音,“你趕緊睡覺吧,一會兒他就要起牀了,這天我跟着他,你白天還要上班。”隨後,傳來了母親的聲音,“不行,我不跟着他我不放心,萬一出了事怎樣辦。”

聽到這些話,我感到心臟猛地顫動了一下。回想起我每一天晚上回家,看到的都是父母一臉疲倦。原先,他們時刻都在關心着我呀!頓時,我十分不安。我真是愧對他們——我的父母,我竟然還懷疑他們不愛我了。此刻,我的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鹹,統統匯聚到了一齊,鼻子一酸,一滴淚珠順着我的臉龐滑落下去。

我以爲,我每一天晚睡早起,十分辛苦,父母就應多關心我纔對。沒想到我的父母工作一天,睡得比我還晚,起得比我更早,他們是那麼辛苦,心裏始終裝着我。可我卻與他們頂嘴,讓他們擔心、悲哀。唉,我心裏的不安與慚愧交織到了一齊,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我決心,要用自己的潛力報答他們。

第二天一早,我依J日五點多起牀出門,走在寂靜的馬路上,望着滿天星星,沒有絲毫的寒意。因爲,我感覺到,我籠罩在親情中,是那麼的溫暖。路燈突然熄滅了,我沒覺得黑暗,因爲,我明白,路燈熄滅後,陽光就將籠罩大地。我明白了,父母這種無微不至的愛,給了我無窮的力量,讓我奮起直追,追尋理想。

有了父母的關懷,我便有了信心,有了決心,在一次次的改錯和複習之後,最後取得了全班語文第一的好成績,而且,自此之後,我的各科成績逐漸提高,我一次次被喜悅和幸福籠罩着。我深知,這個成績來源於父母的愛,來源於那不張揚但永恆存在的愛。

親情,永遠伴隨在每個人的身邊;父母的愛,讓我品嚐到了親情的溫暖。我要用我自己僅有的一點潛力回報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托起這份沉甸甸的親情。

  親情深度的美文【6】

如果說,人生是一個五味瓶,那麼親情就是最甜的一個;如果說人生是一幅畫,那麼親情就是最絢麗的一筆。

大概,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個人能真正看重親情,它就像平淡無奇的水一般,微不足道,但是,它往往是最重要的。有人把友誼比作清茶,但是它永遠沒有水那麼真摯;有人把感情比作果汁,但它並沒有水那麼清純。無論是清茶還是果汁,它們的來源都是水,水是生命的源泉。親情就像水,它就算被分流到世界各地,也永遠扯不斷它們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就像一根永不斷的線,把一切連接起來。

世界上有三種情,但親情永遠是最純的,它不像友情,有吵鬧,有不理解,甚至自相殘殺;它不像感情,有激烈,有冷漠,甚至分分離離。親情,無論是分離還是破碎,它永遠都是那種牽連不斷的關係。

有的子女,長期漂流在海外,一年裏才見父母一兩次,甚至根本見不着。有的子女,天天離家出走,對父母恨之入骨。但是,你曾想過,那些年的風風雨雨,是誰幫你遮傘?那些年的歲月滄桑,是誰陪你度過?只有親人,只有父母。

浪跡天涯的遊子,最想念的是故鄉老宅的屋頂,其實真正牽掛遊子的,是那一些朝夕相處,微不足道的人兒,是他們用那一雙雙有力的雙手,製造一條永不破滅的小船,帶着你周遊世界。這些人是最值得你感恩的,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想起他們,心苦也甜。但何時我們竟會痛恨自己的親情,我們痛哭,我們訓斥着自己最近最親的人,心中卻沒有半分愧疚。因爲我們是一個個體而不能總受牽連?應對未知的世界,最先伸出的或許是最毒的枝蔓。痛苦,幸福,歡樂,悲哀,親情既讓人甜蜜又讓人難過。

人啊!你可曾記得那雙起滿老繭的雙手?那是在歲月中爲你當下一道道風雨所添上的花朵。你可曾記得那一張長滿皺紋的眼角?那是在晝夜中不辭辛苦爲你擔當所留下的傷痕。好好愛你身邊那些無微不至的親人吧,爲你的人生添上絢麗的一筆!

  親情深度的美文【7】

哥哥有事從西安過來,坐定沙發後就把一個精緻的盒子放在茶几上對我說:

“這盒茶葉是爸爸專門帶給你的。”

不覺汗顏,說:“本來該是我送他茶葉的,此刻倒好,反過來了。”

哥說:“本來媽媽也要跟車過來看看,她剛從寶雞回來,怕她累着了,讓我給擋駕了。”

聽哥哥隨意地說着這些,心中的熱浪一陣一陣的。

父母從退休後,就一向和哥哥住在西安。雖然距離咸陽並不遠,但因了小孩上學等諸多原因,未能經常去探望。常通的電話中,他們會從大人問到小孩,從生活問到工作學習,殷殷之情,雖未謀面,狀如眼前,常常讓人感動。

也許在父母的眼裏,我是一個不會操心的人,既不會很好的照顧自己,也不會照顧好別人,倒反過來要讓他們時時爲我操心了。

就說這喝茶吧,明明白像我這樣的嗜茶成癮對身體是一種傷害,而且已經嚐到了這方面的苦頭,明白父母爲此擔心不已,可就是積習難改,痛下決心也沒改掉這習慣。父母也就只能一邊勸說着,一邊擔心着,一邊有了好茶葉又想着我。其實在這一勸一送的矛盾間,我又何尚感覺不出那來自天性中原汁原味的最純樸的親情?

嚴也罷,慈也罷,嬌也罷,寵也罷,都源於心中有愛。

猶如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天性散漫崇尚自由的我,自然不喜歡別人的約束,也深信沒有受過壓抑的人性更完滿,因而期望能給孩子一個寬鬆、民主的生活環境,一個快樂的童年,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中不自覺就帶着寬容和少許的放縱,孩子上了幾年學,從沒有在老師之外再給他增加一道題的作業量,在報興趣班時也理性,報的都是邊玩邊學的那種。但心裏也明白,孩子也是社會的一員,當他以後走入了競爭激烈的社會時,會發現社會並不像母親那般對他百般呵護,應對嚴酷的競爭,他會不會沒有辦法適應?這樣想時心中就很困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些無可適從。感情和理智在那裏有了矛盾,而這矛盾卻正體現了親情的自然性和社會性。

父母的茶葉也是如此,從對子女的關愛出發,他們自然期望我對喝茶有所節制,有個健康的身體,但同樣出於愛心,見了好的茶,明白我喜歡,又是第一個想到我,先給了我。

打開包裝,泡上青綠的毛茸茸的茶葉,看清水中漸漸透出的些微綠意,慢慢的洇綠了整杯的水,而那片片茶葉在浸泡後都靜靜的豎立在杯底,無聲無息。喝一口,青澀中有着淡淡的香味,不像茉莉華茶那般芳香四溢,但我明白,這就是真正的茶味啊,如那樸素的親情,綿長、持久,讓人久久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