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升上高中後,教師對我們知識的理解的要求逐漸的加深,想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必修二的歷史知識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人教版歷史必修二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人教版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高中人教版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一、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1)時間:甲午戰後到20世紀初期

(2)有利條件:

①帝國主義擴大經濟侵略尤其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

②清政府准許民間設廠

③人們呼籲以“設廠自救”、“實業救國”挽救民族危機。

(3)代表企業:張謇的南通大生紗廠

(4)政治影響: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開始了維新變法和民主革命運動。

二、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民國初期(約1912-1919年)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

原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動:推翻專制統治,掃清障礙;

提高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地位;

頒佈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投資熱情

②民衆反帝愛國運動(如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

③一戰期間,歐洲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鬆對華經濟侵略

表現:紡織業、麪粉業的發展等

侷限:①地域分佈和部門發展仍不平衡(主要沿海和輕工業),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②與外國資本和傳統經濟相比仍佔據對劣勢

③發展時間短暫,一戰後由於列強捲土重來而蕭條

政治影響:促使無產階級力量空前壯大,爲五四運動、中共誕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奠定了階級基礎。

(2)國民黨統治前期(1927-1936年)的短暫發展:

原因:①國民黨形式完成全國統一;

②國民政府開展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幣制改革(、改定新約運動)等政策措施的推動 ③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如抵制洋貨提倡國貨)

表現:1936年達歷史最高水平等

侷限:官僚資本迅速膨脹

作用:爲抗日戰爭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歸納

一、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1)農作物:水稻(南)、粟(北)(引進作物:玉米、番薯)

(2)生產工具的變革:

①原始農業:刀耕火種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戰國:鐵器和牛耕出現

④唐代:曲轅犁

⑤灌溉工具:三國翻車、唐代筒車

(3)水利設施的完善:

①春秋戰國:芍陂、都江堰、鄭國渠(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②漢代:漕渠、白渠、坎兒井、治理黃河

(4)生產方式的變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時期大規模簡單協作

②自耕農經濟:•

原因: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進步;私有土地出現

產生:春秋

特點:以家庭爲生產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規模小,難擴大再生產

二、古代中國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時期

實質:以國有爲名的貴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確立:

形成:戰國時期

原因:私田逐漸私有;稅制改革承認土地私有;商鞅變法從法律上確認土地私有

(3)多種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農土地私有制

(4)擴大地產的.主要途徑:土地兼併

三、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以種植業爲主,畜牧業爲輔

(2)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

(3)“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方式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

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和特徵

(1)金屬冶煉術的演變: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

(2)紡織技術:

①絲織技術:•西漢中國被稱爲“絲國”稱號‚唐代發明了緙絲技術

②棉紡技術:

•元代: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元明時期:江蘇成爲棉紡織業中心,棉紡織業新興的手工業部門

明代後期:棉布成爲廣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

①陶器的發明:新石器時代:黑陶、彩陶、白陶

②制瓷技術:

東漢末年: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時期:技術臻於成熟,制瓷業成爲獨立的生產部門

宋代:瓷都景德鎮,出現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體系

元代:創造了青花和釉裏紅,開始進入彩瓷時代

明代:創造了鬥彩和五彩瓷

清代:創造了粉彩和琺琅彩

③影響: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絲綢成爲中華文明的象徵

(4)手工業經營方式的變化:

①官營手工業:•

產生:西周時期

特點:官府統一經營管理、工匠職業世襲;生產範圍廣、規模大、分工細緻;明代以前佔據古代手工業的主導地位。

②私營手工業:

•興起:春秋時期

發展:明中葉後取代官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

經營方式的變化:明中後期,孕育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

(5)古代手工業的特點:

①官營、私營、農民個體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發展;

②手工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③古代手工業生產長期領先於世界,產品不僅供國內消費,而且還遠銷亞、非、歐許多國家;

④手工業生產規模大、分工細;

⑤手工業經濟是農耕經濟的附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