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糉子香的優美散文

黃昏,望着窗外那一片片雪白的槐樹花,我又想起兒時的端午節了,啊,隨着那鍋裏沸騰的糉子,那幽香的糉子味在我的記憶中慢慢散開,那一張張熟悉面孔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像電影般在我的眼前流過,歲月老去,卻老不去我的美好地記憶……

幽幽糉子香的優美散文

兒時的我家住在鐵西區老工人村的廠子家屬樓,家屬樓是三層蘇式大走廊樓房,每層住着十七八戶人家。我們小夥伴的父輩大都是新中國第一代產業工人,大都在一家工廠工作,彼此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那時鄰里間處得熱乎,不管老少沒有見面不打招呼的。

讓我一生銘記的是一九七四年的端午節,這一年我已是十三歲的`少年,這一年,我的姐姐已在盤錦的東郭葦場下鄉兩年了。每當姐姐放假回家,總會帶回來一些大米和蘆葦葉,在那個年月這都是稀罕物。蘆葦爲保土固堤植物,葦稈可作造紙和人造絲、人造棉原料,也供編織蓆、簾等用;嫩時含大量蛋白質和糖分,爲優良飼料;嫩芽可食用,蘆葦葉也可包糉子。我們鄰里大都用蘆葦葉包糉子,當然也有蘆葦葉子不夠的時候,就用竹子葉,竹子葉寬大,但包出的糉子卻沒有蘆葦葉子包的糉子有清香味道。每當這時善良熱心的母親也會把家裏的節省的一些好蘆葦葉,分給鄰里一部分,爲此我跟母親鬥氣,我不理解母親爲啥把好的蘆葦葉給人家,自己卻留不好的。母親見我不高興也猜透了我的心思:你這孩子,嘴都能掛油瓶了,鄰里不得有個往來,房頂開門,氣眼撒尿啊!

母親臉上掛着幸福的笑……小時候嘴饞盼過節,只有過節大人才把平時積攢下來的肉票、蛋票花上一點,家裏的孩子就高興得不得了。那是物質匱乏的年代,人的願望也變得原始,能吃飽肚子就不錯啦,何況過節還能吃上一點肉。也不知道端午節的含義,只知道過端午節時人們變得很開心,畢竟一年最美好的季節來到了,日子好過了。

槐樹花開得雪白,一片片在晨風的吹拂下散發着磬人的芳香,端午節在人們的期盼中慢慢走來……人們心情變得有些興奮,家家戶戶都買些艾蒿,掛在自己家門前,也會做些五彩線戴在孩子手腕上,祈求人們年年平安健康。再窮的家會買些江米頭天泡上,也把蘆葦葉、馬蓮泡上煮好,人們頭過節前一:天就會把糉子包好煮好。煮糉子也有學問,先把包好的糉子碼在鍋裏,然後用滾燙的開水澆上一遍,樣煮出來的糉子就不會漏。

人們也可暫時放下生活的沉重,也變得大方熱情好客,鄰里也互幫互助,話題也都跟節日相關,相互熱情打招呼:家:裏包糉子沒?我家包好了,煮着呢,一會好了到我家吃。整個樓裏樓外都洋溢節日的氣氛,散發着糉子人的味道。帶着人們的祈盼。讓人們感到人間的溫暖……

咱家包糉子的活都由我承擔,父母上班忙,看別人家包糉子我也着起急來。其實,完全用不着急,只要你把東西準備好嬸子、大娘們就會主動幫你包。吃完了糉子,會過的母親還會要求我們姐弟把包糉子的蘆葦葉留下來,母親還要把它洗淨晾乾以備明年沒有蘆葦葉時用,兒時我對母親的 做法頗不以爲然,甚至帶有牴觸的情緒,覺得母親太節儉了,讓我有點沒臉見人,長大以後才理解父輩人生的艱辛!過節了,父母也高興起來,這時的父親也要喝一點酒,臉紅紅的,講起了兒時的一些趣事:我小時候,老想樓房是啥樣呢?是圓還是方,我做夢都想住樓房啊!還真住上樓房!父親一笑,眼睛變得更小了!飯後我和弟弟還爭先恐後地爲父親撓癢癢,樂得父親合不攏嘴……

其實,我們做孩子的想是過端午節能吃上甜香的糉子,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玩一項遊戲,頂雞蛋。母親爲我選了兩個紅皮雞蛋,我跟小夥伴玩起頂雞蛋的遊戲,當然也不必在乎誰輸誰贏,完全是爲了取樂,雞蛋頂壞了變成了我們口中的美餐。那情景如同在眼前……

我常常想起兒時端午節,特別留戀一九七四年的端午節,留戀鄰里間那一段段的真情。那一年,我十三歲,學會了做飯,做菜,懂得爲父母分擔家務。那是我人生一段美好地記憶,如同端午節飄香的糉子味道是那麼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