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生,吃花生》觀後感

在這個碩果累累的秋季,我有幸聆聽了蒲圻初級中學吳玉蘭老師執教的《看花生、吃花生》習作教學,感受頗深。

《看花生,吃花生》觀後感

上伊始,吳老師用“豬八戒吃長生果的故事”導入題,讓學生明白今天的習作要求,觀察在先。觀察,是寫好狀物作的關鍵。接着她讓學生觀察自己位置上的花生。吳老師提示學生用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搖一搖、敲一敲等多種觀察方法,自由說說自己面前的花生,再與同桌交流。接着引導學生從顏色、觸覺、嗅覺、形狀、多角度在全班交流看到花生的樣子。當孩子們交流自己的所見、所感時,老師並沒有急於評價,而是讓學生先評,然後自己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思維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越越活躍,語言變得越越靈動。比如有的孩子說,“花生的樣子有點像個小房子”,“像小蟲子”,“像兩個‘8’字”等等。

有了第一階段的看花生,就有了後面的剝花生和吃花生環節。這兩個環節,吳老師繼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交流,自主評價,教師引導點撥。最欣賞吳老師的引導和點撥時的言語智慧了,她用一顆童心真正和孩子們進行交流,當學生交流打開花生殼的情形時,吳老師用了一個“蹦”字形容花生寶寶出殼的樣子。這樣富有童趣的語言,拉近了教師與孩子的.距離,讓堂氣氛變得輕鬆自然,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觀察力在這樣輕鬆的堂中,也變得豐滿起!有了“蹦”字這個富有童真的語言作爲前提,許多孩子就非常自然地用起了擬人法描寫花生,比如花生穿的什麼顏色的衣服,衣服是乾的,還是溼的等。

整節下,吳老師佈置了這節習作要求,即把這節看到的、品到的、想到的選擇印象深刻的部分寫一個片段。有了前面細緻觀察和充分交流的基礎,孩子們寫起得心應手。應該說,這是一堂特別成功的作教學案例。反思自己的作教學,碰到狀物類作,孩子滿紙的假話空話或者乾癟空洞,很難在孩子們的作中發現真正用心觀察事物的痕跡和生活的氣息。而吳老師的這堂狀物作,讓我看到了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把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搬進堂,並進行細緻的觀察指導,引導學生說出所見,所想,自然寫起就不那麼難了。我聽後感覺作也沒有那麼難教,下次我是不是可以開展類似的作教學活動,比如“看桔子,吃桔子”、“看糖果,吃糖果”。

聽完《看花生、吃花生》,讓我想到何捷老師的命題作教學中也有類似的篇《看花生、寫花生》。只是我看完就看完了,並沒有想到在自己的作教學中進行實踐,今天吳老師的就是一堂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我想這應該也是我要學習的地方。“知行合一”,才能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