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今天一部震撼全國的史詩大片正式上演合肥6萬多名考生“赴湯蹈火”進入大學聯考考場,重頭戲大學聯考作文首當其衝新鮮出爐啦!那麼,下面由小編爲整理有關安徽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的資料,感興趣的朋友們來看一下吧!

安徽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2017大學聯考作文安徽卷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爲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段子手寫的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超愛睡覺的-Leon:騎着共享單車去長城,結果發現被廣場舞大媽佔領了。

@ww:越過長城,見到了熊貓。用着移動支付買到了高鐵票,到了地兒,騎着共享單車,去嚐遍中國美食——老師,我寫完了,交卷!

@波瀾:用移動支付,騎着共享單車,去到美麗鄉村,遠離空氣污染。

@Kiyomi6038991559:我騎着共享單車用移動支付買了高鐵票去長城看京劇順便了解美麗鄉村的中華美食不料因空氣污染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讓我們的國寶大熊貓跳起了廣場舞-----《2017一帶一路語文大學聯考作文交流》

厲害了我的中國

作者:皖小移

昨天下班,我正吹着小風,騎着共享單車,悠哉悠哉的欣賞沿途風景。這時,從對面走過來一位外國朋友,看着他面帶微笑的向我走來,我心裏想,怎麼?這是要跟我搭訕嗎?可我英文只會hello、yes、no……他要是向我搭訕我卻不知道啥意思咋辦?

正在心裏做着思想鬥爭的時候,這位外國朋友已經來到跟前,誰知張口就是一嘴流利的中文,原來他是來華留學生,正在做一個課題研究,想要通過街頭調查來了解現在中國的發展,中國人對於當下的生活是怎麼看待的?

一聽這話,我心想,這事兒我可是門兒清,畢竟小移家爲改變咱們的生活,一直在努力着~

於是,我慷慨激昂,用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他開始了中外交流!

  2017上海大學聯考語文作文題目

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於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爲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作文題目公佈後,市教育考試院邀請專家對作文題目進行了評析。點評老師一致認爲,上海秋考作文題目整體上大氣、溫和,富有理性,學生的寫作空間較大,在延續往年的風格上又有新的變化。

穩中有變,注重對思維品質的考查

復旦大學教授張業鬆表示這次作文題目是大學聯考改革一個比較完美的過渡,體現了對既往探索的繼承性,又具有面向未來的開拓性,滿足了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核心需要。在延續上海作文思辨性的同時又注重對生活現象的分析,是對歷年作文命題經驗的整合、總結和提煉。

管維萍表示作文題目體現了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不同的解讀:生活是可預測的嗎?如果是,則蘊涵了事物發展的必然性。如果不可預測,則指向偶然性。學生可以談對偶然與必然的認識;有的人樂於接受,有的人不以爲然,呈現出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態度和視角,而這又形成了不同的生活軌跡。年輕的學生,對這一切你又有怎樣的認識呢?因此,本次題目有理性空間而又關注生活,引領學生思考生活中的自己,又將視線投向更廣闊的存在,有哲學意味。

底蘊深厚的學生更易出彩

“這是一道比較寬廣的作文題,誰的`底蘊深厚誰寫出的文章就會更出彩。”黃玉峯老師用大氣、地氣、文氣、靈氣、人氣、浩然之氣對題目特點就行了概括,他表示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這個話題有很多說法,它可以反映學生的文化積澱和辯證思維,文化積澱比較深厚的學生會感覺好寫一點。“關鍵要寫出學生自己的生活、思考和追求,要接地氣,不要空講‘變或不變’的道理。”黃玉峯表示題目雖大,但學生的切入點最好是自己的生活和經歷。

張業鬆表示作文題目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心理,適應面廣,不偏不怪,適合不同類型的學生髮揮,也適用於不同題材和文體。文化底蘊深厚的學生,不管是偏重科學思維還是人文思維,都能出彩。

完美避開了套題,找套路不靈

“很多人都喜歡猜測語文作文題,沒想到這次作文就是以“預測”爲題,完美地避開了所有套題,這是出題者的高明之處。”王偉表示題目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心理,面對大學聯考這樣一個人生道路的重要路口,每個學生都經歷過這樣的心理過程——既想預測未來又害怕預知未來,而材料中的“生活充滿變數”這句話又引領學生進一步的深入思考。他認爲作文題目越來越注重能力、素養和積累的考查,在當前大學聯考作文閱卷和評價體系下,找套路是不靈的,要善於對日常生活做文化和哲學的思考,認真思考生活的內涵,發掘生命的價值。

立意高遠,聚焦學生素養

陳贛老師認爲,作文題目立意高遠,聚焦學生髮展素養,能夠檢測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學生的生活智慧。

他表示作文題目貼近學生生活。生活是個未知數,學生對生活充滿期望和期待,培養學生學會推斷、推測、推理,學會提出假設,從而能夠正確地積極地面對生活。“樂於接受”與“不以爲然”,能激發學生的理性思考和辯證思考,思考生命的價值取向,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既能夠調動學生的人文積澱,又能在預測中創新、創造,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另據悉,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曉蘇說,上海的作文題,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上海多年以來的開放、大氣與時尚,“預測”這一關鍵詞的捕捉與確定,足以看出上海命題專家的時代眼光、哲學底蘊和文學功力。它給考生提供了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思辨空間與言說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