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500字大綱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500字1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近,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感受良深。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500字大綱

《三國演義》是由羅貫中根據魏晉時代的史書與宋代的三分、元代的三國戲和羅貫中自己的思想合併在一起的小說。

《三國演義》主要記敘了三國時代的羣雄爭霸的故事。在這個羣雄爭霸的時代有許多英雄豪傑。例如:德才兼備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勇有謀的關羽,直爽豪邁的張飛,老當益壯的黃忠,老奸巨猾的曹操等。

對於《三國演義》我還有別的看法。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劉備寫得十分仁義,還攜民渡江,依我看,就是他攜民渡江是真的,他也不一定是仁義君子,只是爲了取得民心,這樣他就好不到哪裏去。而且,劉備太喜歡哭了,簡直是“哭神”。在《三國演義》中他不知哭了多少回,一遇到喪氣事就哭,這樣他也好不到那裏去。最重要的是,劉備太依靠諸葛亮了,什麼事情都交給諸葛亮。人們說劉備“三顧茅廬”是重視人才,依我看,他就是想找個依靠,找個有才能的人幫自己管理而已。

《三國演義》說曹操是奸雄,可我認爲他才應該是大英雄。他很重視人才,許攸來投靠他,他連鞋子都沒穿就去接待他。劉備只是依靠人才,而曹操是聽取人才的意見,結合自己的才智來管理軍隊,他纔是真正的大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讀完《三國演義》,眼前依然浮現出種種畫面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500字2

在假期,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講了春秋末年時漢朝分裂爲三個國家,而三個國家都想統一天下,最後同歸於盡,司馬家族統一天下的故事。故事情節很吸引人,書中人失敗了,我跟着傷心;書中人得到成就,我也沾沾自喜。我癡迷在其中。何況書中又出了許多呂布、趙雲、關羽這樣的英雄,我更是眼睛“長”到了書上。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是《趙子龍單騎救主》。

趙雲隨劉備到當陽時遭到曹軍追擊,劉備逃出重圍,趙雲護着劉備的家小殺退了無數曹兵。趙雲發現劉備的兩位夫人和兒子阿斗不見了,衝進曹營尋找。將一位夫人送到安全處,趙雲又掉頭衝進曹營……在一堵斷牆後,趙雲找到了已渾身是傷的夫人和阿斗。夫人爲了不連累趙雲,將阿斗交給他,投井自盡。趙雲解開護心鏡把阿斗揣入懷中,向外衝殺。只見趙雲左槍,右手劍,使出渾身解數,殺得曹兵血肉橫飛。在張飛的掩護下,趙雲終於殺出曹營……

趙雲真是個不得不令人敬佩的英雄——闖曹營可不是鬧着玩兒的,陷阱無處不在,而在無數曹兵曹將之中殺出一條重圍,在人海之中找到小主公和夫人又談何容易!而懷揣着一個孩子殺出重圍更是難上加難,而趙雲做到了,他有何等的武功和勇氣!可見,趙雲爲了小主公是把自己的'命給拼上了!

趙雲只是《三國演義》中的一位英雄,其他的英雄也不比趙雲遜色,甚至還有人在趙雲之上!可見三國時期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三國演義》令人一看就放不下,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500字3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們班男生的最愛,他們一到下課時間,就以訊雷不及掩耳之勢拿出自己的寶貝——《三國演義》,迫不及待地打開自己看到的那一頁,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有時還會搖頭晃腦地模仿裏面的英雄人物說話呢!我疑惑了,這書真的有這麼好看嗎?於是,我懷着興奮、激動的心情打開了這本《三國演義》。

裏面果然名不虛傳,裏面的人物劉備、關羽、張飛、孔明個個有勇有謀。我最佩服還是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的架子還真不小,竟然讓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到他,不過,他的確聰明過人。一次,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出了一個陰謀,讓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居然“口出狂言”說他三天內便可完成,周瑜也是聰明人,立馬就讓諸葛亮下軍令狀。諸葛亮請來魯肅,對他訴說了自己的計劃,第三天四更時分,故意讓將士們擂鼓吶喊,還在船的兩側放滿了稻草人,曹操中計,派弓手射箭,不一會兒,草人上都射滿了箭,諸葛亮當然成功了。這件事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厲害,但其實諸葛亮算到了三個人的性格特點,周瑜聰明過人;魯肅忠厚老實;曹操生性多疑。這不得不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本書講述了多個英雄人物,這些英雄人物個個有勇有謀,才智雙全,部分人物的精神更值得我們佩服。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體會到《三國演義》這本書的精髓所在,讓更多人能佩服裏面英雄人物的精神,並試着學習。啊!〈三國演義〉真得帶給我很多很多!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500字4

戰火紛飛,吼聲震天。在春秋戰國時期,要生存靠四樣東西:智慧、力量、仁義、勇氣。具備了這四種品質也就具備了統一三國的能力。

以上是我對《三國演義》這本書的理解。此書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代統一期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每一卷講述的故事都有着其蘊含的道理和智慧、力量、仁義、勇氣這四種品質。有時,我每讀完一卷都會有一些疑問,正是這些疑問讓我學會了思考。我就像一條魚兒,思考就是我在探索,有時好奇心駕駛着我,好像我要跳躍一面牆,每跳過一面牆,感知新的水域時,就好像在一遍一遍印證我在書中看到的這四種品質。

第一是智慧。比如第十章:草船借箭。相信大家對這一章都不陌生,這是至今還使用廣泛的一條軍事戰術。這是什麼?這就是智慧。諸葛亮爲什麼只用二十條草船就取了十萬支箭呢?智慧,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是力量。這連想都不用想,三國時期每天都發生着力的較量。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大敗西羌兵,無一需要的不是力量!

第三仁義。這個也不用想,桃園三結義。那是絕對的仁義。三國鼎立之時,劉備、關羽、張飛就是用這絕對的仁義結爲生死之交,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第四勇氣。諸葛亮在用空城計時,最終成功的原因就是這臨危不懼的勇氣。

智慧、力量、仁義、勇氣,這些人類的優秀品質是我從《三國演義》中學到的,你又從中學到了什麼呢?!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500字5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漢族,現山東人,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

小說富有傳統意義,描繪了古代戰爭時期你爭我奪的場面。主要寫了(神機妙算)諸葛亮,(心地善良)劉備,(高大威猛)張飛,(有情有義)關羽等人打天下,攻打曹操(心狠手辣)的全部過程還有許多像,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等故事。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講了劉備,張飛,關羽在一個桃園結拜。有一天劉備聽說:“曹操要發軍了。”就像組織一個自己的軍隊,去打敗曹操,偶然遇見了張飛。張飛加入劉備攻打曹操,還請劉備吃飯,在吃飯時一個叫關羽的人衝了進來,說小二拿酒來。劉備又邀請他加入了我們一起戰鬥。他們打造兵器。劉備是雙劍,張飛是大刀,關羽是大刀。他們在桃園裏結拜。

三顧茅廬:一天劉備聽說在深山裏住着一位臥龍先生(諸葛亮,字孔明)學問淵博就想請他出山幫忙助他一臂之力,可第一齣去沒在家去桃園了,第二次去還是沒在家,第三次去在睡覺,到下午兩點才起牀,可劉備還在等最後臥龍先生出來了,隨劉備下山。

劉,關,張情同手足,可不時也會吵一架,我覺得只有信任你,關心你,把你看做一家人那就是一個好朋友。不是隻有結拜才能做好兄弟的,只要用心去與別人交朋友她(他)才能把你當兄弟。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500字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尺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非淺,本書以蜀漢爲中心,以魏、蜀、吳三國之間的矛盾鬥爭爲重點,形象地演繹了封建軍閥集團之間在政治、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的鬥爭,比較重要的出場人物有四百多個,它所反映的社會內容廣泛深刻,矛盾錯綜複雜。講述了從東及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每個人都有獨特鮮明的性格,仁義之君劉備,奸雄小人曹操,高傲又重義的關羽……但最今我欽佩的還是那機智過人的——諸葛孔明先生。

遙想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方纔請得這位臥龍先生,那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羽扇綸巾,何等意氣風發。火燒博望,白河用水,新野用火,以數千仁義之師殺得曹軍數十萬殘暴之衆聞風喪膽。後又說動孫權共對抗曹操,舌戰羣儒,令江東才俊爲之變色,出山僅兩三年,諸葛亮三字已名滿天下了。

年屆中年的諸葛亮,更是收得虎將馬超,助劉備取得西川,漢中兩地。

老年的他,不如年輕時風華絕代,單據風發,卻更加成熟凝重,還有“明知不可爲,可還是要爲之”的迎難而上的精神。七擒孟獲,安定了後方;六出祁山,想征服曹氏,功未成而身先死。正如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成說道:“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