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一縷香散文隨筆

人昏沉,遂早睡,半夜醒來,拿起手機發現煙籠寒水發來信息。原來是他的書《半山之上》在美國出版,因沒有紙質書籍,發給我電腦微信版,驚喜不已。一喜老師多日不見,再見竟有新書出版,好文字能被更多人賞識;二喜老師病癒,又能出山寫字。起牀後忙不迭地打開微信,認真拜讀,以解近些天文字之渴。

幽幽一縷香散文隨筆

煙籠寒水,又稱韓丹子,本名韓兵。初識老師,是在我曾任主播的微刊平臺上。某天晚上,照例收到誦讀任務,本有些昏昏欲睡的我看到了一篇《綠蘿》,打着呵欠看了文章開頭,便被一路吸引着看至結尾,滿心歡喜,瞌睡也跑了。如此清新雅緻,語言簡練,淡淡然的不着痕跡,看似寫綠植,卻一語道出平凡生活的真諦,悟出一些有關生活的哲理,這樣的文章風格屬實喜歡。查看作者,“韓丹子”便一眼記在了心裏。一心盼望着這篇文章被刊出,我也能順道發個朋友圈,說一句:真心喜歡這樣的語言風格。可我時時關注,竟一不留神錯過。十天後我在美刊羣詢問此文的發表日期,被告知早已發表了。我趕緊搜出來看,發覺點擊閱讀量並不高,遺憾不已。這樣的文章何以不被人識呢?幸運的是,從此和老師加爲好友,倒能一睹老師的許多好文了。

後來老師在朋友圈發表一篇《秋色》被我看見,遂討來,本想誦讀後發表在平臺,因種種原因未能誦讀,發在《川文學社》了,如此一來,與老師時不時在微信交流一番,語言也是淺淺的,像山澗溪水緩緩流淌一般。

都說見字如面,文如其人,此話有道理,我之所以被《綠蘿》一文吸引,想來,一是喜歡那種自然流暢,細膩含蓄的文字風格,二來是文字透露出的作者的本性,不世俗,不名利,淡然生活,卻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我一口氣讀完此書,這種感覺猶甚。

我喜歡散文,開花店閒暇之餘,常常寫些即興小文,都是生活中的瑣事,身邊的美景。我不是時代的弄潮兒,也沒有顯赫的家世,寫不出那般勾心鬥角,驚險詭異的長篇,也沒有高深的文化,道不出這世事的深奧,我熟悉的`是身邊的俗人俗事,寫來的文章自然也難登大雅之堂,而老師的文,總能在平凡小事中自然而然,輕言道出生活的禪意,自然是老師文筆的老道了。

二 文章自然乃天成

老師信奉自然,書的第一篇便是《自然而然》,老師在文中說:生在塵世間,自是躲不掉塵囂,脫不盡世俗,免不了有些煩惱與困惑。又值“新桃換舊符”了,雖然日子總不過還是要一如既往,照舊的“無論環境”,且換個心境吧。在這自然清新的山氣中,“濯清”一回自己,除些心魔,把平常的自己安放得平常,勢必也就活的自然而然了。

是啊,自然不做作,不將就,隨心,隨緣,不算計別人,不爲了自己上位,千方百計擠兌別人,自己的成功建築在努力之上,雖有不公,但能坦然面對,相信是命運對自己的錘鍊,心境好了,一切自然就好了。

自然做事,自然寫文,雖無波瀾壯闊之大事,但也能把平常小事雕刻出一朵精緻的花來,大千世界,大家閨秀有風範,小家碧玉也悅目。大英雄,大文豪叱詫風雲,小人物也能獨領風騷。

讓我們來看看老師是如何在小事上做文章的。

《下雪了》,“雪花悠悠飄落,無聲無息,在草地上已經積了一層白”,不負雪景,出門賞雪,雪中遛狗,覺出了風寒,覺出了落寞,“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而人卻留不住自己的歲月”。

兒子抱回一隻巴哥犬,成就了一篇篇文字。《寵愛》 中寫狗:“初時,每天出門遛狗真有些不好意思,假裝漫不經心散步狀,自度一副大俗大雅,或許還帶着一種“不羈”的風範而絕非彼們那一類的瘋狂。天長日久竟也不知不覺“癲狂”起來,與這小狗美食同享,風雨相隨,路上時不時也會語重心長一番。”文字中想象老師的樣子,頗覺好笑,竟覺出一點童趣來。而在《如影隨形》中,寫“巴哥犬跑遠了,卻總是站下來,回過頭來看着我,等着我,很耐心地等待,等我走近了又轉身繼續往前跑,或一旦見我走到河水邊,它便會一臉怒容,兩爪撲地,朝我一個勁兒地吠。”讀至此,我會心一笑,養過狗的人對這樣的情景不陌生吧,我在《那年 那狗》一文中寫過小時候我家養的兩條狗阿黃與小黑,它們與母親真摯,真誠的情感令人動容。人與動物之間樸素的情感,有時候甚至超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因爲深有體會,便更能覺出老師樸素文字背後的真情。

寫身邊的景色,石塘竹海,“密密叢叢的高大毛竹伴着濤聲,成片地搖來蕩去,一浪涌過一浪 ”;“ 但見兩山竹海之間夾着一塘清水,波光瀲灩,瓦藍澄淨,山風吹過,便晶晶瑩瑩捲起一池波皺,像有一隻無形的素手柔柔劃過無數的弦,讓人恍惚看見了一串串細碎,飄渺的樂聲隨波而起,隨風而逝”。此處不經意地使用了“通感”筆法。寫寬窄巷子,“兩條並行的街巷,一寬一窄,沿街巷都是清末民初的老式房舍,或店面或宅院”,“一路走過來,就看見許多門額店招都像是在刻意強調這寬窄裏有深意,如寬居,寬坐,寬徑,寬窄;而可居,潤地,行走,而已,香韻,天趣,大妙什麼的,更讓人覺着這些好詞藻都是在向你傳達寬窄中尋出的妙趣。”寫梧桐飛絮,“春天的梧桐,倒是棲在樹冠上晃悠了一冬的那些“小鈴鐺”終是按捺不住,在春風裏擠擠挨挨,蹭出許多細毛毛四處飄散,透着春陽,金黃黃,毛茸茸,細細密密,團團陣陣的滾落街上,撲向行人。”寫春陽,秋色,寫石榴,烏柏,寫狗,寫猴,鳥,烏龜,老師用文字告訴我們:美就在我們身邊,美的東西,是要我們用眼睛去發現,用心靈去感悟的。

寫平凡的人物,《窗裏窗外》 中的金奶奶,“蒼蒼白髮總是蘸着刨花油,梳得水滑光亮,攏在腦後成一個髻,月白的斜襟罩衫總是平平整整”,在《行走的風景》中,帶娃的女人,不識路,但憑藉一張嘴問路,不用擔心會迷路。世事人情,不就是這許多平凡的人們每天演出着嗎?不驚天動地,卻自在安祥。日常生活中,哪有那麼多的氣壯山河,現事安穩,歲月靜好,你們不喜歡嗎?

三 信手拈來古詩詞

老師定是博覽羣書的。三十來篇小文,幾乎每篇都有古詩詞穿引其中。在古詩詞的浩瀚海洋裏,老師信手拈來,妥帖安放在文章中。《在有蘭的地方》一文中引用“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是壓千紅”,道出蘭花的獨特之美。近日我正好也寫了一篇《與花說 蘭花緣》,同寫蘭花,與老師文字一比,便相形見絀了。《家住清溪旁》,引用任希夷“淡泊深紅了無跡,綠楊煙外一鐘山”,很好地襯托出了家鄉的美。我家也住小河邊,孩提時與小夥伴在河裏捉魚撈蝦,捉蜻蜓,撲蝴蝶的場景一點兒不陌生。於是,跟隨作者的文字,也順帶回憶一把童年的快樂時光。而老師的這種快樂,卻在被污染的清溪旁徒增許多的無奈與傷懷,清溪變黑溪,美景不再,只能在古詩詞中尋覓了。現代工業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的生活便利,但也給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破壞,人類,不當警醒嗎?

《清明》中,“紙船明燭照天燒”,鄉野中的景象“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輕車駿馬,簫鼓畫船”,“裝藻野,服縟川”;《半山之上》,“玄夜悽風卻倒吹,流螢惹草復沾帷”,又說“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固然博大,氣概,其實半山之上也是自有其堂奧;《春陽》裏,“弱草半抽黃,輕條未全錄”,《長幹裏,長幹行》中,李白的“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羅必元的“山壠中間號曰幹,此幹長裏盛衣冠。想應王謝朝回後,日日行人看繡鞍。”鄭板橋“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綠楊蔭裏。”“風吹花落,落花風又吹起”,等等,不勝枚舉。讀老師的文章,跟隨讀一讀這些古詩詞,中華文化的瑰寶。我想,也許正是因爲老師深讀過這些古詩詞,亦能做到文字自然,性格淡泊灑脫吧。

讀完全書,甚感老師的語言風格,細膩婉約,含蓄自然,但這種婉約不同於女性文字中的柔軟,沒有悲悲切切,纏綿哀怨,它是一種淡泊心性又通曉世理的沉靜與豁達,自有一種高人的風骨。

四 山高水長情相隨

今年來,在朋友圈甚少見到老師發文。大約今年六七月份,我發文後,老師在我朋友圈留言點贊。偶遇老師,便與老師閒談幾句,方知老師患病住院休養中。問及病情,老師說不礙事,只是文字寫的少了。喜愛文字的人,長時間久坐容易引起身體的各種疾病,我自己也不堪其擾,在身體健康面前,甚覺一切都是浮雲,衷心祝願老師身體健康。愛寫文字的人,久不提筆,自有一種苦楚。若老師真的是放下筆清心靜養,甚好,如若因身體病重呢?不免隱隱憂心,只願這憂心是多慮的了。

今日一口氣讀完此書,發現僅錄了老師今年的四篇文章,另加一篇《半山之上》後語。《年復一年》中,老師寫道“年復一年,人不知不覺“翻”大了,“翻”老了,“翻”出來的世界,卻都是新的,永遠叫做“新年”,讓我讀出一些滄桑的味道,《如影隨形》一文,老師寫完發出後我讀過,是今年四月所作,當時讀來,只道這又是一篇明面上寫狗,實則寫人生感悟的文章,而今日,似乎更能理解“人生如逆旅,旅途上一花一世界,確有許多的記憶和情感得用一輩子來遺忘”這句話的真諦了。

《春風沉醉》是老師因病住院,恰巧醫院下面的公館區就是老師早年的故地。故地重走,回來後寫下此文,感念往日的溫馨。故此文中道,“人生無常,人生如夢,忽然間自己就未老先衰了,而春風依舊,而且風景舊曾諳。”生病之人,更能體會生命的無常,生命的可貴,生命本身的意義。“扶病踽步,就想春天何以令人沉醉,那風便輕拂我的面,一陣陣,如絲綢一般柔化溼軟,彷彿私語似的告訴我,因爲親,因爲情,因爲愛。”我想老師是幸運的,因爲一場說走就走的病,更加深切地體會到親情,愛情,友情的彌足珍貴,我們本凡人,“我只想努力地做一個體面的常人,能讓家人幸福就好。”我何嘗不是如此呢?

《行走的風景》,想必是老師病癒之作麼?“大千世界,許多本是相干的人卻不再相干了,成爲了路人,其實本不相干的陌路人倒往往見着關心,關切,關愛”。這話不知是否另有深意,但我卻寧願相信好人有好報,一切苦難都會過去。

老師愛文字,對文字是“不敷衍草率的,不敢急就章充數”,欣賞不已。文字,亦如我們的靈魂,敢於剖析,敢於直面,敢於對今生,也對來世。相信大病之後的老師有更多更深的人生領悟,若訴諸筆端,定會是一篇篇醒世之文,但我更願老師身體健康,與家人同享天倫之樂,山高水長親情永相隨。文字,自當怡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