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人生感悟書籍優秀讀後感作文

人生是什麼?有人說如七彩的泡沫,也有人說像一個五味瓶,當你讀過關於人生的書籍後,你又有哪些感悟呢?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了關於人生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經典人生感悟書籍優秀讀後感作文

  關於人生的讀後感篇一

《人生》向我們展現的是一個年青的文化農村小夥短短的一年的經歷。因爲年青有才華這個生活在70年代的高中畢業生因時事的侷限而回村當起了國小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國小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爲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後沒事做取而代之了他--高加林的位置。這個才華橫溢的英俊小夥回了村當起了農民,在這痛苦的煎熬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是沒有文化的社員--巧珍走進了他的生活。加林雖然有對現實的不滿,但是由於現實的殘酷和巧珍的柔情讓他也過得充實、開心。當他沉浸在愛情下,在外地當兵的叔叔復原回了家鄉,這樣鄉幹部把加林調進了城裏,讓他當起了記者,他的英俊和出色的表現成了小城的焦點,原高中同學政治委員長的獨生女--亞萍與原男友分手轉而追他。在愛情與事業前途之中,沒經過很長時間的考慮就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在這愛情與前途皆擁有的小城裏幸福風光地生活着,準備了一次遷升,可是就在此時亞萍原男友的母親把他是走後門進城的事揭發了。加林又不得不回村,此時的巧珍已是人家的新娘。到這時加林才清楚地知道原來自己一直愛的是巧珍,於是在回村的那一刻放棄了與亞萍的那段愛。

看了這篇文章後無不發出一連串的疑問:如果加林沒有和巧珍分手那麼他也許會在小城裏長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能和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生活一輩子嗎?如果加林選擇的不是亞萍而是另外的一個城市女孩,那麼他又會是哪樣地生活呢?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也沒有理想中的美聯社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很多的時候,當愛情與前途讓我們取其一時,很多的人選擇了前途,社會上流傳一句這樣的話:有了前途還怕找不到愛嗎?當然也有人選擇了愛,可是也因此而要去努力地去創造事業。也許他一輩子都不能創造也他放棄的那麼多。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前途而放棄了愛,越來越多的人變爲愛只是兩個人在一起時的快樂心情,它已沒有了責任和義務,很多沒有理由的分手在畢業生中出現,面對一方灑脫地說:因爲我們相隔太遠,不可能在一起的,再見吧,以後還可以做朋友。另一方又能說什麼呢?去責怪對方的現實嗎?去責怪愛的蒼白嗎?去抱怨現實的殘酷嗎?去請求對方等你嗎?你也明明知道:既然他選擇了“前途”你說什麼都沒有了意義。只有把眼淚放在心裏,微笑着揮手說“再見”。愛是什麼?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會給你這次選擇一個什麼答案?誰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擇抉,做到不後悔。

  關於人生的讀後感篇二

今天終於讀完了季老的《我的人生感悟》。套用編者的一句話,那便是“百味俱生,萬念俱無”。

爲什麼會“百味俱生”呢?原因很簡單。季老作爲我國的一位“活國寶”,一生著作無數,要說“汗牛充棟”、“學富五車”那也是決不誇張的。然後季老一生風風雨雨,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日子並不總是舒坦的。

這本是人生的真諦。誰的日子會一輩子舒舒服服、平平安安呢?假如真是如此,那此人一生必定索然無味,無聊至極。待他年華老去時,回首昨日必定頓覺愴然若失、漠漠然而不知其所得。可話又說回來,誰喜歡一輩子都東奔西走、顛沛流離呢?在事業、生活的奮鬥中歷經風雨是再所難免的,然而誰不希望在奮鬥之餘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逝懷與舒暢呢?人總是希望有個安樂窩的。就連萬能的上帝(假如有的話)也創造了個“禮拜天”來供自己和世人休息所用。可見一路坦途的人生必定無聊,但一路上全是坎坎坷坷,風已去兮便是雨的日子也未免淒涼可憐。因此,風雨總是和陽光交替出現,大概是人生中比較理想的狀態。“陽光總在風雨後”這句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說的不正是這樣一個道理嗎?那麼“風雨總在陽光後”的情況有沒有呢?我認爲是有的,而且不在少數,但這種人生況味大多被打上“晚景淒涼”的烙印,在這裏我就暫且不討論它了。總之,風雨和陽光同行,陽光與風雨交替出現,誰也不能統治誰,誰也不能代替誰,人人沒能出其外。而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說的大抵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總之人生百態、五味雜陳在季老的筆下都是如此樸實真切,平易近人,讓人沒有絲毫的閱讀障礙。季老學富五車、著作驚人。以我等鄙陋之輩來看季老的學識那簡直“比泰山還高”。然而季老的文章從不舞文弄墨,也從不擺架子,還時不時來上一點諷刺的小幽默,讓人讀後不僅莞爾。

季老常說自己“年過耄耋,活着活着卻忘記了自己的年齡,真是糊塗得很。”但我卻覺得季老一點也不糊塗,清醒得很。老人家能活到他一樣的狀態還有什麼好苛求的呢?何況他身體尚可、頭腦清醒,米壽(98歲)已過,正望着茶壽呢(108歲)呢!要是現在的年輕人有這樣的一位爺爺,即便不時常在身邊,必定是人生一大財富,必定能充實頭腦、少走些彎路。

  關於人生的讀後感篇三

“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無所不在的上帝,誰也別想擺脫它。”

——路遙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1982年,曾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這部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爲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一波三折的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了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在這部小說中路遙的語言樸實無華,景物描寫刻畫人心,恰到好處的對主人公的命運進行點評。整部小說讀起來,給人的感覺就是,人物很飽滿,景物描寫細緻,讓人進入很快,易引起情感的共鳴。雖然這部小說在結尾,沒有給讀者“人生”的答案,但卻引領讀者去思考人生的答案。這部小說爲我們揭示了人生的不可預知性,一個人的生活道路總是曲曲折折充滿着各種冒險和挑戰,唯有始終積極向上方能免受命運摧殘。小說中高加林的形象激勵着千千萬萬迷茫的青年後來的馬雲說當年自己就是踩三輪車的時候看了《人生》,意識到只要自己不放棄就總會有機會,於是奮而創業,成就了億萬富翁。

小說中,路遙爲我們刻畫的這個心高氣傲,性格倔強的年輕人高加林,他是那個時代優秀青年的代表,渴望憑藉個人能力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身份,他不想像父輩一樣在黃土地上刨挖一輩子。他的民辦教師資格被人頂替,在苦苦煎熬的日子裏和金子一般的巧珍建立了戀愛關係,當他想當一個好農民時,好事接連而來,他被調動到縣城當上了幹部。此時的他感到農村的戀人劉巧珍已經配不上自己,於是轉投縣城播音員黃亞萍的懷抱,最後卻因爲感情上的糾葛被人告發了走後門的祕密,最終被退回了農村,而此時一心愛他的劉巧珍早已嫁給了老實本分的馬拴,再也沒有人來安撫他受傷的心靈……

“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無所不在的上帝,誰也別想擺脫它。”

小說中這樣寫到,農村姑娘劉巧珍美麗、善良,她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做法表達了她熾烈的愛。當高加林離開講臺當回社員,失落苦悶時,她的愛給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好像僅此而已。因爲,這份愛實在是太單純、太質樸了。雖然,那時的劉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傾慕以久的“先生”所愛着;那時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馬河川裏最俊的姑娘所愛着。但實際上,這愛的天平能平衡嗎?不能。

當高加林離開土地,走進飛紅流綠的`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表現出一種強大的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也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着相同的知識背景,有着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之時,高加林便進入了一種艱難的抉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便很快又被另一種感情強迫着壓下去。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可是,當巧珍帶着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複雜感情一下子就表現出來了。在經過反覆考慮後,他終於接受了黃亞萍的愛,無情地拒絕了深愛他的巧珍姑娘。更令人感傷的是,當高加林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沒有任何言語只是含淚默默接受,她沒有過多地去責怪高加林,反而是更擔心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在外地要處處小心,不要操心自己,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流淌着,流進大馬河中,河水帶走了那段美麗卻不幸的愛情。河水的流向不變,人的道路卻從此改變。也許,在巧珍眼裏,愛他,所以離開他,愛他就要給他幸福,哪怕自己苦也要愛。我們羨慕她那種愛的力量和堅強。

很明顯,巧珍的愛像黃土地般廣闊、純樸。黃亞萍的愛則像玻璃般浪漫、易碎。

但我們不能單純的去指責高加林喜新厭舊,遭到命運的懲罰是應該的。客觀來講不識字的巧珍和高中畢業的高加林有着嚴重的代溝。巧珍只會和他嘮叨莊裏的水井修好了,老母豬又下了幾個崽子,完全無法進入高加林的內心深處。當初他們在一起,是因爲他在遭受他人打擊時極度需要人安慰的結果。書中寫到:巧珍“再說些什麼呢?她自己也不知道了。她除過這些事,還再能說些什麼,她絕說不出十四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複合能源。”可以說不識字的劉巧珍和高中畢業生高加林之間的愛情悲劇從一開始就是註定的。最讓人心疼的莫過於一段美好的愛情剛開始就已經註定是悲劇。

愛情並不只是簡單的相濡以沫,還需要精神上的共鳴,兩個人必須要般配。高加林的性格決定他不會滿足於簡單地愛情中,當他在傍晚時,一個人站在山上看向遠處是,他就知道他和巧珍的距離。只不過是在他痛苦和困頓的時候,他捨不得放棄劉巧珍這個美麗而溫順的女子,一旦他來到了廣闊的天地,發現自己還能夠飛得更高,便能夠痛下決心,將劉巧珍拋棄。當他決定拋棄巧珍時,他覺得自己是個沒良心的混蛋。但是,在生活面前,我們在承認自己是混蛋的同時仍不放棄選擇稍好一點的捷徑。

但是,從另一種角度看,高加林是一個值得人讚賞的年輕人,當他來到城市,受到城裏人的蔑視時,他告訴自己一定不能放棄,他心裏說:“我非要到這裏來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識,我比這裏生活的年輕人哪一點差?我爲什麼要受這樣的屈辱呢?”這樣的想法令人動容。難怪把高加林的民辦教師身份擠掉的公社書記高明樓一直擔心這個性子很硬的年輕人將來有朝一日飛黃騰達,回來找他的麻煩。可見有前途的年輕人誰都害怕,因爲他們的將來註定無法限量。我相信以高加林的性格和才華,他遲早會成就一番事業,或許他會是一個農民,但決不是普通的農民。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的德順老漢。他的存在貫穿作品始終,他像一位智者,出現在高加林的每一個重要時期。當高加林民辦教師被下後,他開導高加林以後日子還長着。當高加林和巧珍確立愛情時,他看懂了這段美好的愛情,在夜晚的牛車上回憶自己的愛情來祝福這對甜蜜的戀人。當高加林飛離黃土地放棄巧珍時,他罵高加林是豆芽菜,根上沒了土。當他用他“浮得高,跌得重”的人生哲理無法說服高加林時,他只能一口一口地長送氣。高加林被打回原形,他對着失魂落魄的高加林說:“在黃土地上屈不了你的才,不要灰心,男子漢,不怕跌倒,就怕跌倒再不往起爬。”這讓高加林的眼中又出現了兩點火星。

高加林在思想糾結之後的選擇讓他經歷的太多,選擇後的結局讓我苦苦的思索,在這樣的人生岔路口上,我們做出抉擇的標準應該是什麼呢?怎樣的選擇纔算是正確的呢?許多事情沒有對與錯之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標準。但我堅信,每次選擇,決不能喪失基本的爲人準則和道德束縛,既然做出選擇,便只顧風雨兼程。

人生沉浮,世事多變,沒有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風順的。當站在現實與理想間的巨大差距面前,許多人往往會在這個岔道口一次次的感到矛盾、痛苦和無奈。是的,現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爲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認知。 可是,社會也不能迴避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不合理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實現人生的遠大理想。

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你的一段時期,也可以影響你的一生。所以在人生的岔道口上,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地去選擇前行的道路。正如作品中所說: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是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爲一方面不滿意就灰心。我們無法掌握上帝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人生就應該這樣。讓我們慢慢地去走,去體驗,去明白人生的酸甜苦辣,去品嚐那別樣的滋味。等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這樣不好嗎?

故事的悲劇包含了諸多方面的複雜因素——關於這一切,就讓別的讀者去評說吧!我現在仍然書寫我自己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