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賞析

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的詩、文、書、畫都很專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三蘇。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曾在杭州、密州、湖州、黃州、潁州任職,最遠被貶至嶺南的惠州、儋州。宋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五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最後一首。西林寺創建於東晉年間,是廬山最古老的名剎之一,寺後有著名的唐建千佛塔。

《古詩兩首》賞析

  【陸游】

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他出生於北宋末年,一生處於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嚴重關頭。在他的詩歌中,總的主題是抗金復國和同情人民苦難,他的詩藝術風格雄渾豪放、激情洋溢,間或質樸清新。修辭煉句精緻工整,在律詩絕句中善於組織對偶,渾然一體,別開生面。

《遊山西村》於乾道二年(1166年)春作于山陰。山西村是紹興鑑湖附近的一個村莊。

廬山也稱匡山,在江西省北部,聳立於鄱陽湖畔、長江之濱。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爲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公元756年,著名詩人李白曾這樣稱讚:予行天下,所遊覽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山中多懸崖峭壁,清泉飛瀑。林木蔥蘢,氣候宜人,白鹿洞、仙人洞、三疊泉、含鄱口等是廬山著名勝跡。廬山有中國最早的書院──白鹿洞書院。1996年12月,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作爲自然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江西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裏的佛教和道教廟觀,代表理學觀念的白鹿洞書院,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聯繫的文化景觀。

  【題壁詩】

是古代詩歌中的瑰寶,歷史悠久,始於兩漢,南北朝時漸多,至唐代,題壁詩驟增,開始形成一種風氣。據唐人詩集統計,當時題壁詩的.作者有百數十家,其中著名的有寒山、崔顥等。宋代題壁之風方興未艾,舉凡郵亭、驛牆、寺壁等處多有題詠。當時題壁詩盛行,是因爲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詩歌不能刻印出來,於是題壁就成了詩人發表作品的途徑之一。因爲題壁簡單易行,只要把作品寫在牆壁上,天南海北的過往行人過而讀之,就可以傳播開來。有關題壁的佳話很多,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崔顥的《黃鶴樓》一詩了,崔顥題寫了《黃鶴樓》之後,李白驚爲絕唱,自愧稱: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