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三年級下冊聽課記錄

聽課是學校進行教學研究的一個主要形式,也是老師借鑑學習的一個主要途徑。老師有效地做好聽課記錄,分享數學三年級下冊的聽課記錄,歡迎大家借鑑!

數學三年級下冊聽課記錄
  數學三年級下冊聽課記錄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麼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 介紹天平

它有兩個托盤,中間有刻度,兩天刻度相等,中間刻度爲0.這就是天平。

三、 探究新知,觀看課件

(一)等式

1、 在天平的兩邊放入砝碼,左盤:20克和30克,右盤:50克,中間刻度指向0,那麼說明天平平衡了。

提問:你能根據此列出一個式子嗎?

學生:20+30=50

2、 觀看課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爲等式?學生一起說: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舉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總結:我們剛剛說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關係,等式是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

5、 舉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嗎?

學生:不是。

6、 齊說兩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 像30+x=80、x+20=70、2x=100這樣的式子又叫什麼呢?

學生:方程

老師:看來這位學生已經預習了本節內容,值得表揚。

2、 對,就是方程,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反覆讀。舉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關係。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書

20+30=50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四、 練習

1、 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爲什麼?

2、 看圖列方程,並說一說表達的意思。

五、 總結:何爲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聽課意見:

1、從生活中事物導入,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2、在課堂安排上具有邏輯性:等量關係——→等式——→方程

3、在板書上,注重用彩筆區分,清晰的描繪出了概念。

4、在課堂中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一視同仁。

5、在強調重點時,採用多讀、多唸的方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數學三年級下冊聽課記錄2

教學重要流程:

一、情境導入

(一)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懶洋洋、大灰狼”等一羣小動物動畫形象。

師:小朋友認識他們嗎?

生:認識。

師:這些小朋友他們還想看咱們小朋友誰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好哦,待會他們會有禮物送給咱們。

二、出示動畫:懶洋洋,展示問題:這盒蛋糕有多少個?

師問。

生自由答:20個。

師:你是怎麼數出來的?

生:4個一組,4個4個數。

展示學生思維過程的直觀圖片。

三、師:咱們別的同窗呢?你們怎麼數?

活潑筆作練習(在一張印有20個圈的紙上畫出自己數數的方法)。

同桌交換評議。

指名展示。

四、學生將各自思路進行彙報,例舉種種不同的圈法(窮盡其圈法):

一組5個 一組4個 一組10個 一組2個 一組20個

教師板書:4個5 5個4 2個10 10個2 1個20

其間,有學生提出每三個一組,餘下兩個一組。

師:你看這樣行嗎?

生:這樣不行,因爲不一樣多。

五、讓各種類型數法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數法成果。

類別相同的同時展示給大家看。

六、練習,課件展示

生自主練習。

師指名答。

課件展示學生數數思維過程。

七、情境設置

幾個小動物的學習利用情況斷定(課件出示情境圖)。

懶洋洋說:2個4應當是4×2。

大灰狼說:4組2和兩組4都是表示2個8。

學生出示手勢語(不作聲)。

手勢:拇指+食指作“√”狀,表示精確的。

兩個食指相交作“×”狀,表示過錯的。

八、完成課本練習(共三道)。

其間,有學生提出“可以斜着數”,師提醒:今天我們學的是幾個幾,你這樣行嗎?

九、情境練習

洋洋他將送18根棒棒糖給小朋友,每個小朋友一樣分,又不能有剩餘,可以怎麼分?比一比誰的方法最多?

師要求:

1、看看誰想的辦法多?

2、音樂開始大家就開始,音樂停大家就停下來。

播放音樂,生開始做練習。

彙報。

師要求:看誰說的多,但別人說過的方法大家不能重複。

十、出示課題

《各人眼中的`20》。

十一、小結

評析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視學生的學習經歷和經驗,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實踐環節的開發和學習渠道的拓寬,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統一。”

本節課的設計分成了“直觀感知------探究規律--------動手操作-------聯繫生活”四個層次,以教材爲基礎,以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爲依託。提供有趣的數學素材,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利用一切機會創設學生探究創造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多次反覆實踐,使他們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並能從日常生活中,探究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與衆不同的思維方式。

下面就沈老師的這一節課作如下的看法:

1、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通過小胖小巧小亞和小丁丁四人數雞蛋作爲情境,引出了各人眼中的20各種不同的數法。各人眼中的20有不同的分割方法,能否先請學生自由發揮,然後上臺說一說,並把他圈的方法在黑板上擺一擺,讓其他小朋友能夠直觀清晰的看到。在說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強調說出“我是幾個一圈的,圈了幾次,表示幾個幾”,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反覆不停地動口操練,我相信,只要學生會說,他必然就會做。學生彙報時運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圖表示幾個幾,加法算式一一對應,通過學生的觀察和討論,讓學生知道個人眼中20的共同小祕密,不管哪種數法,每一份都是相同的,就能用幾個幾來表示。

最後的總結讓學生學會有序的思考方式,這樣就能有不重複不遺漏的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到。注重孩子有序思考的培養。

2、通過學生用雙色片動手擺一擺6引入新知,一年級的學生非常樂意動一動手,由此引入不但能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2個3和3個2的不同,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學生都興致勃勃地想學習今天的知識。但在這個環節處理中,張老師只是點到爲止,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2個指的是什麼,3指的又是什麼,因此對後面的說一說造成了一些困擾。

3、練習部分設計的習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練習,學生對於習題不但不感疲勞反而覺得富有挑戰。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另外,教學設計中既考慮到教師的教學方法,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教師啓發、引導、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爲自主學習,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時間,使他們在實踐活動中慢慢體會知識的由來,不知不覺中掌握所需學習的數學知識,充分融入了二期課改的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