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圍屋-隨筆散文

  土樓·圍屋·客家

十多年前,當第一次接觸到土樓、圍屋和客家時,腦子裏立刻聯想到封建、愚昧、落後甚至野蠻這些名詞,彷彿是來自遠古的記憶。

客家圍屋-隨筆散文

後來,從一些資料中看了關於客家的相關介紹,開始對客家有了一些認識:由於不堪戰亂之苦,這些中原人遠離古土,舉家南遷,篳路藍縷,來到南方尚未開發的蠻荒之地,用勤勞和智慧,將贛南、閩西和粵東這塊荒蕪的山區開發成了江南魚米之鄉。

“千年爲客實非客,四海爲家處處家”。

今天,客家已成爲中華民族的一支最優秀的'民系。

在網上瀏覽時,我看了《走進龍南客家圍屋》、《叩讀關西圍》、《凝眸燕翼圍》和《走進烏石圍》等文章,對客家古民居也有了更深的瞭解,開始對這些承載着客家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古圍屋有了濃厚的興趣。這些文章是被媒體和網友稱爲“客家圍屋宣傳第一人”、“客家之子”的賴建青撰寫的,這些文筆流暢詞語優美的文章令我心往神馳;他還創作了《中華賦》、《江西賦》、《贛州賦》和《龍南賦》等辭賦,在網上受到好評,因此又被稱爲“當代辭賦第一人”。

“大遷徙融匯閩越文化,拓蠻荒演繹歷史神奇;純樸厚重,博大精深。篳路藍縷,兩千年回眸放飛客家夢想;聳若羣峯,三百座古堡挺起圍都脊樑。”

“嗟夫,羣雄爭中土,黎庶走南疆。越萬重山兮,縱貫千年南遷路;適彼樂土兮,山都木客拓荒蕪。血緣是根,滲透於生息繁衍之際;文化是源,發展於傳承融合之中。”.

這兩段是賴建青在《贛州賦》和《龍南賦》中描寫客家的章節,精闢大氣,詞藻華美,堪稱賦中佳句。

客家,這支中華民族優秀民系人口已近億,散佈於世界各地,“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千百年來,客家涌現出了許多優秀兒女:孫中山、廖仲凱、鄧演達、葉劍英、……。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將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客家兒女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