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衝刺階段常見的心理問題

考研的小夥伴都走到了最關鍵的傳承階段時,需要把常見的心理問題調整好。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衝刺階段常見的心態問題,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考研衝刺階段常見的心理問題

  考研衝刺階段常見九大心理問題

放大化

中國有句俗語叫“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樣就會息事寧人了。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總喜歡將事情無限放大。

放大化,最典型的體現在身體上,例如有的人睡不着覺,失眠了,這本沒什麼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對他來說,這不是好的兆頭。睡不着覺,就意味着睡眠不好,睡眠不好,明天早上工作就不好,這工作不好了,說不定被老闆罵。這樣自己的前途就不好走了。一件小事,被自己一放大,立馬嚇壞自己,再次強迫自己睡覺,但越是這樣越睡不着,便陷入了死循環當中。

疑心病

不得不說,這個心理弱點讓許多人“躺槍”。敏感多疑,舉一個最簡單最普遍的例子就是談戀愛中的男女。戀愛中的人都有疑心病,因爲愛得炙熱,所以擔心背叛和離開,而產生疑慮。這種疑心病,更多時候不僅不能帶來雙方的喜悅,而且還會加劇彼此之間信任的流失。因爲你的疑心病造成了一種認知失真的現象。

爭公平

公平,或許在我上高中那會還會以一種正念的方式去對待這兩個字。不過,之後我的人生詞典裏沒有“公平”二字,代替的是“合理”。

每個人的出生,成長的環境截然不同,還沒出生就基本輸在了起跑線,你還爭什麼公平?在這個充滿各種規則的社會裏,講公平只會讓自己吃虧。我們只有理性認識公平,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保持合理。不要太過於極端,公平只存在文字當中。

應該論

我應該怎麼樣?你應該怎麼樣?這是應該論的兩個主體,一個是要求自己,一個是要求別人。要求自己,是一種心理強迫和完美主義傾向。在做事情的時候,心裏總有一個“小人”在跟你說,應該這樣,不然會怎樣。還有一種就是不合理情緒,認爲別人做得不行,常常會對他人說,你應該怎樣。根據日常生活觀察,持有應該論的人,往往人際關係不怎樣。

貼標籤

貼標籤,是一種典型的不好的行爲習慣。這樣的人常常喜歡給別人和自己貼一個標籤。對於別人,他一般會用“什麼的人”作爲總結。

對於自己貼標籤,有一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感覺。例如,別人說你了,批評你了。你來了一句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意思是說,我就這樣,你看着辦?

依賴癖

這裏說的依賴不僅僅是一個人依賴另一個人的依賴,而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依賴。人都有依賴的習慣,除了自身的惰性外,就是安全感和力量的缺失。現在發展到幾乎每個人都有依賴癖,比如依賴手機。

有多少人機不離手,上班,下班,乘車,吃飯,睡覺,聊天,工作,手機都沒離開過自己,如果不小心沒帶手機,就會不習慣;如果手機丟了,就會焦慮不安。

至善狂

這是怎樣的心理弱點呢?說它是弱點,也不能肯定。因爲這種心理要求有時候會把事情做得很漂亮,有時候卻讓自己糾結不已。至善狂,就是喜歡做事情要達到最好的地步。要求自己或別人的所作所爲一定要十全十美,是種典型的完美主義者。

不過,這樣的要求不可能每次都能實現,一旦不能如自己意願,最終就會產生一種幻滅感。

自封心

什麼叫自封心呢?簡單來說,就是有些人對自己所作爲的行爲往往設置一個限度,一旦達到某種程度便不會再向前一步,不願意再改變自己。

生活中有一個朋友,喜歡寫作,每當寫一段時間就會放棄,問爲什麼?答沒時間,懶。總是藉口秉性難移,不願意改變自己,發展自己。這樣的心理最容易讓自己變得不敢突破自己,讓自己庸庸碌碌。

內疚狂

內疚,我們都有過,那種自責難過的複雜心理,會讓人沉浸在一種不能自拔的陰影裏。這樣的人,我們身邊都有,爲人善良,敏感,處處爲別人着想,不會拒絕別人。朋友或同事之間有點什麼事,往往從自己開始做檢討,覺得是自己不好。這種心理久而久之就會讓自己變得壓抑。

我們可能逃離不了一些心理弱點,也不要談何怎麼根治去除,個人之見就是認識它們,然後改變自己的認知系統和行爲,最大程度上做到合理就好。

  考研擇校擇專業7大問題

一、先選學校還是先選專業?

應該先選專業,再選學校。專業的選擇,關係到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而學校的選擇,關係到未來的院校競爭難度。選擇了意向專業之後,我們的選擇面就會變小。接下來我們可以再去看全國900多個招生單位,有多少招生單位在招這一專業的研究生,再去判斷這些學校裏面哪些合適、哪些不合適。只能先選專業再選學校,最終纔可能選得出來。

二、擇校擇專業要避開哪些誤區?

1.盲目追熱門

熱門不等於好,冷門不等於差。是否熱門,是一個數量標準;而好與不好其實是一個質量標準。

2.混淆興趣和志趣

在審視自己是否真的對一個專業感興趣時,要思考三點:是不是做好準備在這個專業領域中“奉獻終生”;是不是對這個專業熟悉,還是僅僅憑感覺喜歡;是不是真正具備在這個專業領域學習的潛力和資質。

3.拘泥於本科專業

選專業的時候不一定要跟自己的本科專業相結合。換句話說,跨專業完全可以跨一個一點關係都沒有的。熱門專業是跟着整個產業結構走的,什麼產業將來有飯吃,什麼產業比較好,是你現在判斷不了的。在線建議大家最好是學一個稍微寬一些的專業,以便將來在讀研的過程中,根據社會產業的變化方向,去積極地調整你的研究重點。

三、選擇考研目標需側重考慮哪些點?

在線提醒同學們,首先要搞清專業和未來職業之間的對口關係,而二者是否對口,主要是看你選的是技術性專業還是實踐性專業。

技術性專業,如一些工科類、機械類專業,將來工作對口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大。並且從畢業生的意願來講,大部分是學這個專業,就在這個圈子裏面工作。這類專業在選擇考研目標時需看重專業學科實力。

而實踐性專業,比如經濟類、管理類或語言類專業,本質來講並不是在學這個知識本身,而是在學這個知識內含的一種思維。讀實踐性專業的研究生,其意義在於:去一個比較好的平臺。這類專業在選擇考研目標時需看重學校名氣和實踐機會。

四、選定院校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首先分析院校名氣大不大,學校是不是雙一流、985、211,或者學科領域內的.名校。還要看學科實力,查一下學科排名。如果是在工科領域前五十,院校基本不會特別差;如果是在實踐性專業的領域,例如管理學、經濟學,前三十的院校也都是非常不錯的。此外,還要看地理位置。大體可以劃分爲中國的東部、西部、南邊、北邊、沿海、內地。比如說互聯網相關專業,一定要去互聯網土壤最好的幾個城市,如北京、杭州、深圳;如果學金融、經濟,最好就去中國的華東地區,因爲那邊是金融中心;而華東地區的南京、蘇州、上海,對工科同學來說也是非常好的選擇。最後是院校的就業及培養特點,這個必須要深入到學校裏面去了解。

五、選擇學校有哪些指標?

主要有兩個指標:一個內部指標,一個外部指標。內部指標其實就是看自己的水平、能力、實力;外部指標就是要去了解跟你報考同一學校的學生,目前到底具有一種什麼樣的競爭力。同學們可以綜合四點衡量:自身基礎怎麼樣;目標是否有刺激性;目標學校的報錄比;自身的內心有多堅定。

六、如何確定要不要跨專業?

首先要看本科的核心課程是什麼?將來要考的這個專業,它的專業課考的那個科目,在你的本科階段是否是核心課程。

其次如果是跨學科,要看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專業之間是否存在一些內在的邏輯關聯。例如本科學數學,你考經濟學、統計學,可能會得到老師的青睞;本科學外語,你考新聞傳播學可能有一定優勢,你和其他同學相比就有了一定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接下來還要看,你考研是爲了學術研究還是就業?由此決定你到底是要考學碩還是要考專碩。此外還要考慮,如果跨專業,你要去跨什麼樣的專業,是跨那些統考的專業,還是跨那些自主命題的專業?

七、選定院校有哪些步驟?

第一步是先定自己準備考什麼專業,如果專業定不下來,就要定準備考什麼學科門類、準備考什麼一級學科。在線建議同學們到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詢一下,全國總共有多少所院校在招這個專業,做一個列表。第二步是把這些學校中你不可能考的學校剔除,剩下的學校按照是不是雙一流、985、211,是不是34所,學科實力,全國排名進行排序。進行一次地毯式的搜索,把信息查出來,做一個綜合測評及排序。第三步是對這些院校的性價比進行綜合分析,縮小目標範圍;第四步,看實力。看實力就看複試分數線和招生人數這兩項。一個學校的複試分數線會有起伏,比如說一年350、一年340、一年370,大家可以粗略地算出它的平均複試分數線,然後往上提15分作爲初試成績目標,或者就取它的歷年最高標準去做準備。而招生人數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一個專業招生人數不到4、5個,那就屬於難度非常大的;如果招生人數比較多,我們考研成功的概率也會大一些。

  考研現場確認結束衝刺階段需要重點關注四件事

2017年

12月14日~12月25日下載打印准考證

考生應在2017年12月14日至12月25日期間,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准考證》。《准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塗改。考生憑下載打印的《准考證》及居民身份證參加考試。

12月23日~12月25日初試

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爲: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5日進行(起始時間8:30,截止時間由招生單位確定,不超過14:30)。

2018年

2月~3月查分

初試成績一般會從2月中旬開始陸續公佈。考生可通過網絡、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或招生單位公佈的方式查詢初試成績。

自主劃線院校會在3月陸續公佈初試成績基本要求。之後,自主劃線院校開始組織複試,考生要提前瞭解招生單位及招生學院發佈的複試時間、地點及安排,積極做好複試準備。

3月~5月國家線公佈,複試和調劑

3月,教育部會公佈全國初試成績基本要求,非自主劃線院校複試、網上調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