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爲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約852年)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其詩繼承了盛唐許多優點,溶前賢闊大僕茂的精神,創與之個性相適應的新風格。在晚唐詩歌綺麗的傾向中,顯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語言明麗雋永,豪邁爽朗,獨具風格。在晚唐的詠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爲“老杜”,稱杜牧爲“小杜”。

2.出示圖,揭題、解題 :詩題是什麼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麼呢?咱們一起來學習研究。

三、學習詩文

1.初讀古詩,以不同形式朗讀,讀準字音,初步感知詩句內容。(1)學生自由讀、同桌讀、分組讀,交流讀不準的地方,注意:“斜”的讀音在教學時應讀“xié”。

(2)指名讀、齊讀、範讀等,初步瞭解古詩內容。

2.小組討論,主動探究,理解詩句。(教師巡視指導)

(1)小組討論,抓住關鍵詞“坐”、“於”、“霜”、“寒”、“斜”等詞語,用、查找資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讀懂了什麼,不懂的小組內共同解決。

3.總結學習情況,師生共同交流。

(1)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彙報,交流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問題全班共同交流討論。

師重點指出:“坐”意思是“因爲”,“於”意思是“比”,

“徑”意思是“小路”;“白雲生處”意思是“飄浮白雲的地方”。

(3)學生根據詞義大致說說詩的意思。

大意:

深秋季節,山上有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

在山林深處白雲飄浮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我停下車子不走,是因爲我喜愛這深秋時節楓樹林的晚景,要盡情觀賞。

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春天的鮮花還要紅豔。

4.想像畫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寫的是深秋季節的景色,除了火紅的楓樹林,詩人還寫了哪些景物?你覺得怎樣?

(詩人筆下除了寫楓林外,還寫了寒山、石徑、白雲,這四種景物構成了一幅秋色圖,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

閉上眼睛想像一番,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

火紅的楓葉,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這其中包含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呢?)

四、指導背誦

1.指導誦讀

要讀出節奏美,看圖中景物感悟讀。(以古箏配樂最好)

2.指名試背。

五、識字寫字

教師指導書寫漢字:“徑、霜”

作業設計:

1.創意寫詩。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悽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讚美之情。想做小杜嗎?自己試着寫一寫秋季的校園。

2.課後自行閱讀杜牧的詩文。如:《泊秦淮》《秋夕》《清明》

板書設計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

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繫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重難點:

1、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2、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梅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於衆花報春,寒氣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歷來都是詩人們吟誦的對象。這節課,我們讀的就是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

補充板書:墨

2、瞭解詩人

說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經學過的課文《少年王冕》中我們就認識他了,誰可以向我們大家介紹介紹?

(出示:王冕,字元章,號竹齋,元代著名畫家、詩人。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爲“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別號“梅花屋主”。)

3、如此愛梅的王冕,一生畫過許多幅墨梅,他不僅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詩,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就是王冕爲這幅墨梅畫所提的詩

4、解題

看着這幅畫,想想詩題“墨梅”是什麼意思?(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小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幅畫,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

1、出示古詩,自讀

我們知道,古人寫詩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請同

學們試着準確而有節奏地來讀這首詩。

2、自由練習,再指讀,齊讀。

三、解釋古詩

1、同學們能把古詩讀得有節奏、有韻味,真棒!現在請你聯繫古詩,想想、說說王冕筆下的這株梅花究竟有什麼特點呢?

生交流,出示:生長地點 —— 洗硯池頭

形 態 —— 個個花開

顏 色 —— 淡墨痕

氣 味 —— 清氣

交流提問:

(1)王冕爲什麼要強調“吾家”呢? (驕傲自豪)

生讀詩句

(2)出示墨梅圖

這淡淡的墨梅又給了你怎樣的感覺?(素潔、淡雅、不俗氣)

(2)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

(3)請大家閉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個深呼吸,聞到那香氣了嗎?

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裏,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誇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2、這是一株什麼樣的梅花呢?

板書:(素潔淡雅、高潔不俗、不要稱讚、不計名利)

現在你可以聯繫古詩的內容,嘗試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說這是一株什麼樣的梅花嗎? (生說詩意)

3、同學們真是了不起,在不知不覺中都已經能把整首古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了,而且還爲我們大家解釋了古詩中的一些字詞。但是老師覺得有兩個詞是值得提出來和大家重點說說的,出示“流”“滿乾坤”

流:流溢 滿:瀰漫

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4、自己試着聯繫詩句,說說你眼前的這株梅花。

5、齊讀古詩

讓我們一起邊讀古詩邊想象這株“色淡氣清”的梅花。

四、借物喻人、託物言志

1、同學們,王冕之所以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爲了表現梅花的色談氣清嗎?曾經有人用這樣的一句話來稱讚王冕:(出示)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聯繫你預習時查找的資料,也可是藉助老師提供的資料,同桌討論討論。

色淡——清雅高潔

氣清——淡泊清高、不計名利

2、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

3、讀着王冕的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王冕寫梅花色淡氣清,不在意別人的誇耀,更不需要別人的奉承。其實是在寫自己品行高潔,不計名利)

4、王冕爲何如此喜歡梅花呢?爲何種梅三千株,還自稱爲“梅花屋主”?學了這首詩,你知道原因了嗎?

(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樣)

小結:對呀!(板書)王冕已與墨梅融爲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這首詩表面是在寫墨梅,其實講述的是詩人自己的志趣,志向。想想我們之前學習的《石灰吟》也是如此,像這一類的古詩就是就是“託物言志”。

小結:一朵朵色淡氣清的梅花在詩人的筆下凝成的是一個個清雅高潔、淡泊清高、不計名利的人,我們喜歡梅花,就要學習梅花,像墨梅一樣只流清氣滿乾坤!讓我們記住“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最後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29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着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難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着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誰願意把你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2.同學們背誦的這些古詩,有的描寫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等,而今天我們學的這兩首古詩卻取材於民間神話傳說。

3.板書課題,理解“乞巧”。

a.認讀“乞”,組詞:乞求、乞丐等。

b.聯繫課後資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讀正確、讀流利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認讀、組詞,與“宵”區別。(留給學生自己發現,爲《語文園地八》中的“我的發現”留下伏筆)

4.嘗試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再讀感悟,品味詩意

1.學生自讀自悟。

2.小組合作,根據課後資料袋和“牛郎織女”的故事來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吟誦詩句。

練說促背,趣味識記

1.教師激趣:一個節日中蘊含着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一首詩又取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同學們瞭解了神話故事,又學習了這首古詩,收穫一定不少,現在我們分成兩組,進行一個比賽,一組看掛圖講牛郎織女的故事,一組配樂背誦古詩,看誰故事講得好,古詩背得棒。□教學設計

2.小組練習。

3.進行比賽。

識字寫字

1.自主識字,仔細觀察怎樣寫好字。

2.教師範寫“乞、霄”,學生練寫。

拓展閱讀

閱讀《寒食》《元日》《清明》等以節日爲題的古詩。

第 二 課 時

複習導入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學生講關於嫦娥的故事。

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疑。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感悟詩。

a.可查字典理解字詞來理解詩句。

b.聯繫收集的資料和同步閱讀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來理解。

c.可小組合作,也可獨立自悟。

4.有感情朗讀詩。

a.生練讀。

b.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背詩比賽

1.練習背誦。

2.組內比賽。

3.各組隨機抽查比賽。

識寫生字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教師範寫“屏”。

拓展練習

同學們,如果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飛天的夢想,如今,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已實現了這個夢想。假如你乘坐飛船登上月球,見到廣寒宮、嫦娥,見到環形山等等,又會演繹出怎樣的富有現代特徵的神話故事呢?請用“廣寒宮、嫦娥、“神舟5號”飛船、運動會”等詞語編寫一個想象故事。

板書:

乞巧

乞—氣

宵—霄

課後反思

1、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

2、未有挖掘詩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真正讀出詩的神韻。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圖片、錄音朗誦、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傳說白居易16歲時自江南赴長安應試舉人,拿着自己的詩作去拜訪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了他的姓名,笑說:“長安米介正貴,在這裏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開白居易的詩作,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不由得讚歎道:“能做出這樣的詩語,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聲大振。這節語文課,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草》(板題)。這是從原詩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範讀課文,學生領會

師範讀古詩,生認真聽生字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把“枯”和“榮”分別貼在相應圖片的下面,並說出理由。

⑶ 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離離”。

⑷ 誰知道“歲”是什麼意思?

⑸ 指導朗讀。讀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

⑹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⑴ 你怎麼理解“燒不盡”、“吹又生”?

⑵ 指導朗讀,讀出野火的無情、野草的頑強。

4、配樂誦讀全詩:

個人讀;

評價讀;

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

(男女生比賽讀。)

五、指導書寫

1、認讀“枯、榮、燒”。

2、練習組詞,並用“光榮”造句。

3、觀察每個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4、講解、示範、指導。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你還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詩作

七、課堂總結

(略)。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插圖:

你看到了什麼,用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指名說),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當時看到這一情景又是怎麼說的吧!

(聽錄音誦讀全詩)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板題,生齊讀課題)

2、學習生字:

宿 徐

3、組詞:

宿: 住宿 宿舍 宿營

徐:請姓徐的同學(或認識姓徐的人的同學教大家識記這個字)

4、你知道課題是什麼意思嗎?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新市徐公店周圍景色如何?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小組討論交流)

⑶ 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同學們畫一畫再現新市徐公店吧!

(生畫畫)

⑷ 指導朗讀,生認真體會。

⑸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此時此刻,你眼前又呈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學生先說一說,再畫一畫,最後讀一讀詩句。)

4、配樂誦讀全詩,體會感情。

5、你能把古詩編成一個連貫而完整的小故事嗎?小組合作試一試。

6、背誦詩句。

四、指導書寫

1、認讀:

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

“宿、菜”是平舌音。“追”是翹舌音。

3、同桌互相練習組詞。

4、用“追逐”造句。

5、觀察每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6、師講解、示範、指導。

7、生描紅、臨摹。

五、課堂總結

(略)。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認識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着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藉助註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彙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 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第2課時: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目的:

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2、教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啓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詩題釋疑,重點爲:“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着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三、精讀理解

1、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2、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引導。

如:第一句詩。

①“憶”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

②詩人會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麼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③詩人爲什麼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從而理解“獨在異鄉爲異客”

④朗讀指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範讀→指名讀、評議)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幹什麼?(生齊讀三四行)有什麼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麼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麼想,怎麼說?

3、朗讀指導,並背誦。

①自由練讀

②配樂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拓展總結

1.今天就是中秋節,我們寄宿在學校,不能回家,就讓我們說一說對他們的思念吧!

學生暢所欲言。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板書設計:

9、古詩兩首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景物 思鄉之情 憶

人物 追憶童年 思念親人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識字、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寫幾句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述:小朋友們,春天到了,春風拂面,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古代詩人抒發自己對春天喜愛的古詩。

2.板書課題: 1、古詩兩首

二、揭示《春雨》

1.觀察圖:你們看到了什麼?見過雨嗎?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雨呢?春天的雨有什麼作用呢?

(大雨、暴雨、毛毛雨、雷雨等。這是一種自然現象,表現出來的形式很多。在民間諺語中,有“春雨貴如油”、“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樣的的說法。對於農田來講。春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能決定着一年的收成。)

2.介紹《春雨》:唐朝大詩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時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叫《春雨》。

簡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被後人稱爲“詩史”。《春雨》原題《春夜喜雨》課文節選了前四句。

3.看看題目:你們知道,詩中寫了什麼?

(雨下的季節和時間)(原題中感受到這個雨是好雨是及時雨,還可以感受到詩人對雨的喜愛之情)那詩人是怎樣寫的呢?春雨能帶來什麼呢?怎樣表達這種情感的呢?請同學們先聽老師讀這首詩。

三、精讀《春雨》

1.學生練習讀。指名讀,正音。

2.讀了這首詩,你覺得春天的雨怎樣?(春天的雨是好雨) 板書:好

3.這春雨好在哪兒?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呢?

①“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重點理解“知”。 時節:時令,季節。 當:正當,就在。 乃:就。

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

(這一句詩的意思是:這真是一場“好雨”,像知道什麼季節需要什麼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來了。因爲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說春雨是好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春雨知時節,適時、應時、及時。真是給人們帶來好處。)

爲什麼說春雨是好雨呢?

②“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

潛:與大雨、暴雨的嘩嘩啦啦不同,潛是悄然而至、無聲無息的,隨風而來。

潤物:滋潤萬物。

這句詩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間,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着春風輕輕地灑落,無聲地滋潤着萬物。春天花草樹木復甦了。成活了生長了,默默無私奉獻着自己

4.總結。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麼不是好雨呀!這兩句從聽覺上寫出了雨的悄然而至、無聲無息的默默奉獻。

5.指導朗讀、背誦。教師範讀,強調節奏。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齊讀。

6.總結:這首詩讚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着萬物,反映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7.拓展欣賞:原詩有八句,這裏節選的是其中的前四句,後面的又是怎麼寫是春雨的呢?請大家欣賞一下。多媒體課件示《春夜喜雨》。

8.補充閱讀《春雨的色彩》。

四、寫字指導。

五、作業

1.朗讀《春雨》,熟讀背誦。

2、 抄寫“春雨”、“時節”各兩遍。

第 二 課 時

一、複習

1.指名有感情地背誦《春雨》。

2.用自己的話說說《春雨》的詩意。

二、揭題

1.小朋友,春天已經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說一說,春天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播放課件)

2.想象春天的美景。說話練習

(春天來了,柳樹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從地下鑽了出來,鴨媽媽帶着可愛的鴨寶寶出來春遊了。)

(春天來了,燕子從南方飛來了,他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了祖國的山河美。青蛙醒了,看見周圍的小朋友正忙着種葵花,它趕忙跳出洞口捉蟲子去了。)

3、 過渡:草青了,樹綠了,花兒開了,鳥兒唱起了歡樂的歌……多麼誘人的春色,多麼美好的春光啊!古時候,詩人們爲此寫下了許多美妙的詩篇,《春曉》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4.解題。那麼,春曉的“曉”是什麼意思呢?請翻開字典查一查。春曉就是指什麼呢?(春天的早晨)

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簡介孟浩然。

三、自學古詩。

1.同學們,我知道大家都能背這首古詩,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它的意思。

2.今天我們學習這首古詩,就以同學們自學爲主。

3.請同學們開始自學,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和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討論一下,然後試着把詩句講下來。

4.學生自學古詩。

四、交流學習情況。

1.字詞理解。

曉:早晨,天剛剛亮。

啼:鳴叫。

覺:多音字,強調兩種讀音的組詞。理解意思:感覺、知道。

2.理解詩句的意思。

春天的睡眠格外香甜,不知不覺中已經天亮了,這時耳邊到處能聽到鳥兒啼叫的聲音,朦朧中記起昨天也也夜裏下雨聲和颳風的聲音,不知道又會有多少花瓣凋謝了,落到地上。

3.有感情地朗讀《春曉》,注意讀好停頓。

五、總結

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雨後的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惜春的真摯感情。

2.春天這樣美,有多少詩人曾經讚美過它呀!把你所知道的關於春天的詩朗誦給大家聽,好嗎?

學生吟誦有關春天的詩句。

六、作業。

課堂:背誦並默寫古詩。

課外:1、 說說兩首詩的意思。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請寫下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課前透視】

1、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明麗。

2、《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髮,極力表現草的頑強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動靜結合,人與景輝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3、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澱。

4、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對這兩首古詩也不太陌生,教師要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優勢,引導自讀自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二、對話平臺

1、自學:

⑴ 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⑵ 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2、感悟:

⑴ 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裏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⑵ 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

(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⑶ 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①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插圖,說說草長得怎麼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②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③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

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並讓學生說說草什麼時候是“枯”?什麼時候是“榮”?

④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

三、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爲什麼?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

配樂讀;

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四、背誦

1、情境背誦:

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麼聽不懂呢?怎麼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表演背誦,既訓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利於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五、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________,

一歲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風________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六、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

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課後反思】

教學過程中,環節之間不夠緊扣,有些拖沓。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關注不夠,忽略了學生對古詩文的感悟。教學設計應作些更改。教案可如上。

第二課時 一、對話平臺

1、回顧:

⑴ 背誦古詩〈草〉。

⑵ 引題,揭題,解題。今天我們還要再學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小詩:《宿新市徐公店》。

宿:住宿。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

二、自學

1、學生自由讀古詩《宿新市徐公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讀,相互幫助。

三、交流

1、檢查自學情況。

2、正音:

宿:sù

疏:shū

3、指名讀,男女生讀,競賽讀,齊讀。

4、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⑴ 自由讀,邊讀邊想:

課文描寫的暮春時節的哪些景物,如果我們要給這首小詩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圖,應該畫些什麼?

⑵ 交流:

(逐句逐句)根據學生髮言,相機作畫:

籬落疏疏一徑深:畫上籬笆,要稀疏些,還要畫上一條小路,要狹長。

樹落花頭未成陰:畫上樹,枝葉不是很茂密,樹下也要畫上樹葉。

兒童急走追黃蝶:畫上兒童,要在跑的,正在追趕黃色的蝴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還要畫上很多很多的菜花。

師:從這裏可以看出是什麼季節的景色,爲什麼?

(春季,油菜花。)

5、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麼心情?找不到時又是什麼心情?

(高興、喜悅,失望。)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

四、背誦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戰背;

齊背。

五、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和同學交流自己蒐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於春天的古詩。

3、蒐集在《國小生必背古詩詞》中寫春季的詩,並試着背下來。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裏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六、寫字

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複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伴教錦囊】

一、詞語解釋

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盡:完、全。

宿:投宿。

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

徑:小路。

尋:尋找。

二、相關鏈接

相傳《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的一首應考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

題目前一定要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

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閱讀在線

《春日》 《清明》

朱 熹 杜 牧

勝日尋芳泗水濱, 清明時節雨紛紛,

無邊光景一時新。 路上行人慾斷魂。

等閒識得東風面, 借問酒家何處有,

萬紫千紅總是春。 牧童遙指杏花村。

《詠柳》 《遊園不值》

賀知章 葉紹翁

碧玉妝成一樹高, 應憐屐齒印蒼苔,

萬條垂下綠絲絛。 小扣柴扉久不開。

不知細葉誰裁出? 春色滿園關不住,

二月春風似剪刀。 一枝紅杏出牆來。

【課後反思】

在教學《宿新市徐公店》時,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詩意時,改掉了第一教時有講無悟的方法,而是利用爲小詩作圖的機會,創設了一種情景,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然而然的理解詩意。這種方法一點也不生硬,效果還不錯。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能借助圖畫,想象古詩的場景。

3、感受古詩文學和意境的美,從中懂得求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同時能理解課文所表達的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求知的道理。

教學方法:熟讀成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課前蒐集有關朱熹和陸游的材料,相互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示兒》。請一個學生來背背,誰願意自信地站起來呢?

我佩服第一個敢於站起來的同學。對於第二首古詩的作者陸游,相信同學們已經有所瞭解。那麼下面誰願意來向同學們介紹一下這位偉大的詩人呢?(你真是一個會收集材料的學生)

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一首陸游所寫的詩。教師板書詩的題目:《冬夜讀書示子聿》,誰能來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呢?如果覺得有困難的同學,(冬天的一個晚上,陸游教他的小兒子怎樣讀書。)不知道“示”在此處的具體意思是什麼呢?(指示、訓示之意。)

二、猜一猜

同學們,你們看着這個課題時,你能猜出陸游會對他的兒子子聿說些什麼呢?

同學們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那麼下面我們就要來看看你與陸游是否是知已呢?

三、出示古詩,進行教學。

1、同學們打開書本128頁,先把這首古詩讀通。

2、請一個學生來彙報自己的朗讀情況。集體再讀詩歌。

3、同學們,我們要理解古詩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聯繫上下文來理解,通過熟讀課文理解)

同學們看來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老師爲大家提供了幾個詞語的意思,大家可根據友情提示呢,更好地理解古詩之意。

(始:才。終:畢竟。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躬行:親自實踐。)

同學們可以自己通過喜歡的方式來理解古詩,不懂的也可同桌之間互相討論。

4、同學們經過學習,相信詩句之意已經有所理解了。前面有猜對作者詩中所寫意思的同學請舉手,你剛纔猜對了哪一句?學生彙報。

結合學生說的過程中,導出第二句中:少與老相對。第四句中的:知與行相對。

同學們你看這團體的力量就是大,剛纔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咱們就把這首的意思也理解了。理解了詩意,相信同學們背起詩來更容易了。

5、請學生背誦,展示自己所得。背好了古詩,你們誰能說說陸游都告訴了他的兒子什麼道理呢?說到這裏,我不禁有個問題想向同學們請教:陸游是在告訴兒子,書上的知識無用呢?

四、自學《觀書有感》

同學們下面來我們再學習一關於學習方面的詩,同學們也可用上剛纔學習古詩的方法,來學習。出示古詩《觀書有感》

五、佈置作業

課外蒐集一句你最喜歡的名言、警句,作爲自己的座右銘,時刻勉勵自己勤奮讀書,長大有所作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這兩首古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天門山》主要寫所見,抒發了讚美之情;《體西林壁》側重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課時)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其中一首。

三、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熟讀、簡析、體情、自主學習。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古詩作爲我國悠久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同學們的喜歡。最近的課外時間你又背誦了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望天門山》,大家說可能怎樣來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歸納出臺下順序(如果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沒有這樣的練習,有可能總結不出來,教師可以進行引導):

3、解古詩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大體瞭解詩意;

(2)體會作者的感情;

(3)感情誦讀。

二、學習古詩。

第一步:

1、根據蒐集到的資料,談談你對作者李白的瞭解。

2、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組合作,利用字典、課後註釋和文中的插圖(投影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交流。

2、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麼?全班交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明白下面幾個重點的詞語的意思:天門、楚江、中斷(中間斷開)、開(通)、至此回(在這裏拐彎),通過理解這些重點的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意圖:運用小組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直解決。

4、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畫面簡單畫出來,在交流時結合畫面敘述。(建議教師在交流中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強求學生敘述得太一致,將大概詩意敘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剛纔,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首詩歌所描寫的雄偉的景象,體會了作者的讚美之情,讓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先自由讀,再請學生讀給全班同學聽。

2、背誦這首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三、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蒐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意圖:將課前的蒐集與課內的相結合,拓寬學生的閱讀範圍,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望天門山》,誰來背誦一下?先個人背誦,再集體背誦。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誦給大家聽。

3、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另一位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意圖: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情況,給學生一個展示背誦蒐集到的古詩的機會,體會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學古詩,明白大意。

1、自由朗讀古詩,然後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以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小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課後註釋、課文插圖來理解這首詩歌。)

2、請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以下幾項內容:

(1)對作者蘇軾的瞭解:

(2)對題目的理解;

(3)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題(書寫)、西林、壁(牆壁)、橫看(從下面看)、緣(因爲);

(4)對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裝的理解完全一致,大體把握詩意即可。)

[意圖:由於這首詩的詞句比較易懂,教師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學生自主學習,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學生間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意思。]

3、大家對這首詩歌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估計學生可能會問:爲什麼作者在這座山中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以用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古詩的意思。)

4、出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畫面,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然後再解決疑問。[意圖:這首詩的後兩句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電教手段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很直觀地弄明白。]

三、體會詩境,感悟道理。

1、剛纔大家通過自學。明白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邊聽老師誦讀這首詩,一邊閉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教師配樂誦讀,學生想象。

2、交流,估計學生可能想象到廬山雄偉的景象,比如連綿不斷、高低起伏的山峯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有創意的想象。

3、討論,然後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2)從《題西林壁》一詩中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意圖: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比較淺顯地感悟這首詩中蘊含的道理,在討論中明白這首詩蘊含的道理,受到啓發。]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蒐集的蘇軾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教學小結:

這兩首古詩或繪畫或悟理意境深遠,是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詩篇,課後我們通過背誦來更好的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教學要求:

瞭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瞭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

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四句弔古:

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託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遊,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寫景:

淡雲、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麼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四句抒情:

身處這宜人春色裏,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爲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閒貪玩呢?

指導反覆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

2、理解詩意。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4、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揭題。

2、讀題。

3、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4、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3、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三、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爲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

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

(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四、體會詩境

1、你認爲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爲什麼?

3、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爲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五、藉助詩境,訓練說寫

1、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

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

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爲單位,集體合作爲這段

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3、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

4、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腳本。

六、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1、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2、《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說說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3、蒐集並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 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爲什麼寫這首詩。(因爲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捨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麼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 元二:王維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題目讀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註,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雲間)

浥:溼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溼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麼?感受到什麼?(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

們依依不捨)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麼?(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複習誦讀方法。

師:剛纔我們學習了古詩,瞭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麼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彙報:哪個小組願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三、練習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 有興趣的下課後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課外拓展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裏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五、總結

一首簡短的古詩, 往往包含着詩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學們課後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覆誦讀,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來一們小朋友,一起先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吧。

放錄音:嗨,我是古詩博士,非常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在學習之前,我想和你們進行一場背詩比賽。

小博士要求:

? ? ? 1、任意背一首詩,開火車背。

2、別人背過的不能得復背。

教師小結背詩比賽:同學們表現很棒,教師也想背了,想不想聽呢?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背古詩,請同學評價後,讓學生自讀《春曉》、《村居》。

2、師:這兩首古詩的題目分別是,。指名讀,區分“春、村”的讀音。

3、出示生字。

a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一讀。

b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c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d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4、鞏固識諮。

5、比賽背。

二、鞏固生字。

1、出示詞語(指讀、搶讀、同桌互讀)

2、比賽: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別發給四個小組,讓小組合作,按詩句的順序擺一擺。

三、寫字。

逐一指導書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對話平臺

一、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二、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裏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

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麼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並讓學生說說草什麼時候是枯?什麼時候是榮?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

三、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爲什麼?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四、背誦

1、情境背誦:

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麼聽不懂呢?怎麼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表演背誦,既訓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利於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五、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一歲一____。野火______,春風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飛入無處尋____。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六、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

木: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裏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穫。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麼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麼心情?

(高興、喜悅)

找不到時又是什麼心情?

(失望)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

3、競賽讀:

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好在哪裏?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詩歌語言凝練,富於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於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語感。

五、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背、齊背。

六、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爲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給學生提供二度創作的題材,不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學交流自己蒐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於春天的古詩。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裏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複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

在自認爲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

根據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學會評價 ,在互相學習、借鑑、欣賞同進步。

〖詞語解釋

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盡:完、全。

宿:投宿。

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

徑:小路。

尋:尋找。

〖相關鏈接

相傳《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的一首應考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一定要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閱讀在線

《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遊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計理念】

1、感受詩的韻律美,培養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爲本,熟讀成誦。

【教學難、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感情。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1、課文朗讀磁帶、古箏樂曲。

2、學生蒐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3、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並書寫“促、深”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本詩,並能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舊引新,激趣導入

1、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還記得我們學習過哪些寫秋天的詩?

(引導學生回憶蘇軾的《贈劉景文》、杜牧的《山行》、李白的《靜夜思》。)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秋天的古詩?

2、教師引述:

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麼嗎?板書課題,理解“書”的意思。

從以前所學的古詩入手,讓學生對古詩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二、朗讀古詩,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把握字音:

放聲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

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由讀:

⑴ 引導學生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⑶ 課堂交流:

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問題,教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聽課文朗讀磁帶:

⑴ 邊聽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⑵ 指名描述畫面,其他同學說說是詩中的哪一句,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⑶ 再聽錄音,體會情感:

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⑴ 把握詩的節奏。

⑵ 教師範讀、領讀。(配古箏樂曲。)

⑶ 學生自由讀、齊讀、小組競賽讀、個人表演讀。(配古箏樂曲。)

⑷ 背誦古詩。

各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詩句的意境中。

三、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學生觀察範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四、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2、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能把這首詩畫成一幅畫嗎?

鍛鍊學生收集信息,積累語言,並培養他們的想象、繪畫的綜合能力。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並書寫“憶、異、逢”等8個生字。

2、通過反覆吟誦至背誦,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1、複習《夜書所見》:

⑴ 全班背誦、男女比賽背誦。

⑵ 誰來表演一下詩人葉紹翁,吟一吟這首詩。

2、教師表演:

我是唐代詩人王維,今年17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今天是9月9日──重陽佳節,我卻一個人孤孤單單地漂泊在外,真想念我的親人啊!

教師吟誦:“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同學們,你們喜歡這首詩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寫下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理解“憶”的意思。

在這裏,教師不僅是一名傳授知識的學者,更是一名演員。通過教師形象的表演,激發學生學習和表演的慾望,並初步感知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自主學習,深入體會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可輕聲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作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⑴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學習,用、看註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並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 交流學習收穫。

(提示:詩句的意思,詩人表達的情感。)

⑶ 你認爲哪句寫得好?或哪個字用得特別好,爲什麼?

⑷ 質疑:

有什麼不懂之處?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⑸ 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以學生爲主導,尊重學生的學習和感受。

三、趣味活動

1、詩句連對:

老師說詩句的意思,學生背相應的詩句。

2、情境練背:

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表演背誦。

四、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書寫生字。

五、拓展活動

推薦相關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泊船瓜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並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誇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麼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麼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繫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爲哪一句還可以怎麼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麼來送別朋友?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麼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麼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爲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板書設計】

贈汪倫

李白 深情厚誼 汪倫

踏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