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草書的特點是什麼及代表作

張旭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爲“三絕”。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張旭草書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張旭草書的特點是什麼及代表作
  張旭草書的特點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爲自豪,字字有法。他的楷書端正謹嚴。規矩至極,黃山谷譽爲“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若說他的楷書是繼承多於創造,那麼他的草書則是書法上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了。如此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可謂驚世駭俗。韓愈說:“旭善草書,不治他技故旭之書,變動如鬼神,不可端睨。”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

張旭的草書看起來很顛狂,但章法卻是相當規範的,他是在張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礎上升華的一種狂草。細觀察其書體絕無不規則的塗抹,很多細微的筆畫、字間過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絕無矯揉造作之感。張旭的草書是在激越情感牽動下促使節奏加快,似金蛇狂舞,又如虎踞龍盤,表現一瀉千里之勢。由於在線條的動盪和質感上加入了盛唐的藝術氣息,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狂放的草書風格。

在諸多書體當中,草書是一種特殊書體,除本身特徵外,它還兼含有其他書體的美學素質,因此是書法藝術中最具表現力的書體。

草書作爲藝術來說,除具書法普通共同特徵外,還具有音樂特徵,音樂是通過各種音符的順序作和諧的各種變化,產生旋律來完成的。而書法也是以簡單筆墨書寫出帶有生命力、節奏感的線條。依靠筆順,字勢,在時間的推移中作各種輕重、緩急、枯潤等多樣統一的和諧變化而完成的。有人把書法比做無聲的`音樂,認爲可以從作品中體會到音樂節奏的跳躍,這正是書法時間性的種種特徵造成的。而這種特徵在各種書體中以草書表現得最明顯。因爲草書在連綿不斷的書寫過程中一次性的時間要求最強。

草書也具有繪畫的特徵。雖然它不表現具體的圖像,也不具有繪畫中的繽紛色彩,但書法中的一個個抽象的圖形本來就是“具萬象於一象”的,它那線條和線條的各種組合關係,構成了各具形態,但又不代表任何實體的圖形。它純淨的黑白色彩又因墨色的濃淡、用筆的輕重緩急而變化無窮。在這種變化組合後構成的視覺效果和繪畫是異曲同工的。而在書法個體中能表現書法這種藝術效果的也是以草書最爲明顯,草書的那種無拘無束的筆墨變化,結構圖形的高度抽象,字勢姿態的巧妙搭配,字字有法,最具有詩情畫意。

和草書相近的還有舞蹈。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中記載的:“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嘗於鄴縣見雲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書法家臨帖從舞蹈中得到了益處,也足以說明兩者的關係了。舞蹈是在一定的時間順序中,不斷變化各種舞姿的造型來表現美,並是從力度、造型、銜接等方面來評判其高下的,這一點和書法的要求是何等地相像。而各書體中這方面的要求也同樣是草書表現最強烈。

然而書法藝術畢竟是獨立的,有它自身的特徵和要求。它是通過具有生命力的線條,以及線條與線條的各種關係,在時間的過程中以節奏韻律組合起來的和諧而又變化多端的空間整體效果,並以此表達作者的情感和審美觀念的。從這些意義上來說,真、草、隸、篆、行都具有這種意義,但是在各種書體中,體現書法時間特徵最完美的,載情性最直接的卻是草書。可以說草書是書法筆法、墨法、構圖的集合體,是書法節奏、韻律、表意的最高層次。因而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觀其人莫如現其草書。”這正因爲“書法多於意”而“草書意多於書法”的緣故。所以從草書中更能看出一個人的藝術天分和藝術修養,張旭就是具有草書藝術天分和藝術修養的集大成者。

其實最能代表中國書法藝術的是草書,因爲它使中國文字由實用性的書寫工具上升爲情感寄託的載情藝術,而書法的覺醒和追求則是以草書確定爲前題的,使人們在實用之外有了更多的遣興。張旭是古今以來草書藝術家的典型代表,他不光有深厚的書法藝術素養,而且在表現上把自己激盪的感情和書法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張旭借狂草來抒發個人情感,其實體現了盛唐時期藝術家們的思想情結和普遍的精神風貌,這是主觀意願和客觀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使反映情感的書體得以最完美的發展。張旭書法驚濤駭浪般的狂放氣勢,節奏韻律的和諧頓挫,字間結構的隨形結體,線條的輕重枯潤等變化都達到了草書的最高水準,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出現影響了後來歷代幾乎所有的大書法家。當今書法這一藝術門類在廣大羣衆中研習相當普及,《古詩四帖》不乏爲學書的極好範本。

  張旭草書的代表作

《肚痛帖》

《肚痛帖》:單刻帖。無款。此帖用筆頓挫使轉,剛柔相濟,千變萬化,神采飄逸。全帖僅30字,寫來洋洋灑灑一氣貫之,氣韻生成[4] 。

明王世貞跋雲:“張長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數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測。”

《古詩四帖》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卷橫長195.2釐米,縱高29.5釐米,以五色彩箋紙草書古詩四首,人稱《古詩四帖》。前兩首書寫的是樑·庚信的《步虛詞》,後兩首是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巖下一老公和四五少年贊》,卷後有董其昌等人題跋。《古詩四帖》是歷代文人墨客臨池學書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也是張旭唯一流傳於世的墨跡。原藏清宮府內,後由溥儀帶出到吉林被我軍俘獲,交當時東北人民政府,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草書心經》

張旭的《草書心經》最早見於《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經》碑目下寫明張旭,此前碑林中有明成化年間知府孫仁從百塔寺移來的《草書心經》,《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對這兩種草書“心經”都錄,其“心經、肚痛帖、千文斷碑”條下注“均張旭草書,無年月”,並稱“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張旭的《草書心經》最晚見於民國三年(1914年)《碑林碑目表》,但此後便下落不明瞭。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

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爲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癡,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閒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說:“張旭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極重要的人物。他創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現方向發展的一個極限,若更自由,文字將不可辨讀,書法也就成了抽象點潑的繪畫了。”

  張旭的代表詩詞

詩:

【桃花溪】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山行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輝,莫爲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清溪泛舟】

旅人倚徵棹,薄暮起勞歌。

笑攬清溪月,清輝不厭多。

【晚過水北】

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

日暮人歸盡,沙禽上釣舟。

【見遠亭】

高亭□可望,朝暮對溪山。

野色軒楹外,霞光几席間。

【雜詠】

既作湖陰客,如何更遠遊?

章江昨夜雨,送我過揚州。

【三橋】

北臨白雲澗,南望清風閣。

出樹見行人,隔溪有魚躍。

【春遊值雨】

欲尋軒檻列清尊,江上煙雲向晚昏。

須倩東風吹散雨,明朝卻待入華園。

【春草】

春草青青萬里餘,邊城落日見離居。

情知海上三年別,不寄雲間一紙書。

詞:

【楊柳枝】

濯濯煙條拂地垂,城邊樓畔結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