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學習歷史不能偷懶,高一的學生想學好歷史,平時就要主動整理和複習課堂上學過的知識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高一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高一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

(一)二戰後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

1、背景:(1)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暴露出了傳統資本主義體制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弊端。

(2)二戰後,發達國家吸取30年代經濟大危機的慘痛教訓,普遍放棄自由放任的傳統,接受凱恩斯主義,採取了利用國家權力對經濟進行大力干預的政策。

2、方式:(1)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企業是國家干預的重要方式(2)國家干預的另一重要方式是制定經濟計劃,指導經濟發展,以避免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保證經濟運行的有序狀態,這些計劃是指導性的,側重對經濟發展的規劃和引導。(3)擴大政府開支、政府直接採購以及利用稅收等財政政策調節社會生產,也是其重要手段。(在不同的國家政府幹預經濟的重點有所不同。)

3、作用:(1)進步性:用國家的力量調節經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資本生產的盲目性,保障了生產的社會性。(2)侷限性:但是,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着經營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二)企業經營的變革:

1、人民資本主義:

(1)背景: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企業規模的擴大,股份公司日益成爲發達國家經濟的主體。

(2)含義:股票不再爲少數資本家所有,呈現出分散化的趨勢,企業普通職工也擁有股票,資本家已無法擁有企業全部的所有權。

(3)認識: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緩和社會矛盾和大量吸收資金的作用,反映了資本社會化的趨向,但是企業的決定權仍然掌握在少數大股東手中。

2、經營者革命:

(1)原因:企業生產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產過程的日益複雜,要求企業經營者具有很高的管理才能和專業技術知識。

(2)含義:企業所有者退出了經營第一線,對企業的控制力下降,而由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從事經營。

(3)影響:提高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同時經營管理人員增加,成爲“新中間階層”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較爲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的出現:

1、社會福利資金的構成:社會福利的資金由個人交納、企業繳納和國家補貼三部分組成。英國、丹麥等國家社會福利較高。

2、特點:(1)戰後發達國家的社會福利與以往不同,已經從單純的救濟發展成爲公民的社會權利;(2)福利種類繁多,主要包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等;(3)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

3、評價:(1)實質:在福利制度是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反映了分配領域社會化的趨勢;(2)積極影響:福利制度的出現使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緩解了社會矛盾,也擴大了社會消費;(3)消極影響:發達國家的社會福利政策使一些國家的財政支出擴大,造成財政赤字,降低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

  高一歷史知識歸納

中世紀歐洲

1 歐洲中世紀社會的基本特徵:莊園經濟、附庸采邑制、基督教信仰 法蘭克王國是西歐日耳曼國家中存在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國家。

2 歐洲封建制度形成的三大因素:日耳曼因素(氏族制)、羅馬因素(隸農制),基督教因素

3 封建經濟制度以農奴勞動和地租剝削爲基本特徵。

4 8世紀上半葉查理馬特“采邑改革”:查理馬特改革土地分配製度,變無條件賞賜爲有條件分封。(接受土地的人必須對分封者服兵役;各級封建主只服從自己的上級封建主,與其他封建主沒有關係——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采邑改革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發展,但也導致王國處於分裂割據狀態。

5 西歐封建制度大體產生於6世紀下半葉,11世紀前後基本確立。

6 西歐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徵之一:等級君主制

等級君主制是王權藉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治的一種政權形式,貴族和市民等階層共同參政,並在一定程度商分享權力。

形成的原因:12世紀以後,隨着城市的復興和商品經濟的活躍,英、法等國王權呈加強之勢。

英法等級君主制形成的標誌:1265年召開的英國議會和1302年舉行的法國三級會議。

  高一歷史知識總結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五四運動的爆發時間、口號、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第一階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第二階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起了指導作用。③成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

①領導階級不同(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領導);指導思想不同:(三民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前途不同:(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走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歷史條件:①中國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及其登上政治舞臺——階級基礎;②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同工人運動相結合——思想基礎;③共產國際的幫助——外部條件;④陳獨秀、李大釗開展早期建黨活動——組織基礎

標誌: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決定同國民黨合作;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誌着國共合作形成。

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開始時間、主要對象:1926年;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