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虹口區高三語文模擬試卷題目及答案

大學聯考複習強調不斷的重複,要想語文考的好可以多做一些模擬試卷,以下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2018屆虹口區高三語文模擬試卷,希望能幫到你。

2018屆虹口區高三語文模擬試卷題目及答案

  2018屆虹口區高三語文模擬試卷題目

一 閱讀 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8分)

開放的恐懼

①如果說有一種恐懼來自開放,那麼我們很容易把它看作是保守分子的反應。對開放的恐懼顯然是極端無自信的虛弱表現,但是,我在這裏竭力要表達的恐懼是另外一層含義:即力主開放者在開放來臨之後的恐懼,就像一個自由鬥士所爭取來的自由,反而使他陷於新的困惑與痛苦中。人是常常爲自己招來魔鬼的,關於這點我們從兒童故事裏就已知道了。一個整天關在屋子裏的孩子老是想到森林裏去採蘑菇,到河裏去游泳,後來他偷偷地來到森林與河邊,卻遭遇了狼和水妖。結果,這個孩子就回到家,在寫着狼的故事和水妖的故事的童話裏安全地幻想,他再不願真的碰見它們了。

②開放的恐懼是一種沒有託辭的恐懼。在封閉的文化環境中,人們可以爲自己的無能進行辯解,他可以把一切歸咎於外在的禁錮,個人就不承擔什麼責任了。但是開放卻讓這種推託顯得滑稽,因爲,你的無能只是你的無能所致,除此你沒別的理由,你的一切弱點不是暴露無遺了嗎?

③開放的恐懼是一種參照系太多的恐懼。在單一的社會中,人們會很方便地找到現成的原則、方式和楷模,在某種強制和規定之下,他們的個人能動幾乎不起什麼作用。他們生活得太一致太統一,可是這不是他們的願望,這絕對不是他們的事。但是開放卻把人們趕到一個豐富多樣的世界中間,讓他們面對五花八門的事物無所適從。人們開始有了很高的慾望,不過這慾望並非是容易滿足的,於是他們反而有了受挫感,這受挫感又是不能歸咎於外部的。

④開放的恐懼又是一種無人響應的恐懼。在取向統一的社會裏,見解是有普遍性的,對普遍見解的不滿也是普遍的——專斷和反專斷,一種聲音和反對一種聲音,都構成了這個社會思想衝突的兩極,這兩極都會有相當的響應者。開放社會卻完全不同,它是一個多極的世界,多極的世界就是一個分層世界,一個社團世界,一個圈子世界,一個俱樂部世界,一個個人世界。在這樣的世界裏,除了極少數重大問題,絕大多數的事物和見解只和一部分人發生關係,甚至,只和自己發生關係。這樣,你若不能引起人們響應,你的聲音被其他聲音淹沒掉,也只是你自己的事,你根本怨不了誰。

⑤開放的恐懼歸根到底是自由的恐懼,正是自由把人置於一個沒有依賴也沒退路的世界當中,由人自己把自己帶向未來。我們不妨想一下,在這種孤境裏我們能戰勝恐懼嗎?

⑥但是恐懼恰好是開放社會和自由人的基本特徵,恐懼考驗我們是否有資格生存在開放社會,是否有資格成爲一個自由人。我們將適應這種不找託辭的生活方式,我們將 ⑴ ,我們將 (2) ,最後,我們將在自由選擇中勇敢承擔自己的責任。

⑦沒有恐懼的人不配爲人。在迎接開放的同時我們也迎接了魔鬼——恐懼。這個現代的梅菲斯特①把我們帶出了伊甸園,我們看到陽光的時候也看到了黑暗。從今往後,恐懼將伴隨着我們的自由的一生。我們不能像那個孩子,僅通過書本來做自由之夢。

【注】①梅菲斯特:歌德《浮士德》中魔鬼的名字(Mephisto)。

1.第①段中用孩子的故事要闡述的現象是 。(2分)

2.第③段中的“參照系”是指 。(2分)

3.分析第④段破折號在文中的作用。(2分)

4.關於文意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所說恐懼是開放者面對開放而產生的新的困惑與痛苦。

B.開放讓人無法推託個人的責任從而暴露自己的弱點與無能。

C.慾望讓人無所適從,是因爲開放讓個人的能動起不了作用。

D.多極社會造就見解多元存在與無人呼應,形成了人的孤境。

5.根據②段的內容,完成第⑥段空格處填寫,要求上下呼應、語義連貫。(4分)

(1)

(2)

6.本文結構清晰、思路嚴謹,請就此做具體分析。(5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7-12題。(19分)

梵高的墳塋

範曾

①冬天來到巴黎,寒風料峭,木葉盡脫。順着塞納河西北行,更是一片冬天的蕭瑟。我們驅車向歐維爾城疾馳,去瞻仰我心靈深處的藝術殉道者梵高的遺蹤。

②梵高,這位荷蘭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來到法蘭西后,等待他的是貧困和飢俄。歐維爾城鎮上的一間小客棧,是梵高生命最後一段時間的居停。一間六平方米的客房,沒有窗戶,只有大可盈尺的一扇天窗;也沒有壁櫃,陰暗而潮溼,住着絕境中的梵高。屋中只能放置一張小牀和一張破椅,他根本無法在室內作畫。於是蒼蒼穹廬、恢恢大地便是他的畫室。他對着一片平常的農田,一張破舊的靠椅,一雙踏遍人間含辛茹苦的皮鞋,畫這些巴黎的大師們不屑一顧的事物。然而我不知道有哪一位畫家能像梵高畫得那麼動情、那麼執着、那麼令人神往。看他所畫粗陶或大瓷杯中插的野地摘來的向日葵和藍色野花,那向日葵像燃燒的一把火,那金黃色的花瓣臨風搖曳,那一朵朵葵花或相向喁喁而談,或低頭若有所思,畫面空間的分佈無與倫比的精審。這些作品不僅充盈着天地的元氣,甚或可以說是神靈賦予梵高超人的表現力,那豈僅僅是梵高依物描像,那是他在傾訴愛情,愛情就是藝術家的神靈。梵高的情人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隱耀中。

③梵高過着清白無瑕的生活,他沒有金錢的刺激,沒有女人的誘惑,沒有鮮花的慰藉。正如羅曼•羅蘭說:“清貧,不僅是思想的導師,也是風格的導師,他使精神和肉體都知道什麼是澹泊。”澹泊者,明於心而澹於欲,清於志而寡於營也。當羅丹命豐腴清麗的裸女模特兒們在畫室翩然起舞,當莫提格里昂尼面對着嫵媚而慵懶的美女,在畫面上把她們的臉“令人愉快地拉長”時,梵高在哪裏?沒有錢僱模特兒,他只好對着鏡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畫自畫像。看他畫的所有自畫像,那眼神沒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閃現的光芒有堅毅,有不平,有尊嚴,充滿了對人生的批判和對自己命運的抗爭。

④梵高在美術史上的出現確實是一個奇蹟。梵高遠離了傳統審美的藩籬,以空闊的氣勢和才力俯瞰當代、睥睨千秋,從而一掃藝術界的平庸淺薄和鄉愿惰性。他有着嶄新的、驚世駭俗的、前所未有的藝術感覺,有着顫慄着的、流動着的、閃耀着的絢爛光彩。這種畫風一旦問世,美術史就必須重寫,色彩學乃至美學就必須修正,這正是梵高撒向人間的、永恆的、不易解的謎。

⑤然而當時在巴黎已漸漸成氣候的雷諾阿、莫奈、莫利索的拍賣會,也累遭敗績,引起了一陣陣布爾喬亞們的嘲笑、評論家們的詬罵。人們根本不知道梵高,他連被人嘲笑詬罵的資格也沒有。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比被棄置不顧、被徹底忘卻更痛苦的了,那是冰冷陰溼的黑夜,是狹窄深陷的冰窖,那是與死比鄰的生。

⑥藝術既不能提供麪包,那就讓需要麪包的藝術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簡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槍,走到草坪,向心窩射了一槍,他在華貴的建築前對這個不平的社會用生命做一次壯烈的抗議。然而他沒有倒下,一路流淌着鮮血回到他的臥室,他呻吟、流淚,無法說話,只有一聲聲悲慘的呻吟。據說天鵝之死都選擇朝暾初上的清晨,它如泣如訴如怨如慕的吟哦,向自己曾用美奐的羽翼裝點的自然告別。而梵高,這一百年後將用他無量光焰燭照渾濁世界的偉大天才,彌留之際的歌卻這般淒厲慘烈。他死在深愛他的弟弟德奧的懷抱中。在他遺體旁的只有他的好朋友,貧窮的醫生加歇和畫家歇爾啓格。神父拒絕爲自殺者作彌撒,甚至教堂也不給靈車送葬,只有在附近的梅里小鎮借來一輛破舊的靈車,將梵高遣體送到墓地。

⑦今天,所有的雄偉壯麗的畫館,都以一展梵高的傑作爲榮,荷蘭和法蘭西都爭稱梵高是他的兒子,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巍然聳立着他的紀念館。

⑧梵高一生賣不出一張畫。在梵高死的前一年,他畫了一張世稱《沒有鬍鬚的梵高》。當今天這幅《沒有鬍鬚的梵高》在克里斯蒂拍賣行被那些富商大賈競相投標、最後以七千一百五十萬美金賣出時,舉世震驚、歡聲雷動。而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⑨梵高的墳塋,坐落在一所極平凡的公墓裏,梵高和他心愛的弟弟德奧合葬,兩塊墓碑,方身圓頂,沒有任何紋飾,沒有花崗岩的墓室,碑前只是一抔黃土,覆蓋着長青的蕃藤,比起公墓的所有墓室都寒酸而簡陋。沒有比冬天於公墓憑弔更使人悽惻的了。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卻在刺骨寒風中顫動着不屈的生命。而告慰梵高之靈於九泉的,不是拍賣場的呼嘯,而是一束束的鮮花,放在墳塋的四周。一位英國無名的旅遊者在一張紙上畫着歐維爾教堂和梵高的像,他寫道:“感謝您對繪畫的摯愛,您的畫使我有勇氣走向完美的人生。”而一位兒童獻上的是一束麥穗和幾朵野花,他知道梵高生前酷愛這裏的麥田和野草閒花,正是這些平凡的事物,點燃着梵高熱烈的、不息的藝術之火。公墓寂然無聲,所有體面的、稍微精緻的墳塋前都空無一物,這不禁使我想起魯迅先生的《藥》,總有一些人是不會被人們忘卻的。

(選自《範曾散文三十三篇》)

7.第①段環境描寫的作用是

。(2分)

8.第②段畫線句的含義是

。(3分)

9.簡析第⑥段中加點詞“呻吟”的精妙之處。(3分)

10.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第②段中“六平方米”、“大不盈尺”、“只能”等詞突出了梵高居住環境的逼仄、陰暗。

B.第②段中“絕境”在本文中既指梵高的物質絕境,也指其藝術在當時不爲人理解的精神絕境。

C.第③段引羅曼•羅蘭的話是爲了強調貧窮雖然傷害了梵高,但是梵高卻未曾放棄自己的追求。

D.第⑨段畫線句的意思是梵高的墳塋遠離都市喧囂、無人打擾,因而能夠享受這寧靜與芬芳。

11.文中多處使用對比手法,請舉出兩例,結合文本進行賞析。(3分)

12.第⑨段最後作者由眼前梵高墳塋上的鮮花聯想到魯迅小說《藥》的結尾,你覺得這樣的結尾好嗎?爲什麼?(5分)

【注】《藥》結尾:這墳上分明有一圈紅白的花,圍着那尖圓的墳頂……花也不很多,圓圓的.排成一個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齊。……別人的墳,卻只有不怕冷的幾點青白小花,零星開着……

(三)默寫。(6分)【任選6空作答: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13.(1)結廬在人境, 。(陶淵明《飲酒》)

(2)都門帳飲無緒, ,蘭舟催發。(柳永《雨霖鈴》)

(3) ,其爲惑也,終不解矣。(韓愈《師說》)

(4) ,惡乎成名?(《〈論語〉七則》)

(5)胡未滅, ,淚空流。(陸游《訴衷情》)

(6)盡信書, 。(《孟子》)

(7) ,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8)十分秋色無人管, 。 (黃庚《江村即事》)

(四)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題。(8分)

十月朔日詠桂 (清)曾紀澤

何年移種自瀛洲,慣閱風霜送晚秋。

密葉當窗翠玉片,繁英照眼□金球。

已令殘菊讓三徑,坐見老梅輸一籌。

無盡光華須內斂,休同百草競春愁。

14.在這首律詩頷聯的□內填入恰當的字。(1分)

15.對本作品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借桂花抒懷,表達了自己的報國之志。

B.頷聯即物寫景,用比擬手法描寫桂樹花葉。

C.頸聯寫桂與殘菊、老梅相比,都更勝一籌。

D.作品語言清新自然,境界開闊,意味雋永。

16.作品尾聯借物抒懷,請從這一角度加以賞析。(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17分)

①王忠嗣,華州鄭人。本負勇敢,及爲將,乃能持重安邊,不生事,嘗曰:“吾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帝方事石堡城,詔問攻取計,忠嗣奏言:“吐蕃舉國守之,若屯兵堅城下,費士數萬,然後可圖,恐所得不讎所失,請厲兵馬,待釁取之。”帝意不快。會董延光建言請下石堡,詔忠嗣分兵應接,忠嗣不得已爲出軍,而士無賞格,延光不悅。河西兵馬使李光弼入說曰:“大夫愛惜士卒,有拒延光心,雖名受詔,實奪其謀。然大夫已付萬衆,而不立重賞,何以賈士勇?且大夫惜數萬段賜,以啓饞口,有如不捷,歸罪大夫,大夫先受禍矣。”忠嗣曰:“吾固審得一城不足制敵,失之未害於國。吾忍以數萬人命易一官哉!”延光過期不克,果訴忠嗣沮兵。

②又安祿山城雄武,扼飛狐塞,謀亂,請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見祿山而還。數上言祿山且亂,李林甫益惡之,陰使人誣告。帝怒,貶漢陽太守。後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盡,如忠嗣言,故當世號爲名將。初,在朔方,至互市,輒高償馬直,諸蕃爭來市,故蕃馬浸少,唐軍精。迄天寶末,益滋息。

③贊曰:以忠嗣之才,戰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當所亡高馬直以空虜資論祿山亂有萌可謂深謀矣。

(節選自《新唐書》 ,有刪改)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會董延光建言請下石堡( ) (2)吾固審得一城不足制敵( )

(3)後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 ) (4)輒高償馬直( )

18.把下列語句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忠嗣不得已爲出軍,而士無賞格,延光不悅。

(2)數上言祿山且亂,李林甫益惡之。

19.下列兩句中“以”字的用法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吾忍以數萬人命易一官哉 ②吾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詞 B.①中的“以”是介詞,②中的“以”是連詞

C.①②中的“以”都是連詞 D.①中的“以”是連詞,②中的“以”是介詞

20.第③段畫線句句中應有三處停頓,請用“/”標出。(2分)

策石堡之得不當所亡高馬直以空虜資論祿山亂有萌可謂深謀矣

21.皇帝正謀劃攻打石堡城,但王忠嗣卻不願,請具體分析其原因。(3分)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2分)

義田記 (宋)錢公輔

①範文王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鹹施之。

②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羣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餘而無窮。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此其大較也。

③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爲西帥,始終其志。公既歿, 後世子孫承其志,如公之存也。歿之日,身無以爲斂,子無以爲喪。

④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於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如此,而爲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①。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爲近之。今觀文正公之義田,賢於平仲,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

⑤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者,豈少也哉?況於施賢乎!其下爲卿、爲大夫、爲士,廩稍之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壺瓢爲溝中瘠②者,又豈少哉?況於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⑥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後世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世雲。

(選自《古文觀止》,有刪改)

【注】①觴桓子:罰桓子飲酒。②瘠:通“胔”,屍骨。

22.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23. 第③段“嘗有志於是矣”中“是”指 。(2分)

24.第④⑤段說理採用了襯托的寫法,試舉一例加以分析。(3分)

25.對第⑥段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三個排比句是說明“予可無錄也”。

B.“獨高其義”點明作者寫記的原因。

C.“因以遺於世”是說其事蹟會遺失。

D.補述范文正公的行跡,對全文總結。

26.用自己的話概述范文正公救濟全族人的具體方法。(3分)

二 寫作 70分

27.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君子之說自古有之,何爲君子,衆說紛紜,古語有“君子坦蕩蕩”、“君子謀道不謀食”、“謙謙君於,溫潤如玉”等;也有人認爲君子之內涵不應拘泥於傳統,要應時而變;還有人認爲……

  2018屆虹口區高三語文模擬試卷答案

一、閱讀(80分)

(一)(18 分)

1.人對開放滿懷期待,開放後卻最終感到恐懼、不敢面對的事實(2分)

2.人行動的原則、方式和楷模(2分)

3.解釋說明取向統一的世界裏,思想衝突的兩極都是普遍存在的。(2分)

4.C(3 分)

5.(1)善待各種各樣的參照系(2)習慣無人響應的文化環境(意近即可)(一點2分,共4分)

6.(1)首尾呼應。首段明確了開放的恐懼的來源和人面對恐懼的表現,爲本論部分張本,尾段則進一步肯定開放的恐懼的重要意義,並且指出人們不能像孩子一樣作書本上的自由之夢,使議論更具有現實針對性。(2)本論部分對開放的恐懼的性質從四個角度進行了分析,使文章的觀點具有全方位的視角。(3)本論部分採用並列結構,結構清晰。每一段開頭都點明分論點,論述角度明確。(4)結論部分,作者緊扣產生原因不同的恐懼,逐一提出瞭解決的方案,使行文呈現出滴水不漏的嚴謹。(一點2分,共5分)

(二)(19 分)

7.渲染了寒冷蕭瑟的氛圍,暗示了梵高悲劇性的一生,奠定了文章深沉莊重的基調(2分)

8.梵高的繪畫題材以自然爲描寫對象(1分),自然又賦予梵高的繪畫以超人的精神力量和表現力(2分)。(共3分)

9.突出了梵高臨死前極度痛苦的狀態(1分),加深了梵高命運的悲劇色彩(1分),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意近即可)(1分)。(共3分)

10. D(3 分)

11. 例:生前賣不出畫和死後畫作拍得天價。突出了梵高的悲劇命運,也突出了梵高之價值,抒發了作者對於梵高命運的深沉的嘆惋之情。(或:生前爲人忽視冷落和死後爲人愛戴爭奪,既突出了梵髙命運之悲劇色彩,也突出了世人之勢利。抒發了作者對於梵高的嘆惋,對世人的批評。)(或:梵高的貧窮、苦難與羅丹、莫提格里昂尼作畫時的富有、愉悅作對比,突出了梵高在生活的困境中仍不放棄藝術追求的品格,抒發了作者對梵高的崇敬之情。)(3分)

12. 好。梵高生前不爲人知,受盡冷落和貧窮、孤獨,但最終在死後得到了人們的承認、愛戴、尊重、感謝,這與《藥》中的夏瑜的命運有相似之處,通過相同命運的人物的聯想,更加能夠激起人們對梵高的身世的同情以及對其藝術命運的反思。以社會制度先驅者的命運來和梵高比較,也表達了作者對於梵高作爲藝術前驅者的悲劇命運的不平與同情,對梵高天才情懷的深深的理解和讚美。

或:不好。將梵高與革命者聯繫在一起,這樣的人物身份相較不妥。紀念梵高的是深受他的繪畫影響的真實的後人,而紀念夏瑜的那個花圈是魯迅先生奉將令而憑空添上去的,而且《藥》的結尾充滿了虛無縹渺的悲劇的色彩,與梵高生前悲劇死後榮耀,爲人們愛戴的狀態也並不相符,而且不能夠很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對於梵高作爲藝術前驅者的悲劇命運的不平與同情,對梵高天才情懷的深深的理解和讚美。(5分)

(三)(6分)

13 (1)而無車馬喧(2)留戀處(3)惑而不從師(4)君子去仁(5)鬢先秋(6)則不如無書(7)非淡泊無以明志(8)半屬蘆花半蓼花

(四)(8分)

14.黃(或其他符合桂花顏色特徵的字)(1分)

15.C(3 分)

16.答案示例:尾聯中作者以桂自勉,以百草喻世俗之士,用百草競春愁來反襯桂的光華內斂,表達了自己內斂淡泊、不欲與世俗之士爭名奪利的高尚情懷。這兩句託物言志,借桂抒懷,形象自然,言淺意深。(4分)

(五)(17分)

17.(1)恰逢,適逢(2)知道(3)攻取(4)同“值”,價錢(4分)

18.(1)王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並沒有獎勵制度,董延光不高興。(而、賞格)(3分)

(2)(王忠嗣)多次上書說安祿山將叛亂,李林甫更加嫉恨他。(省略、數、惡)(3分)

19.B(2 分)

20.策石堡之得不當所亡/高馬直以空虜資/論祿山亂有萌/可謂深謀矣(錯一處扣1分,2分)

21.(1)石堡城險固,吐蕃堅守;(2)攻取石堡城傷亡太大;(3)得不償失,於國家益處不大。(3分)

【參考譯文】王忠嗣,華州鄭人。本來以勇敢自負,等做了將領,卻能做事穩重,使邊境安寧,不無事生非,曾說:“我不想傾盡中原的人力、物力來取得功名。”皇帝正謀劃奪取石堡城,下詔詢問攻取之計,忠嗣上奏說:“吐蕃傾全國之力守衛石堡城,如果屯兵堅固的城池之下,耗費士卒數萬人,然後才能奪取它,恐怕所得不能抵償所失去的,請厲兵秣馬,等時機成熟再奪取它。” 皇帝心裏不高興。正趕上董延光上書請求攻下石堡城,下詔忠嗣分兵接應,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並沒有獎勵制度,董延光不高興。河西兵馬使李光弼前來遊說說:“大夫愛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雖名義上接受詔書,實際想耽誤他的計劃。可是大夫已派出士卒萬人, 卻不立重賞,憑什麼鼓舞士氣?況且大夫吝惜幾萬匹賞賜,而給奸人留下進讒言的把柄,如 果不能取勝,歸罪於大夫,大夫就先受禍害了。”忠嗣說:“我當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敵,失 一城對國家沒有妨礙。我忍心拿幾萬人的性命換取一個官職嗎! ”延光過期沒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訴說忠嗣阻撓進兵。

另外安祿山在雄武築城,扼守飛狐要塞,陰謀叛亂,請求忠嗣協助築城,趁機想留下他的軍隊;忠嗣先期到達,不見祿山而返回。(王忠嗣)多次上書說安祿山將叛亂,李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誣告他。皇帝大怒,貶忠嗣爲漢陽太守。後來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佔領了它,死亡將盡,像忠嗣所說,因此當世號稱忠嗣爲名將。當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時,忠嗣總是把買馬的價錢給的很高,衆蕃人爭相前來交易,因此蕃馬漸漸減少,唐軍戰馬精壯。到天寶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

贊曰:憑忠嗣的才幹,攻戰必破,攻取必克,預計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償所損失的,用高價買馬以便使敵人戰馬匱乏,斷定安祿山有叛亂跡象,可說是深謀遠慮了。

(六)(12分)

22.爲全文的綱領,以提起下文(2分)

23.設置義田(2分)

24.如第④段先敘後議,以晏子“親親仁民”的美德襯托范文正公“規模遠舉”之賢在晏子之上。如第⑤段感嘆開頭,以“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的達官顯宦“奉養之厚,止乎一己”的現象與“歿之日,身無以爲殮,子無以爲喪”的事實作對比來反襯范文正公之義行。(任選一例,3分)

25.B(2 分)

26.①保障族人每天有飯吃,每年有衣穿(或:族人聚居一處,靠義田的收人來供養);②選擇年長且有能力的人管理收支賬冊;③嫁娶喪葬都有不同的供養;④退居在家等待職務的人也予供給。(任選3點即可)(3分)

【參考譯文】范文正公,蘇州人,平時樂於用錢財幫助別人,選擇那關係親近而貧窮、關係疏遠而賢能的人,都予以幫助。

當他富貴顯達之時,購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畝,稱作“義田”,用來養育救濟本家族的 人們。使他們天天有飯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喪葬都予以資助。選擇家族中年 長輩高而且賢德的人主管賬目,按時總計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飯,一人供給一升米;每年的 衣服,每人分給一匹細絹。嫁閨女的發給五十千錢,閨女改嫁的發給三十千錢;娶兒媳婦的 發給三十千錢,再娶的發給十五千錢;喪葬發給的費用和閨女再嫁的數目相同,孩子的喪事 發錢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義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糧 食,來供應在這裏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餘而無枯竭之時。退居在家、等待職務的人予以供 給,出仕爲官的人則停止供給。這就是它的大致情況。

當初,範公還未富貴顯達時,就曾有過這種願望,而無力實現長達二十年之久。後來做 了西部邊境的統帥,才實現了自己的志願。他去世之後,後代的子孫繼承他的志向,和他在 世的時候一樣。逝世的時候,甚至沒有錢財裝殮,子女們也沒有錢財爲他舉辦像樣的喪事。

古時候晏平仲乘破車、駕瘦馬。陳桓子說:“這是隱瞞君主的賞賜啊。”晏子回答說:“自 從我顯貴以後,父系的親族,沒有不坐車的人;母系的親族,沒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親族, 沒有挨餓受凍的;齊國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濟而點火做飯的有三百多人。像這樣,是隱瞞君主的賞賜呢?還是彰明君主的賞賜呢?”於是齊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罰桓子飲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齊君瞭解賢者,而桓子能認錯服義;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親疏層次之分,而言辭有井然的次序:先說父系親族,後說母系親族,再說妻子的親族,最後才提到關係疏遠的賢者。孟子說:“由愛自己的親人而施仁德於民衆,由對民衆仁德而愛惜世間萬物。”晏子的作爲接近於這一點啊。現在從范文正公的購置義田這件事來看,是比晏平仲還要賢明啊。他施行的規模的久遠和全面,恐怕是要超過晏子的。

啊!當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職位,享受萬鍾祿米的人,他們宅第如此雄偉,車駕如此華 麗,歌妓如此衆多,妻兒如此富有,僅是爲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慾而已,而本族的親人不能登門的,難道還少嗎?何況說幫助疏遠的賢者呢?地位在他們以下的那些做卿、大夫、士的人,祿米如此充裕,享用如此豐富,也僅是爲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慾而已,而本族的親人,拿着破碗討飯,成爲溝中的餓殍的,難道少嗎?何況對於其他的人呢?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

范文正公的忠義譽滿朝廷,業跡流佈邊境,功名傳遍天下,後代一定會有史官記栽的,我 可以不用贅述了。唯獨敬仰推崇他的道義,因而記敘“義田”之事以留贈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