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八年級政治教案

教學目標:

我愛我家八年級政治教案

知識目標:體會家庭中親情的溫暖,明白撫養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而父母也理應受到子女的孝敬。

能力目標:辨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係的能力;收集父母爲家庭作貢獻的具體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育,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培養學生權利與義務的意識,承擔起自己的對家庭的責任。

教學重點:感受家庭的溫暖。

教學難點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與家人一起營造溫馨的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在一個小生命還醞釀在母體的時候,已經傾注了家人對他的關愛,那就是他的名字。請學生說說他們的名字的用意。以此來體會家人的期待和關愛。

一.愛的回憶

活動內容:先讓學生回憶小時候受父母呵護的甜蜜時光,並把自己的童趣講給同學聽。再設問:在你的家庭中,有沒有發生過令你感動的事?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回憶,感受家庭的溫馨,感受父母對自己的呵護。

教師行爲:開展這一活動,一要注意正面引導,防止學生討論親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導學生感受父母的愛;二要注意辨證地看待這些事,因爲許多家長對子女愛護有餘,嚴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對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作具體分析。

二.無悔的愛

活動內容:讓學生填寫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誰來做?"另外,討論兩個問題:"說說自己家中貢獻最大的人是誰,要說出具體理由"和"誇誇自己的父母,並講給同學聽"。

教師行爲:指導學生開展這一活動,一要讓學生根據家庭情況如實填寫,通過填寫體會父母的貢獻;二要引導學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滲透在家盡責的教育;三是說說家人的貢獻,包括物質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優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貢獻;四是找父母的優點,誇誇自己的父母。

教學建議:開展這一活動,可以不限於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項目,由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填寫。家中的事,凡學生能做的,要鼓勵學生做,這既能培養學生能力,又能陶冶學生情操,而且有助於增進學生與父母的親情,與父母更好地溝通。在學生的討論中,可以講"大"的事情,也可以講感人的具體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體現父母的一片苦心,容易感動人。在活動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的學生的反應,防止傷害這些學生。

三.愛的低訴:

活動內容: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寫一段他對母愛或父愛的認識,交流自己對這種愛曾經的誤會或曾經的感動。

教師行爲:呈現兩個關於母親的故事(見附錄),並引導學生用心感悟他對母愛或父愛的認識,並將優秀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意在讓學生體會原來未曾注意的東西,也是豐富學生情感、促進其良知發展的'重要環節。有的老師說,現在的學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動,認爲父母對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原因之一是我們的教育忽略了學生的體驗,缺乏正確有效的引導。有的學生對家長不滿甚至看不起父母,也與他們缺乏對父母的理解,不會感受或感受不到親情呵護有關。因此,要通過這一活動,讓同齡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輕鬆的氛圍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獲得的愛。

教學建議:開展這一活動,老師要善於引導,可以用具體事例來啓發;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圍;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發動學生積極地說、積極地體驗就行了;要有意識地從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責任兩個方面來啓發,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學生從反面衝突來講,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蘊涵的愛,把學生引導到愛父母、愛家庭上來。

四.愛的告白:

活動內容:讓學生給父母寫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撫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礎上,寫幾句話並交給父母,表達自己對父母的心情。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活動,在於讓學生與父母心靈碰撞,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表達自己對父母的責任和決心。

教師行爲:指導學生開展這一活動,第一步,可以讓學生寫父母的優點長處,也可以讓學生寫父母對自己的呵護和期望,還可以讓學生寫自己的感受和決心。第二步,在同學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啓發。第三步,把自己所寫的交給父母,與父母溝通互動。

教學建議:在這一活動中,要注意展示學生的才氣,如讓他們寫詩歌、散文等形式來寫。要強調寫出自己的情感體驗,避免說空話,避免應付。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情感和意志結合起來,即要把自己的決心和打算反映出來。這件事是一個學生與家長的互動過程,要注意發揮家長的作用,如將學生的感受反饋給家長,有條件的可以讓家長也給學生寫寄言,在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五.愛的成長:

活動內容:討論:當你們的父母發生了矛盾,你是怎樣做的?若父母一方或雙方下崗怎麼辦?爲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滿,你還應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驗溫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齊心協力。

歡迎大家閱讀由政治網爲大家整理的我愛我家知識點精講,大家一定要仔細閱讀哦,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