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生物複習資料易錯易混點

大學聯考生物是大學聯考理綜的其中一門學科,生物的複習應該要注意總結一些易錯易混的知識點,在考場上就不要犯錯。下面的這些大學聯考生物複習易混易錯知識點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哦!

大學聯考生物複習資料易錯易混點

  大學聯考生物複習易混易錯知識點

對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認識不到位

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是C,主要元素是C、H、O、N、S、P, 含量較多的元素主要是C、H、O、N。細胞鮮重最多的元素是O, 其次是C、H、N,而在乾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其次是O、N、H。

元素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組成多種多樣的化合物:S是蛋白質的組成元素之一,Mg是葉綠素的組成元素之一,Fe是血紅蛋白的組成元素之一,N、P是構成DNA、RNA、ATP、[H](NADPH)等物質的重要元素等。

許多元素能夠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果植物缺少B元素,植物的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就不能正常進行,植物就會“華而不實”;人體缺I元素,不能正常合成甲狀腺激素,易患“大脖子病”;哺乳動物血鈣過低或過高,或機體出現抽搐或肌無力等現象。

不能熟練掌握蛋白質的結構、功能

有關蛋白質或氨基酸方面的計算類型比較多,掌握蛋白質分子結構和一些規律性東西是快速準確計算的關鍵,具體歸納如下:

①肽鍵數=失去的水分子數

②若蛋白質是一條鏈,則有:肽鍵數(失水數)=氨基酸數-1

③若蛋白質是由多條鏈組成則有:肽鍵數(失水數)=氨基酸數-肽鏈數

④若蛋白質是一個環狀結構,則有:肽鍵數=失水數=氨基酸數

⑤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相對分子質量總和-失去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總和(有時也要考慮因其他化學鍵的形成而導致相對分子質量的減少,如形成二硫鍵時)。

⑥蛋白質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數=肽鏈數

⑦基因的表達過程中,DNA中的鹼基數:RNA中的鹼基數: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數=6:3:1。

對細胞週期概念的實質理解不清楚

一個細胞週期包括間期和分裂期,間期在前,分裂期在後;二是不理解圖中不同線段長短或扇形圖面積大小所隱含的生物學含義。線段長與短、扇形圖面積大小分別表示細胞分裂週期中的`間期和分裂期,間期主要完成DNA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該時期沒有染色體出現,分裂期主要完成遺傳物質的均分。

理解細胞週期概念時應明確三點:

①只有連續分裂的細胞才具有周期性;

②分清細胞週期的起點和終點;

③理解細胞週期中的分裂間期與分裂期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各期在時間、數量等方面的關聯性。

其生物學模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線段描述、表格數據描述、座標圖描述、圓形圖描述等。

說明:選擇觀察細胞週期的材料時最好分裂期較長且整個細胞週期較短的物種。因爲各時期的持續時間長短與顯微鏡視野中相應時期的細胞數目成正相關,所以是分裂期相對越長的細胞,越容易觀察各期的染色體行爲的變化規律。

計算DNA結構中的鹼基問題時易出錯

鹼基互補配對原則是核酸中鹼基數量計算的基礎。根據該原則,可推知以下多條用於鹼基計算的規律。

在雙鏈DNA分子中,互補鹼基兩兩相等,即A=T,C=G;且A+G=C+T,即嘌呤鹼基總數等於嘧啶鹼基總數。

在雙鏈DNA分子中,互補的兩鹼基之和(如A+T或C+G)佔全部鹼基的比等於其任何一條單鏈中該種鹼基比例的比值,且等於其轉錄形成的mRNA中該種比例的比值。

DNA分子一條鏈中(A+G)/(C+T)的比值的倒數等於其互補鏈中該種鹼基的比值。

DNA分子一條鏈中(A+T)/(C+G)的比值等於其互補鏈和整個DNA分子中該種比例的比值。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其互補配對的鹼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值不同。

  大學聯考生物複習高頻考點

1.基因重組只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體、病毒、細菌等不能基因重組)

2.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種鹼基,8種核苷酸。

3.雙縮脲試劑不能檢測蛋白酶活性,因爲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質。

4.高血糖症≠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驗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試劑檢驗。因血液是紅色。

5.洋蔥表皮細胞不能進行有絲分裂,必須是連續分裂的細胞纔有細胞週期。

6.細胞克隆就是細胞培養,利用細胞增殖的原理。

7.細胞板≠赤道板。細胞板是植物細胞分裂後期由高爾基體形成,赤道板不是細胞結構。

8.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加快屬於體液調節。

9.注射血清治療患者不屬於二次免疫(抗原+記憶細胞纔是),血清中的抗體是多種抗體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會收縮,不屬於反射,反射必須經過完整的反射弧,判斷興奮傳導方向有突觸或神經節。

  大學聯考生物複習微生物知識點

1、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細菌和藍藻

【解析】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爲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細菌和藍藻這兩大類;放線菌、支原體和衣原體也屬於原核生物。原核細胞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2、細菌“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擬核等部分構成

【解析】細菌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擬核等部分構成,即一般細菌都有以上四部分。除了上述基本結構以外,有些細菌還具有特殊的結構,如莢膜、芽胞、鞭毛、菌毛和性菌毛等。

3、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由糖類與蛋白質結合而成的化合物

【解析】細菌細胞壁是位於細胞最外的一層厚實、堅韌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構成,肽聚糖即是由糖類與蛋白質結合而成的化合物。除肽聚糖外,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細胞壁含有特殊的成分——磷壁酸,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細胞壁含有特殊的成分——脂多糖。

4、放線菌是“主要”的抗生素產生菌

【解析】目前世界上已經發現的2000多種抗生素中,大約有56%是由放線菌產生的,如鏈黴素、土黴素、四環素、慶大黴素等都是由放線菌產生的。而像青黴素是由青黴菌產生的具有抑制或殺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學物質,它是最早發現並使用的一種抗生素。由於不同種類的抗生素的化學成分不一,因此它們對微生物的作用機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質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則抑制細胞壁的合成。

5、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衣殼兩部分組成

【解析】病毒都有核衣殼結構,即都有核酸和衣殼兩部分,病毒核衣殼具有保護病毒核酸,決定病毒抗原特異性等功能。衣殼粒的排列方式不同,使病毒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少數病毒的核衣殼外面還有一層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如流感病毒,病毒表面有10~12納米的密集釘狀物或纖突覆蓋。

6、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生長因子“主要”包括維生素、氨基酸和鹼基

【解析】生長因子是微生物生長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一般是酶、核酸的組成部分。指廣義上,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生長因子主要包括維生素、氨基酸和鹼基。此外,固醇、卟啉及其衍生物、胺類、C4 ~C6 的分枝或直鏈脂肪酸等也是生長因子。而狹義上的生長因子一般僅指維生素。微生物與生長因子間的關係,可以將它們分爲生長因子自養型微生物、生長因子異養型微生物和生長因子過量合成微生物。生長因子自養型微生物能夠自行合成所需的生長因子,因此不需要從外界補充生長因子,多數真菌、放線菌和一些細菌屬於這種類型。生長因子異養型微生物必須補充外源生長因子才能生長,如乳酸桿菌需要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鹼基;又如腸膜狀明串珠菌需要補充10種維生素、19種氨基酸、3種嘌呤以及尿嘧啶。生長因子過量合成微生物能夠合成大量維生素等,可用做維生素等的生產菌,如橄欖鏈黴菌、灰色鏈黴菌可用作爲維生素B12 的生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