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電影小屁孩日記觀後感

電影《小屁孩日記》根據美國作家傑夫·金尼的同名暢銷兒童系列讀物改編。影片講述的是升入國中的小男生格雷戈在學校和家裏經歷的成長故事。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小屁孩日記觀後感,僅供參考。

優秀電影小屁孩日記觀後感

  小屁孩日記觀後感篇一

主人公格雷是一個念國中的半大小子。他善良、誠實、聰明、愛玩,滿腦子的鬼點子。媽媽讓他記日記,他除了鬆散地記述了有趣的或難忘的事情外,還畫了許多漫畫。在日記裏,格雷記敘了他如何駕馭充滿冒險的中學生活,他經常想捉弄人反被人捉弄;他常常想做好事卻弄巧成拙;他屢屢身陷尷尬境遇竟逢“兇”化吉。他不是好孩子,也不是壞孩子,就只是普通的孩子;他有點自私,但重要關頭也會挺身保護朋友??總之,那些十幾歲孩子常遇到的麻煩事他都毫無例外地遇上了:他的父母不讓他打電子遊戲,他的哥哥欺負他,他的弟弟總給他惹麻煩,而他學校的女生則認爲他不過是浪費她們的時間。

電影裏,格雷通過調侃戲謔的語調,道出他對生活中挫折及成功的獨特觀察。電影傳神地展現出青春期的天真、叛逆、頑皮、無奈”。電影所運用的語言十分生活化並貼近那個年齡段的孩子,電影中的漫畫與格雷的波瀾不驚、近乎無表情、幽默的敘述形成着鮮明對比,讓人覺得格雷這個人物呼之欲出,讓人每次笑聲與下一次笑聲之間停頓不會超過三分鐘。一是因爲格雷滿腦子的鬼主意和詭辯,實在讓人忍俊不禁。二是因爲,你還能毫不費勁地明白他的想法,一下子就捕捉到格雷戈裏的邏輯好笑在哪裏,然後會心一笑。影片展現了美國乃至世界兒童的真實生活以及情感世界,富有喜劇性色彩的情節,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鮮活的現代氣息以及蓬勃向上的熱情。

然而,透過電影中令人發笑的情節,我們可以發現美國教育與中國教育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那麼,如何讓看待這種不同,他對我國現行教育制度有怎樣的啓示或借鑑意義,是真正應該引起我們思考的。

第一,家庭與學校之間合作的緊密,二者共同致力於學生的發展。

電影中,格雷的母親被邀請參加學校組織的“母子舞會”;當格雷表演話劇時,家裏人到場觀看,這些都是美國緊密的家校合作的一個縮影。

另外,在學校的話劇表演時,一名女生爲爭取女主角的角色,用恐嚇的方式威脅評選老師時提到她的母親是家校聯合會的主席。

從這些簡單的事件當中我們不難發現,在美國教育當中,並不是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向學校,和社會,而是家庭與學校積極合作,共同承擔培養學生的責任,促進學生的發展。經過了解我得知,在美國,一般家長在每個星期都會從學校得到一張或幾張包括成績報告、食堂菜單、俱樂部活動、講座報告會以及慈善捐獻等內容在內的各種類型的聯絡信,同時,家長每月還要被召到學校參加志願者活動以及校方舉辦的各種聯誼活動。此外,家長定期被約定與班主任老師見面聽取老師對孩子科目學習表現的評價以及介紹相關注意事項。

第二,在中學實行選修課制度,實現個性化教育。

在進入中學後,小主人公格雷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即是:面對諸多的選修課,他不知道該選擇哪一門。而此時的中國中學生則在拼命地爲了會考大學聯考而奮鬥。學修課制度,體現了美國的個性化教育。

學生主體是多樣性的,這也要求學校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爲他們提供不同的學習經驗,幫助學生髮展個人的價值觀、知識和能力。

卓越的教育就是人盡其才,就是每一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使其特長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在美國,中學階段開始實行學分制,各校都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往往有幾十種課程供學生選修。選修課爲學生提供了廣泛的選擇機會,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特點和興趣的學科,並主動地學習,以滿足主體多樣性需求,豐富知識面,使學生個性得到自由發展,爲今後發揮自己的特長奠定基礎。

第三,課業負擔輕,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影片中,主人公格雷除了寫日記外,很少有家庭作業,他的大部分課餘時間都是和同伴一起玩耍。他還參加了學校的話劇團,以其悅耳的聲音贏得了評委老師的認可,但是他不願意扮演女主角,並且在此時評選老師也受大了來自另一名女同學的威脅,最後他選擇區扮演了一棵樹。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美工中學生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

美國中學生的課業負擔輕,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充足,爲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創造了條件。各種活動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它使學生有機會表現出他們的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合作精神、關心奉獻等。通過運動、學術和社會活動小組,樂隊、合唱團、劇組、手藝等活動,樹立生活理想,發展一些技巧,增加一些社會知識。豐富的課外生活,有利於培養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使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第四,學校年鑑的設立,是我一直比較欣賞的。

在格雷就讀的學校,每當一年的學習結束時,學生都會得到一本年鑑,記錄了學校一年來的大事,而這些大事都是關於學生。主人公格雷不斷努力的目的之一就是登上學校年鑑。

學校年鑑制度,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髮展個性,爭取在某一方面能夠特長,取得一定成就。

總的來說,美國教育是個性化的教育。培養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使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是美國教育的主要特點。

這就是在觀看《小屁孩日記》之後,我的一點思考。

  小屁孩日記觀後感篇二

本週看了一部電影,名字是《小屁孩日記》。講述的是一個國小六年級的男孩在家裏和學校的生活。童年無忌,這也使我回憶起了自己快樂的童年。

小男孩名字叫格雷格,故事講述的是他從國小六年級就很有自己的創意。她不聽父母和老是的話,還喜歡捉弄人,當然這完全展現出一種美式教育,與中國的教育完全不同。

這個電影一共有三部,一直講述到格雷格的中學生活,他依然展示出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做出很多連父母都想不到的事情,有些事情也很意外的讓人有所反思。然而格雷格作爲一個青少年,這也使得他自己的童年很有意義。

看完這個電影,我覺得中國的教育和美國的教育有很大的差距,我們也不能盲目去學習國外的東西,任何東西的發展都要根據自身的現況和整體的適應情況。而在教育方面,中國遠遠不如國外。中國國民的整體文化素質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國民整體素質卻很低,所以我覺得提高中國國民整體素質纔是我國現在最重要的,而自己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誠懇做事,踏實做人。

  小屁孩日記觀後感篇三

明明是一部兒童題材的喜劇,明明是一場勵志向上的電影,明明可以讓我勾起回憶的線條,明明??電影成功地喚起了每個觀影人心中的憂思,那曾經的玩伴,曾經的校園,曾經的夢想。事實我,卻感到一種莫名的無奈。

看着主人公格瑞格的童年。成名是他的目標,早熟是他的損失。由於早熟,他過分地關注自己的言行,過分地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只爲了成名,他一味地模仿,或者想盡方法讓自己受到他人的關注。與他的好朋友相比,那個天真、爛漫、表現真我的小胖墩,兩者形成對比。可愛的小胖墩由開始對格瑞格的信任,慢慢演變爲兩人友情的決裂。最主要的原因,我想不過是格瑞格的虛榮心嚴重地傷害了他唯一的好朋友吧。

那,到底要模仿別人,還是堅定地做自己呢?答案是肯定的,後者!

我的`童年,那些懵懂的日子,我也有偶像,也會羨慕,也有自卑,也有想成爲別人的焦點,所以我,也有與格瑞格相似的經歷。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和我一樣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從最本初的我行我素到開始考慮是否要模仿別人修改自己,或早或晚吧。曾經嘗試模仿別人得到更多關注,也曾經因爲不能表現內心的真我而感到辛苦;曾經因爲做了本真的自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而感到發自內心的喜悅,也曾因爲一不留神說了“不經過大腦”的話被人鄙夷而後悔莫及。我們是在模仿別人,還是在自己的天平上左右搖擺?

呵,這就是童年啊!

其實影片無外乎是想借此表達人心的童貞,無論身處何種環境的個人都會有一顆未泯之心,只是我們把它與身處環境的複雜性相對應,這也是正常的機體反應。再者,它時時刻刻都能釋放,別爲了苛責同伴憋屈了自己。從另一個方面說青少年交友問題,不要太信服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的說法,道德的培養才最重要,學會信任與包容也是必不可少。

其實吧,模仿並沒有對錯,只是它能不能在心理上和利益上滿足我們的需要。但是,我想做好最真實的自己,肯定是會受到他人的關注與尊重的,也總會有人願意付出真心成爲你的朋友。

這部電影值得一提的是劇末主人公格瑞格內心的獨白,他說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挺深刻的:“it is awesome to be me(做自己很棒)”。

  小屁孩日記觀後感篇四

童年在流逝,日記成了我們成長記錄中不可缺乏的東西。也許當我長大後,我會翻開小時候寫的日記,也許我會說:“我原來是這樣長大的。”

日記可以抒發自己心中悲歡離合。格雷格寫的“日記”,也許那不叫日記,那叫畫漫畫,他用漫畫來表達、來抒發自己心情。格雷格的學校有一塊“千年奶酪”,有關這奶酪的傳聞一傳十,十傳百……,沒有人敢動這塊奶酪,就在自己的朋友被小混混逼着吃下這塊奶酪時,此時的他不知道打了多少冷顫,而他的朋友卻因爲一件小事與他“絕交”了。他的朋友只吃了一點點,體育老師就救了他一命,其它同學看到吃了一半的奶酪,個個嚇呆了,而格雷格爲了朋友,說是自己吃了那塊奶酪的。曾經想與朋友在班級出名後能在食堂可以搶個位置坐的格雷格,也許他明白了:友誼需要真誠!所以這樣做了。

格雷格爲了維護朋友的自尊心,他是一個有良心的人。當與朋友友情出現問題的時候,他也知道想辦法去修復。他是一個好孩子!

  小屁孩日記觀後感篇五

前兩天我看了自傑夫·金妮的暢銷漫畫小說改編的《小屁孩日記》。

影片小主人公格雷格是個調皮又搗蛋,喜歡畫畫,他總是用塗鴉的方式寫日記。影片正是通過格雷格的塗鴉日記來講述他的心路歷程的。

日記可以抒發自己心中悲歡離合。格雷格的學校有一塊“千年奶酪”,有關這奶酪的傳聞一傳十,十傳百……,沒有人敢動這塊奶酪,就在自己的朋友被小混混逼着吃下這塊奶酪時,此時的他不知道打了多少冷顫,而他的朋友卻因爲一件小事與他“絕交”了。他的朋友只吃了一點點,體育老師就救了他一命,其它同學看到吃了一半的奶酪,個個嚇呆了,而格雷格爲了朋友,說是自己吃了那塊奶酪的。曾經想與朋友在班級出名後能在食堂可以搶個位置坐的格雷格,這時也明白了:友誼需要真誠!。

格雷格爲了維護朋友的自尊心,不惜犧牲自己。他是一個尊重朋友的好孩子。

  小屁孩日記觀後感篇六

剛上國中的哥哥常常說:國中是一個小社會,和國小生活截然不同,需要你去適應。然而,我對國中生活充滿憧憬。

爲了給我上國中做準備,媽媽推薦給我一部電影《小屁孩日記》,小屁孩日記講述一位名叫格雷格的中學生,他調皮又搗蛋,喜歡畫畫,總是用塗鴉的方式寫日記。影片通過格雷格的塗鴉日記講述他上國中的經歷。他不是一個好孩子,也不是一個壞孩子,他很普通,個子矮矮,身材瘦瘦的,總是那麼不起眼,但他用會發現的眼睛教會了我們怎樣生活……

《小屁孩日記》是一部經典之作,講述格雷格如何駕馭充滿冒險的中學生活。他經常想捉弄人但反被人捉弄;他常常想做好事卻弄巧成拙;他屢屢身陷尷尬境遇竟能逢“兇”化吉。格雷格有點自私,但重要關頭也會挺身保護朋友。總之,那些少年常遇到的麻煩事他都毫無例外地遇上了:他的父母不讓他打電子遊戲,他的哥哥欺負他,他的弟弟也總給他惹麻煩,連他學校的女生則認爲和他說話不過是浪費她們的時間……

《小屁孩日記》中有我最欣賞的故事,格雷格的哥哥總是處處針對他:格雷格的哥哥設計讓格雷格打掃衛生間;格雷格去教堂禮拜的時候把巧克力弄到他的褲子上,然後讓他當衆出醜……但有時他哥哥也會告訴他許多寶貴經驗,如:上國中行爲要低調,不要說“玩”要說“混”等等。總之哥倆的關係很糟糕,可經過格雷格的調解,哥倆已是形影不離,格雷格的哥哥教給弟弟很多在國中“生存”並受歡迎的祕訣,這些,我的銘記在心,弟弟也會爲哥哥犧牲許多事。自從哥倆和好後,格雷格有些祕密總會和哥哥談心,哥哥也會幫助弟弟,我無不爲這種情誼所感動。我也有一個堂哥,他已是八年級的國中生,小時候我們總是一起玩,爸媽欺負我,他總會站在我這邊,和爸媽對抗,最後當然是我這方大獲全勝;我們從不吵架,現在,身爲國中生的他到我家總是會講一些他在學校發生的事;我想,有他這樣的指導,我肯定能很快的融入新的集體……

《小屁孩日記》中朋友之間的友情也讓我感動,小男孩格雷,他有一個好朋友名叫羅利,是他的死黨,一個傻傻憨憨的男生,羅利經常到格雷的家裏玩,他們在同一個班,學校的操場上,有一塊發黴的土司,大家都稱那時‘土司咒’沒人敢碰它,在萬聖節時,一些壞青年朝他們噴水,和他們搗亂,他們不小心刮壞了那些青年的車,那羣人一直都在找他們,過了不久因爲格雷與羅利玩遊戲,把羅利的手給搞斷了,從而,羅利成了大家都關注的對象。因此,他們倆絕交了一段時間,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們都很堤防那幫人,生怕自己被抓到。有一次,他們在同學的催促下,不得不與對方打架,不幸的是那幫青年人來了並趕走同學們,逼迫羅利吃那塊令全校畏懼的土司,當大家看見那塊被吃過的土司,都知道是羅利吃的,可是格雷卻對大家說是自己吃的,救了羅利,因此羅利和格雷又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友誼地久天長!

看完《小屁孩日記》,我感覺我們小孩子的世界是多麼神奇。大人永遠搞不懂小孩的內心世界,那個世界是一隻美麗飛舞的蝴蝶,還是一頭乖僻難馴的野獸。小孩才懶得去弄清楚內心世界,內心世界只交給內心世界。我對國中生活感到很新鮮,又有些緊張,國中是一個小社會,我期待着能融入新集體……國中是一個新的開始,我期待有新的表現……國中是一個轉折點,我期待着自己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