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翻譯賞析

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姮娥真體態。

《清平樂》翻譯賞析

[譯文] 耳畔風聲呼呼作響,浪花飛快退去,萬里飛行入月宮,原本認識嫦娥的真體態。

[出自] 南宋 劉克莊 《清平樂》

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原無粉黛。

身遊銀闕珠宮,俯看積氣濛濛。醉裏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

  註釋:

蟾:蟾蜍,這裏指代月亮。

姮娥:奔月之嫦娥。

粉黛:婦女的裝飾品。

素面原無粉黛:嫦娥的面貌本來潔白,不搽脂粉。

積氣濛濛:層層雲霧迷迷茫茫。

桂樹:此指月中桂樹。

  譯文:

耳畔風聲呼呼作響,浪花飛快退去,萬里飛行入月宮,原本認識嫦娥的真面目,容貌潔白不施粉黛。

我在月宮四處遊覽,俯看人間雲霧迷濛。醉後偶搖桂花樹,人間便颳起陣陣涼風。

  賞析

劉克莊這首《清平樂》,是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他運用豐富的想象,描寫遨遊月宮的情景。

開頭“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二句,是寫萬里飛行,前往月宮。“風高浪快”,形容飛行之速。“蟾背”點出月宮。《後漢書·天文志》劉昭注引張衡《靈憲渾儀》:“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是爲蟾蜍。”後人就以蟾蜍爲月的代稱。

“曾識姮娥真體態”,“曾”字好。意思是說,我原是從天上來的,與姮娥本來相識。這與蘇軾《水調歌頭》“多欲乘風歸去””的“歸”寫得同妙。“素面原無粉黛”,暗用唐人“卻嫌脂粉污顏色”詩意。這句是寫月光皎潔,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性特強。

下片寫身到月宮。“俯看積氣濛濛”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國有人擔心天會掉下來,有人告訴他說:“天積氣耳。”從“俯看積氣濛濛”句,表示他離開人間已很遙遠。

末了“醉裏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二句,是全首詞的命意所在。用“醉”字、“偶”字好。這裏所描寫的只是醉中偶然搖動月中的桂樹,便對人間產生意外的好影響。這意思是說,一個人到了天上,一舉一動都對人間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既可造福人間,也能貽害人間。

北宋王令有一首《暑旱苦熱》詩,末二句說:“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全詩都是費氣力寫的。劉克莊這首《清平樂》則寫的輕鬆明快,與王令的《暑旱苦熱》詩比較,用意相近而表現風格不同。

劉克莊有不少作品表現憂國憂民思想,如:《運糧行》、《苦寒行》、《築城行》等。他寫租稅、寫徵役,爲民請命,都很沉痛。這首詞“人間喚作涼風”,該也是流露作者對清平世界的嚮往。全首詞雖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但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卻不是超塵出世的。他寫身到月宮遠離人間的`時候,還是忘不了下界人民的炎熱,希望爲他們起一陣涼風。聯繫作者其他關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可以說這首詞也可能是寄託這種思想的,並不只是描寫遨遊月宮的幻想而已。(夏承燾)

  賞析二:

這是一首題材新穎、構思極富幻想的作品。詩人運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描繪了人們心嚮往之的神仙世界。

上片寫乘風飛奔月宮。“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騎在蟾蜍背上,乘風破浪,飛行萬里,前往月宮。我國古代神話,月亮裏有一座華麗的宮殿,住着仙女嫦娥。作者幻想遨遊天上,親臨前往。這種豐富的想象,確能引人神往。“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原無粉黛。”我曾看到過嫦娥真正的模樣,白淨的臉上沒有一點兒脂粉的痕跡。“曾識”二字,用詞奇巧,寫明自己原與嫦娥相識。“體態”一詞,準確生動,嫦娥翩翩起舞的英姿宛如目前。並以美人的“素面”來比皎潔的月色,形象極爲鮮明,畫面極爲淡雅。

下片寫身到月宮,關心民生疾苦。“身遊銀闕珠宮,俯看積氣濛濛。”我縱遊珠光燦爛、銀碧輝煌的月宮,低頭一看:層層雲霧,一片迷茫。“身遊”、“俯看”四字,恰切地表達了作者居高縱目、俯視人間的情景。以“銀闕珠宮”形容月宮建築的華麗,恰到好處。用“濛濛”來描繪雲霧瀰漫的情狀,體物傳神。這兩句寫在月宮瀏覽,與上片起首兩句寫飛奔月宮照應,明針暗線,渾然天成。接着,以生花的妙筆,一下與世間的疾苦掛起勾來:“醉裏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我在月宮中喝得大醉,蒙朧之中偶爾搖了搖枝葉扶疏的桂樹,習習的涼風從天而降,人間大聲稱讚。“醉”、“偶”二字,平中見奇,將在月中無意識地搖桂樹的情景生動地描述了出來。“偶搖桂樹”與生髮涼風,本來是兩碼事,而作者巧妙地把兩者聯繫起來,寫出其必然性,並對人間產生良好的影響。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身居月宮而心憂人世的思想感情。