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酒俗散文

近幾年梁山、陽谷、鄆城三縣,釀造了各種地方好酒,不約而同地,都以《水滸》的相關場面爲背景取了酒名,一時異彩紛呈,使人覺得分外新鮮。

《水滸》酒俗散文

梁山的酒有“水泊老窖”與“義酒”數種。其中的義酒香味純正,綿柔回甜,濃而不暴,尾正餘長。因梁山好漢義字當先,酒名特用義字,以發揚梁山英雄豪俠仗義的氣概與威風。釀造義酒的梁山酒廠恰又座落在梁山北麓後軍寨,傳說這裏原是水滸好漢們安頓眷屬、鑄造兵器、囤積糧草的地方。酒名與地名相輝映,《水滸》文化更有一種“現場”感。

陽谷釀酒,處處以武松爲號召,縣裏的酒廠,廠名“景陽崗”,所造名酒,叫做“景陽崗陳釀”,酒瓶上活靈活現畫一幅武松打虎圖。陽谷縣釀酒歷史很長,相傳北宋時,境內酒坊有77家之多。地方誌上記載,被施耐庵寫進《水滸》中的“透瓶香”曾作爲貢酒送進京城,並獲得來神宗御筆親賜“貴人佳酒”名號。鄉鎮酒廠出產的一種酒,沿用《水滸》故事,取名爲“三碗不過崗”,想想這釀酒家的心思性格,很有點象當年在景陽崗下賣酒與武松喝的那位店家,不由得會心一笑。鄆城縣酒廠生產的“水滸老窖”酒,有酒體協調,綿柔回甜,回香好,窖香又兼芝麻香等特點。許多酒行家都賦詩稱讚:“梁山豪傑世傳揚,水滸瓊漿昨品嚐,獨特風韻糧食酒,共同確認芝麻香。”“酒稱水滸自非凡,那個英雄不醉顏,他日羣芳排座次,鄆城理應力爭先。”鄆城酒名中,還有“生辰綱”、“天王”種種品色。酒廠有名爲“黃泥崗”者,真個是醉鄉也是水滸鄉。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在水泊梁山一帶,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風俗,至今酣暢如當年。梁山大塊牛肉,是梁山民間下酒名菜,取上好牛肉,洗淨,放好大料,人鍋大燉,至爛爲好,是大塊吃肉的代表作。此外,這地區有好多列入地方名吃的肉食,如大田集燒羊肉、米家燒牛肉、步家犬肉、張家鋼子肉、東明滷肉、下凡肉、老王寨驢肉等等,都堪稱是好漢食物,吃起來都講究實惠壯實,不興扭扭妮怩。

大塊吃肉配大碗喝酒,其典型場面名爲“推磨”。幾瓶白酒一齊傾在大碗裏,由首席開始,不用敬讓,也無須客氣,捧定了酒碗,俯下身去,吱地一聲飲將下去,酒面兒必就低下一分,順手往下一推,第二位照樣豪飲,一圈復一圈轉下去,只求個一醉方休。

這種豪飲的場面近年雖已少見,常見的`形式仍然不失好漢氣慨。一種叫“喝亮盅”。不管主客幾人,席上只備一個大酒盅。酒盅放在桌子中間,主人斟滿一盅,展手敬首席,展手的動作如同命令,當地本來就有:“酒令大於軍令”的俗諺。客人喝下一盅,在場的都無例外,亮亮堂堂,各自斟上一盅,痛痛快快喝下去。待都喝過了,再從客人開始,話不多說,酒不少喝,誰要少喝,就算不得好漢了。另一種叫“敬三杯”。梁山上的英雄處處講一個“義”字,在水泊梁山舊地飲酒,忘不了“桃園三結義”這個典故。請客人喝酒,一連三杯,少一杯就算不講義氣,這是怎麼也推辭不掉的。倘遇結婚喜宴,別人勸酒不算,新郎的兄弟先來敬三杯,新郎本人又來敬三杯,末了新郎的老爹再來敬三杯,一共九杯酒,無論如何是要吃的。

有了這種種飲酒場面,方顯出梁山地方人的本色。香港旅行家孫重貴先生親身體驗之後,在盛讚豪爽氣慨之餘,又誠心敬告:“讀者若無海量,當有心理準備,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