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國小數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論文

題目:基於素質教育的國小數學教育初探

淺論國小數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論文

摘要: 現階段, 國內的國小數學學科教育範圍已經遠遠的超出了經驗與技能的傳授, 同學們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取得經驗的過程, 並且在用這種經驗去探索發展的方法, 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與此同時, 能夠提高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 從而獲得更好的社會體驗, 這個傳授理念已經成爲了現在社會對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 總結了一定的建議, 以供參考。

關鍵詞 素質教育; 數學學科; 國小數學;

無論是教育的對象、內容、手段和方式方法, 都會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而發生着快速的改變與發展, 這就意味着素質教育急需提升。教師是將知識與經驗傳遞給學生的重要角色, 作爲引導與傳授者, 在授業傳道解惑中, 對自己所教授的學科進行素質教育方式探討以及解決現存問題方式思考十分必要。在所有的階段教育中, 國小教育非常重要, 它不僅能夠爲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還能夠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爲國小教育的重要科目, 數學學科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容忽視。

1. 加快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首先, 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思維模式。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改變應試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廣大的國小數學學科教師應該對新課程改革重視起來, 深刻的理解新課程改革的作用, 轉變思想, 認識到應試與素質教育的根本區別, 建立起以素質教育爲主的教學思維。其次, 加強數學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在這方面應大力提高專項培訓經費標準, 進行培訓計劃規劃, 將培訓分爲在職與脫產兩種。在培訓的基礎上, 還應該進行培訓考覈以達到快速提升自己專業數學教學素質的目的。這種培訓分爲兩方面, 一方面是教學內容及理念上的培訓, 即數學學科專業知識外延伸的相關知識以及先進的教學理念, 提升數學教師的自身的知識儲備量, 使得今後的教學結構更完善, 並隨着知識的不斷完善, 教學理念也不斷的完善着;另一方面是現代的教學方式的學習, 現階段國內作爲常見的教學輔助用具, 多媒體制作成爲了必要技能, 它能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提高學生在探究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

新課程理念重點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這就表明了國小教學中數學教育的重要性, 最爲基礎教育的主要學科, 學習概念、性質以及解題方法等等內容成爲了主要任務, 它是學生們深入學習的基石, 所以, 務必讓學生們深刻理解並且能夠靈活運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夯實基礎爲主, 在課本的指導下, 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認知學習, 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引導學生自主的探究知識, 掌握規律, 注重思考方式的培養。在對學生進行求知慾激發的同時, 打破國小數學學習的“知”與“不知”的循環, 應該將學生向“提問”、“尋找”以及“解決”的思維方式上引導, 在一次次的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並循環這個過程, 這就成爲了一個量變產生質變過程, 學生們會在這個過程中, 對數學的興趣持續下去, 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慣性, 成爲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個過程中, 教師應該注意三個方面, 即體驗, 個性以及滿足, 其中, 體驗就是指在教師設計好的教學過程中獲得積極良好的情感體驗;個性即是根據個體的差異性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活動, 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最後, 滿足是指給與學生肯定, 肯定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所產生的所有可能的滿足。

3. 重視各種學習模式的目標價值

培養數學素養作爲現代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需要更多的關注, 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成爲了廣大數學教師的關注點, 他們不僅要研究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去“教”, 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學”的問題, 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規律以及學習方法, 養成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 使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因此, 教師就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 認真的分析教材, 明確數學知識脈絡, 通過指導學生找出知識之間的關聯, 讓學生自己形成獨特的知識體系,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學習的價值不在於掌握, 而是在於通過學習讓學生產生髮現與創造的能力。數學的素質教育採用多種學習模式, 但是這些學習模式的價值不在於體現出不同的學習過程, 僅僅是一種展現獨創性探索知識過程的手段。由於數學教學不僅限於掌握知識, 而在於發現和探索知識, 所以, 數學教師應該將目標從不同學習模式表現出不同的學習形式向不同學習模式表現出不同的探索過程轉化。

4. 重視學生學習中的興趣情緒狀態

只有足夠重視學生, 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 堅持“學”是“教”的基礎, 才能促進教師的積極性, 能夠採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傳授知識,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數學課的課堂教學應是百變的, 所以, 數學教師在進行課程準備時, 基於學生的現有知識儲備和接受能力設計教學方案, 使之新穎多彩並富於變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併產生興趣。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 以“學”爲中心貫穿整堂課, 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包括主動提出問題, 思考問題, 研究問題,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這樣才能發揮教學真正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注意激勵表揚學生, 這樣能夠避免因在羣體中受到多次的失敗與譴責而產生焦慮情緒, 甚至採用某種防禦機制而回避真實情感, 引起人格混亂。在這裏, 教育中抓住這麼幾個變量似乎尤爲重要:首先, 特徵, 即在學習中儘可能地針對不同的個體特徵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對象, 並採用個性特徵爲參照的發展性的描述性的評價方式, 使所有個體都能感受到成功;其次, 展現, 即儘可能地將學生不同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充分地展現給羣體, 滿足個體期望的在羣體中獲得尊重的慾望。

參考文獻

[1]潘宏福.淺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學週刊, 2016 (36) .

[2]許認娥.素質教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實施[J].學週刊, 2016 (33) .

[3]王智傑.淺析素質教育與國小數學教育改革[J].學週刊, 2016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