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內《慈悲》讀書筆記

會講故事是一種天賦。有人把故事捏成“板磚”,厚厚的一塊,拍在誰的腦門上都暈;有人把故事鍛造成“菜刀”,拿起來是寒光凜冽的兇器,放下是柴米油鹽的生活。《慈悲》的作者是後者,有天賦肯堅持又冷靜、剋制,還有恰到好處的野心。

路內《慈悲》讀書筆記

——題記

亞馬遜上《慈悲》的簡介是這樣寫的:水生十二歲那年,村裏什麼吃的都沒了。水生的爸爸在田裏找到了最後一根野胡蘿蔔,切開了給一家四口吃下去。水生的爸爸說:“再不走,全家餓死在這裏了。”水生的媽媽牽着水生,水生的爸爸揹着水生的弟弟,去城裏投靠叔叔。自此,水生的父母與弟弟生死不知。二十歲那年,水生進入化工廠,生命中有了根生、玉生、復生……然後,又只剩下他一個了。老家早已凋敝,但他得活着,他要爲玉生、爲父親,辨認回家的路,爲復生留一條回家的`路……

好朋友看了簡介回頭和我說:“這讀着像《活着》呀。”

仔細一想,對於70、80後生人的讀者來說,《慈悲》就是他們現代版的《活着》呀。只不過路內寫得更加剋制,對殘酷的現實總是一筆帶過。這應該是一位冷靜清醒又心懷善意的作者吧。

小說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根生。聰明卻不會做人、一身毛病又屢教不改,但敢作敢當、有情有義,經歷了常人不能經歷的痛苦之後還不見長進,後半輩子都打算混日子了。難得見到了生活的起色,卻突然自殺了。起初讀到根生自殺的時候,想不通:和之前經歷的浩劫相比,自殺的理由不足爲道呀?那麼難都沒放棄,損失了點錢再賺好來,怎麼就不活了?後來,朋友的話點醒了我。80年代初的那場YD,一樣讓人不忍回顧。經歷過一次絕望的人,誰還有資格勸他堅持?我們都沒有。

“根生”雖然想跟山時代,但他的“根”和舊時代盤錯在一起,血肉模糊,掙脫不開。所以,死在了改革開放之初。

“水生”也和根生一樣想要活在過去但像水一樣,知道變通,被時代的巨流夾裹着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在經歷了下崗的巨痛之後,在迷茫中獲得了新生。

“復生”是小說後半程纔出現的人物。小姑娘生長在新時代,有個性、有主見,自然會有屬於自己的未來。她是作者心底裏“慈悲”孕育出的希望。雖然一出生就兔脣,不完美,被親爹過繼給了水生。長大之後的復生堅韌、明理,心懷善念,是個可愛的姑娘。被親生父母送養反而讓她擺脫了宿命的安排。

故事的結局又回到了水生逃荒的起點,新的輪迴重新開始。生生不息。

喜歡作者講故事的平實、清醒、剋制、不花哨。

尤其喜歡作者的後記,一定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