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莽作《孩兒塔》序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白莽作《孩兒塔》序教案設計

1、體會作者深沉、熾熱的情感。

2、把握關鍵語句的含義和作用。

3、理解作者評人評詩的寫法。

說明:

本文是魯迅爲白莽的詩集《孩兒塔》所作的序。本文雖名爲序,卻突破了一般的序文平實介紹的框框,作者沒有就詩論詩,而是或敘或議、或抒情,以深沉的強烈的感情,對白莽的詩作作了激情昂揚的高度評價,抒發了對革命者的深深懷念之情。建議對本文的處理,可以從文本入手,抓住關鍵語句,理解關鍵語句所凝聚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在課文中的作用,提高注重關鍵語句品味在閱讀中的重要性的認識,縮短與作者的時空距離。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關鍵語句“這就使我更加惆悵”在中的統領作用,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的情感。

2、重點:瞭解本文“詩一樣的語言”的特點。

3、難點:知人論世,體會文中的重點語句,理解《孩兒塔》的作用。

  說明:

解讀本文的思路可以從感性到理性,從人物的音容笑貌到其作品的重要意義,再到作者的深沉、熾熱的感情。經過教師的點撥,由易到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對具體字句的品位和感悟中,各抒己見,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作者的感情是非常熾熱的強烈的,但他對詩作的評價也是很客觀的。在分析時,先做好鋪墊工作,不要急於求成,不然學生難以理解詩作的重要意義和作者的感情態度,或者可能留於表面。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溫故而知新

1、回憶《爲了忘卻的紀念》中關於白莽的描寫。

2、白莽是一個怎樣的青年?

3、魯迅對白莽的情感?

作者和白莽共有三次會面:第一次只記住了他的.外貌,第二次和第三次則發現了在白莽身上具有的直率、自尊、樂觀、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信任同志、內心世界崇高等特點。

從已學的課文入手,使學生感覺比較親切,在心理上不會與有太多的距離和隔閡。

《爲了忘卻的紀念》中,魯迅回憶與白莽的三次交往,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對本文的閱讀、理解也有幫助。

分析白莽其人

1、從文中找出對白莽的描述。

2、概括其人物性格特徵。

重點在第二段。

1、熱天穿着大棉袍,滿臉油汗,笑笑的對我說道: “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來的。前兩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

通過對白莽的外貌,神態,語言的描寫,爲讀者展現了一位積極樂觀的革命青年形象.

2、年輕 樸實

樂觀 積極向上

堅定的革命精神

從人物刻畫、性格特徵入手,比較生動,感性。

分析白莽其作

1、在中找出對白莽作品的評價。

2、分析、理解白莽詩集的重要意義。

重點在第四段。

  抓住關鍵句:

1、這《孩兒塔》的出世並非要和現在一般的詩人爭一日之長,是有別一種意義在。

2、一切所謂圓滑熟練,靜穆幽遠之作,都無須來作比方,因爲這詩屬於別一世界。

☆明確宣示《孩兒塔》有巨大的生命力,有重要的意義。 揭示詩作的戰鬥性,謳歌對革命的貢獻。

3、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於前驅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於摧殘者的憎的豐碑。

☆以生動而豐富的比喻予以形象的表現,

集中評述《孩兒塔》宣傳革命、動員革命的戰鬥作用和鮮明的思想傾向,語勢酣暢,充分抒寫出作者對革命作家、作品和革命事業的熱愛和讚頌之情。

此部分是的重點難點的萃集之處。

由人物性格到作品的意義,由對人物的描寫到對作品的評價和謳歌,這是一個飛躍。也是學生借讀課文的飛躍。可以先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語句,採用自讀和集體朗讀的形式,體會字字句句的分量。

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作者肯定白莽詩作的戰鬥精神,同時在這篇不同尋常的序文中,顯示了自己的強烈的情感,遠見和戰鬥精神。

理解作者“詩一樣的語言”,進一步強化作者深沉的感情。

結合全文,深入文本,體會作者深沉、熾熱的情感。

1、梳理段落層次

2、體會作者感情變化1、①寫序的起由。

②會議白莽的音容笑貌。

③想要爲亡友遺詩作序,但又難以兌現。④客觀而熱情地評價《孩兒塔》的創作意義。

⑤點明《孩兒塔》的價值。

2、①淒涼、惆悵。

天氣不好,時局動盪,身患重病。

②更加惆悵。

重新想起一個年輕而慘遭殺害的戰友。(回憶,懷念)

給亡友遺詩作序,卻有不能詳加評析的難處。 (憤懣)

③跳出惆悵。

對白莽作品的讚美

對革命勝利,對無產階級及其文學充滿信心。 (感到欣慰,充滿戰鬥精神)

通過梳理思路,再加以自讀、朗讀、細讀、品讀等環節,理解關鍵語句“這就是我更加惆悵”是怎樣統領全篇思想感情的。

  總結全文

1、思考整體感受到課文都寫了些什麼?

2、如何理解“何需我的序文之類”?

1、表達了作者對白莽的懷念、讚頌、評價。

2、點明價值,即使沒有作者的序文,白莽的詩作依舊會流傳,還有很多前赴後繼的戰友不會忘記他的。

理解作者評人評詩的寫法。

理解含蓄而意味深長的結尾。

 佈置作業

1、閱讀《別了,哥哥》,加深對白莽的瞭解。

2、閱讀《讓死的死去吧!》,《血字》等詩作,結合魯迅的評價,寫100字的鑑賞。

3、朗讀全文,體會作者的深沉感情。

  完成作業。

讀寫結合,真切感受白莽詩作的戰鬥性,理解作者的評價。

  思路點撥

還可以這樣的方式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式閱讀。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查閱資料,先期瞭解白莽生平、詩歌,魯迅的作品等相關內容,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四人一小組的形式,每組選擇一個角度,對進行解讀和鑑賞,最好以演示文稿形式在課堂上展示。接着,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經過教師的點撥,共同深化對課文的理解認識。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情感思路、戰鬥精神、人物描寫、修辭手法(比喻和排比)和“詩一樣的語言”等。

  練習舉隅

1、從白莽外貌描寫看魯迅白描手法的運用。結合《藥》、《孔乙己》、《祝福》等作品。

2、鑑賞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在替換詞語中比較:

①東方的微光(曙光,陽光),體會其語言的準確性

② 林中的響箭(利箭),使視覺轉化爲聽覺,使人驚心動魄。

藉助資料,運用比較的方法品味語言特色。

魯迅: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於前驅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於摧殘者的憎的豐碑。

丁玲:我以爲每首都像大進軍的號音,都像鏖戰的鼓聲,我們聽得見廝殺的聲音,看得見狂奔的人羣。這戰鬥像泰山崩裂,像海水翻騰,像暴風驟雨,像雷電交鳴。┅┅詩人的心是沉重的,是堅定的,是激烈的,詩人的感情是熾烈的,他緊緊地擁抱着抗爭的人們,他用力地握着真理,痛擊那羣賣國者、蔣介石以及他的黨徒們!

都用了形象地比喻。丁玲的比較直接,魯迅的更加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