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滴水穿石的啓示爲主題的國小語文教案

教學說明

以滴水穿石的啓示爲主題的國小語文教案

〔解題〕

“滴水穿石的啓示”是一個偏正詞組。中心詞是“啓示”。“啓示”是受某種事物的觸發,引起聯想或有所領悟。本文用《滴水穿石的啓示》作題目,表明本文是議論文,人們引起的聯想或領悟是由滴水穿石現象引起的。“滴水穿石”,即水滴經久不息地滴落在堅硬的石頭上,最終把石頭穿透。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現象。本文介紹這種現象,並列舉事例,論證這個現象給人們的啓示,即做事應該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美好的理想。

〔結構分析〕

本文的結構是提出論點———擺出事例進行論證———得出結論。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提出論點。文章從安徽廣德太極洞內的滴水穿石現象,引出本文論點: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會使事業成功。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擺出事例進行論證。文章採用例證法論證本文論點,例舉了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3位中外名人的故事,論證本文論點的正確性。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得出結論。由分析天上雨水不能穿石的原因入手,從反面證明論點正確。進而歸納出本文的結論,迴應了開頭。

〔語意理解〕

“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終於滴穿了這塊石頭,使之成爲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這句說明太極洞中石頭上圓洞的形成原因。“鍥而不捨”,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日雕月琢”,每日每月都在雕琢,比喻長時間不間斷地做一件事情。“鍥而不捨”和“日雕月琢”是滴水穿石的原因。水滴中含有一定的化學元素,滴落石面,能引起些微化學反應,再加上重力的衝撞,日久天長,就可能使石頭出現圓坑或圓洞。“太極洞”,指安徽廣德的`太極洞,是道家修煉的場所。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所以能把石頭滴穿。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這句講的是滴水穿石現象給人們的啓示,點明瞭課題,也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能做成任何事情。第1句分析滴水穿石的原因:第一要目標專一,就是關注一個目標,不分散注意力,這樣獲取成功的機率就大。這是從目標選擇策略上講的。第二,持之以恆,就是長久地堅持下去,有毅力,有恆心。這樣,“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個勁兒地堅持做下去,一定能贏得勝利。這是從工作態度與人的品格上講的。第2句是反問句,指出滴水穿石啓示了人們,只有具備滴水穿石精神,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這個反問句是對前面三個事例的總結,指出,全世界一切成功人士,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古今中外”,指包括一切時間,一切空間。“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滴穿”指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工作過程。“頑石”,堅硬的石頭,這裏比喻艱苦的工作或事業,許多工作或事業都十分有難度,不是輕而易舉能幹好的,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與代價。要獲取工作的成效與事業的成功,就必須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前文例舉愛迪生的事例中,提到“孜孜不倦”和“專利”。“孜孜不倦”,形容勤勉,不知疲倦。“專利”,法律保障創造發明者在一定時期內由於創造發明而獨自享有的利益。在例舉齊白石的事例中,提到“揮毫”“條幅”和“爐火純青”。“揮毫”指用毛筆寫字或畫畫。動物身上細長而尖的毛叫“毫”,毛筆是用“毫”做成的,人們便用“毫”指代毛筆。“條幅”,指直掛的長條的字畫,單幅的叫單條,成組的叫屏條。“爐火純青”,相傳道家煉丹,到爐子裏的火發出純青色的火焰的時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學問、技術或事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地步。

〔寫作特點〕

論證過程嚴密。

作爲議論文,講究分析與論證。本文儘量減少理論分析,而強化事例論證,即採用了例證法。開頭用事例引出論點,中間舉3個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印證論點的正確性。在歸納結論前,又引反面事例,從另一角度論證論點。這樣,正面論,反面論,“事實勝於雄辯”,論點就在大量事實印證下牢牢地立了起來,讓人信服。作者之所以採用例證法,主要考慮讀者的特殊性。本文是寫給兒童讀的。少年兒童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抽象思維不強。採用例證法,兒童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觀點。

本文例證很周密、嚴謹,舉的3個名人事例都很典型。李時珍是中國明代醫藥學家,愛迪生是美國19世紀大發明家,這兩位是歷史上的傑出人才,應“古今中外”中的“古”;齊白石是我國現代書畫家,應“古今中外”中的“今”;李時珍與齊白石是我國的名人,應“古今中外”中的“中”;愛迪生是美國的名人,應“古今中外”中的“外”。3個名人中有醫藥學家、、發明家、書畫家,概指各項事業。文章用這些事例說明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傑出人士都憑“滴水穿石精神”而獲成功,進而證明了論點。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做事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的道理。

2.準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滴水穿石”現象給人們的啓示。

2.學習從一件事物談起進而引發出更深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閱讀建議〕

建議採取“以讀爲主”“質疑探究”“自主合作”的方法進行閱讀。

1.由實驗演示導入新課,讓學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深刻含義,引出本課課題。

2.初讀課文。

檢查學生生字、詞的預習狀況和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並且理清文章層次。

課文先以自然現象爲切入點,再舉例論證“滴水穿石”給人們的啓示,最後寫作者要說明的道理。

3.以讀爲主線,感知、感受、感悟課文內容。

⑴學習第1、2自然段時,要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要抓住重點詞語“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等詞語體會滴水能滴穿石頭的原因。

⑵學習第3自然段時,教師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名人事蹟進行精讀,從名人的事蹟中去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

⑶學習第4自然段時,可讓學生先畫出中心句,再用聯繫實際談感受的方法理解“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4.合作討論。

討論題:“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啓示究竟是什麼呢?

組織全班學生交流,圍繞“滴水穿石”的啓示談出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儘量用豐富的詞語和相關的名言警句把自己的感受說深刻。

5.質疑探究。

質疑:如果將課文中的中心句改成“目標專一,持之以恆”行不行,讓學生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引導學生自己質疑與原句的區別。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

6.擴展延伸。

課外採訪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從他們身上發現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事例,然後寫一篇報道,說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7.識字“鍥、琢、孜、熾”都是左窄右寬結構,“廢”是半包圍,“廣”旁不可多兩點。

8.推薦作業

圍繞課文主題蒐集一個名人的事例,並附上名人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