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

什麼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並在反思中提高,這纔是解決好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一、通過生活中的事例,解釋某些數學知識的產生及發展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其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纔是我們真正要做的。而“歸納”是數學思想和數學能力很重要的一塊,“操作猜想”這一形式對培養學生的歸納思想與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言。例如講a:b:c=7:5:3,可設a=7k,b=5k,c=3k,但是學生不懂,設a=3k,c=7k,我舉例:父親:哥哥:妹妹=7:5:3,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引用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對數學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境,能滿足學生對外界新穎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學生到好奇和興奮,同時,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的思考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慾望,例如講反比例函數:80條魚,2只貓吃,平均每隻貓吃40條,4只貓吃,平均每隻貓吃20條,8只貓吃,平均每隻貓吃10條,x只貓吃, 平均每隻貓吃y條,y就是x的反比例函數。

三、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釋人類及自然界的一些常見現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數學學習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編寫中列舉了一些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例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地觀察生活、收集素材,給學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價值的實例。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社會生活及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到數學的價值,從而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更明白了知識的獲得不僅僅在課堂,更在豐富多彩的生活、社會實踐中,從而打破沒有感情的數學定理,冷冰冰的數學公式,沒有靈魂的數學符號。學生從中也能真正意識到:人人都應該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應該獲得必需的數學。

五、反思歸納。新知識的建構、拓展、運用,並不意味着學習的結束。否則,我們就會錯失一個提高的良機。此時,要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的知識與方法,反思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關鍵所在,比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個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錯誤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認知轉化與心得體會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2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都是剛剛入學的兒童,天真爛漫,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爲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課堂上,有時要玩一會兒與學習無關的東西,說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傳統的教學思想把這些特徵視爲影響學生學習的缺點而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強制聽課,有的甚至還認爲是患了“多動症”。上課不專心聽講,老師批評,家長責備,他們上課時像是被捆住了手腳,束縛了思維,完全處於被動地位,一堂課下來,又苦又累,從小產生厭學情緒。

新教材的內容設計非常貼近兒童的生活,以兒童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數學的思想方法,學習內容和練習的設計非常注重童趣,如果我們上一年級課的老師,能夠讓孩子們一上學就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培養起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對孩子們來說,將受益匪淺。

因此,我認爲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首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愛學、樂學了,上課也就會認真了。同時,我們教師要注意營造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這樣學生就會喜歡這門功課。當然,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方法很多,講故事只是其中一種,我們平時都在有意無意之中已經在用,如果能用好數學故事,讓數學故事走進我們的課堂,對數學的教學將會錦上添花。

學生喜歡聽童話故事,也非常喜歡講童話故事。因此,有趣的數學故事就經常走進我的課堂。數學故事不僅深深吸引了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數學知識,而且在講數學故事的過程中,還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深受故事的感動和啓發。一年級的學生在上學之前,幾乎天天都接觸童話故事,在故事中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情感,他們非常喜歡聽故事。在課堂上故事的魅力依然不減,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大法寶。

小朋友學習“0的認識”的時候,上課一開始就用故事導入:“小朋友們,你們聽說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一個小貓釣魚的故事。有一天,陽光燦爛,貓媽媽和小貓揹着魚竿高高興興地來到小河邊釣魚。貓媽媽非常安靜的坐在河邊,聚精會神的在釣魚,小貓也學貓媽媽的樣子,坐在貓媽媽旁邊釣魚。一會,貓媽媽就鉤到了一條大魚,而小貓這時候看到飛來一隻美麗的蝴蝶,就跑了過去抓蝴蝶,結果沒有抓到。然後又回到河邊釣魚,過了一會,貓媽媽又鉤到一條大魚,而小貓又看到了一隻蜻蜓,又跑去抓蜻蜓,結果還是沒有抓到。再回到河邊釣魚。……誰能幫老師把這個故事講完?”

學生們個個爭先恐後,你一言、我一語,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有的說小貓不專心釣魚,最後一條魚也沒釣到,有的說小貓玩累了,以至於釣魚時睡着了等等,總之當太陽下山了,要回家的時候,貓媽媽釣到了好幾條大魚,而小貓一條也沒有釣着,“兩手空空、垂頭喪氣地回去了”。生動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每個學生,我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兩隻水桶,一隻裝着5條大魚,另一水桶空空的,讓學生數一數貓媽媽釣了幾條魚。小朋友在數貓媽媽和小貓釣到的魚的只數時時候,“0”也就順理成章的被學生接受了。

在最後,我還讓學生說一說小貓這樣做好不好,讓他們懂得要認認真真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道理。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3

初聽“生命教育”,我的理解是,關愛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開心的學習,不放棄任何一個所謂的差生,同時珍愛生命,關愛生命!

通過學習理論、親身實踐、聽課評課等活動,我認爲生命化課堂不是一種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育思想。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創設寬鬆、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和交流討論,讓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1、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然後引導學生在熟悉的問題情境中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2、恰當的小組合作。3、有效的提問貫穿課堂。陶行知先生說:“發展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有價值的提問可以說是“有效教學的核心”。 4、加強變式訓練。在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中,理解和運用知識都是課堂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以“類型 方法”夯實基礎,以“模式 變式”訓練能力,通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使學生的思路更加寬廣。

生命化課堂實施以來,如何從以往的“知識課堂”迴歸“生命課堂”,上一節既能實實在在落實教學知識,又能促進學生生命和諧發展的數學課,這是我們一直致力追求的目標。回顧自己的探索之路,我想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反思自己如何構建“生命化課堂”,讓學生的思維之花在課堂上綻放生命的光彩。

一、轉變教師角色,使之成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在生命化課堂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爲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與學生之間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二、實施分層教學,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教學工作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只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成長,纔算實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逐步形成了“學生個體分析、學習目標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四步分層教學法:

(1)首先我參照學生的學習成績、態度、能力等因素,將學生大致分爲三層,並將三層學生交叉編入學習互助小組,以後的學習目標要求、作業佈置、課外輔導、評價都依據這次的分組情況進行佈置。

(2)根據“因材施教”的理論,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適合他們自己的教學目標。

(3)分層佈置作業,實現作業的個性化、多樣化。具體類型有:鞏固性作業、研究性學習作業、作業“自助餐”等。

(4)在評價方法上,實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變“縱向評價”爲“橫向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分層對學生進行評價。分層教學拓寬了優生的學習領域,激發了良好生的學習潛力,樹立了合格生學習的信心,真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長足的發展,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

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四、注重學法指導,激發學生興趣,把課堂還給學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在授課的過程中主要從“明確目標”、“質疑問難”、“觀察比較”、“解決問題”四個方面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首先給學生分發自學學案,指導學生辨別重難點及學習目標,其次引導學生想方設法解決重難點,並跟已有知識進行比較,加強對新知識的理解,最後遇到疑難問題先自己獨立思考,實在無法解決再在學習小組內共同探討解決,或上課時集體解決。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讓學生愉快有效地主

動學習數學,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

把課堂還給學生,給他們多留一些自主探索學習的時間。規定課堂三個“三分之一”,即教師講解時間不能超過總時間的三分之一,學生自主探索時間和鞏固應用時間不少於三分之一,並把這一規定作爲課堂是否達標的重要指標。同時也給學生留下了一些創造的空間。

在探索“生命化課堂”的道路上,我一路走來磕磕絆絆,有過挫折和磨難,但更多的是學生帶來的驚喜。正所謂最大的付出,又是最大的收穫!以後我將不斷的學習、反思,不斷的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生命化課堂綻放光彩。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4

結合前人的教學經驗,我覺得高效課堂就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美好的未來,從自己內心到對數學課堂教學有以下反思:

  一、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簡單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充分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甚至提前走進教室,與學生交流一會,也應考慮在其中。

  二、課上需要嚴謹的結構和輕鬆的氛圍

1、良好的教學導入將是高效課堂的引擎。

就像一部精彩的電影,頭三分鐘,你就得抓住學生的心。有人這樣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充滿了疑問和期待。

2、精彩的學習過程就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高效課堂不僅關注教師講得多麼精彩,更加關注學生學得多麼主動。有效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充分體現3個基本持徵: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上,我們首先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關注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廣度、形式、時間及效果;在學生學習的合作性上,要有多邊、豐富、多樣的信息聯繫與信息反饋,整堂課有着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在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師的外部教導轉化爲學生的內源性動力。

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在用心與自己交流。師生通過相互的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要時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知道學生想什麼,爲什麼會這樣想,並讓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敢於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使對話成爲課堂教學的常態,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各種資源,形成後續的教學行爲。讓 — 1 —

動態成爲常態,讓生成成爲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激發和提高,這要求教師有超強地駕馭課堂的能力。

3、細節的準確處理就是高效課堂的潤滑劑。

教師要懂得微笑。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往往是喜歡某一位教師而喜歡他的課。上課時,多給孩子一點微笑,多給孩子一些關愛,讓每個孩子都感到教師喜歡自己,要學好這位教師所教的課。

教師要善於鼓勵。一個輕鬆愉悅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經常鼓勵,讚美學生,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這是一種天性。人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往往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讚美,會給學生開闢了另一片天地。這樣做既拉近師生的距離又開啓了學生的思維。

教師要注重差異。高效課堂的教學要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鼓勵和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教師應當實施分層次教學,把整體教學目標分解爲層次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和能力。

  三、課後需要認真的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爲、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一方面是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正確做法給以肯定,不斷地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是挑戰自己——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符合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以後的教學更加完美。作爲一名一線的教學工作者堅持不斷地寫教學反思,本身也是熱愛教育事業的一種外在表現。寫教學反思能使我們教師從平時的點滴積累中掌握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避免按步就班地按教材、教參授課,會提高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總之,高效課堂作爲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 2 —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5

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精力不集中、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不願多做思考、提問題時只有少數同學舉手或是得到一問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對這個現實,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愉快的學習氣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

承認學生在思維與表達上有差異。首先允許思維慢的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允許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的學生有重複和改過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允許學生有失誤和糾正的機會。所以當我提出一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先不急於讓學生回答,而是讓他們考慮幾分鐘後舉手回答……這樣避免反應慢的還沒有想到而反應快的已經說出答案。使學生處在民主、平等、寬容的教學環境中,確保他們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常常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產生他們創新的慾望,勇於創新,善於創新。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6

1、注重算理與算法的結合。

通過實物的“分一分”、木塊的“移一移”、小棒的“圈一圈”來幫助學生直觀理解算理,然後抽象爲算式的計算方法,學生經歷了直觀——抽象——概括的學習過程,並把算理和算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講”、“練”結合。

注重讓學生理解算理、算法,注重學生的動筆練習,一節課下來,孩子們都已經掌握了9加幾的方法,並基本達到了熟練的水平。

3、注重教學的實效性。

雖然也創設了“小猴子和我們一起來學習”情境,但只是輕描淡寫,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去描述,而是注重了本課的知識講授,併爲習題“猴子搬木塊”做鋪墊。

4、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複習導入中,老師只複習了“10+幾”的算式,並沒有複習“9+1+幾”的算式。目的是在講授9+7時,引導學生不僅可以把7分解成1和6,9+1+6=16,還可以把9分解爲3和6,7+3+6-=16。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注重了算法的多樣化。接下來,就出示習題“猴子搬木塊”,左邊有9個木塊後邊有6個木塊,怎樣搬木塊省力氣了,從6裏搬1個到9,只需要搬1次,如果從9裏搬4個到6,就麻煩了,實質上是滲透算法多樣化的優化,太巧妙了!

5、注重計算規律的探索。

在複習“10+幾”時,老師就把這些算式都寫在了黑板上並讓學生觀察,能發現什麼規律,總結出“10+幾”就等於“十幾”,也爲後面的探索規律做滲透。在本節課的講授中,老師通過各種方式把“9+幾”包含的算式也寫在了黑板上(很巧妙),然後讓學生觀察發現出規律;“9+幾”就等於“十幾減1”,充分發展了學生的觀察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爲學生的後繼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6、注重多媒體的恰當使用。

在本節課中,老師並沒有使用課件,只是用一張小猴子的掛圖和幾張算式卡片,樸實、真實、務實。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7

數學課堂,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決定着質量的高低,通過本次研修學習,本人認真地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數學課堂教學的基礎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具有指導作用,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學設計要考慮到學生、教材、教師的因素,而這其中,學生是主體,我們要突出這個主體,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策略,同時要貫徹數學新課程標準,在仔細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充分研究學情,然後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中,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前導,確定教學目標的原則有以下一些:主體性原則,即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在教學目標的陳述中,主語應該是學生;生成性原則,在教學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都有一系列的變化,教學設計中要將這種變化表達出來,使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心中有數,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全面性原則,教學目標設計應該涵蓋三個領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目標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關鍵,設計時要有層次性,做到一般目標和個別目標相結合,還要確定適合學生個人特點的目標;層次性原則,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既要同一要求,又要區別對待,要探討不同水平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規律,使制定的目標符合學生實際和《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另外,問題的設計,教學流程的設計,練習、習題的設計也是必須的,這裏不一一贅述。

 二、以問題爲主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問題是數學教學活動的源泉,是思維的起點。學生的問題意識表現在對問題的發現、探究、解決、交流和反思,教師在情景中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去探索問題,在探索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引發更深的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爲出發點,設計有效的問題來幫助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具體的操作中,問題的設計是很關鍵的,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實際和課堂教學內容,有效的數學問題是在學生最近發展區之內提出的,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考問題,有效的數學問題是任務型的,具有驅動力,能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引導下進行自覺的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問題是清晰的,連貫的,有層次性,啓發性的,難易也是適中的,會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在質疑、探索中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講,問題的有效性決定着學生的成長,決定着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爲主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能力提高的問題。

 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現,隨着時間的推進,學生的注意力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教師要注意對這個變化進行調控,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圍繞着學習任務來變化,這時候,我們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因此,一堂課的教學,教法是靈活多變的,但是在這個多變過程中,教師的啓發引導始終是不變的,教師要用良好的教學語言來引導學生,用趣味性的語言調節課堂氣氛,把學生的情緒始終調節到教學任務周圍,讓他們保持良好的興趣來進行學習,這樣我們纔會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高效。當然,在課堂調控中,節奏的把握也很關鍵,要讓學生在聽、說、做、思多個方面進行有計劃的變更,使得學生的思維狀態能夠有較長時間保持在最佳,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學的有效。

 四、堅持自我反思是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下課鈴響起,教師的教學活動並未結束。教師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不斷提高自我素養。課後反思是教師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教師在課後對教學的哥哥環節進行認真細緻的分析和思考,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爲和學生的表現及教學的成敗進行梳理,反思學習內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還需要哪些方面的補充;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是否恰當,等等由此研究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教學反思中要寫自己教學的成功之處,也要寫不足之處,分析成功的原因和造成失敗的原因,以便以後引以爲戒。另外也可以寫課堂中應急處理的事件,更要寫學生的創新,看看課堂上學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表現,有哪些新的想法。最後,教師反思再寫“教學設計”,通過對課堂的深刻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當然,教學反思要及時,要具體,還要堅持不懈。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8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頒佈,爲新一輪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同時也爲教師的發展指明瞭道路,作爲教師的我們,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現代教學教育理論,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並上升到理性思考,儘快跟上時代的步伐,

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反思。我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已有一段時間,在教學中,經歷了茫然與彷徨,體驗了無所適從到慢慢摸索的課堂教學組織,其間不乏出現各種思維的碰撞,而正是這些體驗、碰撞不斷的引起我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反思,更加堅定了課改的信念,並從中得到啓迪,得到成長。

  一、教學觀念上反思

課改,首先更新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理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懂得還不等於己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爲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識,還必須思考。”作爲新課程推行的主體——教師,長期以來已習慣於“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模式,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也過分強調了教師的傳承作用,思想上把學生看做消極的知識容器,單純地填鴨式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結果事倍功半。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老師引導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讓學生經過猜疑、嘗試、探索、失敗,進而體會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學!所以,現在教師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基於對學生的觀察和談話,“適時”地點撥思維受阻迷茫的學生,“適度”地根據不同心理特點及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適法”地針對不同類型知識選擇引導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學中的反思

教學中的師生關係不再是“人、物”關係,而是“我、你”關係;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教學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一起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反思“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從而順着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着最佳的軌道運行,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教學時應注意,課堂回答問題活躍不等於教學設計合理,不等於思維活躍,是否存在爲活動而活動的傾向,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怎麼引起學生參與教學。

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啓發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設法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再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時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自以爲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啓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還有,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時,也應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課堂教學秩序有利於教師“教”和學生的“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並加強學生合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訓練。三、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講到的初高中數學存在巨大差異,高中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難度和廣度,還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飛躍。學生有會學的,有不會學的,會學習的學生因學習得法而成績好,成績好又可以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更加想學,成績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環。不會學習的學生開始學習不得法而成績不好,如能及時總結教訓,改變學法,變不會學習爲會學習,經過一番努力能趕上去;如不思改進,不作努力,成績就會越來越差,當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後,就不容易趕上去了,成績一差會對學習喪失興趣,不想學習,越不想學成績越降,繼而在思想上產生一種厭惡,害怕,對自我懷疑,對學習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絕學習。由此可見,會不會學習,也就是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是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的極其重要的因素。當前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存在問題較多,主要表現在:1、學習懶散,不肯動腦;2、不訂計劃,慣性運轉;3、忽視預習,坐等上課,寄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依賴性較強,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不會聽課,如像個速記員,邊聽邊記,筆記是記了一大本,但問題也有一大堆;有的則一字不記,只顧聽講;有的學生只當聽老師講故事時來精神等等;5、死記硬背,機械模仿,教師講的聽得懂,例題看得懂,就是書上的作業做不起;6、不懂不問,一知半解;7、不重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對那些偏、難、怪題感興趣,好高騖遠,影響基礎學習、不重總結,輕視複習。

對於我們農村中學,大部分是居於中等及以下的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差,思維能力、運算能力較低,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實踐和創新意識能力更無須談說。上面所談到的學生問題表現尤爲突出,因此教師需多花時間瞭解學生具體情況、學習狀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憑藉着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9

一學期過去了,有必要對這一學期進行一下反思總結。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1、不侷限於教材,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適當重組教材,做到能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第幾”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厚。先讓學生一起準備好,我說:“第一排”。那麼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的站起來。在說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遊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

2、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6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5種組成方法,還會把5種方法併成3種。又如,在教學完0~10這11個數字,我讓學生編一套操來形象的展示這11個數。可以用身體,手等。在第二天的彙報交流時,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每個數字在學生的深動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

3、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房間裏的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同時,學生又對分好類的東西放在哪裏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並能說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後。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和分類帶來的方便。

  二、不足

1、我雖然在師範的學習中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並不適用。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麼好,學生一聲高於一聲,做什麼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在本學期我試過用嚴厲的教學態度,也試過用溫柔可親的教學態度。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學期,我也許應該運用“嚴”和“鬆”並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但何時“嚴”何時“鬆”是我作爲新教師要在今後幾年裏好好探索和把握的。

2、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我希望是在一年級能用到課件的課都用課件演示生動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樣,課堂紀律也會好很多,但是由於時間的問題,我所做的課件都比較簡單,無法真實再現生動的畫面,再者,從網上下載以及和各位老師交流課件還不夠,這是我在下學期要努力的方向。

3、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特別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於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說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總之,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議。希望下學期我會有所進步。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0

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這個衝鋒陷陣的主陣地,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美好的未來,從自己內心到對數學教學有以下反思:

一、何謂“高效課堂”?

何謂“高效課堂”?是不是教師把該學的知識都交給了學生就算“高效課堂”?或者說,這節課學生積極參與,達標練習順利完成就算“高效課堂”?我認爲,高效的課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爲主,以探索爲核心的課堂。是在寬鬆、民主、和諧、競爭的氛圍中,學生積極活躍,40分鐘內,知識得到充分內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課堂。

二、高效課堂要求教師的做法

1、轉變教學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只有對教育事業充滿了熱愛,真正將教學工作作爲教書育人的事業來做,才能將工作做好,才能積極地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中去。

2、優秀教學設計。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在充分挖掘教材,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利用多種適合的教學手段,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將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有機的、整體的、有計劃的、分步驟地編寫制定,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課堂角色定位。新課程改革,要求有教師爲主體轉變爲學生爲主體。教師應轉變角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主用,也就是教師的助學作用、評學作用、督學作用和同學作用。

4、充分挖掘教材。具有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教師,善於將教材內容充分挖掘,將教材內容轉變成爲教學內容,並改造成爲學生的學習內容。變“教材”爲“學材”。

5、教師精講點撥。高效課堂,不是不要教師的講解,而是需要教師精心準備的精講,要求達到“精確、精煉、精彩”。

6、抓好課前預習。高效課堂是建立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之上的課堂,變厭學爲樂學、被動學爲主動學。

7、抓好學情反饋。抓好學情反饋和反饋後的歸納總結,使教師充分了解學情,瞭解學生的難點、疑點、困惑點,從而使課堂更高效。

8、注重環節意識。高效課堂,更注重課堂教學的環節意識,要求絲絲相扣,承轉自然緊湊。導入、過渡、承轉、小結、提問、討論、訓練、講評等課堂環節,要求乾淨利索、不拖泥帶水。

9、轉變教學方式。高效課堂,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由單純的教爲教與學並重,由封閉式教學變爲開放式教學,由注入式教學變爲啓發式教學,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變爲知識和能力並重,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10、營造課堂氛圍。教師要善於營造良好的愉悅的競爭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心熱起來,讓學生的眼亮起來,讓學生的手舉起來,讓學生的嘴動起來,讓學生的臉笑起來。

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預習效果

1、動手翻。針對新的學習內容,有計劃的翻以前學過的課本,複習和新知識有緊密聯繫的舊知識,初步瞭解新舊知識的間的聯繫,爲學習新知識作好充分的鋪墊。

2、動手劃。 我們在預習新課時,對新課中的重要的“法則、概念、原理、定律”以及不不懂的地方作一些標誌,比如“ ̄ ̄ ̄”“??”等;

3、動手做 預習時我們勤動手,對書上的實物、直觀圖、線段圖、模型等要動手做一做,動手畫一畫,從而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4、動腦想 我們在預習時要養成勤於動腦的習慣。我們要能針對新知識,提出一些有價值、有思考性的問題,並積極和老師同學進行探討;

5、動筆練 即要求我們能針對新知識,自己從課後的習題中選擇一些和書上例題同等難度的或類似的習題來練一練(如書上的做一做),可是低於書上難度的基本題,甚至有的預習的好的同學可以自己編題進行練習。

三、落實合作學習

1、科學分組

合作學習強調教學各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互動,特別強調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實現生生互動的最佳方式是把學生分成一個個合作小組。

2、合理分工

合作學習的最大特點是:人人蔘與,共同完成任務。。分工分別是:合作小組長——對合作小組各成員在課內進行調控,課外精心管理,維護小組學習紀律;記錄員(1名)——對合作小組各成員的討論結果或實踐過程進行記錄,記錄小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一些新的方法;檢查員(1名)——檢查合作小組各成員在活動中是否能夠各盡其責;報告員(1名)——在反饋或交流時,對本合作小組的討論結果或活動結果等進行彙報。

3、有效合作

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佈置任務——老師提出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調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務;反饋交流;老師小結。經過課內外的合作,校內外的合作,學生掌握了合作學習的方法,實現有效合作

4、積極總結評價,激發合作熱情。

爲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一評、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哪一組最快等等。

5、每個學習小組內四位成員輪流換崗,協調後每人一崗,崗位定期更換,責任輪流承擔。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拓展思維空間,積極動手動腦,總之,高效課堂作爲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