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高三暑假作業語文答案

  參考答案(一)

2015新高三暑假作業語文答案

1、C 2、A 3、D 4、D(益:增加)

5、A(②陳述克戩從弟;④百姓爲之感動;⑥爲金人敬重、景仰。排除含這三點的選項即是。)

6、C(事件的前提應在太原淪陷後,而不是在太原被圍時。“暗中”也屬無中生有。)

7、(1)蔡京第二次執掌朝政,跟張氏結怨,因爲小事爲藉口就罷黜了張克戩的官職。

(2)金兵到了,張克戩親自率領將士披上鎧甲登上城牆(與敵人作戰),張克戩雖然屢次擊退敵兵,但是增援的部隊最終沒有到來。

(3)張克戩考慮到最終不能逃脫一死,親手寫下給朝廷的遺表和給妻子、兒女的遺書,從城上把一名士兵縋下去,讓他拿着遺表和遺書到京城去。

8、“寒”字寫出了風雨過後,深秋氣候的寒冷,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同時也寫出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失望,反映了詩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懶和生活上孤寂閒散的狀況。

9、頷聯:窗外秋雨淅瀝,屋內老翁“睡美”,正說明他心無所慮,具有閒適的情懷。

頸聯:夜已過去,按理說老翁應該起牀了,但卻還要“香添暖被籠”,打算繼續躺着,生動地描繪出體衰閒散的老翁的形象。

尾聯:老翁曉晴時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滿階紅霜葉,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淡泊。

10、A C

11、夾敘夾議。傳文第 ⑵ ⑶ ⑷段在對傑克倫敦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的苦難艱辛的流浪生活的敘述之前都有簡短議論,點明他人生坎坷,突出他的堅韌、頑強、不自暴自棄的性格;又如第 ⑺ 段,在敘述了傑克倫敦的豐富的閱讀經歷和傑出的創作成就之後,用議論手法,點明其性格蛻變的原因。

12、①第⑴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起,簡要說明了傑克·倫敦的身份、地位和人生結局。②畫線句將他與馬克·吐溫並提,採用對比手法,以馬克·吐溫的七十五歲高齡病死在寫作崗位上,與傑克·倫敦的四十歲壯年吸毒自殺於豪華大牧場形成鮮明反差。③呼應了標題中的“悲劇”;而且開篇即道出傳主生命的悲慘結局,設置懸念,可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13、①傑克·倫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作家,他少年和青年時曾歷經磨難,頑強拼搏,以求走出貧窮的處境;②他熱愛讀書,求知慾強,自信堅毅,雖屢屢碰壁,而不自暴自棄;③後來以寫作謀生,創作了不少向資本主義社會挑戰的作品,因此成名,躋身上流社會;④成名後,陷入拜金主義泥淖,爲掙錢而寫作,粗製濫造,青年時期叛逆性格日漸消褪,變得唯利是圖和玩世不恭,極端個人主義和“超人”哲學,使其精神世界充滿矛盾,最後自殺。

14、B 15、B

16、④③②⑤①(錯一處即不給分)

17、據報道,最新統計顯示,杭州五大主城區二手房交易狀況不佳:2009年1月,只有江乾區超過2008年12月,增幅爲11.38%;其他四區都爲負增長。

18、人們習慣上以爲“對牛彈琴”是諷刺“聽琴”者不諳音律,蠢笨如牛,其實不是,它也可以用來諷刺“彈琴”者的盲目與愚蠢。

  參考答案(二)

1、D 2、C 3、A

4、C、(案:同“按”,按照。)5、B 6、C

7、⑴於是張釋之談起秦漢時期的事情,秦失去天下和漢長久興盛的原因。

⑵ 假使那裏沒有可貪求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槨,又有什麼憂慮的呢。

8、①楊詩:早春 白描 清新(清麗)

②王詩:殘春 對比(反襯) 殘敗(凋零)

9、①運用了虛實結合(聯想想象)的手法

②楊詩用想象盛春時喧鬧反襯早春清新可喜,表達出詩人欣喜之情;王詩想象春色在鄰家表現希望春天不曾遠去的惜春之情。

10、(1)C、D

(2)①艱難歸國大放異彩——愛國之情 ②美滿婚姻良緣天成——夫妻之情 ③病榻關心人才培養——憂心教育

(3)①家學淵源:家族輝煌對他的觸動和父親對他的嚴格要求。

②妻子幫助:妻子給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和科研上的啓發。

③領導關懷:新中國各代領導人都對他關愛有加。

(4)①淡泊名利(懂得拒絕),熱愛祖國,愛好廣泛(有探索精神),樂觀堅強,重視人才(教育、人才培養),目光長遠(有憂患意識)

②一個成功的科學家不止要有專業上的成就,還要有健全的人格。

要在重視科學素養的同時重視人文素養,勇於打破科學和思想的禁區。

要學習老一代科學家身上的那種使命感和責任感。

11、C 12、B 13、A

14、(1)在家電下鄉活動中,民衆關心的是產品質量、價格和政府補貼數額。(三個關鍵詞:關心、質量、補貼,少一個不得分)(2)①政府部門應嚴把產品質量關、控制產品價格、制定補貼政策細則,讓惠民政策落到實處。(體現質量、格角和補貼辦法三方面,缺一點扣一分)

15、(1)教育孩子不也正是這樣嗎;(2)不是狂風暴雨的訓斥,而是春風化雨般的教導,使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答案(三)

1、B 2、A 3、B 4、A 5、B 6、C

7、①(我)有忠心尚且被拋棄,我不到楚國又投奔(到)哪裏呢?(抓住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兩個句式特點,動詞“之”的翻譯,)

②楚國沒有重用他,卻派他出使(到)秦國。(抓住賓語前置句,轉折連詞“而”的用法,兩個“使”的不同意義)

8、詩人運用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展現了深秋時孤舟漂泊的情景,表達了作者身爲遊子的羈旅愁苦之感。

9、“驚”爲“驚醒”或“驚起”之意。深夜的濤聲驚醒了夜泊江邊的作者。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江聲”人格化,與寒江有機融合,寒上加寒,展現出廣闊悽清的背景。表現出遊子夜中被濤聲驚醒,更感旅途淒涼的情態。

10、(1)BC

(2)這篇訪談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首先,記者由《英雄》的成功開始訪談,很能引起對方的興趣。接着,記者就張藝謀參與奧斯卡角逐一事引出詢問張對奧斯卡和具體電影、導演的看法,重點評述這些電影和導演的可取之處。然後,由這些電影和導演自然過渡到《英雄》,討論英雄的優點和參評的不利因素。最後,詢問張藝謀下一步影片的打算。總體來說,提問絲絲相扣,有計劃、有步驟,進行得很順利。

(3)通過訪談看張藝謀對電影藝術的追求,實質上事發掘文中的深層意蘊。透過張藝謀的談話可以看出,他對電影藝術有下列追求:①注重電影的商業化趨勢,希望電影能夠吸引觀衆;②不盲目崇拜奧斯卡獎,保持自己的藝術個性;③在技術上借鑑西方電影的做法,如歌舞片的轉換與內心表達、音樂的本土化等;④在電影中更多的融進一些傳統文化因素。

(4)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重在看思維的深度。

不必要,理由如下:

①張藝謀這一段話有兩層主要意思,一層是每拍一部電影他都會總結提高,二層是不用別人的眼光來判斷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斷自己,只靠別人評價就會失去個性。這兩點都不好評論,第一點要評論就必須舉例證明,會使訪談結尾顯得臃腫、偏離主題,第二點要評論就涉及到一個對與錯的問題,無論記者同不同意張的看法都不好評說,因爲張的觀點有一些絕對,如果同意,顯得不是發自內心,說不同意則很可能引起對方不愉快。

②記者至此訪談的目的均已達到,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糾纏,適時收尾正是一種智慧,再評論下去則可能畫蛇添足。

有必要,理由是:

①張藝謀興致勃勃講的一段自己關於電影的觀點卻沒有得到迴應,顯得記者不夠禮貌。

②張藝謀的觀點確實有一些絕對的成分,有必要指出來,給讀者一定的閱讀關注指導。

評論方法:基本肯定張藝謀的觀點,對他堅守自己的個性的做法表示欣賞,同時委婉地指出其實有一些評論如果合理參考還是有好處的。評論時關鍵有兩點,一是注意說話的度,二是注意說話的語氣,態度要真誠。

11、D 12、D

13、答案示例1:祖國新生六十年風雨與輝煌同在 五四華誕九十載民主與科學並存

答案示例2:澳門迴歸一十載步伐穩健 西藏民主五十年面貌全新

14、中國空間科學家希望21世紀實現登陸月球登陸火星的目標。

15、士 先秦 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