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

讀書能讓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讀書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話的確有道理。工作累了,讀上一段,在浮躁的現實中尋得一份寧靜平淡。書的魅力就是陶冶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靈。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一個愛讀書的人,必定是個文化素質較高的人。可見,作爲一名教師,讀書更爲重要。

看到《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的自序時,我不知道作者爲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想成爲像蘇霍姆林斯基一樣的老師,但當我品味完第二輯的文章以後,或許我已經有些瞭解作者的想法。

在作者看來,現在的教師對後進生教育只強調道德標準和行爲規範的掌握,忽視讓學生去遵守,去形成習慣,言行脫節。根據作者的這一內容再來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想想真的是有這樣的困惑。 新課標下的“後進生”不僅是學習、紀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對落後的學生,如今還包括團結協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對落後。他們不僅給老師帶來繁重的工作,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而且也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如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管理將給社會造成許多不穩定因素。後進生表現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不合羣、有的敏感、好鬥、有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厭倦、考試恐懼,有的同學爲了躲避同學的歧視逃學曠課,心中充滿了仇恨,有的甚至偷東西,破壞公物等。這些學生是學校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由於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個性心理的差異,加之於一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手段的粗糙而形成的產物。

讀書能讓教師博學多才,悟性提高。新課程改革,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教學不能再跟以前那樣照本宣科,一味地講解教材,而是要師生互動,要聯繫實際生髮,擴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讀書體驗就是明天的課堂實踐。只有教師書讀多了,知識面廣了,領悟能力強了,在課堂上纔會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課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紛呈。這樣,學生就會在享受中快樂學習,教師就會在享受中輕鬆施教。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用文藝的形式闡述道德教育問題。例如書中的小故事《嘲笑老奶奶》。有一天孩子在操場上踢球。他們玩得很開心,很快活。一位很老的老奶奶從操場旁走過。她眼神不好,走得很慢,用柺棍探索着路。有一個孩子扔出了一個球,球正好滾到了老奶奶的腳下,碰到了她的柺棍,柺棍從她的手中掉到了地上。老奶奶停下來,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她彎下了身,尋找着柺棍,而柺棍早已飛得老遠了。老奶奶看不見它。孩子們笑着,而老奶奶站在那裏哭。誰也沒有想到他們在這一時刻正在做着一件大壞事,這就是一個人嘲弄另一個人。還有《爲什麼奶奶走了》三年級的國小生瑪裏卡要去上學,媽媽在爲她準備。她爲瑪裏卡熨裙子並幫她穿好裙子。然後給瑪裏卡戴好紅領巾,小姑娘不久前才加入少先隊。然後又幫瑪裏卡穿好紅皮鞋。瑪裏卡不喜歡紅皮鞋,她說:“我想穿綠皮鞋。”媽媽給了她綠皮鞋並幫她穿好。但綠皮鞋也不合小姑娘的心意。她脫下了綠皮鞋,對媽媽說:“我想穿黑皮鞋……。”媽媽遞給了她黑皮鞋並幫她穿好。奶奶做在窗旁。她看着瑪裏卡,搖了搖頭。當瑪裏卡說黑皮鞋她也不喜歡時奶奶沉重的嘆了口氣,走出了屋子。爲什麼奶奶走了?作者使用的語言親切、樸實、具有兒童韻味。那抒情的語調、詩一般的風格,緩和了個別作品直接的教誨和道德說教的味道,更多的留給人思索的餘地!

讀書能提升教師心靈脩養。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能滋養我們的人生底氣。人們往往把教師看作是有學識、有文化、有修養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得高標準,嚴要求,總區別於其他工種。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一句話,讀書可以使教師的靈魂變得高尚而偉大起來,這樣的教師,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