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金華市會考生物模擬試卷及答案

會考模擬試題對於每個考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它影響着考生的高中去向,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8年浙江金華會考模擬試題,希望能幫到你。

2018年浙江省金華市會考生物模擬試卷及答案

  2018年浙江省金華市會考生物模擬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2015年12月12日,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長遠目標是把全球平均氣溫升高控制在較工業化前水平2℃之內.節能減排,人人有責.下列措施不利於節能減排的是(  )

A.參與植樹造林,擴大植被面積

B.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

C.使用環保袋,將垃圾分類放置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2.平衡膳食是健康飲食的重要保證.食物中的糖類是人體的主要供能物質,下列食物中主要爲我們提供糖類的是(  )

A.

番茄、黃瓜 B.

米飯、土豆 C.

牛肉、雞蛋 D.

色拉油、花生

3.芋艿(俗稱毛芋)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新鮮芋艿在去皮時會出現一種白色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鹼性物質﹣﹣皁角,沾上他會奇癢難忍.下列廚房中的物質止癢效果最好的是(  )

A.食醋 B.料酒 C.純鹼 D.食鹽水

4.藍莓果實因營養豐富,有“水果皇后”、“美瞳之果”的美稱.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分析,藍莓的果實屬於(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5.生物檢索表常用來鑑定生物的種類.請利用這張簡單的“脊椎動物檢索表”,鑑定出下列動物中屬於S類動物的是(  )

1a 體外長有毛皮,胎生…哺乳類

1b 體外沒有毛皮,卵生…2

2a 體外長有羽毛,體溫恆定…R類

2b 體外無羽毛,體溫不恆定…3

3a 表皮乾燥,在陸地上產卵…S類

3b 皮膚溼潤,在水中產卵…4.

A. B. C. D.

6.流程圖可用來表示連續發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動.以下流程圖中正確的是(  )

A.外界空氣進入人體肺部: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

B.食物通過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腸→小腸→肛門

C.完成反射活動過程:效應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感受器

D.人體肺循環的過程:左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右心房

二、填空題(每空2分)

7.2016年初,世界上首位利用“三合一”胚胎技術培育的嬰兒誕生,被稱爲“三親嬰兒”.具體培育技術的路線過程如圖.請根據“三親嬰兒”的培育過程回答.

(1)“三親嬰兒”的生殖方式屬於      生殖(填“有性”或“無性”)

(2)“三親嬰兒”的生物性狀由DNA分子上的      控制.

8.小楚在實驗室裏進行“製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並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根據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製作裝片可概括爲以下步驟:①擦;②滴;③取;④塗;⑤蓋;⑥染.其中第⑤步“蓋”的具體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      ,然後慢慢放平(小心氣泡產生),製成臨時裝片.

(2)觀察裝片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對光;②放片;③調焦;④觀察.小楚在低倍鏡下調焦時找到物像卻模糊不清(如圖乙),接下來她應調節的是      (填圖甲中的結構序號).

9.爲了探究pH對唾液澱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某同學設計並進行了如下實驗:

試管編號

實驗步驟 1 2 3

稀釋的唾液澱粉酶 1mL 1mL 1mL

試劑 1mL鹽酸 1mL蒸餾水 1mL氫氧化鈉溶液

可溶性澱粉溶液 2mL 2mL 2mL

37℃水浴 5分鐘

碘液 2滴 2滴 2滴

實驗預測 變藍 不變藍 變藍

實驗現象 變藍 不變藍 不變藍

請根據實驗過程和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過程中,溫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      .

(2)實驗中第3支試管沒有出現預期現象,對於第3支試管不變藍的原因分析,除了考慮“唾液澱粉酶與溶液pH的關係”及“澱粉與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反應”這兩個因素外,還有可能的原因是      .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

10.小科同學發現一個生活現象,道路兩旁的紅葉石楠春天長出紅色的嫩葉,到了夏天,這些紅色的葉片變成了綠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溫度高或光照強有關.於是,小科決定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他借鑑“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實驗.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組別 甲組 乙組

實驗材料 同種紅葉石楠多株 同種紅葉石楠多株

環境條件 陰暗、低溫 光照充足,適宜溫度

處理方法 裝甲、乙兩組植物栽種在各自實驗環境中一段時間

(1)交流評價:學習小組同學對該實驗方案討論後認爲,因爲實驗選材和環境條件設置沒有控制好變量,該方案並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請你對該實驗方案進行改進:

①對實驗材料選擇的改進是

②甲組的環境條件應重新設置爲

(2)實驗預期:假如光照對葉片變綠確實有影響,預期的實驗現象是      .

四、解答題

11.某草原生態系統(如圖甲),生活着食草昆蟲、青蛙、蛇、蜘蛛、吃蟲的鳥、貓頭鷹等生物,請根據圖示相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最短的一條食物鏈      .

(2)在短時間內,該生態系統中的蛇被人爲大量減少,隨後青蛙數量發生如圖乙所示的變化.圖乙中青蛙數量變化的整個過程中,可以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

(3)科研人員對該生態系統某條食物鏈“Ⅰ→Ⅱ→Ⅲ→Ⅳ”中的四種生物一年內輸入的能量進行檢測,結果如下:

種羣 Ⅰ Ⅱ Ⅲ Ⅳ

能量相對值 226.50 12.80 3.56 0.48

(4)僅根據如表你可以得出該生態系統的一個特點是      .

12.取A、B兩個密閉的玻璃鐘罩,在A、B鐘罩內分別放入完全相同的蠟燭,且在B鐘罩內再放入一盆植物,將兩個鐘罩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同時點燃鐘罩內的蠟燭(如圖),結果發現B鐘罩內的蠟燭比A鐘罩內的蠟燭燃燒時間長得多,請用所學知識加以解釋.

  2018年浙江省金華市會考生物模擬試卷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2015年12月12日,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長遠目標是把全球平均氣溫升高控制在較工業化前水平2℃之內.節能減排,人人有責.下列措施不利於節能減排的是(  )

A.參與植樹造林,擴大植被面積

B.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

C.使用環保袋,將垃圾分類放置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考點】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造成的影響及其防治.

【分析】所謂的節能減排就是,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特別是減少化石燃料的利用,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如節約電能、減少汽油的消耗、提高煤炭的利用率等都屬於節能減排的措施.

【解答】解:A、參與植樹造林,擴大植被面積,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符合節能減排的主題;

B、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浪費能源不符合節能減排的主題;

C、使用環保袋,將垃圾分類放置,符合節能減排的主題;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可以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符合節能減排的主題.

故選:B.

2.平衡膳食是健康飲食的重要保證.食物中的糖類是人體的主要供能物質,下列食物中主要爲我們提供糖類的是(  )

A.

番茄、黃瓜 B.

米飯、土豆 C.

牛肉、雞蛋 D.

色拉油、花生

【考點】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分析】人體的六大營養物質是:水、無機鹽、蛋白質、脂肪、糖類和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類是給人體提供能量的物質.澱粉、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果糖等都屬於糖類.

【解答】解:A、番茄、黃瓜主要提供維生素,故選項錯誤;

B、米飯、土豆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屬於糖類,故選項正確;

C、牛肉、雞蛋的蛋清中主要是蛋白質,故選項錯誤;

D、色拉油、花生中含油脂比較多,故選項錯誤;

故選:B.

3.芋艿(俗稱毛芋)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新鮮芋艿在去皮時會出現一種白色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鹼性物質﹣﹣皁角,沾上他會奇癢難忍.下列廚房中的物質止癢效果最好的是(  )

A.食醋 B.料酒 C.純鹼 D.食鹽水

【考點】生物的基本常識.

【分析】芋艿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既可當糧食,又可作蔬菜.新鮮芋艿在去皮時會產生一種白色汁液,汁液內臺有一種鹼性物質一皁角甙,沾上它會奇癢難忍.

【解答】解:皁角甙呈鹼性,要除去該物質,可以選用顯酸性的物質.

故選:A

4.藍莓果實因營養豐富,有“水果皇后”、“美瞳之果”的美稱.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分析,藍莓的果實屬於(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考點】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分析】因爲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系統或植物體,系統構成動物體.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解答】解:綠色開花植物體的器官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因此,藍莓的果實屬於植物體結構層次中的器官.

故選:C.

5.生物檢索表常用來鑑定生物的種類.請利用這張簡單的“脊椎動物檢索表”,鑑定出下列動物中屬於S類動物的是(  )

1a 體外長有毛皮,胎生…哺乳類

1b 體外沒有毛皮,卵生…2

2a 體外長有羽毛,體溫恆定…R類

2b 體外無羽毛,體溫不恆定…3

3a 表皮乾燥,在陸地上產卵…S類

3b 皮膚溼潤,在水中產卵…4.

A. B. C. D.

【考點】動物的分類.

【分析】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爲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魚類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兩棲類動物營水陸兩棲生活,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皮膚輔助肺呼吸.哺乳動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點.鳥類體表被覆羽毛,體溫恆定.爬行動物體表有細鱗,在陸地上產卵,體溫不恆定.

【解答】解:A、鴨子體表被覆羽毛,體溫恆定,屬於鳥類;A不符合題意;

B、青蛙的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兼用皮膚,水中產卵;B不符合題意;

C、蛇體表有細鱗,在陸地上產卵,屬於爬行動物;C符合題意;

D、鯉魚用鰓呼吸,水中產卵.D 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流程圖可用來表示連續發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動.以下流程圖中正確的是(  )

A.外界空氣進入人體肺部: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

B.食物通過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腸→小腸→肛門

C.完成反射活動過程:效應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感受器

D.人體肺循環的過程:左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右心房

【考點】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消化道的組成;血液循環的途徑;呼吸道的組成和功能.

【分析】(1)外界氧氣沿呼吸道進入人體,在肺泡處擴散到血液

(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食物進入消化道的順序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3)神經衝動的傳導途徑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4)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系統中的循環流動叫做血液循環,根據循環途徑的不同,血液循環分爲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

【解答】解:A、外界氧氣沿呼吸道進入人體,在肺泡處擴散到血液,即: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泡→肺泡周圍毛細血管,正確;

B、食物通過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錯誤;

C、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的傳導途徑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錯誤.

D、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系統中的循環流動叫做血液循環,根據循環途徑的不同,血液循環分爲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肺循環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即肺循環的流程圖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錯誤;

故選:A.

二、填空題(每空2分)

7.2016年初,世界上首位利用“三合一”胚胎技術培育的'嬰兒誕生,被稱爲“三親嬰兒”.具體培育技術的路線過程如圖.請根據“三親嬰兒”的培育過程回答.

(1)“三親嬰兒”的生殖方式屬於 有性 生殖(填“有性”或“無性”)

(2)“三親嬰兒”的生物性狀由DNA分子上的 基因 控制.

【考點】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別及應用;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係.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爲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爲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

(2)無性生殖的關鍵在於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壓條、克隆、組織培養等.

(3)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DNA分子爲雙螺旋結構,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

【解答】解:(1)從圖中看出“三親嬰兒”的培育過程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因此“三親嬰兒”的生殖方式屬於有性生殖(填“有性”或“無性”)

(2)基因是DNA分子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因此“三親嬰兒”的生物性狀由DNA分子上的基因控制.

故答案爲:(1)有性

(2)基因

8.小楚在實驗室裏進行“製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並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根據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製作裝片可概括爲以下步驟:①擦;②滴;③取;④塗;⑤蓋;⑥染.其中第⑤步“蓋”的具體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 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水滴 ,然後慢慢放平(小心氣泡產生),製成臨時裝片.

(2)觀察裝片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對光;②放片;③調焦;④觀察.小楚在低倍鏡下調焦時找到物像卻模糊不清(如圖乙),接下來她應調節的是 ② (填圖甲中的結構序號).

【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製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分析】圖甲中:1粗準焦螺旋、2細準焦螺旋、3是壓片夾,4目鏡、5物鏡、6遮光器、7反光鏡.

【解答】解:(1)圖5示蓋片,正確的方法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後緩緩放平.

(2)在顯微鏡的部件中,可以調出更清晰的物像的是2細準焦螺旋.所以如果視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轉動細準焦螺旋使像清晰.

故答案爲:(1)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水滴;

(2)②

9.爲了探究pH對唾液澱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某同學設計並進行了如下實驗:

試管編號

實驗步驟 1 2 3

稀釋的唾液澱粉酶 1mL 1mL 1mL

試劑 1mL鹽酸 1mL蒸餾水 1mL氫氧化鈉溶液

可溶性澱粉溶液 2mL 2mL 2mL

37℃水浴 5分鐘

碘液 2滴 2滴 2滴

實驗預測 變藍 不變藍 變藍

實驗現象 變藍 不變藍 不變藍

請根據實驗過程和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過程中,溫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 37℃接近人體體溫,酶的活性最強 .

(2)實驗中第3支試管沒有出現預期現象,對於第3支試管不變藍的原因分析,除了考慮“唾液澱粉酶與溶液pH的關係”及“澱粉與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反應”這兩個因素外,還有可能的原因是 碘液與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反應 .

【考點】探究發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

【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這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因此在探究實驗中要得到可信的結論,一組對照實驗中變量只能是1個.因此對照組與實驗組相比,實驗變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

【解答】解:(1)其他條件相同時,37℃接近人體體溫,酶的活性最強.

(2)實驗中第3支試管沒有出現預期現象,對於第3支試管不變藍的原因分析,除了考慮“唾液澱粉酶與溶液pH的關係”及“澱粉與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反應”這兩個因素外,還有可能的原因是碘液與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反應.

故答案爲:(1)37℃接近人體體溫,酶的活性最強;

(2)碘液與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反應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

10.小科同學發現一個生活現象,道路兩旁的紅葉石楠春天長出紅色的嫩葉,到了夏天,這些紅色的葉片變成了綠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溫度高或光照強有關.於是,小科決定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他借鑑“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實驗.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組別 甲組 乙組

實驗材料 同種紅葉石楠多株 同種紅葉石楠多株

環境條件 陰暗、低溫 光照充足,適宜溫度

處理方法 裝甲、乙兩組植物栽種在各自實驗環境中一段時間

(1)交流評價:學習小組同學對該實驗方案討論後認爲,因爲實驗選材和環境條件設置沒有控制好變量,該方案並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請你對該實驗方案進行改進:

①對實驗材料選擇的改進是 同一株紅葉石楠部分葉片

②甲組的環境條件應重新設置爲 陰暗、適宜的溫度

(2)實驗預期:假如光照對葉片變綠確實有影響,預期的實驗現象是 甲組不變綠,乙組變綠 .

【考點】探究影響葉綠素形成的環境因素.

【分析】在探究實驗時,要擬定探究計劃、列出所需要的材料與用具、選出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對照實驗是唯一變量實驗.

【解答】解:(1)①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爲保證變量唯一,試驗中的材料應該是同一株紅葉石楠部分葉片.②該試驗是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變量是光照,所以甲組的環境條件應重新設置爲陰暗、適宜的溫度.

(2)試驗現象:甲組不變綠,乙組變綠.

故答案爲:(1)①同一株紅葉石楠部分葉片;

②陰暗、適宜的溫度;

(2)甲組不變綠,乙組變綠

四、解答題

11.某草原生態系統(如圖甲),生活着食草昆蟲、青蛙、蛇、蜘蛛、吃蟲的鳥、貓頭鷹等生物,請根據圖示相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最短的一條食物鏈 草→鼠→貓頭鷹 .

(2)在短時間內,該生態系統中的蛇被人爲大量減少,隨後青蛙數量發生如圖乙所示的變化.圖乙中青蛙數量變化的整個過程中,可以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自動調節能力 .

(3)科研人員對該生態系統某條食物鏈“Ⅰ→Ⅱ→Ⅲ→Ⅳ”中的四種生物一年內輸入的能量進行檢測,結果如下:

種羣 Ⅰ Ⅱ Ⅲ Ⅳ

能量相對值 226.50 12.80 3.56 0.48

(4)僅根據如表你可以得出該生態系統的一個特點是 能量是沿着食物鏈傳遞並且逐級遞減的 .

【考點】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流動;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分析】(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2)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

(3)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解答】解:(1)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這些食物鏈相互關聯,就形成了食物網;該食物網中共有6條食物鏈,分別是:草→鼠→貓頭鷹;草→鼠→蛇→貓頭鷹;草→食草昆蟲→吃蟲的鳥→貓頭鷹;草→食草昆蟲→蜘蛛→吃蟲的鳥→貓頭鷹;草→食草昆蟲→蜘蛛→青蛙→蛇→貓頭鷹;草→食草昆蟲→青蛙→蛇→貓頭鷹;其中最短的一條是:草→鼠→貓頭鷹.

(2)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有着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若人們大量捕捉蛇,青蛙會由於失去天敵而大量增加,導致食草昆蟲減少,進而控制青蛙的數量.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4)據表中數據可見: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鏈傳遞並且逐級遞減的.

故答案爲:(1)草→鼠→貓頭鷹;

(2)自動調節能力;

(4)能量是沿着食物鏈傳遞並且逐級遞減的

12.取A、B兩個密閉的玻璃鐘罩,在A、B鐘罩內分別放入完全相同的蠟燭,且在B鐘罩內再放入一盆植物,將兩個鐘罩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同時點燃鐘罩內的蠟燭(如圖),結果發現B鐘罩內的蠟燭比A鐘罩內的蠟燭燃燒時間長得多,請用所學知識加以解釋.

【考點】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着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

(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解答】解:A容器中蠟燭很快熄滅的,原因是小白鼠通過呼吸作用將容器內的氧氣很快消耗乾淨,放出二氧化碳,因此缺少氧而無法燃燒;而B容器中蠟燭比A容器中蠟燭燃燒時間長,原因是此裝置置於陽光下,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而蠟燭呼吸需要氧氣,所以蠟燭在一段較長時間內繼續燃燒,植物不會死亡.

故答案爲:可燃物的燃燒需要充足的氧氣,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鐘罩內氧氣濃度的變化是蠟燭能否繼續燃燒的原因,氧氣充足時蠟燭繼續燃燒,氧氣不足蠟燭熄滅.在A鐘罩內隨着氧氣濃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蠟燭很快熄滅;在B鐘罩內蠟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成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被吸收,且光照充足時光合作用強於呼吸作用,所以能爲蠟燭燃燒補充氧氣,所以鐘罩內的蠟燭燃燒時間比A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