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散步讀後感

導語:《美學散步》是現代美學家宗白華創作的一部美學著作。1981年6月首次出版。該書是作者一生主要的美學論集,總共22篇。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分享的美學散步讀後感,歡迎借鑑!

美學散步讀後感

  篇一:美學散步讀後感

經老師介紹,我開始閱讀宗白華老師的《美學散步》。

《美學散步》這本書,是宗白華老師一生中爲數不多的著述之一,裏面彙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學篇章。據瞭解,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學著作。作爲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宗白華老師用他細膩的筆鋒,聯繫古今中外,娓娓道來,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境界。

這本書通過分析詩與畫的分界,分析中國與希臘藝術中美的體現,在輕鬆的氛圍中,講述了“美”的含義及體現。這是一本講述美學的專著,在我看來,這也是一本古今中外經典文學的摘錄集,更是一本中外藝術展集,一本哲學專著。記得有一次,我向一位朋友提到《美學散步》,他很快地問:“是不是宗白華的書?我們在上山水美術鑑賞時老師經常講到它。”是的,在這本書裏,宗白華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很多中國的山水名畫,在這些名畫的介紹與講解中,告訴我們美的所在。

讀完整本書,感覺就是在美學與文學中,在中外的藝術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聲中留下的道道靈光。在書中,宗白華老師說,詩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藝術的美,一是自然的美。他說,文藝站在道德和哲學旁邊能並立而無愧。美,並不等同於我們平時所說的美麗,美,是一種抽象。它需要通過藝術的雕琢來體現,卻又不僅孕育在藝術的雕琢之中,宗白華老師在書中講到:“最高的美,應該是本色的美。”他又說:“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

美,本來就是蘊含在每個人的心靈裏,“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這樣的話,從國小的時候就一直在講,可是,當人們的年齡逐漸增長,在世俗中逐漸被污染,人也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膚淺。很多人,會把他們認爲的所謂的“美”外化,他們可以一擲千金,用在美容,用在購買各種化妝品上,卻不願把手上的錢捐獻給真正需要他們的人們手上,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也有很多人,把“學雷鋒”當成一種作秀,只在領導出現的地方“學雷鋒”,這種爲了領導而做好事的行爲,又是多麼可恥?他們只看到外在的美,卻忽略了真正的美,忽略了心靈的美,忽略了很多更加重要的東西。

本書中講到的美,是一種中國傳統式的美,是一種含蓄的美,就像中國的水墨畫,它會把畫的精神,作畫者所要表達的含義蘊含在畫中;又如詩人,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想法直白的表達在詩句中,而需要人們自己去揣摩,這樣才能使美富含“厚度”,而不會像西方的油畫攝影式的畫風一樣,什麼都要追求與實物一模一樣,只能讓人一眼看穿。在當今社會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種含蓄,過於直白地表達自己,這在做人處事中,只會讓自己的交往處於劣勢,得不到更多的友誼,而且,過於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場合只會讓自己變得膚淺。在這裏,我並不是說直率不好,直率的'人,是可愛的。但是,在一定的場合,也應學會含蓄,才能體現我們本身具有的素質,才能體現我們的“美”。

在書中,美還體現在一種“空白”的美——留白,就像作畫時,故意留下一部分空白,反而使整幅畫變得清新,韻味更加濃厚一樣;就像一篇優秀的新聞稿,首先要可以讓讀者過目,然後纔是過心,最後是過腦一樣,美,首先也應該是讓人看着順眼,亦即是應先“過眼”,然後纔是過心,最後纔是過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這樣嗎?在現在日益繁忙與緊張的現代社會中,每個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紮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卻忽略了應該給自己的生活留下一點空白,留下一點閒暇,讓自己有時間思考一下自己的現在,自己的未來,讓自己放慢腳步,欣賞一下路途上的風景。結果,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只會讓自己越壓越重,而一時看不開走上了自取滅亡的不歸路。像近年來頻繁出現的自殺的大學生,博士生等等。保持住人間的詩意和生命的憧憬,給自己的生活留下一點點空白,讓自己不要喪失對未來的憧憬與對生命的熱愛,這是生活之道,也是讓自己活的更“美”的方法。

《美學散步》,他的美麗與溫柔引發了我種種的思考,讓我感受到了生命中,生活中,藝術中,美的存在,讓我知道應該如何去尋找美,感受美。書中言:“藝術的境界,既使心靈和宇宙淨化,又使心靈和宇宙深化,使人超脫的胸襟裏體味到宇宙的深境。”是的,在這溫暖的漫步中,我感受到了心靈的平靜,感受到了心靈的充實,感受到了在“美”中蘊含着的哲學的洗滌。

  篇二:美學散步讀後感

《美學散步》是宗白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結集出版的美學著作。一般的美學著作總是艱深、晦澀、術語多,但這本書卻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出了中國美學的精髓。就像書名一樣,這本書用散步的感覺美學,文字清新淡雅。

《美學散步》是宗白華先生自己從他解放前後的三十多篇美學論文中精選出來的文集。文集主要分二個部分:其一,主要是總論的談美的問題和文藝中的空靈與充實;其二,主要是以西方美學思想的營養,體味中國的藝術精神、特別是莊子的散文、魏晉的人格美以及中國詩、書、畫、音樂的藝術意境;其三,主要是對外國美學家和藝術家的評論以及詩歌方面的專論。

作者用他的這種一以貫之的看法引導我們去欣賞中國的詩歌、繪畫、音樂,尤其是中國的書法。中國人哀樂的情感能在書法裏表現出來,像在詩歌、音樂裏那樣。別的民族寫字還沒有能達到這種境地的。作者認爲,寫西方美術史,往往拿西方各時代建築風格的變化來貫串,中國建築風格的變遷不大,不能用來區別各時代繪畫雕塑風格的變遷。而書法卻自殷代以來,風格的變遷很顯著,可以代替建築在西方美術史中的地位,憑藉它來窺探各個時代藝術的特徵。

一個人看到的景色是否美好,多半和此人得心境由關,也可以說景色的美否是由心來決定的。心也會限制視野,但同時,洗滌、淨化過的心靈也會因爲心境的提升而看到更美、各廣闊的世界。我們從外界的事物上學習加深對世界的理解,對美的感悟,從而在再次面對着世界時能瞭解地更深,看地更透徹。生命就是美。某一事物是否是美的,那是人的一個主觀判別,不是屬於事物的屬性。美永遠是主觀世界裏特有的產物。因此,我們也不能說美是什麼,只能說什麼是美的;也可以說,美不在於物的本身,而在於物給人的感受。生命帶來了美,有生命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美。

讀宗先生的《美學散步》,感到撲面而來的生命氣息,是生命的節奏和對人生的關懷。就像劉小楓總結的:“作爲美學家,宗白華的基本立場是探尋使人生的生活成爲藝術品似的創造……在宗白華那裏,藝術問題首先是人生問題,藝術是一種人生觀,‘藝術式的人生'纔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美學散步》中每篇文章皆是珍奇的寶石,折射着理性與感性的光輝,或論詩與書法,或論音樂與舞蹈,或論建築與雕塑,乃至代表着整個宇宙之美的事物,“願每個心靈豐沛的人都能讀一讀他”。

  篇三:美學散步讀後感

當我把《美學散步》從圖書館給借回來後,發現它的內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全是專業術語而且文謅謅的學術著作,而是文辭優美、洋溢着藝術靈性和詩情的美學奇葩。

閱讀這本書確實是一種享受,宗白華先生用他抒情的筆觸、透徹的感悟引領讀者體味中西藝術的精髓,待我們“散步”歸來,就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心靈和靈魂得到了很好的淨化和昇華。宗白華先生用自己的心靈和靈魂感受着世間萬物,並用行雲流水般流暢美妙的文字將其訴諸筆端。在宗先生看來,散步是自由的,但並不因此就絕對是非邏輯的,亞里士多德在“散步”中建立了體系性思想,莊子在“散步”中領悟到了宇宙的玄妙,達·芬奇在散步中捕捉到了美的真諦。在各種美學現象和藝術門類之間,“散步”是梳理美學、藝術學思想、親近藝術靈動的方法;在中西美學之間,“散步”是凸顯中國傳統美學個性精神的方式。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上網搜索過一些關於宗白華先生的信息,原來宗白華先生與朱光潛、蔡儀、高爾泰、李澤厚並稱爲中國當代五大美學家,宗白華先生的治學特點是不建體系,而是注重對藝術的直接感悟。就正如劉小楓對宗白華先生的評價那樣:“作爲美學家,宗白華先生的基本立場是探尋人生的生活成爲藝術品似的創造,在宗白華先生那裏,藝術問題首先是人生問題,藝術是一種人生觀,藝術式的人生才使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生成和發展於中國面臨軍事和學術危機的特殊的歷史時期,古老的祖國既面臨政治、軍事的壓力,又面臨學術的危機。在排山倒海的“西化”風潮中,他並不隨波逐流,堅持以中國傳統的美學爲根基,以西方思辨的成果爲參照,凸顯對中國古典美學的梳理和闡發。

他在用他自己的看法引導我們去欣賞中國的詩歌、繪畫、音樂。他曾坐在《蒙娜麗莎的微笑》前默默領略了一小時,我不禁爲宗先生對藝術對美近乎癡狂的態度而慚愧,在這個燈紅酒綠的繁華社會中,已經很少有人可以有着這麼平靜的心態去欣賞藝術。我不但要吸取宗白華先生的美學知識,也要學習宗白華先生對待藝術的那種態度。

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提到:“一切藝術的美,以至於人格的美,都趨向玉的美:內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但是這種光彩是極絢爛又極平淡。”由此可見,對於芙蓉出水的美和錯採縷金的美,宗白華先生更加偏向於前者。

如果要我在這兩種美中做選擇,我也會選擇前者,因爲芙蓉出水的美真實而且天然。正如中國的水墨畫和西方的油畫相比,我更喜歡中國的水墨畫的淡雅和簡單,其實詩詞畫都類似,有時候太滿了反而不妙,要懂得適當的留白纔是高手。

宗白華先生在發現美的時候,態度既是超脫的,又是入世的,他爲我們讀者展示了一個極美的人生和宇宙,這裏充滿了親切感和家園感,宇宙之大,無非虛實相生,美無處不在。宗白華先生從一丘一壑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學”。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天堂”正是這種景緻的準確描繪。

沒有一種以天地爲廬而又悠然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宗白華先生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靈光的高僧,中國美學遇到他真可謂幸運,他學貫中西,中國美學特色被熔鍊出並標舉,最終被貫入了一種深沉摯厚的生命意識。

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折射是無所謂美的。

看完這本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的《美學散步》,感覺正如編者在重版說明中講到的:“我們懷念那拄着手杖,徜徉在未名湖畔的身影;我們品味着散步聲中留下的道道靈光。願每個心靈豐沛的人都能讀一讀她。”

我們要從宗先生成功的學術研究中吸取營養,在積極吸納西方文化有益成果的同時,立足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大力凸顯民族文化的個性精神,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文化因其獨特的個性魅力在世界文化之林彰顯出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