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新聞與傳播專業院校排名參考資料

我們在準備新聞與傳播專業的考研時,需要把院校的排名瞭解清楚。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新聞與傳播專業院校排名,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考研新聞與傳播專業院校排名參考資料

  考研院校排名

以下是新聞傳播學和新聞與傳播碩士的院校排名,考生在擇校時可以作爲參考

1、學碩

2、專碩

  考研及目標院校的選擇

首先考研的衆位同學要知道我們爲什麼考研,大部分人考研無非這些情況:

1.增強就業競爭力。這點無需贅述,引用政治中那句讓多少人心碎的“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來解釋就業壓力或許太殘忍,國內就業壓力大是因爲當前經濟處於下行壓力較大階段,經濟大環境並不好,大多數人都想通過考研提高競爭力,找份好工作。2.提升平臺。大家都知道“名校效應”,當自己的學校並不滿足心中期望時,考研是一種很好的"跳龍門"的方式3.逃避工作,躲避社會。4.父母要求5.跟風,看着別人考自己也考,男朋友(女朋友)考我陪他(她)考6.其他理由。

我想大多數同學都屬於condition1或者condition2,但是我身邊也有見到過condition345。

先說說樓主當年爲什麼考研,這就要扯到大學聯考那年樓主不幸的遭遇了。樓主當年掉檔了,因爲1分之差和自己所報院校失之交臂,當年的湖北志願系統很噁心,說是平行志願其實只有第一志願,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過來。不願再讀一年的樓主來到了大學,其實剛來大學樓主也和他人一樣很迷茫,沒有想到以後的發展等等問題。後來樓主也漸漸地學會開始爲自己將來做打算,那時候樓主大二,於是大二暑假去了我們偉大的首都北京學雅思,是的!樓主準備出國。大三來到學校默默地在圖書館自習室佔座刷題做卷子,當時同班同學大多數還在寢室裏打Dota(那時候還沒有LOL),你可知道我有多麼的寂寞。後來樓主放棄出國這條路準備考研,那是在大三的下學期,就是三年前的幾個月前。具體放棄出國的原因在這裏不詳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私下裏問。我想說樓主屬於上面幾個condition裏的1234。首先樓主的爸媽估計大學聯考後就打算讓樓主考研了,當時抱着不考研就不認樓主的態度對樓主進行了一系列的說服行動,樓主的父親也是研究生,如果不考研豈不是長江前浪推後浪了不是,就這麼決定了。還有,三本院校畢業真的不好找工作,雖然當時也不知道具體情況,但是現在看來當時的選擇是對的。

其實,有了想法就要去做,不管考研的動機是什麼,決定的事着手幹就是了。大家決定考研的時間通常是大三,多在大三下學期至暑假,暑假是看書複習的高峯期但不是高潮期。

怎麼選擇目標學校,樓主見過了太多的眼高手低的同學辛辛苦苦準備了一年時間最後因爲所選院校不合理而失敗告終。其實選擇學校是個大學問,它很大程度上關係到你的努力是否能夠成功,那句話這麼說來着,選好了目標學校就成功了一半,一點也不假。

首先,大家都要理智地選擇目標。忌不明事情真相僅憑印象或者自己也說不出誰的據說來選擇目標院校,畢竟是關係到自己終生的大事,大家都爲自己負點責任。特別是三本大學的同學,切忌瞧不起一些自己可以不瞭解的學校。我的研友就有很多,當時樓主給了很多他們樓主自己覺得比較合理的建議,因爲樓主對中國的地理以及大學分佈、大學信息有比較多的瞭解:比如說某一學機械的同學樓主樓主建議他們關注一下燕山大學,華東交通大學,中北大學;某一學電氣的同學樓主建議他們關注一下長沙理工大學,江蘇大學;某一學機電的同學樓主建議他們關注一下中國民航大學,等等。但是後來很多同學因爲種種理由沒有選擇,比如說山西山溝溝裏窮的很,南昌有什麼去的就是一個縣城。。。。。。大家只想去北上廣,只想去大城市,只想去211大學,當然樓主也有推薦211大學不是全是非211,只是舉個例子。更多的理由是很多同學覺得讀個差學校沒有用,要讀就讀好的,什麼是差學校呢,除了C9以外的其他學校。最後結果大家應該都猜得到,當然樓主的本意不是三本學生就考不了好學校,類似清華北大的學校,我也見過身邊的同學考了很好的985大學強勢專業,但是樓主是一個喜歡穩妥的人,我希望的是90%的70分而不是5%的100分,只能說人各有志吧。怎麼說呢,清華北大是100分,武大華科是90分,武理南航是80分,一般211一本學校是60分,誰都想得高分,但是考不上就是0分了。我的意思不是建議大家放棄自己的理想中的好大學,我的意思是建議大家合理的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目標之間的吻合性,選擇一個高度適合自己現狀的學校。比如說樓主最後就選擇了華東某省一不知名的211大學。那麼,怎麼選擇考研院校呢。

第一:目標院校要明顯好於本科院校:

中國的大學分幾個等級。清北C9,普通985,部屬211大學,普通211大學,普通一本大學,強勢2本大學,普通2本大學,3本大學。實力依次遞減,難度依次遞減。決定考外的話,目標院校最起碼要比本科院校高一個檔次,二本同學至少得考個一本,211大學的最起碼得以985爲目標吧。其實,我個人認爲,跨一個檔次也沒什麼意思,要我給建議的話,最好是能跨兩個檔次。尤其是對於二本、一本的同學來說,跨兩個檔次基本就是標準配置。上面是從學校的綜合實力上分析,另一個角度是從專業排名上進行選擇。有些大學雖然不是985,但是某些專業卻牛逼哄哄,這時就應該以專業排名進行選擇。比如上海財經,雖然不是985,綜合排名也不高,但金融等專業的就業基本上可以和復旦媲美,秒殺很多所謂的名牌大學。即使本科是武漢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等綜合實力很強的學校,如果考金融等專業的話,上財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樓主給同學們推薦學校就是主要遵循這個原則。但是,量力而行。

第二:目標學校地理位置要符合職業規劃

選擇學校的時候,地理位置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目標學校的.地理位置最好要能和自己期待的工作地點相符合。本地院校在影響力、就業、實習機會、人脈等等各個方面,都有外地院校不具備的優勢。任何一個大學,肯定都和當地企業有更多的合作,導師的人脈、關係也多集中在本地,這種“軟實力”對本地就業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王經理讓李教授搞個培訓、弄個講座,李教授讓王經理在本校多招幾個人,這些都是人之常情。如果以後想在珠三角工作,就儘量考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等在珠三角地區的學校,如果跑去考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對外經貿、北京理工等同檔次的北方院校,肯定是很愚蠢的決定。如果想在長江三角工作,卻考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肯定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想在北方工作,南開大學就要比同檔次的中大、廈大好得多。如果四川的同學想留在成都發展,就最好在川大、電子科大、西南財經等學校做出選擇。中國的大學,除了清華、北大等極少數的學校,其他學校出了本地區,影響力和就業都要差很多。選擇學校的時候,要儘量和自己理想的工作地點相符合,不要犯戰略上的錯誤!

第三:要綜合對比各檔次大學的考研難度

我在之前選擇考研學校,查找信息的時候,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大學的複試線和自身實力並不吻合。我考的是金融碩士,就以金融碩士爲例。上海財經大學和復旦大學的金融肯定都牛逼哄哄,就業好的一塌糊塗。但毫無疑問,復旦金融的影響力和就業肯定要比上財好一些。我也對比過復旦和上財專業課試題,難度基本在同一個檔次。難度持平,就業、名氣也更大,所以,復旦大學的複試線應該比上財高10分左右才合理,但是14年復旦金融碩士的複試線爲375分,上財複試線反而爲390。今年也一樣,復旦378的複試線,383以上的考生通通被錄取,而上財的複試線高達399。我個人覺得,考上財就遠不如考復旦合算。而武漢大學很明顯不如上財、復旦的金融碩士好,但複試線也高到400。當然,武漢大學專業課很簡單,可能要比上財和復旦的簡單20分左右。考慮這點影響的話,武大的真實複試線也有380左右,基本跟復旦持平。武大金融和復旦相比更是相去甚遠,考武大也肯定不是明智的選擇。這就像產品價格,有些被高估了,價格遠高於其價值,有些被低估了,價格明顯低於其真實價值。同學們在選擇學校的時候,要系統的對比各校的複試線,儘量找到被低估的學校,避免分數虛高的學校。當然,要去詳細分析各個學校,需要查找的信息很多,考生由於經驗的缺失,也不知道各校複試線到底合不合理。最好的方法是想辦法認識一些同專業的研究生,他們已經查找過這些信息,對專業的瞭解也要比你深得多。如果自己瞎報,很容易選到分數虛高的學校。這樣就虧大了!當然,學校並不需要馬上確定下來,強化複習之前最好能確定下來。但也要注意,最好不要等到報考的時候再來做決定,即使同一專業,不同學校的參考書和命題風格都有很大的不同,確定的太晚,強化階段的複習就很難有針對性。

  考研擇校的六大標準

一、選擇學校的方法

1、與目標專業的匹配

想要知道一個院校是否適合,首先應考慮該院校是否有目標專業,以及目標專業的強弱等。事實上,院校與專業的搭配選擇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講,名校名專業考取的難度很大,就業前景很好;名校一般專業考取的難度較小,就業前景也很好;一般院校名專業考取的難度較大,就業較好;一般院校一般專業,考取的難度較小,就業前景一般;同學們可以參考這些特點,靈活的選擇。

同時,考生在選擇學校時,要對自己專業進行全國索引,瞭解它們的排名情況再行定奪。熱門專業普通學校,熱門學校普通專業都可以多加考慮,畢竟名校畢業後可以憑藉它的名聲來打響第一炮。相對看來,熱門學校的熱門專業是挑戰係數最高的,也是最困難的。同時,該學校該專業的導師構成也要考慮在內,導師的教育背景、學術方向、科研成就、爲人作風等都與學生日後的學業甚至就業前途息息相關,那麼考生在選擇學校時就要多加一份關注。

2、城市效應

可以說專業和性格都是確定你的方向的問題,學校是決定你能不能考上的問題,同樣一個專業,全國那麼多學校開設,他的難度可大可小,所以定學校關鍵看成功率。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我們發現70%的研究生就業是選擇本地就業,因此在報考的時候就要認真思考自己畢業之後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此外,每個城市的高校培養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打上當地的烙印,因此當地研招辦對於當地的生源有着天然的親近感。當然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鍾情的區域,很多考生會選擇到一線城市讀研,他們認爲,大城市上學可以開拓眼界,學到更多知識,還可以感受大城市各種前衛的東西,同時211院校和985院校確實較多集中於大城市。

學校所處區域關係着考生就讀期間接觸的平臺和視界還有將來的就業和發展。當然並不是鼓勵大家一窩蜂的擠在一線城市,也是要根據自己的專業情況和發展前景等綜合考慮,還是那句話,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3、個人水平

考生要明白,考研不容易,讀研的機會成本很高,一定要選一個能夠實現個人抱負的大學,這樣備考也有動力,讀研也有激情。

理想的目標院校應該是建立在個人能力與個人抱負的交叉點上。所以建議大家對於考研目標院校的選擇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確保有機會考上,可以根據自身條件結合預報學校、城市的客觀現實冷靜剖析,全方位考慮,爭取做出最理想、最理性的選擇。

二、評價學校的標準

如何評價一所學校的好壞,看看它是否是正確選項呢?

1、院校名氣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相對於本科階段來講要更深,更細,同學們在某個學科上能否接觸到前沿的東西,能走多遠,學校的專業實力不可忽視。每年,教育部和有關機構都會公佈大學以及各專業的排名。我們可以根據這份排名表直觀地看到研招單位的實力。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上目標單位的網站和通過其他渠道來了解學校聲譽、歷史、學科架構、碩博士導師數量和質量、碩士點和博士點的數目以及開設的年份、學校所在地理區域以及就業情況等等,這些都可以在我們選擇學校時作爲評判研招單位實力的依據。

學校的綜合實力能說明學校的資源、學校可以提供給的一個發展的平臺,學校獨特的文化氛圍,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能學到的東西也會截然不同。因此,需要在專業實力和學校綜合實力當中尋找一個平衡。

2、學術氛圍

對讀研來說,學術氛圍是非常重要的,讀研就是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慢慢薰陶並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

一般來說,熱門院校冷門專業會擁有自己良好的學術傳統,在這個學術傳統中讀書的人會不自覺地烙上這個學校自身的氣質與秉性。並且,在熱門院校裏,會有各式各樣的學術講座,圖書館裏會有更豐富的藏書。

對冷門院校熱門專業而言,冷門院校的學術氛圍是相對不夠濃厚的。學術講座很少,可能在一個學年裏也聽不到幾個學術牛人來講學,學校裏面的圖書資料也不夠完備,學術資訊會比較閉塞。

3、師資力量

讀研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從事研究活動的,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導師對研究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讀研是很講究師承關係的,好的師資對學生從事學術研究非常有幫助。

一般而言,熱門院校裏的冷門專業具有不錯的師資,這是與熱門院校尤其是名校自身雄厚的師資配備緊密相關。考取熱門院校的冷門專業,有可能跟隨一位很有名望的導師來從事基礎性強的學術研究。

對於冷門院校熱門專業而言,隨着研究生的擴招,很多冷門院校紛紛申請並開設熱門專業的碩士點,以吸引更多生源。但是,這些冷門院校所開設的熱門專業由於受辦學條件的限制,大部分沒有很好的師資,尤其是沒有名師。因此,冷門院校熱門專業的師資相對較弱。

4、就業前景

就業是選擇院校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同學們在決定了專業後所以奔著名校去就是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發展。

同學們應擺正心態,立足實際,在就業上理性選擇。我們可以把目光放在一些中小的城市,碩士研究生學歷在那裏會受重視,同樣機會就多,成功的機率也大。

通常而言,熱門院校看似有着不錯的就業前景。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但是這句話其實還有半句沒說出來:在成爲英雄之前,是要問出處的。

在畢業時參加工作應聘,如果在同一個專業之內進行選擇,大多數單位可能會優先考慮熱門院校的畢業生。然而,冷門專業的社會需求是比較少的,相反,社會對熱門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比較大。因此,熱門院校冷門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的情況屢見不鮮,而冷門院校熱門專業的畢業生由於社會需求較大,可能會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5、錄取比例

同學們參加考研,都希望自己能金榜題名,能否考取是衡量考研是否成功的標誌。

報考熱門院校的人數是很多的,但應該注意的是,很多人都集中於報考這些熱門院校的熱門專業。因此,報考熱門院校冷門專業的人數可能並不多,錄取率可能較高。

相反,對於冷門院校熱門專業而言,一方面,同學們會認爲冷門院校相對好考;另一方面,大多數同學們選擇報考熱門專業。這兩者結合起來,冷門院校熱門專業的報考人數反而可能很多。

6、調劑機會

考研可以在同一專業的不同學校之間進行調劑,也可以再同一學校的不同專業之間調劑,還可以跨院校跨專業調劑。因此,對考研來說,調劑是一個潛在的讀研機會。

報考熱門院校冷門專業,在同一專業之內,可以獲得更多的調劑到非熱門院校的機會,甚至也會有調劑到冷門院校熱門專業的機會。

對於冷門院校熱門專業而言,一般來講,即使是同一專業,很難調劑到熱門院校,但可以調劑到同一院校的冷門專業。因此,冷門院校熱門專業的調劑機會相對較少。

總之,學校的選擇是一個大工程,不僅重方法,還有一定的衡量標準。希望廣大考生慎重對待,理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