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伐木》翻譯和賞析

嚶其嗚矣,求其友聲。

《詩經·小雅·伐木》翻譯和賞析

 [譯文] 從深谷中出來的鳥,飛到高樹上,那嚶嚶的叫聲,是想尋求夥伴的啊!

[出自] 春秋 《詩經·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

寧適不來,微我弗顧,於粲灑掃,陳饋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伐木於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無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註釋:

丁丁:(zhēng zhēng)伐木聲。

嚶嚶:鳥和鳴聲。一說驚懼貌。

矧:(shěn)況且,何況。

神之聽之:一說指應警戒和聽從。

許許:衆人共力之聲。即勞動號子。

釃:(shī、shāi )濾酒。

藇:(xù)美貌。一說茱萸,用以制酒,酒有其香。

羜:(zhù)五個月的小羊。

衍:美貌。一說滿溢。

愆:過失。

湑:(xǔ)濾過的酒,引申爲清。

酤:買酒。一說一種速成的酒。

坎坎:鼓聲。

蹲蹲:(cún)舞貌。

  譯文1:

咚咚作響伐木聲,嚶嚶羣鳥相和鳴。鳥兒出自深谷裏,飛往高高大樹頂。小鳥爲何要鳴叫?只是爲了求知音。仔細端詳那小鳥,尚且求友欲相親。何況我們這些人,豈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靈請聆聽,賜我和樂與寧靜。

伐木呼呼斧聲急,濾酒清純無雜質。既有肥美羊羔在,請來叔伯敘情誼。即使他們沒能來,不能說我缺誠意。打掃房屋示隆重,嘉餚八盤桌上齊。既有肥美公羊肉,請來舅親聚一起。即使他們沒能來,不能說我有過失。

伐木就在山坡邊,濾酒清清快斟滿。行行籩豆盛珍饈,兄弟敘談莫疏遠。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乾糧致埋怨。有酒濾清讓我飲,沒酒快買我興酣。咚咚鼓聲爲我響,翩翩舞姿令我歡。等到我有閒暇時,一定再把酒喝完。

  譯文2:

砍樹丁丁地響,鳥兒嚶嚶地叫。它們從那深谷中飛出來,遷到高高的大樹上面。嚶嚶地鳴叫聲啊,追求着它同類的迴應。看那此鳥兒啊,還能夠追求它同類的迴應,何況是個人,怎麼能不呼朋喚友?謹慎地遵循着情理,你就會和樂而安寧。

砍樹許許地響,甘醇的酒真是美啊。既有肥美的羊羔,就邀請那同宗的尊長父老。他們怎能不來,莫非不肯賞光?啊,庭院灑掃得乾淨整潔,八大圓盤佳餚紛呈上來。有肥嫩的小公羊羔,就邀請異姓的尊長。他們怎能不來,莫非是我有錯?

砍伐樹木在那山坡上,甘美醇香的酒盛滿了。排列好餐具,兄弟們全在場。人們呀不講交情,爭吵着爲了食品。有酒啊,我們共同豪飲,無酒啊,我們共飲濃漿。敲起鼓兒咚咚響,翩翩的我們來跳舞。待到我有閒暇,重聚時再飲美酒吧。

  譯文3(餘冠英今譯):

砍樹響丁丁。鳥兒叫嚶嚶。出了深谷底,飛上高樹頂。鳥兒爲何叫嚶嚶,要把朋友聲音找。請看鳥兒多殷勤,要把朋友聲音找;人比鳥兒更有情,反而不把朋友交?人的友愛神聽着,既保平安又和好。

鋸樹呼呼響。篩酒撲鼻香。我家宰了小肥羊,衆位伯叔請來嘗。哪兒去了還不來?可別不肯來賞光!打掃屋子生光彩,八大件兒席上擺。我把肥壯公羊宰,衆位長親請過來。哪兒去了還不來?千萬別見我的怪!

砍樹砍倒山坡上。篩酒漫出酒缸邊。盤兒碗兒排齊整,老哥老弟別疏遠。有些人們傷和氣,飲食小事成禍源。咱們有酒把酒篩啊,沒酒也得把酒買啊。咱們鼕鼕打起鼓啊,跳跳蹦蹦一齊舞啊。趁着今兒有功夫啊,來把清酒喝個足啊。

  賞析

《伐木》一詩中,我們通過詩人的描述可以看到這樣一幅情景:一隻不知疲倦的鳥兒從深山峽谷飛向高大的叢林枝頭,嚶嚶作響以求得友伴相知。鳥兒尚且如此,人豈能不知友情的重要。因爲知道友情的重要,故而又有了這樣的畫面:好客的主人濾清純之酒,烹肥美鮮味,打掃房屋,滿備佳餚以招待他的叔伯舅親,即使親戚朋友們可能不一定前來,但主人還是做好了迎接的`準備,因爲這樣主人才不會有遺憾和愧疚。

通篇來看,如此求友若渴的熱忱貫穿始終。清代黃中鬆在《詩疑辨證》中說:“細玩此詩,專言友聲之不可求,求字乃一篇大主腦。”庶人皆求友若此,在上位的天子則更加需要賢良之友不離不棄,使得整個國家上下親若友朋,和睦團結。如此有德之明君,則人民將爭相依附,國家必興盛繁達。正如《毛詩序》之所注:“《伐木》,燕朋友故舊也。至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

《伐木》一詩以鳥鳴求友起興,因此這裏值得考究的是,開篇以“伐木丁丁”起筆是爲了與“鳥鳴嚶嚶”同起興還是另有他意?有學者認爲,“伐木”就是詩人在伐木之中聞鳥鳴而產生的最初聯想。也有學者認爲,起筆寫“伐木丁丁”,意在借伐木“丁丁”與“許許”的聲音來與鳥鳴“嚶嚶”相呼應,爲詩經慣用之疊音疊字與比興的寫法,是虛寫。如同此說,那麼不該出現“伐木於阪”。可見,前者說法較爲可信。

《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解讀】鳥兒在嚶嚶地鳴叫,尋求同伴的應聲。以鳥喻人,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這首是民間宴請親友的樂歌。舊說以爲是周文王所作,或泛指天子之詩,都與詩意不大吻合。詩首章以鳥呼伴爲喻,說明人不能沒有親友;次章說要以豐盛的酒餚,熱誠地款待親友;第三章說親友間要真誠相待,往來之禮不可失。這首詩說的是親友間正常的交往,表現了古代人民對待親友的真摯感情,反映了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

《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意思是說,鳥嚶嚶地叫着在尋找自已的夥伴,比喻人們在仔細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古人說,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意思是說,從皇帝到普通百姓,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不需要朋友的幫助而獲得成功的,說明在人的生活中朋友是極爲重要的。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人在結交朋友過程中總是有相同志趣,秉性的人才聚在一起而稱爲友了,我欣賞孔子的看法,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我們大致就是以這個標準去擇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