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課聽課記錄

  三年級數學課聽課記錄1:重疊問題

一、創設選擇的空間,喚起“主角”意識

三年級數學課聽課記錄

師:同學們的精神狀態真好!看來平常的飲食不錯。你們喜歡吃魚還是喜歡吃肉?我們現場調查一下。哪個小組願意接受老師的調查呢?

(選擇一個熱情高的小組進行現場調查)

師:在調查之前,老師要請同學們聽清要求:每人有兩張寫有姓名的紙條,喜歡吃魚的把紙條貼到“喜歡吃魚”一欄,喜歡吃肉的把紙條貼到“喜歡吃肉”一欄,既喜歡吃魚又喜歡吃肉的可以兩邊都貼,都不喜歡的把紙條貼在右下角。明白了嗎?(學生清楚要求後就讓學生作選擇)

二、提供探索的機會,激活“主角”意識。

1、收集、分析、整理數據

師:這一小組的同學把自己的喜好通過貼姓名條的方法告訴了大家,那現在你能根據選擇的情況,分別說出這幾中選項的人數嗎?你怎麼知道的?(生:數紙條就能知道!)那黑板上一共有幾張姓名條?這麼說,這個小組一共有13人了?(生質疑:這個小組只有10人!)

師:假裝數一數,咦,真的是10人,那多出來的3人是哪來的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如果還是找不到原因就再和同桌討論。交流反饋,得出原因爲有3個同學兩樣都喜歡。

師:那誰能說說這組同學的選擇我們可以把他們看成是幾類?(生1:兩類,喜歡吃魚,喜歡吃肉。生2:三類,兩樣都喜歡,只喜歡吃魚,只喜歡吃肉。)教師板書。

2、重新排列

是: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現在,我們再請一個同學上來說說兩樣都喜歡的有哪些人?(學生上臺指。)教師在一邊繼續問:你能把他們的名字找出來,重新放在合適的地方嗎?(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放的位置,如果沒有放在中間,則將讓學生展開討論。)

3、引出集合圖,加深理解

師:剛纔這位同學真能幹,通過他的重新排列,大家看這些數據是不是更清楚了呢?好,我們再請一個同學上來點一下“兩樣都喜歡的同學”,並說出有幾人。老師怎麼數數有6(學生說的人數的2倍)人?(生:每人有兩張名字,重疊了,應該是3個人)

師:哦,原來有3個人名字重疊了,那這3張姓名條我們如何處理?(生:把相同的名字拿掉一張)

師:好,我們請一個同學上來拿!(學生上來拿走3張重複的。)

4、畫集合圖

師:同學們現在你知道,爲什麼人數會多出來嗎?

師:人數是弄清楚了,誰願意向老師和同學們指一指哪些人是喜歡吃魚的?如果學生是一個一個指的,就要求他:你能一下就找出喜歡吃魚的是哪些人嗎?學生再指。老師在一邊用黃顏色的筆把喜歡吃魚的紙條圈起來。

師:老師用黃圈把喜歡吃魚的人圈起來,這樣大家是不是一眼就能看清楚呢?那誰能用同樣的方法表示喜歡吃肉的有哪些同學嗎?

5、各部分的意義

師:在紅色圈裏的是表示喜歡吃什麼的同學?在黃色圈裏的呢?生:略

師:有了這兩個圈和原來對比一下,你覺得怎麼樣?生:略

師:中間部分表示什麼?除了這種兩樣都喜歡的情況,還有一些同學呢?

師:請同學們先自己看圖說,然後再說給同桌聽。

6、掌握算法

師:現在,你能看着這張圖,利用上面這些數據,能列式計算這一小組的人數嗎?生:列式計算師生反饋交流,理解各計算方法的意義(略)

  三年級數學課聽課記錄2:用釐米作單位量長度

一、情境導入:

1、 師:小朋友,咱們先來聽一個童話故事:

在螞蟻王國裏有一座小橋。有一天,一陣狂風把小一個扶手給刮斷了。這可怎麼辦呢?小螞蟻們準備再用木頭做一根扶手。小朋友,你們知道扶手有多長嗎?

生:不知道

師:扶手到底有多長呢?我這裏有一根和扶手一樣長的小棒。哪位小朋友願意用我盤子裏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長?

生1選用子,擺出來有5個棋子那麼長。

生2選用回形針,擺出來有6個回形針那麼長。

生3選用正方體,擺出來有4個正方體那麼長。

2、質疑

師:這可奇怪了,同樣長的扶手,可量出來的結果怎麼不一樣呢?

生:是因爲選用的工具不一樣)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麼工具量呢?

生:尺子

學生活動:(聽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長度。)

評:一開始就以童話故事的方式引入課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抓住了。然後教師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比如棋子、回形針、正方體等作爲測量物體的工具,讓學生感受到用不同的工具去測量,標準不一樣,那麼產生的結果也不一樣。從而引發認知衝突,產生學習新知的迫切需要。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人們經過長期的探索才建立了統一的長度單位。)

二、認識釐米

1、 觀察直尺

師:下面咱們就來認識尺子。請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尺子上有很多數。

師:對,你們按順序讀一讀。尺子最左端的數是幾?

生:0。

師: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麼?

生:表示起點。

師:對,0對着的'這根長刻度線就表示起點,咱們給它取個名字,叫0刻度。(板書)

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生:尺子上有很多線,有長有短。還有“cm”。

師:“cm”就表示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一塊兒來認識釐米。(板書課題)

(評: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探究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爲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

三、用釐米量

1、 估幾釐米

師:咱們估計一下,這座小橋大約幾釐米長?(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

2、 量幾釐米

學生量,老師巡視。選取幾位學生演示,並評一評誰的方法好。然後互相說說是怎麼量的。

師:螞蟻們知道了扶手的長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評:這裏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釐米量。教師讓學生之間互相說一說,在量的基礎之上再用說的方式來鞏固測量的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這一環節的新知識。而且選取學生進行演示,那麼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也就一目瞭然。分析了以後能讓學生對這些錯誤有一個比較深的印象,那麼自己嘗試時便會有意識地去避免這些錯誤。)

探究交流:

1.把自學中的收穫和問題與小夥伴分享、交流。

2.請同組的小夥伴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

3.小組長把小夥伴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好。

4.小組彙報本組同學的收穫。

5.報告員把小組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請其他小組的同學解答。

(組內交流後再全班交流)

精講釋疑: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教師要重點講解讓學生知道直尺上有些什麼,讓每個學生都認識1釐米和幾釐米,建立1釐米的概念,並用直尺正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四、總結

總結本節課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