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讀後感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學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讀後感15篇

國學讀後感1

最近學校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名叫《國學經典》。我雖然纔讀了一半都不到,但我深感受益匪淺。

《千里送鵝毛》這個故事是《國學經典》裏的第二個故事,它說得是在唐朝時,雲南一少數民族首領爲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緬伯高在過沔陽河時,他想給天鵝洗個澡,從籠子放出來時,天鵝展翅飛向天空。緬伯高伸手去抓,只抓住幾根鵝毛。禮物飛走了,緬伯高想了一個辦法,將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敬獻給了唐太宗。太宗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它讓我明白了,做人應該誠實守信,象緬伯高那樣,天鵝飛走了,只剩下鵝毛,就誠實的將鵝毛敬獻給了唐太宗,送給別人的禮物,重要的是情意,而不是禮物本身。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待,要想別人真誠待你,你就應當首先主動真誠的去對待別人。你怎麼待人,別人也會怎樣待你,你與人爲善、真誠待人,別人通常也會如此待你。就如莊子在《莊子。漁父》中寫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國學讀後感2

實習路上,隨着時間的推移,總能夠發現學生那閃光的另一面。或許有些學生們不是學習最好的,但是在舞臺上他們卻是最閃耀的星,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作爲一名年輕的實習老師,我在一旁默默地注視着、沉醉着、欣賞着,這一段段的國學經典,把我帶回了昔日學習過的經典中,深深地陶醉在文化薈萃之中。

任何的參與,我們總會收穫不同的感受。通過幫助宣教處舉辦國經誦讀活動,作爲會場背景音樂的控制人,我時刻的注意着每一名選手的動作和音調變化,時刻注視着每一個節目的銜接。

就是這樣的專注於每一個節目,我被這一段段國學經典所深深地吸引。《出師表》、《岳陽樓記》、《滿江紅》,一段段膾炙人口的名家名段,讓我們再一次領略了詩人、作者那一腔熱情。我回到了國中、高中時代那初學這些文章時的震撼。如今,看着這些學生們一個個神采飛揚的誦讀之中,伴隨着起伏變化的背景音樂,更加生動的將一段段精彩奉獻給在場的每一位老師和同學們。

這,就是我們五千年文化的精粹;這,就是我們泱泱大國的靈魂;這,就是我們民族的希望。看着學生們的聲嘶力竭的吶喊,我的心被震撼了,我爲這些充滿朝氣的學生在一旁暗暗地加油、鼓勁。國學經典誦讀,我的記憶停留在文化的無限魅力之中!

國學讀後感3

今天,我認真的看了使我受益匪淺的《國學小名士》節目,我十分佩服臺上那些哥哥姐姐們,他們個個都是精英,個個都自信滿滿,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想他們今天的表現,離不開日復一日的積累,更離不開對詩詞的熱愛。

比賽共分爲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七星奪珠"是根據出題來搶答而得分,到達兩分就可以晉級。第二環節,是通過搶答來評出分最高的兩位選手。而第三個環節,是一對一的巔峯之戰,出七道題,答對四道題得到四分的選手就是本賽冠軍。

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我發現選手們,不僅詩書背的多,而且有良好心理素質,值得我們去稱讚和學習。當然,這期節目的宗旨,是讓我們最深徹瞭解,並記牢國學文化。大家都瞭解,我國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而國學文化,更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他們猶如一個個沉睡的寶藏,等待我們去挖掘。

節目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闞立言大哥哥,他可是個天才,年僅15歲就考上了大學,在最後巔峯之戰之中,憑藉他的學識,從容不迫的打敗了對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成爲了冠軍。

而我們,作爲祖國未來的棟樑,更要像那些大哥哥姐姐們那樣,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才能盡情展現出自己的魅力和風采。

光說不練假把式,在此,我呼籲廣大同學,我們要努力學習,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長大後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少年智則國智,則國富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國學讀後感4

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

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爲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

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纔會變成和諧的社會。

國學讀後感5

一念花開,一念花落。

願此時平淡,若彼時燦爛。

時光如鏽,歲月成繭。時隔至今,已於舊友長時不見,不由心生思念,想到,該與之安排相聚玩樂了吧。說罷着便約定在今年清夏中時短一見。

歲月靜好,各自安逸。當這些彼此想念的舊友相見時,一股濃情蜜意涌上心頭,彼此互說時長未見的見聞。有些或許不是很如意,卻也在朋友邊可以得到些許安慰,然後重新鼓起旗陣,勇敢自信的重新走上事業的那條崎嶇的道路。既有憂鬱,所亦存有喜悅與歡笑。教育上的事情也是互相告知,在兩者即以上的人羣中得到些許的經驗教訓,補足自己的缺陷,好比一首優美和諧的鋼琴曲,踏板的節奏,黑白琴鍵遊離手指尖,互相協進,終成在美不過的樂章。

浮生若夢,亦不會輕易流逝。聚於不在稀疏的城市中心,所不會發覺到相隔萬里,或許,友誼深進,好比樹與樹葉,形影相隨。秋冬時節,便是葉的逝日,樹卻依舊直立,無法彎下腰去捧起繼續呵護稚枯的嬌葉,心底仿如萬劍穿心。只有到最後的最後,纔會把不會再見送給那個曾經陪我一生的朋友。

君子之交談如水。不太懂得這其中的意思,卻也打心底裏感受深處。或許是對朋友之間的談話敬佩亦是否?李白說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由水構成,既有一絲清水剪不斷,何必又說那宏偉壯大的瀑布?又有誰,可以做到把瀑布一分爲二?友情不斷,你我間就會永遠有說不完的話。

願此生會意,若琥珀就這般美仙。

卻不願曇花一現。

國學讀後感6

在我讀過《千字文》之後,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意思就是道德樹立起來了,名聲就會和聖人一樣傳播到遠方,就如同形體端正了,儀表就正直了一樣。

《千字文》向我們訴說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無愧是我們的精神寶藏,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正在嘗試着按照它的行文準則去做。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和時間賽跑才能抓住童年時期的手,時間總是不善待每一個人,悄然流逝,無聲無息,你不吝嗇時間,它就會對你吝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堅持到最後,必然能成就一番事業。要做時間的主人。不要爲那過去的失敗而懊悔,不要爲那錯誤而譴責自己,不要爲過去的事情而憂鬱,過去的將不會再有,拍拍身上的塵埃,去繼續追趕時間吧!不要向它臣服,爭分奪秒,用我們的行動證明一切!

通過對《千字文》的學習,我不僅從中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拓展了我的知識面,最重要的是我還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增強了我對真善美和假惡醜的分辨力。

就從那時起,我下定決心,要把時間看的和生命一樣重要,不能讓一分一秒的時間從我的掌心中溜走,我要和“時間賽跑”,去追趕它,去超越它……去珍惜它。有些人,每天遊手好閒,浪費生命,即使有人告訴他們時間的意義,生命的意義,也是吊兒郎當的,湊湊合合過日子。

我也發生過這樣的事,寫作業時,慢慢吞吞的,自從我讀了《千字文》一個讓我明白時間意義的“朋友”,讓我的人生又擁有一條正確軌道的“好朋友”在珍惜時間的同時,我們要勇於追求夢想,爲自己的目標前進。爲了找到那屬於我們自己耀眼的光茫前進。要相信:希望就在前方,就在不遠的前方……

國學讀後感7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是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中孕育。

我國最著名的國學經典是“四書五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爲四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爲五經。《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論語》主要講述記錄了孔子的言論和做人的準則與學識的方法;《孟子》主要講了孟子與其他思想家的爭辯和對弟子的言傳身教;《大學》主要講了弘揚光明的品德;《中庸》主要講了怎樣修養人性;《詩經》中主要記載了各種詩詞曲樂;《尚書》是一本歷史典籍;《禮記》是一本門類雜多的典章制度書籍;《周易》主要講了古時的八卦之術;《春秋》主要記載了魯國的編年史。

作爲一個國小生,我不僅僅要學習現代的文學,更應該繼續領略和發揚古代的經典文學,使華夏的精髓得以保存。國學經典用記敘語言的方式引導着華夏人民做人處事的方法與歷史的傳承,讓人們學會怎樣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不說將“四書五經”、“四大名著”等文學寶典一一記之,但你心中也必須存有一盞指引你嚮往社會與生活的“明燈”,如果你沒有,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進的徒行者。所以無論你性質如何也應該擁有一盞“明燈”。

而“明燈”出現的唯一途徑就是--探索國學經典的奧祕與神奇,併發揚它,使它得以保存。

國學讀後感8

國學經典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星辰的瑰寶,在慢慢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爲中華文明的載體,像一根韌帶將中華文明之珠串聯在一起。

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已。”國學經典力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滋味。《論語述而》中也說道:“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在工作中讓我真切得體會到,這句話說得太對了。學校的老師們人才濟濟,他們基本功紮實,精通電腦。 音樂 .繪畫。而且教學多年的他們 經驗豐富,面對學生問題能輕鬆應對,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讓我佩服。《老子》和《易經》中的許多表述,雖然不一定能爲世人背誦,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些東西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古話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爲人,還是謙虛一點的好。

在教育的科學發展的問題上,《易經》也早已指出: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我的理解是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來向老師學,求老師教,而不是老師去求學生學,那樣的效果會適得其反。只有始終保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掌握了學習方法的學生,纔是具備發展潛力的學生!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經典國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作爲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爲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讀後感9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期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此刻,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國學,能讓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爲友;國學能讓我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爲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我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資料,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教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爲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爲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感觸異常深刻,因爲自我平日裏的一些舉動,使自我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我,腦子裏浮現出了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彤彤!”而我對着電視機跟奶奶說:“明白了,一會就來。”之後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纔來吃飯,這是多麼不應當啊!

國學讀後感10

“君子敬而不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朋友在當今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朋友的多少好壞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正所謂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那麼他的人生會是暗淡的,他的生活會是寂寞的。

聽了《國學》之人脈建設的講座使我感受頗深,朋友就是我們人生的財富。我們對待朋友更應真誠,“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我們應當牢記。對待朋友一定要用百分之百的真誠之心,只要我們付出真心就一定能從朋友那收到關懷。

朋友不是生來就有的,那是我們長期交往中得到的,因此我們要善於交友。除對人真誠外,我們還需善於運用文字語言、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對方瞭解自己,增進雙方的感情。

我聽過這樣的一句話“如今關係最親最純潔的關係就是同學和戰友”戰友離我們要不可及,但同學是我們在熟悉不過的人了。從小一路走來我們已有太多太多的同學了,新同學老同學,太多的同學讓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我認爲同學和朋友冥冥中就有一種關聯,我們就應把同學看成我們的好友。同學是我們接觸最多的人,更是我們人生的一筆財富,我們應珍惜這筆財富,他將讓我們受益終生。

翟教授有幾句話給我印象很深,“人脈等於錢脈,關係就是實力,朋友是最大的生產力。”的的確確歷史的一切告訴我們朋友是我們可信賴之人。

“萬卷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爲好友就註定今生擁有,擁有好友今生無憾。

國學讀後感11

讀詩詞能淨化人的心靈,記古文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因此我們也要求我們讀記《國學經典誦讀》,不但能夠淨化我們的心靈,而且還可以增長我們的閱讀量,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嗎?

讀了這麼長時間的《國學經典誦讀》,我最喜歡的一句《論語》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禮貌,那麼,不論誰都是自己的兄弟。你爲什麼要煩惱自己沒有兄弟呢?”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自己表現的十分謙卑恭敬有禮貌,大家一定都會接納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擺出一副驕傲自大,對別人不屑一顧的樣子,肯定沒有人會理睬自己,更別說是接納,甚至會討厭自己。

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邊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熱諷。這樣的人誰會接納你?誰會欣賞你?反而對人寬厚熱忱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欣賞。

看了《國學經典誦讀》,我從中學會了許多: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你尊重別人一分,別人就會還敬你十分,只要你寬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實意就會得到別人的重用,勤勞機敏就會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後還要讀更多的《國學誦讀經典》,看更深奧的古文詞,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充盈。

既然看《國學經典誦讀》有這麼多好處,我們爲什麼不多看幾遍,多學點知識,你們說對嗎?

國學讀後感12

國學是一歷史悠久的學問,如果把知識比作聚寶盆,那麼,國學就是一顆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我非常喜歡《弟子規》這本國學書。

《弟子規》這本書,是根據至聖先師孔夫子倫理思想編寫的。我第一眼看到《弟子規》就被它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了。《弟子規》教了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同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每當我讀到“尊長前,聲要低。”時,我的心裏總是覺得有些沮喪,記得有一次,媽媽拿着我的試卷,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看!這道題真不應該錯,應該,這麼、這麼.....”媽媽還沒說完,我卻不耐煩了,時常忍不住大叫:“好了!好了!煩不煩,真是喜歡嘮嘮叨叨、你怎麼總是沒完沒了地喋喋不休!真是的!”說完就走到別的地方去。

等我把整個《弟子規》讀完了,我深感歉疚和慚愧。古人都能這麼孝敬父母,努力學習,兄弟友善。而我們呢?我看到報紙上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一位老人的老伴很早就死了,這位老人的倆個兒子是白領,但誰也不肯照顧這位可憐的老人,把她扔到了一個小破屋裏,就走了。老人爲了維持生計,就只好挖點野菜賣點錢,後來被收留到敬老院。

現在,很多表面冠冕堂皇的僞君子們,真是應該好好讀一讀這本《弟子規》,當一個有孝心的孩子、一個有優良品德的好人!你們說,難道不是嗎!

國學讀後感13

國學的天空是一部國人都應該看並且能看懂的書。

提到國學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們的思想可以說影響了古代中國的文化歷史。

對於入世者,孔孟之道可謂必修;出世者則與老莊相伴。

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價值必須由內而發,人道確立則萬物亦得以安頓。孟子認爲“思誠者,人之道”,只要真誠,就可以體驗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嚴與偉大。

老子的修養方法是虛與靜,以道爲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則人生的困境與虛無之感化解於無形。莊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於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現實生活中,人生何必執着?何不逍遙自得,與道同遊。

儒道兩家亦頗有淵源,孔子多次問禮於老聃。而在百家爭鳴後,唯有儒道兩家存在至今。究其因緣,大有說頭。

兩者既有對立,也有互補。在不同時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對中國歷史起過很大的作用。在漢初,休養生息的政策之實施正是對道家之學的借鑑。而武帝時期,重用儒生也是國家要強盛的一種思想需要,正所謂不立不破。

對於中國的士人來說,儒家之學可立偉業,道家之學養天年。兩家之學爲中國讀書之人提供了兩條可以選擇的路,此路不通還有一條,衆人又何樂不爲呢?

當然了,一般都是先想平天下的嘛,人最初的理想總是很宏偉的。在現實的打擊下,理想破滅了,心靈需要慰藉。這就找到道家之學。我想這也是爲什麼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道家仍可存在發展。當然也和起清靜無爲,與世無爭有關。

國學讀後感14

耳熟能詳的《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說的是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着生存環境的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你瞧,晉朝的周處,天性並不壞,但是從小父母雙亡,沒有人去教育他,受到了不好風氣的影響,長大以後變成了一個非常粗暴、野蠻的人,動不動跟人打架,周圍的人見了他就躲,都惹不起他。後來他良心發現,善良的天性彰顯出來,從此一路上進,當了很大的官,爲老百姓做了許多的好事。同學們,“善”就是讓我們擁有善良之心,多做有利於他人及社會的事。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話說漢朝有個叫黃香的人,從小就非常孝順。他九歲時,常常在冬天父親還沒有上牀睡覺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牀上,把被子溫熱了才請父親睡覺。夏天他先用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請父親歇息。“孝敬父母,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以他爲榜樣,向他學習。

在我們的書本中,還有許多歷史故事教育我們對待他人要用真心、真情和真誠。比如: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不計前嫌,與他同心協力,保衛趙國;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見他待人誠懇,心中有志,輔助他建立了蜀漢王朝;管仲和鮑叔牙互相幫助,真誠相待,後人常用“管鮑之交”來稱讚他倆的友誼。

在頌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這些“真善美”的故事深深感動着我,給予了我許許多多的鼓勵與啓發,鞭策我在學習和生活中,去努力發現真善美、學習真善美,踐行真善美,讓真善美伴隨我成長,一路前行!

國學讀後感15

上國小後,我一直非常喜歡《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它每學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讀完後我總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淺,現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來分享吧!

《國學經典誦讀》裏記載的都是我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許多精美華章,內容很豐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詩詞以及《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等經典,又有《論語》、《孟子》、《大學》等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每個單元后面的《千字文》,儘管每期書上選登的都只有短短几個字,卻字字是經典,內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級上冊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僅有“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八個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寶貝,即使是片刻時光也要努力爭取利用”。但通過這簡單的八個字它卻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終生適用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有價的,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但只有時間是永遠也買不來的,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再來。所以,必須好好珍惜時間。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在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國小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時間的寶貴,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來做有意義的事情。上課時專心聽講,下課後認真完成作業,空閒時多讀各種像《國學經典誦讀》這樣有益的課外書,還要合理安排時間,把我的圍和乒乓球愛好堅持下去,爭取做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