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1

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的確定應注意包括認知、情意、技能三個領域)

1.激發幼兒對畫國畫的興趣

2.初步學畫大熊貓.表現大熊貓的特徵和憨態.

3.進一步讓幼兒知道熊貓是我們中國的國寶.

教學重點、難點

1.因爲在我們這個地方.熊貓活體是不常見的說到可愛和憨態.只能是說說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觀看國畫,引導幼兒感受國畫的獨特風格.

2.幼兒學習畫國畫的基本筆法。如中鋒,側鋒,散鋒等。

3.大熊貓示範畫1幅

4.毛筆,墨水,宣紙,顏料,調色盤等若干。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大熊貓的示範畫,給幼兒講解作畫的工具,材料和畫法.教師示範畫大熊貓,邊示範邊指導幼兒用筆,用墨.,淡墨中鋒畫圓形,濃墨小側鋒畫兩隻耳朵,眼晴畫成:八”字形,中間留空白,表現小小鼻子尖,濃墨側鋒畫兩條腿.

2.鼓勵幼兒用淡墨/濃墨和不同的筆法畫出不同姿態的大熊貓,添畫竹林或竹筍來豐富.裝飾畫面.

教學反思

活一動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以下方面無論是與否,都應該分析是與否的原因,從而總結經驗或提出改進措施)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納?是否有適度的`自由空間?是否能通過與環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展?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例如,是否瞭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徵?是否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例如,師幼配合情況,教師能否依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在對目標、策略的驗證與分析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並明確今後改進與完善的方向。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啓發?

1.激發幼兒的興趣,觀看大熊貓的錄像這樣幼兒就會感到有新鮮,好奇的心理.

2,可以鼓勵讓幼兒模仿大熊貓可愛/憨厚的樣子..

活動設計背景

(例如,因本班出現的某些現象;爲了激發或發現幼兒的興趣愛好和需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課改綱要的自主學習;本土環境因素的影響等引發的該活動設計)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製作竹蜻蜓,訓練幼兒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竹籤、卡紙(畫有竹蜻蜓的葉片)、剪刀、飛機模型、風扇、橡筋、圖片(風車、排氣扇、輪船的驅動器)等。

活動過程

1、製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紙上的竹蜻蜓葉片,並用膠帶在中間纏一圈固定。

(2)將竹籤插在葉片中間,在竹籤穿入葉片的上下處,纏上膠帶以作固定。

2、解決的`問題:怎樣做才能使竹蜻蜓飛起來?;試一試,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轉動竹籤使之旋轉,像玩陀螺一樣。

(2)用橡筋射出。

(3)搓動竹籤使之飛起。

3、想一想,爲什麼有的竹蜻蜓飛不起來,而有的竹蜻蜓卻能飛起來?

(1)竹蜻蜓葉片翹翹的,就能飛起來。

(2)同伴的竹蜻蜓葉片是平的,就飛不起來。

4、試一試,讓竹蜻蜒飛起來。

(1)將竹蜻蜓葉片的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轉葉片時,注意旋轉方向。

5、說一說我的發現。

(1)竹蜻蜓旋轉着飛起來了。

(2)竹蜻蜓能旋轉着向上飛,還能旋轉着向前飛。

(3)竹蜻蜓葉片傾斜方向一致,就能飛起來。

6、拓展應用。

(1)什麼東西能像竹蜻蜓一樣旋轉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機的螺旋槳。

②輪船的驅動器。

(2)生活中哪些東西像竹蜻蜓一樣有葉片也能旋轉卻不能飛?

①電扇。

②風車。

③換氣扇。

比一比,看誰的竹蜻蜓飛得高、飛得遠。幼兒分組進行遊戲比賽。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把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放到了首位。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作用。活動延伸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給幼兒提供了繼續探索的方向。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3

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聽說遊戲,能大膽地與同伴一起愉快遊戲的情感。

2、教會幼兒學習傾聽教師的講解,掌握遊戲玩法,遵守遊戲規則。

3、學會正確地說出小動物名稱,叫聲,並做相應的手勢動作。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準備:

1、課前學習兒歌《可愛的小動物》

2、小動物住的房子個一座;、老虎、、猴子、小魚的'手偶各一個,各種小動物頭飾若干。

過程:

1、教師出示小動物手偶,導入活動指導語:"小朋友,今天有許多的小動物要到我們小二班做客,我們學過了一首兒歌,裏面就有許多的小動物,這是什麼兒歌呢?把現在我們一起念這首《可愛的小動物》歡迎這些小動物到我們班上來,好嗎?"幼兒念兒歌完兒歌后,教師提問:"兒歌中都出現了哪些小動物,孩子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小動物手偶。

2、學習創造小動物的動作指導語:"小動物看到小朋友這麼熱情的歡迎他們,可開心了,他們想給小朋友做很多漂亮的動作,你們能幫他們想想能做哪些漂亮的動作嗎?""喜歡做什麼動作?"請全班小朋友一起學習。

3、遊戲-做客:佈置遊戲場景,講解遊戲玩法玩法:小朋友到了哪個小動物家裏時,必須先敲門,並學習這種小動物的叫聲或動作,這樣小動物纔會給你開門,讓你進去。

玩一玩:

1)先請全班小朋友學一句禮貌問句,如:"小魚姐姐,請問,我能到你家做客嗎?並做出相應的動作。

2)分組遊戲,請一組幼兒分組敲門

3)把小動物的家搬到戶外,讓小朋友自由選擇敲小動物家的門。

教學反思:

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點出發,開展了主題活動《可愛的小動物》,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還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瞭解常見的動物名稱、特徵和習性,認識了世界上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動物,使幼兒喜歡小動物,並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萌發幼兒喜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製作竹蜻蜓,訓練幼兒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6、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7、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竹籤、卡紙(畫有竹蜻蜓的葉片)、剪刀、飛機模型、風扇、橡筋、圖片(風車、排氣扇、輪船的驅動器)等。

活動過程

1、製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紙上的竹蜻蜓葉片,並用膠帶在中間纏一圈固定。

(2)將竹籤插在葉片中間,在竹籤穿入葉片的上下處,纏上膠帶以作固定。

2、解決的問題:怎樣做才能使竹蜻蜓飛起來?試一試,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轉動竹籤使之旋轉,像玩陀螺一樣。

(2)用橡筋射出。

(3)搓動竹籤使之飛起。

3、想一想,爲什麼有的竹蜻蜓飛不起來,而有的竹蜻蜓卻能飛起來?

(1)竹蜻蜓葉片翹翹的,就能飛起來。

(2)同伴的竹蜻蜓葉片是平的,就飛不起來。

4、試一試,讓竹蜻蜒飛起來。

(1)將竹蜻蜓葉片的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轉葉片時,注意旋轉方向。

5、說一說我的發現。

(1)竹蜻蜓旋轉着飛起來了。

(2)竹蜻蜓能旋轉着向上飛,還能旋轉着向前飛。

(3)竹蜻蜓葉片傾斜方向一致,就能飛起來。

6、拓展應用。

(1)什麼東西能像竹蜻蜓一樣旋轉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機的螺旋槳。

②輪船的'驅動器。

(2)生活中哪些東西像竹蜻蜓一樣有葉片也能旋轉卻不能飛?

①電扇。

②風車。

③換氣扇。

比一比,看誰的竹蜻蜓飛得高、飛得遠。幼兒分組進行遊戲比賽。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把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放到了首位。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作用。活動延伸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給幼兒提供了繼續探索的方向。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魚的各部位組成及名稱。

2、嘗試用各種材料製作魚,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3、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美工活動的樂趣,並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有關魚的VCD片,各種魚的圖片佈置活動室。

2、魚的各部位分解圖。

3、魚的製作材料分三組:

1)美工紙、膠棒、圖畫紙、油畫棒;

2)毛線、圖畫紙、膠棒、油畫棒;

3)橡皮泥、泥板;

活動過程:

1、欣賞與討論

觀看魚的VCD,引起幼兒興趣後討論。魚是由哪些部位組成的?這些部位的名稱叫什麼?(魚頭、魚身、魚尾、魚鰭)並出示魚的各部位組成圖,讓幼兒知道一條完整的魚,缺一不可。

2、示範與講解

教師將三組材料的做法進行講解及簡單示範。第一組,用美工紙剪魚的各部位圖形進行拼貼,添畫;第二組,先畫出魚的形狀,用毛線粘出魚的輪廓再進行添畫;第三組,用橡皮泥捏出各種各樣的魚。

3、操作與指導

1)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製作魚,自由選組。

2)教師指導幼兒製作,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

3)製作過程中提醒幼兒要製作完整的魚,並豐富畫面。

4、展示與交流

將幼兒製作好的作品進行展示,幼兒間互相交流,看誰製作的魚最可愛、漂亮。

活動反思:

在活動開始採用談話導入的方式,對幼兒已有經驗進行了回憶,幼兒的.興趣還是比較濃厚。與前幾次編織活動相比,這一次增加了難度,讓幼兒掌握編織方法的基礎上,要先用紙條固定好小魚的形狀,然後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紙條進行橫豎交叉編制,活動中,孩子們表現還是不錯的,掌握地也比較好,但是在講解活動重點的時候,講得比較細,時間用得較長,如果能用更精煉地語言讓幼兒學習編織方法,這樣效果會更好。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紙條捲曲製作蝸牛和螃蟹,表現蝸牛與螃蟹的四肢。

2、通過觀看範例和示範,瞭解製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折卷、粘貼的技法。

活動準備:

1、每組有小籮筐兩個(裏面分別有長紙條、紅色橢圓形圖片)

2、每組一盒水彩筆、兩隻記號筆、膠水、抹布。

3、紙卷蝸牛範例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範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蝸牛的身體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你們想動手做一隻可愛的小蝸牛嗎?

2、觀察範例,瞭解製作蝸牛的方法。

-教師:蝸牛的身上有什麼?";蝸牛的身體像什麼形狀?(螺旋形)蝸牛的身體是怎麼做的?(用長紙條捲曲成的螺旋形,圓圈一個比一個大)-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示範製作蝸牛的身體。

-教師:蝸牛的身體下面和頭上有什麼?是怎麼做的?(在圓圈的下面有一個長條身體,頭上有兩根觸鬚)-教師在蝸牛的身體下面粘貼長條身體,並在一端添畫眼睛,粘貼兩根觸鬚,

3、教師念謎語螃蟹的兒歌,引出螃蟹。

4、啓發幼兒想象,並探索如何用紙條和橢圓形拼貼螃蟹。

-教師:螃蟹有幾條腿?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怎麼排列的?怎樣製作螃蟹的八條腿和兩個大鉗子?

-請個別幼兒嘗試用長紙條的兩端併攏變成一條螃蟹腿,最後,將八條腿和兩個大鉗子貼在橢圓形身體的兩側和身體的前面,最後,添畫眼睛。

5、幼兒操作活動:蝸牛和螃蟹。

重點引導幼兒將做好的動物貼在紙上,再在旁邊添畫背景,例如:樹林、草地、花園、海邊沙灘等。

6、幼兒相互欣賞自己製作的動物,感知體驗成功製作紙條小動物的快樂。

活動反思:

首先,把握教學目標,三年級學生的科學課堂,知識獲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識如何獲得的過程更爲重要。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應該以學生自己動手觀察爲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課堂常規,爲高年級段科學課打好基礎。

其次,在課堂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發言。不能只要學生說出教師所希望聽到的`內容之後就立刻打斷。有時課堂紀律差,學生會在座位上說話有兩種可能:一是,教師的課堂氣氛沒調動好,學生不感興趣,轉而討論課堂外的問題;二是,學生對教師所講的有思考,但是沒有機會發言,學生找不到抒發的機會只能和周圍的同學說話。

最後,要把課堂常規的培養融入每一堂課,對於表現不好的學生,不能一味批評,要在班中樹立榜樣作用。使用一些積極的方法提醒表現不好的學生,而不是消極地批評。對於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採用提問等方法,而不是直接點名批評。同時注意學生在其他人回答時是否認真傾聽。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7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卡紙製作蝸牛,表現蝸牛的身體。

2.通過觀看示範,瞭解製作的基本方法,把握剪和折的方法。

3.在手工活動中,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潔,養成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培養幼兒養成有序擺放工具、材料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每組有小籮筐一個(裏面有各種顏色的卡紙)

2.記號筆,固體膠,剪刀

3.蝸牛範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我們來猜一個謎語:沒有腳,沒有手,揹着房子到處走.要是有人碰碰它,趕緊躲到房子裏。你知道這是什麼小動物嗎?動腦筋想一想哦!(這是蝸牛)

2.你們喜歡蝸牛嗎?我們一起來做可愛的小蝸牛。

二、課件演示

三、觀察學習

1.認識做蝸牛的材料。(剪刀、固體膠、記號筆、卡紙)

2.出示一隻做好的蝸牛,幼兒觀察。

3.示範蝸牛製作方法:

(1)用記號筆在卡紙上畫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用剪刀剪下來。

(2)畫上兩個大大的眼睛,用剪刀剪下來。

(3)在校園上畫上自己喜歡的花紋,這是蝸牛的房子。

(4)還要剪下一條長長的觸角,用手對摺拉開。

(5)最後,請固體膠來幫助把它們變成一隻可愛的蝸牛。(大大圓對摺做蝸牛的身體,房子貼在身體上,觸角貼在蝸牛的頭上,再貼上兩個小眼睛,蝸牛就變出來了)

(6)還要貼上小草,給蝸牛做朋友。(用綠色卡紙對摺,畫上小草剪下來,再打開折一下,小草就可以立起來了)

四、動手操作

重點引導幼兒發揮想象,畫出有個性的“房子”,將做好的蝸牛放在紙上,再在旁邊添加草地就完成了。

五、作品評價

幼兒相互欣賞同伴製作的蝸牛,感知體驗成功製作小蝸牛的快樂。

活動延伸:

1.可遷移其他材料製作蝸牛。

2.舉行蝸牛展覽會。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通過形象可愛的PPT圖片,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循序漸進的.介紹,讓幼兒能清晰的瞭解蝸牛的製作方法;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幫助幼兒記憶製作的步驟。出示做好的蝸牛成品時,能詳細介紹一下蝸牛,效果會更好。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8

活動目標:

1、樂意觀察,感知誇張變形後動物可愛,有趣的形象。

2、嘗試用誇張變形的手法,表達小動物可愛的形象。

活動準備:

幻燈片一套,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評最可愛有趣的,引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教師播放幻燈片1)

師:看,這是誰啊?(米)

師:米說:“今天它們王國要舉行一項特殊的比賽,請大1班小朋友當評委,評一評真的和我們米誰可愛、誰有趣?”

(二)觀察和米,瞭解米的形象。

1、師:你認爲誰最可愛、最有趣?(教師播放幻燈片2)

2、師:它哪些地方可愛又有趣呢?(教師播放幻燈片3,幼兒觀察講述,重點觀察米的四大:大鼻子、大耳朵、大手、大腳;三細:細手臂、細腿、細尾巴;能直立)

3、米的由來,感知米的.誇張變形,萌發喜歡米的情感。

師:那你知道這麼可愛、有趣的米是怎麼來的?今天我把這個祕密告訴你們:(教師播放幻燈片4)有一位叫迪斯尼的美國畫家爺爺,一天,他吃好晚飯正坐在桌子旁動腦筋,突然從屋頂上掉下一隻調皮的小,迪斯尼老爺爺看見了,心想如果把它畫出來,小朋友肯定很喜歡。於是,畫家爺爺就畫了一隻可愛的,取名叫米。畫家爺爺把的小鼻孔誇張變形成米的大鼻子,請小朋友再找找迪斯尼老爺爺還把的哪些地方誇張變形了?

師:這麼可愛、有趣、聰明的米全世界小朋友都很喜歡它,你們在哪些地方也看到過它? (動畫片)

(三)觀察其他誇張變形的動畫形象,體驗誇張變形的趣味

1、師:還有很多的動畫形象也是通過誇張、變形的方法變出來的。我們也來看一看:

師:教師播放幻燈片5-8(大力水手和蠟筆小新)

這是誰?。他哪些地方誇張變形了?

師:還有誰?教師播放幻燈片9-12,讓幼兒欣賞,進一步感知誇張變形,體驗變形後的有趣,可愛幽默。

2、教師小結:原來我們可以通過把真的人物形象誇張變形,使原來不太可愛、不太漂亮的動物和人,變得可愛、有趣,人人喜歡。

(四)幼兒嘗試自己把小雞、小兔誇張變形,使他們更可愛。

師:看誰來了?(教師播放幻燈片13-15,小雞和小兔)他們看見、蠟筆小新、大力水手誇張變形後變得可愛、有趣多了,想讓自己也變得有趣些,我們來當小小畫家,用誇張、變形的方法把小雞、小兔也變得更加可愛、有趣。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要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個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爲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互相交流、互相欣賞、共同提高。”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觀察與動手探索,發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輕,二是底面大圓滑。

2、簡單瞭解物體重心,物體底面面積的大小與穩定性之間的簡單科學道理。

3、萌發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慾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7、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不倒翁數個;木板、錐體等物體若干。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一個老爺爺,別看年紀大,走路左右擺,就是不倒下。

2、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1)、教師讓不倒翁動起來,並提出問題,不倒翁爲什麼怎麼推它也不倒下?

(2)、幼兒分組,帶着問題去操作、探索和發現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

3、進入集體活動環節,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徵:它的底部是什麼樣子?它的頂部是什麼樣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過程你發現了什麼?

(2)、不倒翁爲什麼不倒?

(3)、教師小結: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體上重下輕,底部有一塊較重的鐵塊;二是底面面積較大並且圓滑,向一邊傾斜時,重力的作用使它搖擺起來。

4、探索重心、物體底面面積的大小與穩定性之間的簡單道理。

(1)、幼兒分組操作木板,錐體,讓操作物體站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引領。

(2)、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讓物體站立,尋找發現物體穩定性與物體的什麼特徵有關係。錐體爲什麼錐部在下的時,它站立不起來?

(3)、操作不倒翁,讓它左右大搖大擺,發現重心與重力作用之間的簡單的關係。

5、教師小結。

(1)、通過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發現底面面積越大,物體越穩定。

(2)、通過操作不倒翁,當不倒翁倒向左邊時,重心和重力作用線在接觸點的右邊,反之相同;不倒翁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產生的作用就越大,擺動就越大。

6、幼兒邊玩不倒翁邊念兒歌邊動作結束。

7、附兒歌:不倒翁,真好玩,樣子長的也很獨特;

頭兒小來,腳兒大,頭兒輕來,腳兒重;

左推它不倒,右搖它不倒;

傾斜的越大,擺動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線(接觸點)在右邊;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線(接觸點)在左邊;

搖搖搖,擺擺擺,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活動反思:

就這樣一堂科學課形成了,在孩子們探索到不倒翁不倒的科學道理後,又產生了動手製作不倒翁的想法,於是一堂科學和藝術整合的課程形成了。

在藝術課製作不倒翁的過程中,幼兒興趣盎然,積極參與,這時,鄒宇軒小朋友大聲喊:“老師老師!不好了,不倒翁倒了!我連忙過去,原來雞蛋裝上種子等東西后,並不象想象中的那樣搖晃起來,反而是往那推向那倒,我一看馬上明白了,原來放入的種子由於沒有固定,雞蛋歪向哪,其內的種子一起就過去了,所以起不來,我故意裝做沒有辦法的樣子,着急的.說:“那怎麼辦呀?”孩子們附和着:“對呀!怎麼辦呢?孩子們啞然了了一會,潘泰說:“讓種子不跑不就行了嗎?”這一提孩子開了鍋一樣的七嘴八舌的說開了:“用東西壓住!”不行,不行!口小東西進不去!”老師!老師!有了,用雙面膠帶呀!”老師老師!用膠水粘!”我沒有給予他們答案,我說:“孩子們,有這麼多的好辦法自己去試試吧!”在嘗試操作中,孩子們即既要考慮別把蛋殼弄破了,考慮酸奶瓶口的大小,又要想辦法把其內的種子固定,孩子熱火朝天的做着,操作的結果最後出來,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把種子裝進蛋殼(或者)後,然後倒上適量的膠水,讓膠水把種子固定在底部。製作現場一片狼籍,有破碎的蛋殼,有廢棄的膠帶,有各色的剪紙……

製作過程中,孩子們在學習中操作,在操作中又學到了和鞏固了知識。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製作竹蜻蜓,訓練幼兒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6、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7、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竹籤、卡紙(畫有竹蜻蜓的葉片)、剪刀、飛機模型、風扇、橡筋、圖片(風車、排氣扇、輪船的驅動器)等。

活動過程

1、製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紙上的'竹蜻蜓葉片,並用膠帶在中間纏一圈固定。

(2)將竹籤插在葉片中間,在竹籤穿入葉片的上下處,纏上膠帶以作固定。

2、解決的問題:怎樣做才能使竹蜻蜓飛起來?試一試,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轉動竹籤使之旋轉,像玩陀螺一樣。

(2)用橡筋射出。

(3)搓動竹籤使之飛起。

3、想一想,爲什麼有的竹蜻蜓飛不起來,而有的竹蜻蜓卻能飛起來?

(1)竹蜻蜓葉片翹翹的,就能飛起來。

(2)同伴的竹蜻蜓葉片是平的,就飛不起來。

4、試一試,讓竹蜻蜒飛起來。

(1)將竹蜻蜓葉片的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轉葉片時,注意旋轉方向。

5、說一說我的發現。

(1)竹蜻蜓旋轉着飛起來了。

(2)竹蜻蜓能旋轉着向上飛,還能旋轉着向前飛。

(3)竹蜻蜓葉片傾斜方向一致,就能飛起來。

6、拓展應用。

(1)什麼東西能像竹蜻蜓一樣旋轉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機的螺旋槳。

②輪船的驅動器。

(2)生活中哪些東西像竹蜻蜓一樣有葉片也能旋轉卻不能飛?

①電扇。

②風車。

③換氣扇。

比一比,看誰的竹蜻蜓飛得高、飛得遠。幼兒分組進行遊戲比賽。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把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放到了首位。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作用。活動延伸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給幼兒提供了繼續探索的方向。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11

活動目標:

1.能模擬"小茶壺"水燒開時"呼呼"聲,進行上行發聲練習;同時模擬"小茶壺"倒水時"嚕嚕"聲,進行下行發聲練習;爲歌唱活動做準備。

2.願意用造型表現小茶壺的可愛,在遊戲中學唱歌曲,並能大方的演唱。

3.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水壺圖一張(壺蓋能打開),杯子圖一張,火苗圖五張。

2.表示水位的銀色條若干。

活動過程:

一.講解茶壺外形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幅圖片,你們猜是什麼?(教師逐一出示壺嘴、把手、壺身)

師:原來是一把小茶壺。小茶壺不僅有把手、壺嘴,還有一個圓又胖的身體,請你們學學小茶壺的樣子?

師:你們變的小茶壺真有趣,現在我想燒一壺水,燒水需要什麼?(火苗)師:讓我們聽聽水燒開時會發出什麼聲音?(教師操作圖片,示範發聲練習"呼",鋼琴伴奏)師:水燒開時還會冒出什麼?(小蒸汽)

二.模擬發聲練習

1.上行練習師:請你們來當小茶壺,燒一壺水吧!(師在地面上放第一棵火苗,幼兒開始發聲練習)

師:水快要燒開了,我給你們添點火!(師在地面上加第二棵火苗,音移高1度)師:水就要燒開了,我再給你們添點火!(師在地面上再加第三棵火苗,音再移高1度)師:水很快就要開了,我繼續給你們甜點火!(師在地面上繼續加第四棵火苗,音繼續移高1度)師:水燒旺了,我們把眉毛也要擡高,聲音就會更暢通了。(繼續發聲練習,音移高到第5度)

2.下行練習師:水燒開了,我得把火熄滅。(把地上和板書上的火苗收拾起來)師:好口渴啊!我想喝點水,把水慢慢倒到小茶杯吧,你們聽?(師一邊操作圖片,一邊示範發聲練習"嚕",鋼琴伴奏)

師:請你們也把剛纔燒開的那壺水慢慢倒出來吧!(幼兒用肢體模擬倒水,並且進行發聲練習)師:小茶壺們,請你們慢慢的把水倒到我的杯子裏吧!(幼兒繼續用肢體模擬倒水,並且進行發聲練習)師:杯子裏的水還不夠,再幫我倒點吧!(幼兒繼續用肢體模擬倒水)師:很快就要倒滿了,請你們再給我倒點吧!(幼兒繼續用肢體模擬倒水)(下行發聲練習逐漸降低5度)

三.分句理解歌詞

1.示範朗誦師:謝謝你們爲我倒滿了一杯水,能不能馬上喝呢?(不能)師:對,我們要慢慢喝不要燙了嘴(幼兒邊念邊做)

師:小茶壺真可愛,老師給它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聽。(師念兒歌一次)

2.分句學念

(1)學前兩句師:現在請你們一邊聽兒歌,一邊變成小茶壺。(師念:我是小小茶壺圓又胖,拍到一位幼兒的頭,幼兒就造型,拍到2-3位幼兒;)

師:你們還要繼續變!(師念:看我的把手看我的.嘴)

師:你們的茶壺造型都不同,真能幹!下面請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慢慢變成一把小茶壺。(幼兒一邊念兒歌的前兩句,一邊做茶壺的造型,教師發現不同茶壺造型的小朋友及時鼓勵)

(2)學後三句師:小茶壺裏的水燒開時會"咕嚕咕嚕"冒出小蒸汽,還會發出"呼呼呼呼"的聲音,然後我們喝水的時候就要慢慢喝,不要,燙,了,嘴。

師:請你們一起來說一說吧?(教師帶領幼兒學念後三句)

3.完整練習

師:讓我們一邊念一邊變成小茶壺吧。(幼兒和教師完整念一次)師:讓我們請老師給我們伴奏吧!(幼兒和教師再次完整念一次,鋼琴伴奏)

四.演唱歌曲

1.完整欣賞師:剛纔唸的兒歌是一首很好聽的歌曲,讓我們來聽一聽!(聽cd帶子)師:剛纔歌曲有兩段,有一點點不一樣,聽出來了嗎?是哪一句不一樣?(師講:第一段最後一句是:慢慢喝不要燙.了.嘴;而第二段最後一句是慢慢喝不要燙~了~嘴。)

2.演唱歌曲師:現在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唱一唱吧!(幼兒座着演唱)師:現在請你們聽一段聲音(1、2、3、4、5、6、7、1),這段聲音結束的時候我們要找一個好朋友變成一把大茶壺!(幼兒聽鋼琴聲,教師引導幼兒兩人變茶壺)師:我們一起試一試!(鋼琴彈奏1、2、3、4、5、6、7、1,幼兒兩人一組做茶壺造型)師:讓我們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結束的時候兩人一組做茶壺造型。

活動反思:

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幼兒能夠清楚的知道茶壺的作用是接水已經倒水,但他們對茶壺的各個組成部分並不清楚。在這節美術活動課中,以茶壺爲題,讓幼兒更直觀的瞭解茶壺,知道他的組成以及作用。

因爲班級裏有平時倒水的茶壺,我們就直接先觀察班級的茶壺,根據之前積累的經驗,幼兒能夠直接說出茶壺的各個組成部分是由壺嘴、壺蓋、壺身、手柄組成的。以至於這節課上的很輕鬆,大家掌握也很好。

在示範點撥時,因爲有實物,便直接拿實物寫生,幼兒作畫時也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作畫。在結束環節,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茶壺的外貌特徵,裝飾的圖案是否完整,運用的色彩是否乾淨、漂亮。在創作方面可以轉動紙張,換不同角度去想象。

在作畫時,我主要觀察黃xx小朋友,因爲在這幾次作畫中明顯能夠感受到他不敢畫,有時候明明是會畫卻不敢畫有時還會哭,在跟他家長溝通過後,今天作畫時,他已經能夠下筆,並且主動告訴我他畫了一個小巧的茶壺,但在借形想象時,他又不敢畫而且默默的擦眼淚,從他媽媽那裏瞭解到是由於爸爸外出開店,他很想念爸爸以至於自己不自信,不敢畫。於是我便輕輕走到他身邊跟他說,沒關係,自己畫出來的都是最棒的。他聽了我的鼓勵,便動手畫了幾筆,又說自己不會畫了,我問他你把茶壺變了什麼,他回答說不知道。在點評時,我還是以表揚鼓勵的形式表揚了他的作品。讓他知道自己畫的都是最棒的。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12

活動目標:

1.能用繪畫、剪貼的形式表現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的基本特徵。

2.體驗用不同形式表現動物的樂趣。

3.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活動的樂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大森林的背景圖,引起幼兒對動物的回憶,並提問:

(1)看,這是在哪啊?在大森裏裏會有哪些動物呢?

(2)你喜歡什麼動物?它是什麼樣子的呢?

2.教師小結:這麼多的動物在一起就像一個大家庭。

二、用繪畫、剪貼的形式表現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的'基本特徵。

1.師幼談話:一天,森林裏面要開音樂會,讓我們請出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來參加吧。

教師引導幼兒談談自己想請誰來參加。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進行交流。

師:先請小朋友想一想你最喜歡哪個動物?然後請你來跟大家說一說。

3.交代作畫材料。

師:現在請你們來製作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老師這裏有很多的操作材料,你想用什麼方法和材料來製作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呢?

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地說一說。

4.教師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製作,教師巡迴進行指導。

三、講評作品,結束活動。

1.教師幫助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看,這些都是我們小朋友自己製作的動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請個別幼兒再集體面前進行交流。

2.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和小動物跳舞。

師: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讓我們和最喜歡的小動物一起跳舞吧。

活動反思:

動物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所以今天的活動孩子們非常投入,一些孩子的作品有創意,表現出色,全班孩子總體的在繪畫的操作方面能力都有所進步,只是到最後的遊戲時間,有些孩子比較着急,所以塗色方面有些粗糙,我也進行了相關的講解指導。從這次的操作中,我發現兩大弱點:一是孩子們對於自主的進行美術創作活動缺乏經驗和能力;二是材料不夠豐富,將在以後日常的區域活動中增加創作的內容,提供給孩子們更多的操作材料,引導他們自由創作,增強這方面的經驗和能力。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13

活動目標

1、認識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音符的音符標記。

2、體驗遊戲的樂趣創造性地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3、能跟着節奏打節拍。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音符的音符標記的認識

活動準備

1、“音樂王國”活動背景圖2、《音符歌》的課件3、大,小音符標記若干4,一張布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聲進場師:我是音符王國的女王,今天要邀請你們去玩玩,來,坐上火車出發。

二、進入“音符王國”。1,音符王國裏住着許多可愛的寶寶,你看,這個小音符好漂亮呀,我們一起玩玩吧。他們怎麼長的不一樣,哦,他們也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我們來認識他們。2、觀看FLASH三、認識音符1,音樂王國的幾位小主人,你們認識了嗎?(逐一說名稱)說說他們的樣子。引導幼兒做動作。出示全音符)師:他是誰呀?(全音符標記)他長得什麼樣?(全音符是一個圈) (1)(二分音符)師:他比全音符多了個什麼?這是符杆。(二分音符加符杆) (2)(四分音符)師:他是二分音符嗎?爲什麼?那他是誰呢? (四分音符黑了頭) (出示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標記)他是八分音符,他是十六分音符。你看,他們有什麼地方和其他音符不一樣? (多了一個符尾)八分音符有幾條?十六分音符呢? (八分音符加符尾,還有十六分音符,符杆上面兩條符尾2.遊戲(1)變魔法:老師扮演魔術師將音符藏在布後面,讓幼兒說出不見的音符。(2)捉迷藏;每個幼兒拿個自己喜歡的音符,在老師的”女王睡覺醒不了,寶寶偷偷往外跑”的兒歌是悄悄的躲在和自己拿的音符一樣的大音符後面,等女王叫道那個自己的音符時跳出來。3.我們現在和小音符一起唱歌,跳舞。 4.遊戲:時間不早了,小音符該回家了,他們的.家在五線譜,你可以放在線上,也可以放在間裏。四、結束;我們也坐上火車回家了

教學反思

幼兒對本次活動非常感興趣。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一直處在一個音樂王國的童話世界裏,在這裏,他們會感覺到輕鬆自在,沒有壓力的學東西。在整個活動中,都是以孩子爲主體,尊重他們的意願,引導他們認識各種音符及意義。在認識每一個音符的時候,我就會將歌詞插入其中,讓他們不自覺的就知道,在不斷的重複過程中,他們也就接受掌握了,對後面玩遊戲的部分打下了基礎。而遊戲是孩子們最樂意的活動,這個活動就在唱唱跳跳、說說笑笑中結束了。整節課進行在玩變魔術和捉迷藏的環節時,幼兒的興趣高漲,準確掌握了每個音符的名稱和特徵,達到了教學目的。不足的是在送音符回家的這個環節,幼兒對五線譜陌生,不知道該怎樣擺放。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樂於參與教學活動,讓幼兒知道青蛙是“農田衛士”,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2、通過故事《小蝌蚪找媽媽》讓幼兒瞭解青蛙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等相關知識。

3、培養幼兒觀察事物細微變化的習慣。

4、學會摺疊青蛙的方法。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6、能簡單複述故事。

活動重難點:

小青蛙生長的過程。

用紙摺疊小青蛙的方法步驟。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青蛙的資料。

2、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3、青蛙圖片。

4、正方形紙。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池塘有個音樂家,一到夏天呱呱呱,身上穿件綠衣裳,伸長舌頭把蟲抓。

二、交流討論

出示圖片一隻可愛的小青蛙請小朋友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青蛙的資料,瞭解青蛙的各種知識。

1、青蛙的生活環境:提問:青蛙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

2、青蛙的外形。提問:

(1)青蛙背部和腹部的顏色有什麼不同?

(2)它對青蛙有什麼好外?

師小結:青蛙的體色是保護色,可幫助青蛙躲避敵害有利於捕食。

3、青蛙的捕食,提問:青蛙吃什麼?

(青蛙是有益動物,據統計,每隻青蛙每天大約吃60只害蟲,從春天到秋天的8個月中,一隻青蛙可以消滅一萬隻害蟲。

4、青蛙的冬眠。提問:青蛙在冬季裏是怎樣生活的?它躲在什麼地方?

5、討論:

(1)青蛙對人類及自然界有什麼作用?

(2)我們應當如何保護它們?

6、小結: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個物種,是農田的衛士,我們應當保護它。

三、故事引導。

1、幼兒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思考提問:

(1)你喜歡聽故事中的哪一段,根據幼兒回答不同的小結。

(2)爲什麼小蝌蚪看見媽媽都呆住了?

(3)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課件演示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在觀察中掌握難點。)

師總結:小蝌蚪是慢慢在變,過了幾天,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很小的後腿,再過幾天,兩條前腿也長出來了,而且身體的顏色也發生了變化,呈黃綠色,蝌蚪的眼睛也有些鼓起來了,隨着小蝌蚪的不斷變化長大,它們的尾巴也逐漸變小退化最後變成了青蛙。

(4)拓展:除了青蛙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它們呢?

活動延伸:

出示“美麗的夏天池塘”圖畫,教幼兒折青蛙,摺好後,貼在圖畫上。

活動反思:

本活動設計了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鍛鍊了小朋友們的`觀察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及保護青蛙的情感,從小樹立了環保意識,爲幼兒的終身教育和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興趣,瞭解小青蛙的外形特徵及生長過程,激發了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在活動中,我收集了大量有關青蛙的知識和圖片,引導幼兒全面瞭解有關青蛙的各種知識,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孩子們不但學會了能用對比的方法去觀察事物,而且還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能夠運用感官去探索事物的變化規律,同時,還通過幼兒參與有關青蛙資料的收集和課堂上的交流,使孩子們充分認識到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農田衛士,我們應該保護它,並開動腦筋說出了許多保護措施,增強了幼兒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充分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2、創設環境情境,活躍幼兒興趣,學會摺疊青蛙,鍛鍊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設計了讓孩子們學會並掌握摺疊青蛙的方法和步驟,孩子們用靈巧的小手摺疊出逼真可愛的小青蛙,既培養了觀察思考能力,又鍛鍊了動手動腦能力。

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注重以幼兒爲主體,注重師幼關係的民主平等、注重幼兒的全面參與讓幼兒充分“動”起來,使幼兒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突破了重難點,創設了觀察、交流、想象表述和展示的機會,讓幼兒在發現、解決實際總題的過程中,自己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可愛的小青蛙“充分體現了”三維目標的落實。

不足之處,在組織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我過多地注重了自身的教育行爲和教育目標的完成。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15

[設計意圖]

喜愛動物是幼兒的天性,由於幼兒缺少接觸動物的機會,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課,通過選擇幼兒喜歡的動物—小白兔,使幼兒瞭解小白兔的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性。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萌發喜歡小動物、願意親近小動物的情感,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2.引導幼兒學習觀察小動物的方法。

3.引導幼兒瞭解兔子的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性。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動物小白兔;提前讓幼兒在活動區角準備好給小兔子的禮物;音樂磁帶、畫紙、彩筆。

[活動過程]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朋友—可愛的小白兔。教師出示小白兔,讓幼兒觀察,通過觀察小兔子,引起幼兒與小兔子交往的興趣,並有目的地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喂一喂小兔子,瞭解其特徵,

2.老師提出問題:小白兔的頭上都有什麼?它的嘴是怎樣的?嘴邊還長着什麼?(豐富詞語:三瓣嘴)小白兔的身上有什麼?毛是什麼顏色的?誰來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樣的.?(豐富詞語:毛茸茸)小白兔的身體後面有什麼?小白兔的身體下面有什麼?

3.教師把小白兔抱起來讓幼兒觀察提問:小白兔四條腿一樣長嗎?教師把小白兔放在地上讓幼兒觀察提問:小白兔走起路來是什麼樣子的?(豐富詞語:蹦蹦跳跳)。

4.教師小結:可愛的小白兔有兩隻長長的耳朵、還有紅紅的眼睛、三瓣嘴,嘴邊還有鬍鬚。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體後面有條短尾巴,下面有四條腿,前腿短、後腿長,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

5.讓幼兒知道兔子的生活習性及用途:

小白兔愛吃什麼?誰來喂喂小白兔?請幾位幼兒給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蘿蔔。

6.教師要引導孩子關心愛護小白兔:今天呀小白兔感冒了,咱們應該怎樣做呢,教師引導幼兒用送藥、送食物等方式,讓幼兒關心小白兔,並鼓勵膽小的幼兒大聲講話。

7.讓孩子討論:如果我們小朋友自己生病了應該怎麼辦?(在家告訴家人,在幼兒園告訴老師,並配合大人找醫生看病。)

8.教師小結:小兔子喝了咱們小朋友給它送的藥,病很快就好了,它要謝謝大家,還要和我們一起做遊戲呢。引導幼兒按音樂節拍做簡單的模仿動作。

9.學習節奏兒歌《蘿蔔謠》。

教師講故事《小白兔最愛吃蘿蔔》這天中午該吃飯了,小白兔來到菜地,回到家打開水龍頭,小白兔洗乾淨蘿蔔了,就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蘿蔔,然後放在鍋裏,開始炒蘿蔔,蘿蔔炒好了,小白兔就美美得吃了起來。

10.教師反覆講2-3遍,請幼兒一起來說兒歌,同時配上自編的動作,可分成四組分別說,也可分成兩組,一組說前半句,一組說後半句,還可用打擊樂器爲兒歌伴奏。

11.引導幼兒在美工區進行美工活動

添畫:小白兔吃草。

讓幼兒添畫青草,教師進行指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泥工:做蘿蔔

12.活動結束:教師說,今天我們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興。下邊我們學小白兔跳好不好?幼兒隨教師模仿小白兔跳出活動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在飼養區飼養小白兔。

活動反思

一、對於教材的選擇,不論是哪個年齡段的,應是孩子們即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指孩子有生活經驗,有話可說,有感性經驗;陌生是孩子有發展的餘地,有可拓展的空間。小兔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在兒歌、故事中經常接觸,然而只停留在初淺的知識層,拓展的空間非常大,在一個活動中,即能夠鞏固已有的能力,又能發展新的能力。

二、如何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變被動爲主動。今天的教學活動我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授課模式:排排坐,在老師的指導下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學習。我將整個科學活動轉變爲一個很隨機性的觀察遊戲活動,讓孩子們在自由的空間中學習知識,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對於小兔的外形特徵孩子都是知道的,就是在這種隨意的接觸過程中他就驗證了已有的知識,同時他也在發現問題、找尋問題,獲取新知識。

三、以情感引導爲主線。小班的孩子情感是非常脆弱的,但同時也是非常容易構建情感因素的。在和小兔玩耍的過程中,從認識、玩耍到找家,始終榮辱了教師和孩子的感情因素,如輕輕抱、小聲說話、餵食、爲它畫畫等等,不需要刻意的提到該如何保護它,而是真正轉化爲行爲,包括環境的營造、讓孩子直接接觸生靈,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產生一種親和力。教師帶領孩子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來說服、來感染孩子,孩子們不光知道,而且已經做到了,通過這麼一個活動,他對小兔子的關愛已經事實在在的在他腦海裏紮根了。

四、玩固然是有效的,但科學知識還是需要教師幫助他們正確樹立的。在玩了之後,教師就要找尋有效的梳理小姐方法,幫助孩子整理零亂的知識。對於小班的孩子,繪畫是能夠吸引他們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選擇了繪畫小結的形式,採用簡筆畫來抓住兔子的特徵,這要比說教式的小結更爲簡明、生動、富有趣味。

五、作爲科學活動,應該讓孩子學會一種能力,而並不是單純的幾個知識點,通過一個活動對他將來的發展有所幫助,就是所謂的終身發展理念。因此我讓孩子們接觸了圖表形式,並且賦予色彩,雖然圖表很簡單,但讓孩子瞭解了一種科學方法、一種簡單的統計法,這是一個科學活動萬變不離其宗的一個支點。

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的情感溝通、情感宣泄和對科學的態度是最大的受益點。

但是活動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1、由於沒有很好的估計孩子的現場反映,孩子們接觸小兔子時的衝動、興奮,造成了活動場面的擁擠,給觀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2、在活動小結時,孩子們的反饋其實已經生成了很多新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教師沒有及時的把握時機,還是捏的比較牢,沒有放手讓孩子在活動中有更多的拓展空間。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1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紙條捲曲製作蝸牛和螃蟹,表現蝸牛與螃蟹的四肢。

2、通過觀看範例和示範,瞭解製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折卷、粘貼的技法。

3、在紙工活動中,保持桌面的整潔,養成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有小籮筐兩個(裏面分別有長紙條、紅色橢圓形圖片)

2、每組一盒水彩筆、兩隻記號筆、膠水、抹布。

3、紙卷蝸牛範例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範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蝸牛的身體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你們想動手做一隻可愛的小蝸牛嗎?

2、觀察範例,瞭解製作蝸牛的方法。

-教師:蝸牛的身上有什麼?蝸牛的身體像什麼形狀?(螺旋形)蝸牛的身體是怎麼做的?(用長紙條捲曲成的螺旋形,圓圈一個比一個大)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示範製作蝸牛的身體。

-教師:蝸牛的身體下面和頭上有什麼?是怎麼做的?(在圓圈的下面有一個長條身體,頭上有兩根觸鬚)-教師在蝸牛的.身體下面粘貼長條身體,並在一端添畫眼睛,粘貼兩根觸鬚,

3、教師念謎語螃蟹的兒歌,引出螃蟹。

4、啓發幼兒想象,並探索如何用紙條和橢圓形拼貼螃蟹。

-教師:螃蟹有幾條腿?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怎麼排列的?怎樣製作螃蟹的八條腿和兩個大鉗子?

-請個別幼兒嘗試用長紙條的兩端併攏變成一條螃蟹腿,最後,將八條腿和兩個大鉗子貼在橢圓形身體的兩側和身體的前面,最後,添畫眼睛。

5、幼兒操作活動:蝸牛和螃蟹。

重點引導幼兒將做好的動物貼在紙上,再在旁邊添畫背景,例如:樹林、草地、花園、海邊沙灘等。

6、幼兒相互欣賞自己製作的動物,感知體驗成功製作紙條小動物的快樂。

活動反思:

螃蟹對於幼兒來說並不陌生,他們吃過螃蟹,捉過螃蟹。小朋友對螃蟹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這節美術活動通過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使幼兒能很快的掌握螃蟹的主要特徵。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引用猜謎的形式讓幼兒猜猜,激起幼兒的興趣。第二環節讓幼兒看一看範畫,說一說常見的螃蟹,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對螃蟹的認識,爲欣賞下面千奇百怪的螃蟹打好基礎。這樣讓幼兒進一步地瞭解螃蟹的特徵,也爲下面的畫螃蟹奠定了基礎。但是對於不常見的海底螃蟹,孩子們缺乏觀察,需要老師及時引導,給他們觀察的目的,指導他們觀察的正確方法,從而準確的遷移到觀察其他事物中去。

在欣賞這一環節中,我如果能及時肯定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有關螃蟹的知識經驗,那效果就更好了。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沒有讓孩子用動作回答大螃蟹走路的姿勢,也沒有出示大螃蟹實物,讓幼兒觀察橫着爬是什麼樣的?和幼兒一起學一學大螃蟹走路,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就非常高。這個環節沒有是比較有缺憾的。

從幼兒的作品來看,大部分幼兒能很好的掌握大螃蟹的形(奇、新、怪),有些幼兒繪畫的大螃蟹還有了情節。在幼兒繪畫的過程中,幼兒的作品上動態的螃蟹很多(孩子站的方位不同,所以畫的螃蟹動態也不同),

本活動在細節處理上還是不夠,比如身體的和腳的連接。在教師示範畫時,沒有明確提出大鉗子要畫大一點,以致於有些幼兒繪畫時會將大鉗子畫得很小,導致比例有些失調。在塗色方面我沒有加強指導,因爲幼兒已有經驗,幼兒顏色塗得比較均勻。從幼兒的作品來看,孩子們都發揮了自己的創作能力,整幅畫面效果不錯,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1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爬行方式,瞭解蝸牛的生活環境與習性。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和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放大鏡、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種食物等。

活動過程:

一、捉蝸牛

雨過天晴,帶領幼兒到野外捉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喜歡住在什麼地方。提問:你是在哪兒捉到蝸牛的?捉了幾個?

二、採用多種方法觀察蝸牛

1、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說出其特徵。

2、用手觸摸蝸牛的身體和殼,輕觸蝸牛的“角”,看有何反應。

3、將蝸牛分別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觀察留下了什麼,從玻璃板的背面觀察蝸牛的身體。

4、遊戲:蝸牛賽跑。每個幼兒選取自己的“最佳選手”參賽,看哪個蝸牛獲得冠軍,從而觀察蝸牛的爬行方式。

5、讓蝸牛相互揹負着爬行。觀察大蝸牛馱着小蝸牛、小蝸牛馱着大蝸牛爬行有什麼不同,小蝸牛馱闐大蝸牛是怎樣爬行的。

6、讓蝸牛在豎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斷調轉木棍的方蝸牛(大班科學)向,看看蝸牛會怎樣,蝸牛爲什麼掉不下來?

7、幼兒自由觀察,引導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方法。

三、喂蝸牛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食物喂蝸牛,觀察一下它們愛吃什麼。

四、養蝸牛

和幼兒一起討論飼養蝸牛的條件。

創設下列不同條件,讓幼兒觀察,動腦思考:你想將你的蝸牛放在哪個“家”裏飼養?爲什麼?

1、將蝸牛放入空瓶中,瓶中蓋上玻璃。

2、將蝸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蓋上紗布。

3、將蝸牛放入有幹沙的瓶子裏,瓶口蓋上紗布。

4、將蝸牛放入有溼沙的瓶子裏,瓶口蓋上紗布。

鼓勵幼兒想辦法爲蝸牛創設更好的“家”。

幼兒在歡快的“蝸牛與黃鸝鳥”的樂曲中,模仿蝸牛爬行的動作,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一)、準確把握教材本課是觀察蝸牛這樣的小動物,在活動中,我從動物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入手,在環境佈置和材料選擇上有的放矢,考慮較爲周詳。由於蝸牛具有膽小、怕受驚擾、喜歡黑暗潮溼的環境等生活習性,在環境佈置上,我利用窗簾遮擋光線,要求學生較爲安靜,不能驚嚇我們的動物朋友,營造了一個適宜蝸牛出來爬行的物理環境,課堂上的蝸牛表現得很活躍。在材料選擇上,蝸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張明膠片,底下襯一張白紙。白紙是爲了防止桌子與蝸牛相近的`顏色混淆學生的觀察判斷,明膠片的利用有兩大作用,第一是減少磨擦,利於蝸牛的爬行;其二是讓學生能多角度地對蝸牛進行觀察。在材料中還用到了紙杯,一方面是蝸牛會亂爬,會影響到課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把蝸牛套入紙杯中,減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學生就會集中注意力傾聽同學的發言。

(二)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爲主體,要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爲核心。本課在教學中力求體現這樣的理念。課堂中第一個活動,學生小組觀察研究蝸牛用時13分,彙報交流6到7分鐘。第二個活動學生小組觀察蝸牛殼用時6分,彙報交流9分。從時間上來說,保證了學生探究的時間,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使探究的理念較好地落實在了課堂上。從學生的反映來看,學生對蝸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每個小組觀察描述的方法並不雷同,學生有了自己的觀察和思想。學生對蝸牛的觀察也不侷限於課堂,通過教師送給學生的蝸牛食物,學生對蝸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課外,通過課外對學生的觀察,我發現學生對蝸牛依然是興趣盎然、氣氛熱烈,令我頗爲欣慰。

(三)對本課以及科學教學的一些探討

1、對教學重點的把握過去的教學是一個個知識點的連接,而現在的科學教學強調的是一個個活動的連接,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經歷,去體驗,從而獲得兒童成長所需要的經驗。因此他關注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活動以及活動的價值。在本課中如果我把觀察的重點放在學生對蝸牛殼的觀察上,對學生的發展會更有利。因爲學生對蝸牛柔軟部分的觀察是他們平時就會注意的內容,沒有必要在課堂上重點展開。而對蝸牛殼的觀察是學生原來忽略的,如果在課堂上作爲重點觀察對象的話,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對動物身體細節觀察的經歷,進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細節的觀察,產生更多的發現,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兒童的角度去思考,去發現,去尋找對兒童來說價值更大的活動。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在科學教學中,不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師都會感覺時間不夠。要讓學生活動,沒有時間的保證,活動是不會有效的。但要給學生時間,我們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就產生了問題。如何解決這對矛盾呢?唯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效率可從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小組活動結束了,該停就得及時停下,不然一等一兩分鐘就過去了,幾次活動下來,僅40分鐘的課堂已浪費了好幾分鐘了。在培養習慣方面還應包括記錄的有效性,組內分工的快速,活動開始的及時等。二是對觀察活動的組織。組織觀察活動時,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把學生當成白紙,什麼都去指導,時間自然不夠用。當然也不能高估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學生的實際,讓我們的教學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裏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

3、如何引導學生生成新問題來源於學生內部的問題更能促進學生主動地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產生學習的內驅力。科學教學中學生如果能不斷地發現,在新發現中也許新問題就會不斷地產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良好情境,讓學生不斷有新的發現,並在發現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比如,在一個觀察活動結束時,有意識地提問:“在觀察過程中,你還有什麼新的發現?”“你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儘管只是一句話,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經常這樣的教學,學生會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活動,從而得到更多的問題,從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決問題,開展後續活動,不再是教師要求學生去做,學生的主體性就能得到真正的發揮和發展。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18

可愛的動物

活動名稱:

可愛的動物

活動目標:

1.嘗試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大膽作畫。

2.願意用肢體動作、符號等表現自己喜歡的動物的走路姿勢。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畫有隱藏動物的圖片、顏料桶若干、排筆、記錄卡等。

活動過程:

一、在情境中請出動物

1、猜你猜一猜今天會有哪些動物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幼兒自由猜測)

2、這兒有顏料和筆,等會兒你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找和桶上相同標記的畫紙塗色把小動物請出來。記住圖的時候筆要在桶邊輕輕的舔一舔,那塗色應該怎麼塗?(順着一個方向,從上到下)

3、你請出的動物是誰?去看一看其他小朋友請出了哪些動物?

二、說說學學做做

1、我們來看看有誰來了,來了幾個?(加以統計記錄)

2、你知道這些動物是怎樣來的?請你來學一學它走路的樣子。(請個別幼兒示範,集體學樣)

三、嘗試運用符號記錄動物的走路動作。

1、剛纔我們學了小動物走路的樣子,你們真棒,學的真像。我們會不會把這些小動物走路的樣子畫下來呢?

2、桌上有記號筆、水筆、蠟筆、棉籤等,你想用什麼就用什麼畫,畫好以後貼在小動物的旁邊。

四、交流討論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畫的符號的。誰來介紹一下你畫的代表什麼意思?(及時鼓勵幼兒)

2、這些小動物誇我們很聰明,它們想和我們一起做遊戲,我們也來學自己喜歡的動物走到教室裏和它們一起做遊戲。

設計思路:

在主題活動《可愛的小動物》中,孩子們通過活動了解了常見動物,並對常見動物行走的姿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班幼兒已經具有了運用肢體動作模仿他們喜愛動物的動作特徵,能初步的感知到運動節律的'變化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時而模仿小貓輕輕走的動作,時而模仿小兔蹦蹦跳跳的行走。

小班孩子已經能用各種感官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特徵,比較事物的異同,並開始發現事物之間的關係,包括符號與動作之間的微妙的關係。每個幼兒都會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充滿稚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幼兒的表達符號猶如一個個千姿百態的萬花筒,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他們用自己語言表達的對事物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探索的軌跡。讓孩子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和體驗,並嘗試理解他人的表達方式,從而達到互相提高的方式。

提供豐富多樣的工具材料,能適合幼兒的興趣、愛好,滿足幼兒不斷探索發現的需要,在材料的投放上,以多元化爲主,這樣幼兒就能根據活動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同時在表現的過程中引發幼兒對材料運用特性的探索,因此在活動中我投放了記號筆、蠟筆、水彩筆、棉籤等不同的繪畫工具,讓孩子有較多的選擇餘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進行表現。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感知、認識、表達、表現,大膽想象,因此我想讓孩子在運用美術經驗大膽的表現的過程中,萌發興趣,體驗探索的興趣,學習的過程對幼兒來說才變得真正有意義。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爲,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啓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19

一、設計意圖:

不倒翁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玩具,但它裏面蘊含着力的平衡的科學道理。怎樣讓孩子發現這些科學現象,並理解加以運用了呢?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爲孩子準備了許多材料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體驗,發現,探索其中的奧祕,並製作各種各樣的不倒翁。

二、活動目標:

1、感知不倒翁的祕密,製作不倒翁的玩具。

2、激發探究,體驗物體平衡現象的興趣。

3、提高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1、佈置場景-"玩具城"。

2、幼兒操作材料:紙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四、活動過程:

1、導入主題。以到"神祕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人主題。

2、讓幼兒自由探索。

(1)師:你們玩時可要仔細的看一看,比一比,搖一搖,看看發現了什麼?-倒和不倒。

(2)教師讓幼兒自由玩。

(3)提問:你們是怎樣玩的?發現了什麼/這些玩具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3、讓幼兒從中發現玩具有的不會倒,有的會倒,而且這些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體的。

4、嘗試製作不倒玩具。幼兒交流、體驗不倒翁不倒的祕密:上輕下重,固定底部物體。

5、演示對比實驗。引導幼兒發現:不倒翁裏面裝有不同輕重的.物體,重的東西滾到哪邊玩具就倒向重的那一邊。把橡皮泥放在玩具的中間,玩具就不倒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6、幼兒完成製作,自由的玩一玩,體驗樂趣和成就感。

7、教師小結:小朋友們今天真聰明,發現了不倒翁的科學祕密,還自己動手製作的不倒翁。現在我們拿給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一看,好不好?

五、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有着強烈的探索興趣,在實踐活動中幼兒始終動手操作着、思考着、比較着、交流着自己的製作經驗。並在自己一次次的實驗中發現了不倒翁的祕密及製作不倒翁的發法,通過自己的製作經驗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20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知道長頸鹿的特徵以及它的習性。

2、用顏料裝飾長頸鹿。

3、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顏料,四角海綿

活動過程:

[導入]

1.用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長頸鹿。

-我長得很高,我可以吃到高高的樹幹上的葉子。

-我有長長的腿和脖子,我是什麼呢?

[展開]

1、談談長頸鹿。

-你見過長頸鹿嗎?

-你在哪兒見過的長頸鹿?

-見過長頸鹿後你有什麼感想?

2、談談長頸鹿的特徵和習性。

-長頸鹿長什麼樣?

(它長得很高,它的脖子和四條腿非常長,它是地球上最高的動物,它還有花斑。)

-長頸鹿在哪兒生長?

(它在溫熱地區,樹木茂盛的`的地方或是寬廣的草原生長。)

-長頸鹿怎樣吃東西?

(長頸鹿用它長長的舌頭和活動自如的上脣吃長在高處的樹葉或果實。)

-長頸鹿是怎樣警戒敵人的呢?

(長頸鹿可以聽見細小的聲音,並且它們的視力非常好,可以洞察到很遠的地方。在遠處有敵人的話它們會很快的知道然後避開敵人。)

-如果長頸鹿遇見的話會怎麼樣呢?

(是對於長頸鹿唯一一個有威脅的動物,如果被攻擊,長頸鹿會使勁地揚起前踢攻擊的頭部,然後它們會以時速65km的速度快速遠離。)

3、製作研究長頸鹿。

-想要製作出長頸鹿的話需要什麼材料?

-用帶有顏料的海綿怎樣製作長頸鹿呢?

4、用帶有顏料的海綿製作長頸鹿。

①準備好和長頸鹿一樣顏色的顏料。

②顏料不要太稀,稠一點兒。

③用四角海綿蘸上顏料印在長頸鹿的身上。

④用各種顏色表現出立體感。

[結尾]

1、讓孩子們把印好的長頸鹿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幼兒能十分的有興趣,對於長頸鹿也是幼兒所熟悉的動物。我覺得自己在引導上能抓住重點進行引導了,但是還是顯得有點羅嗦了。通過活動也能簡單的瞭解到了長頸鹿的生活習性與身體的特徵。給幼兒進行了運用圖形來進行拼貼出長頸鹿的形態,幼兒十分喜歡這個遊戲的環節,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只請了兩個幼兒進行幼兒,其他幼兒還想玩。在示範上也按園長給的要求邊示範邊和範畫進行對比的的來示範、讓幼兒進一不的瞭解長頸鹿的特徵。在幼兒自己在操作上掌握的還是不錯的

大班科學可愛的蝸牛教案21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用瓶蓋來畫鳥的頭和身體,用能用剪刀剪出波浪型的花紋作翅膀。

2、培養幼兒合作完成作品,並耐心製作作品的能力。

3、能在製作粘貼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添畫,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4、作畫時細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畫面的乾淨,體驗不同形式美術活動的樂趣。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張彩色的紙、瓶蓋(大小均一、鉛筆、剪刀和固體膠、蠟筆一份

2、每4到5人一張4K的背景紙(牛皮紙)

3、教師範畫一張,操作材料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在美麗的森林裏,有一羣可愛的'鳥寶寶,今天老師把他們帶來了。(出示教師的範畫),請你仔細看看這些小鳥是怎樣做出來的?它們有什麼不同嗎?

(請幼兒觀察講述)

教師講解鳥的組成、鳥的顏色的不同,鳥的不同飛行形態。這麼漂亮的小鳥,你想做嗎?

二、教師示範製作。

1、用瓶蓋放在彩色紙上,畫出兩個輪廓,一個做鳥的頭,一個做鳥的身體,再畫一個圓形,中間剪開做鳥的翅膀。

2、剪下後,按照飛行的形態粘貼好。然後剪一個三角形做鳥的尾巴,用蠟筆畫一個眼睛和嘴巴。

重點:把瓶蓋放在紙上進行畫輪廓的時候,要注意用手摁住瓶蓋。嘗試把圓剪開後用波浪線、齒輪形狀等表現。

三、幼兒繪畫製作。

鼓勵幼兒互相合作。在做好一隻鳥的基礎上,學做多隻鳥。

四、互相展覽介紹。

活動反思:

多從孩子的角度和能力出發,準備充足和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在已有能力的基礎上學會表達,並能在模仿製作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創造,這就是美術要獲得的一種提高。我想,在本次活動中,我做到了,雖然準備的過程中,我思考得更多,思索着行動和準備,但看着孩子們那樣盡情地表達着,快樂於美術活動之中,我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