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自己隨筆

反思自己隨筆1

今天聽了謝老師話,我認爲我有必要認真反思、反省一下自己了。

反思自己隨筆

這一次自己從二百多掉到三百多名,這讓我心裏很不是滋味。爲什麼我會退步了呢?這主要是因爲課下沒有太多的去複習、鞏固,以至於我的知識點抓的不牢。看到我的數學成績,我有點想抓狂,從九十五分掉到八十多分,讓誰心裏也受不了。我認爲我對不起李老師的認真教學,也對不起自己平日灑下的汗水。還不是因爲我認爲數學沒有知識點,不用複習所造成的。英語呢,也好不到哪去。說好了要考九十分以上的,可是我失信了。語文,對於作文我很不滿意,差0.5就九十了,這是一個進步,但作文退了。從三十七退到三十四,如果作文多考了一分,哪怕是0.5,我都可以考上九十。所以對語文我無比惋惜。

仔細回想一下自己的狀況,看來是需要更加努力了。聽到謝老師說胡超反考進了前三名,我突然有個念頭,我要超過她,她能考,我也能考。所以,用這份強大的動力,我會一天比一天優秀的!

從今天開始,我要努力學習,不再因爲分數惋惜,反思今天的自己,追逐明天的勝利吧!

反思自己隨筆2

在上課期間見坐在南邊靠窗的同桌兩女生心不專神不聚,於是走到他們跟前以示提醒,誰知,靠過道的女生不慌不忙地將一東西放在桌子上,要是在平時,她們肯定會眼疾手快地放到桌兜裏,生怕老師將他們的最愛沒收。這兩個學生雖然在學習沒有一成,但是在別的方面還算不錯,長得漂亮、打扮入時、同學關係處的也不錯、也知道在老師面前做做裝模作樣的工作,不像其他的哪一種破罐破摔,死豬不拍熱水燙的寧死不屈狀。她放到桌子上的估計是不怕老師看的東西。也許是什麼心聲想讓老師知道。於是我順手拿起來,只見上面歪歪扭扭地寫着。

老裴吼,老牛叫,老班在咆哮,

這次全班沒考好,老師的肺快氣炸了,

教室之中,不及格的真不少,

考場之上,優秀學生真難找,

拿起了筆桿筆帽,上考場不會就咬

保衛九五,保衛老班,保衛語文,保衛全學科。

這些調侃我們老師的段子,還真形象,怪不得她要放到桌子上,她就是要讓我看看我們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

一不做二不休我看後索性在班上讀了讀,趁勢說,咱們班裏有才的學生太多了,奇思妙想層出不窮,創意點子勢如泉涌,如果能在現在學習階段吸納更多的正面的東西,將來肯定是名垂青史的大人物。可是你們怎麼不想你們爲什麼被吼叫和咆哮,你們自己的表現和得到的吼叫都是你們自己掙得的。無緣無故我們還吼叫什麼呢?

我又問,大家知道這出自誰之手嗎?

大家還沒有回答,那位小漂亮就站起來自我澄清道,不是我寫的,再說了我也沒有這水平。我不喜歡窮追猛打將人逼進死衚衕。於是就說,不管是誰寫的,下課找我說說,是什麼讓你們對老師們如此痛恨。

誰知道下課我剛走出教室,我們的第一名,也是全縣第一名同學就走出來了,她說,老師你別生氣了,那是我寫的。我驚訝道,怎麼是你寫的。

她說,是上次吧,我們語文沒考好,老班把我們前10名都叫道辦公室訓斥了一番,我寫時也只是些當時的一點感受,是看那考場那許多咬筆桿的一大片而發出的。是我們10個同學自我安慰的心聲,即我們已經盡力了。但不知怎麼傳來傳去傳到咬筆桿的同學那裏好像他們都理解成了說老師的了。

於是他們都很高興地傳抄開了。

我還有什麼話要說呢?

本來以爲是成績沒一哈的那些人所作,準備好了一些的惡狠狠的大道理,而且還準備藉助於班主任好好整頓整頓他們。現在面對她,那些話語卻說不出了口,她這樣主動,我覺得也沒有整頓她的必要了。

事實上,我們都喜歡成績好的而不喜歡那些沒有成績的。俗話說,一好遮百醜,一害遮百好。也許就是這道理。

也許平時對待他們,我們也有兩樣不同的標準,偏見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形成的。

反思自己隨筆3

生命中有很多種驚喜,或許是遇見了能讓自己沒齒難忘的人,或許是遇見了能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人,但這樣的驚喜來得快,也去得快,因爲別人再怎麼優秀,也只是別人,與你沒多大關係,她(他)終究會成爲你生命中的過客,總有一天會淡出你的世界,所以,只有遇見更好的自己,纔是一種收穫。遇見更好的自己,似乎很難,所以很多人總是難以突破侷限,超越自己。一個人格局小,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沒有遇見更好的自己。

想要遇見更好的自己,有一種切實可行的建議就是:反思。

說到反思,很多喜歡鑽牛角尖的人卻排斥這一點。有時明明自己做錯了什麼事,偏偏不認錯,還擺出一大堆歪理邪說替自己辯駁。明明有好心人指出她(他)的錯謬,不但不領情,還認爲是別人無聊的說教,把別人的金玉良言當成耳邊風。這種人,不懂得反思自己,把自己的任性當成有個性,把自己的缺陷當成有特色,那麼這個人就不可能遇見更好的自己,她(他)只會滯留在無知荒唐的狀態,難以改變自己的風貌。

現代人很奉行天馬行空地做自己。做自己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這不是你不求進步的藉口。你應該在做自己的基礎上,還強調做更好的自己。你做一個劣跡斑斑的自己,招人待見嗎?你做一個言語低俗,行爲卑鄙的自己,別人會欣賞嗎?你做一個狂妄自負,目空一切的自己,別人會認同嗎?你做一個自私虛僞,毫無誠意的自己,別人會樂意接近你嗎?你做一個消極萎靡,不思進取的自己,別人會對你另眼相看嗎?當週圍的的人因爲你的種種不堪忍受的毛病排斥你,疏遠你時,你還有人緣可言嗎?沒有人緣,你還想指望在你需要外援時,能如願得到扶助嗎?你讓衆人都失望的性格,會讓他人對你退避三舍,別人都見你躲得遠遠的了,還會欣賞你,喜歡你嗎?沒人別人願意接近你,你不成爲孤家寡人,還能成爲啥?而一個孤家寡人,也註定生活得得憋屈狼狽。

我見過有一種人,她把她的口無遮攔當直白,把肆意傷人當成耿直,哪怕是和別人隨意的聊天,她也能讓別人在剎那間產生不快,因爲她總能說出令人非常不爽的話來觸碰別人的底線。但她似乎從不反思自己哪裏錯了,還倔強地說自己天生是個直人。結果很多人厭惡她,但她渾然不覺是自己不對,還一個勁的`譴責別人。這種人,一生不知道反思,又是一生堅持做錯誤的自己,所以她儘管喜歡討好別人,卻又活得很孤獨,因爲別人並不真正喜歡她。

我見過很多人,把唯利是圖當精明,把熱衷於算計當生存之道,把勢利當成天經地義,自以爲從不吃虧的自己就是很了不起的自己,從不反思自己的行爲是否已經失去了人情味,從不反思自己是否有愧於他人,他們覺得那樣聰明的自己纔是優秀的,卻不知自己已經迷失在慾望裏,已經被慾望牽着鼻子走,再也停不下來,也體會不到什麼纔是真正的擁有,所以這種人活到老,也沒有遇見清心寡慾,淡泊寧靜的自己。

有的人,之所以越來越優秀,是因爲懂得反思,所以他們會因爲別人一句忠言警醒自己,繼而改變自己。

我有一個微信好友在他的公衆號發表的文章其實挺有深度,但他那天在給文章配背景時,有所疏忽,導致字體不清晰,影響閱讀。作爲挺信任的好友,我給他發消息,說出我的感受,並好心建議他以後可以弄得簡單點。

我沒想到我隨意說出的話讓他有所領悟。他隨後在空間發的一句說說,足以說明他在反思自己。他承認自己變得浮躁。

看到他的說說,我明白了他爲什麼那麼受人敬重。他是一個懂得反思的人,所以他總能告別不夠好的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些日子,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近段時間的言行,老實說,我也有很多令我難堪的毛病,也曾因爲這些毛病讓我出過洋相。但我真的不想做這樣連自己都討厭的自己,所以我也會靜靜地思考該怎麼改變自己。

有一次我無意中看到一位文友的文章很是詼諧有趣,憑直覺感覺此人挺幽默,當時就有一種想認識此人的衝動。於是我主動加他爲QQ好友,並拜訪了空間。看了很多說說,對此人的欣賞之情更是油然而生,但同時我又問自己,接下來想怎樣?

經過一番思考,有一個答案已經在心中,那就是不要試圖瞭解更多,更不要想過於接近。就這樣偶爾看看他的動態,偶爾點個贊,足矣!別人是風景,誠然值得仰望,可也不能停下腳步只顧着仰望,忘了自己還需修行,忘了自己應該把時間多留一點給舊交老友。

今天的我依舊平凡普通,但我想變得更好。這種好,就是理性,冷靜,不盲從,不偏激,不虛僞,不妄想,能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日子,能老老實實做一個真實自然,又穩重靠譜的自己。

我始終相信,反思,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反思自己隨筆4

後來她政治考試考了90多分,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她高興不起來:“有什麼用!現在我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

我有十二萬分的理由理解女兒的心情。作爲教書20年的教師,我深知現在的教育制度有多麼不合理而且不合人道!但我又想如果聽任女兒保持這樣一種消極態度,不但不利於她的學習,而且也不利於她形成堅韌不拔的意志。要知道,她未來的人生還有多少可以預見和不可預測的困難、挫折還在等着她呢!

按說,女兒的成績應該算是不錯的,半期考試名列班上第4名,在年級近600人中名列24名。然而她對學習卻如此厭倦!

我反思我自己的教育。我感到女兒的這種精神狀態,固然與現在的教育制度有關,但也與我有關。在八年級結束的那個暑假,我曾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女兒說:“晴雁,從下學期開始,你將度過四年有期徒刑!”她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意思:“我知道,你說九年級和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會很緊張,學習壓力會很大,是吧?”

我說:“是的。因此你現在必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準備承受你以前沒有承受過的學習壓力。”

當時我覺得我是在給晴雁打預防針,現在看來,我這個預防針不但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反而產生了副作用,讓女兒帶着一種恐懼的心理進入九年級,這種心理使她被動學習,更使她對九年級生活真有一種坐牢一般的感覺。試想:如果一個人對所做的事感到是在服勞役,這是多麼痛苦!

我估計像我一樣的家長也不少,總以爲提前打了預防針,就能夠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使他們對未來的困難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但由於孩子是懷着如臨大敵的心情被動地進入迎考階段,這樣的心情恰恰是不利於迎考複習的。女兒現在的唉聲嘆氣,充分證明我打的“預防針”並不成功,反而還有副作用!仔細想來,女兒現在之所以對考試懷有恐懼,是因爲我這個做家長的對考試有恐懼症——換句話說,正是我本人的考試恐懼症不知不覺地傳染給女兒了!

我決定彌補我的過失。

反思自己隨筆5

對於聽課,許多學校都有這樣的要求:每月不少於4節,並在課後教師之間進行交流。許多老師的實際操作卻是:爲了完成這一的任務,每月按數量要求聽課。然而聽課記錄寥寥幾筆,聽到哪兒記哪兒,課後思考和交流也不多,真正有什麼受益呢?起初我對一些教研的聽課活動不以爲然。但自從楊老師就新課標精神談了聽課的實踐操作給我們談了她的看法——從研究教師和研究學生的各角度出發,有重點地做聽課筆記、開展評課。大家都開始有針對性地做了聽課記錄,並不時做些點評。我抱着試試看的想法,選擇了教師的指令性語言記錄。聽着聽着,我不禁開始汗顏,暗暗地想:把老師的每一句話記錄下來真是一件“殘忍”的事,照着這樣,我平常的課一定也漏洞百出。分組評課時,因爲有了準備,學員們各抒己見,研討氣氛十分熱烈。這一次的聽課,改變了我簡單的偏見,開始正視聽課所帶來的積極意義。

事實上,聽課評課作爲一種發現、思考和提煉的教學研究活動,直接對我們教學的關注焦點作出反應,從而更能有效地促進聽課者和上課者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師具體的教學活動,千變萬化,思考教學問題,僅僅用技術性方法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注意“行動中的知識”。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唐蕭恩在《反思性實踐者》一書中指出:“在專業知識的地形中,既有實踐者能有效運用以研究爲基礎的理論和技術的堅硬的高地,也有技術手段不能解決的情況複雜的沼澤。困難就在於,不管其技術效果如何好,高地上的問題對絕大多數顧客和社會成員來講總是相對次要的,而沼澤卻總是絕大多數人所關心的問題。”過去傳統的專業發展方法認爲,掌握了有關理論知識的教師能夠用理論來推動自己的實踐工作。但在現實中的教學活動卻是“知易行難”,我們意識不到我們的信念(信奉的理論)和行動(運用的理論)、我們的行動與我們預期的結果之間的差距。因此,近年來我們教育研究活動更注重在教師教學經驗的總結反思中,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常見的方法有:寫教後記(本人教學過程的體驗審視),聽課評課(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進行辨別分析)。它們不僅有助於教師教學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還有助於提高教師提高發現問題的敏銳性。

那麼,怎樣纔能有效地提高聽課的質量?在上述兩個案例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發現,同樣是聽一節課,前一節課缺乏主題,聽課者盲無目的,看問題只能停留於淺表層面,泛泛而記。後一節課聽課聚焦點明確,因而做到了有的放矢,發現的問題就更爲深刻了。筆者認爲更爲有效的聽課應包括三個階段的經驗反思:

(1)課前瞭解聽課內容、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聽課重點;

(2)聽課過程中善於發現意識背景中長時間積累建立和鞏固起來的有缺陷的運用理論,提出有價值的教學問題,思考改進方法;

(3)課後對行爲實踐做出總結、歸類聚焦,分析判斷教育教學現象之間的相關聯繫或因果關係,從而使之成爲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統一、有效的整體。

正如蕭恩所說,當我們的聽課整合理論與實踐、思想和行動時,它就是一種“思想和行動的對話,通過這一對話過程我變得更有技巧”。

反思自己隨筆6

從孩子的行爲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

媽媽騎車帶着絮絮,過十字路口時,因爲沒有車,不願意等了,就闖紅燈了。絮絮見狀大喊:“媽媽,媽媽,不是‘紅燈停,綠燈行’嗎?”媽媽只好跟她承認錯誤:“哦,對不起,我沒看見,闖紅燈啦!”絮絮安慰媽媽:“沒事,你不是說過,錯了,只要改了就好嗎?下次注意哦!”

媽媽去接絮絮的時候,絮絮採了路邊的一些野花送給我,並對我說:“媽媽,你回去要跟爸爸說你的寶寶送給你的禮物啊!”晚上睡覺前,媽媽和絮絮鬧着玩。我輕輕的擰一下她身上的某個地方,然後趕緊裝作什麼也不知道。絮絮防不勝防,然後就大聲說:“媽媽,你幹什麼啊?你怎麼這麼淘氣啊?”(這些話估計是在學校學 的)

吃飯時,絮絮突然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說:“媽媽,你們暫停一下,我要跟你們說個事?”我們都配合着她放下筷子,但是嘴巴還在嚼着,她還不滿意:“要閉上嘴巴!你們不閉上嘴巴,我怎麼說啊?”媽媽着急吃飯,想讓她快點,於是說:“就你自己沒閉嘴吧了!”絮絮立刻反駁:“我在說事呢!怎麼閉嘴吧啊!”也是哈,小傢伙反應的夠快的!

飯後,爸爸用電腦。媽媽就把絮絮的剛纔“閉嘴吧”的事兒在本上記下來。絮絮擠到桌子前,問:“媽媽,你在幹嘛?”我告訴她在給她寫日記,並讀給她聽。她笑了,搶過筆說:“XXX(我的名字),我要給你寫日記!”然後就在本上“畫”起來。邊“畫”邊問我:“媽媽,剛纔吃飯的時候,你說什麼啦?”媽媽說:“不知道啊,我忘了!”小傢伙低下頭不再問我。過了一會兒,她就開始喊:“媽媽,你來看看,我寫好了。”我湊過去:“你寫的什麼啊?”寶貝學着我的樣子,指着她的“字”,一頓一頓的說:“吃飯的時候,媽媽笑啦!”“媽媽爲什麼笑啊?”“因爲我說‘閉嘴吧’啊!”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能折射出整個家庭及社會。尤其是父母的言行舉止。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從孩子那裏看到他父母的影子。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孩子的行爲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孩子的純真像白紙一樣,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壓力好大哦!“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