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愛的事-經典散文

如果你們和我有任何不同的話,那就是我每天起牀後都有機會做我最愛做的事,天天如此。如果你們想從我這裏學什麼,這就是我對你們的最好忠告。

做自己喜愛的事-經典散文

——巴菲特有位醫生在醫學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別人說他是天才,他卻傷心地說:“我辛苦研究了27年,他們卻說我是天才,”一句話將他27年的辛勤努力都抹殺了。

畫壇的一代宗師齊白石,也從不認爲自己是天才。齊白石以畫蝦著稱,但他在畫螃蟹上也下過很大功夫。他開始畫螃蟹殼時只用一筆,但畫了很多次都不滿意,就改爲畫兩筆,但仍然不滿意,最後用三筆畫一個螃蟹殼。三筆畫出來的螃蟹殼表現出了層次感。就這樣齊白石僅僅爲畫好螃蟹殼就用了20年時間,直到70歲時才成熟。

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 的汗水。”

換句話說,對於成功而言,智商只佔1%的重要性,其餘的99% 要靠辛勤的努力。

其實,一個人要能爲事業流下99% 的汗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不世界上成功的人爲什麼永遠只是少數呢?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事業不成功,不是因爲智力問題,只是因爲他們對事業不能全身心地投入。

日本左川捷運公司的創始人左川清,白手起家,在短短的30年間,創造了年營業額超過3000億日圓的日本商業運輸業中最大的公司。有人問他成功的祕密,他的回答很簡單:“因爲我一直在拼命地幹。”左川清以自己的勤奮,寫下一條墓誌銘:“這裏躺着一個一生額頭上流着汗水拼命工作的人。”

還有拿破崙,書上說他精力充沛,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從不知疲倦,有4個祕書跟他一起工作,都感覺吃不消。用這樣的精力投入工作,還有什麼樣的偉業是不能成就的呢?所以拿破崙說在他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的字眼。

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這個世界上真正的成功者,往往都是工作狂,他們精力旺盛,彷彿渾身有使不完的勁。但一個人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工作狀態呢?我不相信人僅憑毅力就能做到這樣,要能如癡如狂地工作,首先就得熱愛所獻身的工作。

愛因斯坦曾說:“那種使我合宜地投身於工作的感情狀態,就像一位獻身者或一位情人的感情狀態。”

試想,如果我們也能像愛因斯坦,像拿破崙,像左川清那樣投入工作,我們又怎麼會不成功呢?

所以,成功說困難也困難,說不困難也不困難。楊振寧說:“一個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就是要順乎自己的興趣,然後再結合社會的需要來發展自己的特長。有了興趣,‘苦’就不是苦,而是樂。到了這個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

我從來沒聽說過一個因愛好而工作的人會不成功的。因爲愛好,他就能全身心地投入。而一個人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的大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情感投入的多少。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一本叫《情商》的書。爲了比較智力的高下,人們引入了“智商”的概念,相較如此,戈爾曼引入了“情商”的概念,並認定這比智商更爲重要。現在人們不僅接受了“情商”的概念,甚至認爲“情商”標誌着文化上的一個轉變。

美國教育家尼爾。普斯特曼在談論現代教育時說,學生“進入學校時像個問號,而離開學校時像個句號”,這是學校教育的悲哀。這種教育,學生的個性被泯滅了,才情被淹沒了,智慧被冰封了,這種教育無歌也無詩,精神家園荒蕪蕭索,創造之樹枯萎凋零,想象之鳥不再高翔。

在教育上,我們總是逼着學生學習,從來不去注意他們的情感、愛好,一味強調智力、能力、知識的作用,也就必然使學生認爲學習很苦,於是我們就大力宣傳勤奮和毅力,什麼“學海無涯苦作舟”,“頭懸樑,錐刺股”等,而一個沒有愛好、沒有情感投入的人,再怎麼努力也是不能取得最高的成就的呀!世界上有哪一個取得傑出成就的人,從事的事業不都是自己的所愛呢?

在現代管理學中,大家熱衷於時間管理。人不是機器,怎麼可能不考慮情感的投入,而只機械地管理時間呢?

愛迪生原來天天十幾個小時泡在實驗室。別人問他:“是什麼原因使你能那麼辛勤地工作?”愛迪生卻說:“我工作過嗎?我從來就沒工作過,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喜歡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投入熱忱,其實就是最好的時間管理,能創造最好的工作效率。

毅力、勤奮,只能幫助人完成工作,惟有情感的投入才能使人成就偉業,所以“情商”比“智商”更爲重要。

金融界的傳奇人物巴菲特建議:“當你出去工作時,要爲一個你欽佩的人的組織工作,因爲這將令你興奮。”

要爲你欽佩的人工作,更要做你喜愛的工作。如果你工作,而又不喜愛你的工作,那就像爲錢結婚一樣。

有位年輕的俊男娶了一位大款老太太,在面對人們的困惑時,他自揭謎底:“人們想用鈔票時,從不看它的發行日期。”

爲錢結婚也行,你得到了一樣你想要的東西——錢,但同時卻失去了更重要的另一樣東西,你的情感和家庭的溫馨。如果你對生活的要求很低,你儘可以爲錢結婚,如果你對人生充滿憧憬,有更高的要求,那爲什麼不爭取兩全其美呢?

人生也是這個道理。賺錢很重要,但快樂更重要,體現自身的價值更重要。

其實一般人的生活方式通常都是本末倒置。他們想先擁有更多的錢,更多的東西,然後再去做想做的事情,他們說:“我真的不是很喜歡這份工作,但我準備去幹10年,有了基礎後,我再去幹我喜歡的工作,這樣我就會成爲快樂的人。”

這樣的方式註定不會成功,要將順序倒過來纔對。首先你必須成爲真正的自己,去做你最喜歡的事,需要去做的事,這樣你纔會煥發出全部的熱忱,並堅持到底,取得成功,擁有你想要的事物,成爲一個快樂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於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感動過你的一切不再能感動你,吸引過你的一切不再能吸引你,甚至激怒過你的一切也不再能激怒你,這時,你就需要尋找另一片風景。

人生中最悲哀的事情就是對人生失去了熱忱和激情。

生活就要不斷地挑戰自己,不斷地往前走。人生中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就是要投入你的熱忱。如果說成功要有神靈相助的話,這個神靈就是熱忱。熱忱在古希臘語中的含義就是內心之神。

愛默生說:“人類歷史上任何偉大或光輝的時刻都是熱情的勝利。”

我是一個很懶的人。鵬賀文化公司的夥伴們給我的感觸非常之深,他們是一羣做事非常投入、非常有熱忱的人,這種感覺刺激着我,也給了我壓力,我都感覺會被他們的熱忱逼瘋掉。但我實實在在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些夢想,有一個目標,投入你的熱忱。我講過,人只有投入熱忱的時候,大腦裏纔會分泌出內啡肽,你纔會有一種快樂的感覺。

我喜歡有熱忱的人,我喜歡那些做起事來還會熱血沸騰的人。任何困難都會在熱忱面前低頭,熱忱能成就萬物。

比爾。蓋茨是這樣定義成功的:“關鍵在於你能從每天的工作中得到樂趣。對我來說,這種樂趣是與非常有魅力的人一起共事,致力於解決新問題。特別是軟件開發,是最令人感興趣的`工作,我想我擁有最稱心如意的工作,每次我們獲得了一點成功,我就感受到了快樂,感受到了成功。”

挽救IBM 於危難之中的奇蹟創造者郭士納,曾談過一次影響他一生的經歷:在哈佛商學院讀書的最後一年,郭士納因爲找工作經歷了幾次招聘面試,最後他將主要意向集中在麥肯錫諮詢公司和寶潔公司身上。

那時,他是一個可塑性很大的23歲的青年。在應聘寶潔公司的面試過程中,負責招聘的高級經理問了他一個問題:“假設現在是星期五晚上,你得到了最新的市場調查報告,發現上個月的市場份額下降了20% ,這時,你會在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六,取消所有的原定活動安排,而來到辦公室想出一個應對方案嗎?”

也許我們有些應聘者會撒謊,但西方的應聘文化中是誠實,所以郭士納當時被這個問題給問懵了,雖然他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他的反應就是:不知道。

於是畢業後,他就去了麥肯錫公司。

但這件事使郭士納知道了,對工作的熱忱纔是成功者所應該具備的基本要素。從此郭士納不僅刻意培養自己對工作的熱忱,而且在他後來選拔人才的過程中,也將是否“對追求成功充滿激情”放在了第一位。

郭士納說:“偉大的機構不是管理出來的,而是領導出來的;它們也不是行政過程的結果,而是由那些熱切地追求成功的人們在不斷高漲的成就感的促使下辛勤努力的結果。”

熱忱和激情是一臺品質優良的機器的電源,它可以使這臺機器運轉、使之活躍起來,並使之願意更努力和更好地去運轉。

如果將人比喻爲一臺發動機的話,那麼你的智商、天賦及知識只是這臺發動機的額定功率,是你可以達到的功率,但能不能實際發揮出這個功率,你的輸出功率有多大,卻取決於你的熱忱,你的投入度,你的行動力,只有煥發出你全部的熱忱,全身心地投入,你纔可能將你所具備的額定功率全部轉化爲有效的輸出功率,甚至激發出你無比的潛能,使輸出功率超越你的額定功率。

熱忱、激情正是人成功的動力之源,而熱忱和激情正來自於人對追求成功的渴望,來自於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來自於人的興趣和愛好。

訂一些高遠的目標,煥發出你全部的激情,全情投入地工作,你就會感受人生充滿熱忱時的喜悅,由此你也會享受到人生中夢想成真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